他給她留下《日瓦戈醫(yī)生》,而她隔著渺遠(yuǎn)的時空,回之以《時間的俘虜》。
作為《日瓦戈醫(yī)生》的作者、諾獎得主帕斯捷爾納克的靈魂伴侶,伊文斯卡婭無疑是和后期的他最親近的人。帕氏逝世的十六年后,她懷揣熱忱的愛與深情回憶并寫下他們之間的過往,與女兒一起寫下《和帕斯捷爾納克在一起的歲月》,向世人攤開那一段往事。她既見證了他拿到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光輝時刻,也為保護(hù)他而被關(guān)進(jìn)監(jiān)獄,受盡折磨。
伊文斯卡婭是帕斯捷爾納克的人生伴侶,難能可貴的讀者,繆斯、“厄革里亞”(希臘語“激勵者”)。她是《日瓦戈醫(yī)生》女主人公“拉拉”的原型,像拉拉一樣,美貌,鐘情于詩,披著凌亂的金色發(fā)辮,向人和命運敞開胸懷。當(dāng)時帕斯捷爾納克的作品被禁止出版,無法同讀者交流。伊文斯卡婭給他帶來了勃發(fā)感情。伊文斯卡婭也是帕斯捷爾納克晚期抒情詩的書寫對象,他晚期的許多詩篇如《冬夜》《別離》《會面》《秋》《八月》《童話》《無題》等,也都由這段愛情引發(fā)。
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購買
▽
詩人留下《日瓦戈醫(yī)生》
繆斯回以《時間的俘虜》
文 | 鄭詩佳
相戀
作為帕斯捷爾納克的靈魂伴侶、帶給他寫作靈感的“繆斯”以及生命中最后的愛人,伊文斯卡婭收到過許多帕斯捷爾納克為她而寫的抒情詩,而更多的詩中也都有他們的相互陪伴作為背景。有時詩人會以另一人——即《日瓦戈醫(yī)生》的主角尤里——的口吻寫出這些詩歌,因此它們中的許多被收錄在“尤里·日瓦戈的詩”中,《秋》正是其中的一篇。
相處
這首詩原名《開不起玩笑》,帕斯捷爾納克創(chuàng)作它時,伊文斯卡婭正坐在他們春天新裝修的房間里向他講述一天的經(jīng)歷。燈光穿過新?lián)Q的燈罩將二人的影子夸張地放大到貼著淺藍(lán)色墻紙的墻壁上,一切都顯得尋常而溫馨,像一對做著普通工作、平平淡淡生活的夫妻。伊文斯卡婭將他們的生活以及帕斯捷爾納克的工作(他詩作的翻譯出版)料理得很好,帕斯捷爾納克則為這個井井有條的小家增添些許浪漫,這是他們“共同的財產(chǎn)和驕傲”。
在帕斯捷爾納克的詩歌德語譯本上,他還專門寫道:奧柳莎(伊文斯卡婭的昵稱),第六十九頁是你的詩。他指的正是這首《無題》。
相伴
我錯了。這茂密的一叢
不是常春藤糾纏。
是啤酒花。
那就最好讓這風(fēng)衣
在我們的身下鋪展。
——帕斯捷爾納克 《啤酒花》節(jié)選
在共同生活的歲月里,在膝頭上,誕生了無數(shù)這樣的詩行。
詩歌中寫道“我錯了/這茂密的一叢/不是常春藤糾纏/是啤酒花/那就最好讓這風(fēng)衣/在我們的身下鋪展”,而伊文斯卡婭則在《和帕斯捷爾納克在一起的歲月》中補充這件“鋪展”的風(fēng)衣,“尚在穩(wěn)定的伊茲馬爾科沃別墅時期前,就已是我們的信仰和真理”。
分離
而如今她的離開,
或許,是被迫的!
分離將把二人吞噬,
憂愁啃食骨頭。
——帕斯捷爾納克 《別離》(1953)節(jié)選
一九四九年,“房間里闖入一些陌生人”,伊文斯卡婭開始了將近一年的被審訊和長達(dá)數(shù)年的牢獄生活——因為她沒有按照偵查員們的想法“承認(rèn)”帕斯捷爾納克是英國間諜。在監(jiān)獄中,伊文斯卡婭很少能接觸到外界的信件,更不允許和非近親通信,帕斯捷爾納克只好以她母親的的名字寫信,憑空創(chuàng)造了諸如“我和伊拉(伊琳娜)在林蔭路見了鮑·列(帕斯捷爾納克)”之類的偶遇。他在信中告訴伊文斯卡婭自己的近況,向她訴說自己如何愛她并夢到與她相見。
之后,在回憶起這次分離時,帕斯捷爾納克寫下了《別離》,用詩歌表達(dá)他內(nèi)心的傷痛,“分離將把二人吞噬/憂愁啃食骨頭”。
隔絕
分成兩個部分,
我無法在你我之間
畫出那條界限。
但我們是誰,又從哪來,
當(dāng)這些年月過去
只留下流言,
而我們已不在人世?
——[俄]帕斯捷爾納克 《會面》(1949)節(jié)選
在被審查期間,伊文斯卡婭曾受到過“與帕斯捷爾納克會面”的欺騙。押解員們將她帶到一間停尸房,試圖讓她認(rèn)為帕斯捷爾納克已經(jīng)成為了一具躺在那里的尸體,以期她能放棄掙扎。聰明的伊文斯卡婭在最初的驚嚇后逐漸冷靜下來,找到了這騙局的漏洞,仍未背叛帕斯捷爾納克。
命運的巧合在于,當(dāng)天對此一無所知的帕斯捷爾納克在佩列杰爾金諾寫下了詩歌《會面》,“我無法在你我之間/劃出那條界限”也正是他與伊文斯卡婭的真實寫照。
守望
為了一場搏斗,
向前斜握鏢槍。
一雙緊閉的眼皮,
高高的天、云彩、
湖海、淺灘、江河、
悠悠的歲月和世代。
——帕斯捷爾納克 《童話》節(jié)選
《童話》講述了一位騎士從惡龍手中救下被獻(xiàn)祭的少女的故事,帕斯捷爾納克創(chuàng)作它時伊文斯卡婭正在莫爾多瓦干燥的田野上服苦役,他則為她四處奔走,試圖解救她。詩歌的主角雖不是帕斯捷爾納克與伊文斯卡婭本人,但騎士與少女的關(guān)系、他們之間的羈絆,都像極了這對戀人。他們在時代中沉淪,身不由己地被“獻(xiàn)祭”、無法脫身,但他們成為了彼此的騎士和公主,心中互相牽掛,互相拯救,哪怕遍體鱗傷。
沖突
當(dāng)死亡臨近的時刻,
只為讓我的右手
幫我拭干眼淚。
——帕斯捷爾納克 《諾貝爾獎》節(jié)選
一九五九年,帕斯捷爾納克終于決定和伊文斯卡婭一起搬去塔魯薩,成為真正的家人,但臨行前他又反悔,不愿傷害雖已長久沒有情分、但曾救過他一命的妻子以及他們的家庭。為此,他與伊文斯卡婭鬧了矛盾,不歡而散,伊文斯卡婭獨自去了莫斯科。第二天早上伊文斯卡婭便接到中央的電話,得知帕斯捷爾納克將一首詩交給了外國記者,“全世界的廣播都傳遍了”。
“我只是讓整個世界哭泣/為了我故土的美麗”,這首詩不僅“讓那些迫害他的人、試圖蒙騙后代的人的努力全都化為灰燼”,而且一定程度上幫他挽回了伊文斯卡婭的心。她在路上遇到了詩人尤里·卡爾洛維奇·奧列沙,后者則因《諾貝爾獎》這首詩祈求她不要拋棄帕斯捷爾納克。他們的感情自此舉世皆知。
永別
永別了,生不逢辰的歲月!
再見吧,向那屈辱的深淵
敢于發(fā)起挑戰(zhàn)的女人!
我便是你進(jìn)行搏斗的地盤。
——帕斯捷爾納克 《八月》(1953)節(jié)選
幾乎是預(yù)言般地,帕斯捷爾納克在組詩“雨霽”中寫下《八月》,預(yù)告了自己七年后的葬禮。而在死亡還未顯征兆的時候,本來迷信的他為了安撫伊文斯卡婭,在她讀到這首詩后立刻辯解說:“你要明白,這是夢。僅僅是個夢,而且我一旦把它寫在紙上,它就不會實現(xiàn)了?!?/span>
在這首詩中,他用“向那屈辱的深淵敢于發(fā)起挑戰(zhàn)的女人”形容伊文斯卡婭,即使面對自己的死亡,也不忘她在偵查員的高壓下從未放棄過保護(hù)他的堅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