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一卷書(JYXZ89896)——每天讀一點好書,3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每晚一卷書”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你的孩子也將熠熠生輝。
作者:每晚·許朝暮
來源:每晚一卷書原創(chuàng)
1
最近,被一位48歲的媽媽圈粉了。
她叫謝常紅,和21歲的兒子一起參加了研究生考試,兒子落榜了,她卻順利被目標院校錄取。
網(wǎng)友們很好奇,年近半百的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她回應了一句:“不管到了什么年齡,都不要放棄自己。”
謝常紅早年的經(jīng)歷,其實并不算順利。
她年輕時是學醫(yī)的,夢想當上醫(yī)生,以后在大城市生活。但她進入醫(yī)院工作沒多久后,很快就結了婚,生了兒子。
丈夫在外地工作,兒子無人照看,她只好放棄了手術臺,選擇回歸家庭。
可她不甘心,不愿像大多數(shù)父母一樣活成孩子的附庸,而是不斷尋找人生的可能性。
她做過醫(yī)藥銷售、辦公室文秘,教過計算機、當過家教,最后擔任了輔導機構的兼職老師。
她還堅持閱讀、寫作,成為了情感小說作者。
兒子在家準備研究生考試時,常陪在一旁讀書的她,有了重回校園的念頭。
她拼命復習了大半年,和兒子一起走進了考場。
最終,她如愿以償?shù)厥盏搅巳雽W通知書。
雖然兒子最終遺憾落榜,但兒子并不氣餒,因為媽媽的經(jīng)歷讓他相信,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有收獲。
持續(xù)成長,不斷精進,讓她成全了自己,也激勵了孩子。
父母對子女最好的教養(yǎng),就是活出最好的自我。
很多人進入了家庭生活,就放棄了自我成長,反而對孩子寄予厚望。
自己高中都沒畢業(yè),卻要求孩子考上名牌大學。
自己沒有文藝細胞,卻逼迫孩子學會琴棋書畫。
自己實現(xiàn)不了職業(yè)夢想,卻強求孩子幫忙完成夙愿。
實際上,每個人的人生,只能靠自己成就。
與其等孩子將自己的夢想發(fā)揚光大,不如自己去把愿望變成現(xiàn)實。
就像董卿在節(jié)目《面對面》中說: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span>
父母用成長的思維看待自己,孩子就會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未來。
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2
看了謝常紅的故事,我突然想到經(jīng)典小說《無聲告白》里的另一個母親,瑪麗琳。
她們前半生的經(jīng)歷出奇地相似,后半生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瑪麗琳也曾夢想成為一名醫(yī)生,并考入了醫(yī)學院。
可她大三那年與丈夫墜入愛河,沒過多久就意外懷孕。
于是,她被迫放棄了學業(yè),成為了家庭主婦。
但和謝常紅不同的是,瑪麗琳把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到了女兒莉迪亞身上。
她對莉迪亞傾注了全部心血,嚴格控制她的日常生活和學習。
她買了一堆醫(yī)學書籍,讓莉迪亞提前學習與醫(yī)學相關的知識。
她為莉迪亞安排暑期輔導班,帶她看科學展覽,把所有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她還將莉迪亞分數(shù)不及格的考卷釘在墻上,讓她反復研究試卷,直到全部答對為止。
在她密不透風的敦促下,莉迪亞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忙于學習和考試。
她變得越來越孤僻,沒有朋友,也沒有興趣愛好。
對于這些,瑪麗琳始終視而不見,一心盼望她能成為眾人皆知的名醫(yī)。
最終,莉迪亞不堪重負,選擇了跳河自殺。
在父母人生缺憾的陰影下成長,是對孩子最大的不公平。
滿以為自己對孩子的期待會化作動力,其實只會一步步把孩子壓垮。
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多少孩子像《小歡喜》里的喬英子,在父母強行的控制下郁郁寡歡;
像《小舍得》里的顏子悠,在父母無盡的比較里戰(zhàn)戰(zhàn)兢兢;
像《陽光普照》里的阿豪,在父母過高的追求中緩慢窒息。
詩人紀伯倫說: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span>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權選擇自己想走的人生道路。
一個身體容不下兩個靈魂,孩子有屬于自己的天賦和熱情。
父母和子女本就不是相互纏繞的藤蔓,而是并肩而立的樹木。
只有彼此支撐卻互不干涉,共擔風雨卻各自成長,才能讓生命變得更加茂盛。
3
記得網(wǎng)上有個流傳已久的段子:
“世上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還有一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里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span>
有多少父母一邊望子成龍,一邊卻自我放棄?
世間最錯誤的教育方式,就是自己不飛,卻逼孩子一步登天。
育人必先育己,要想孩子優(yōu)秀,你就要做成長型的父母:
充實自己的生活
謝常紅有一個座右銘:像小姑娘一樣生活。
即使忙于操持家務,困于柴米油鹽,她也沒有放棄獨立的自我。
她享受獨處的快樂,利用空閑時間獨自走遍大半個中國。
她堅持寫網(wǎng)絡小說,作品超過200萬字,還加入了長春市作協(xié)和吉林省作協(xié)。
她和兒子像朋友一樣相處,常常一起學習、交流。
她人到中年想考研,兒子也理解并支持,還把她當成自己今后追趕的目標。
過好自己的生活,提升眼界和格局,才能在孩子困惑時給予指導,失落時給予鼓勵。
父母活得充實快樂,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跟孩子一起學習
白巖松曾說:“打麻將的父母,教不出上進的孩子?!?/span>
優(yōu)秀的家庭環(huán)境里,父母會和孩子共同學習,一起進步。
滿腹經(jīng)綸的“國民才女”武亦姝,小時候是個不愛學習的差等生。
但父母從不批評她,而是每天陪她讀詩詞文學,帶她扮演名著角色、改編故事結局。
還堅持和她玩詩詞接龍的游戲,輸了的人就要做家務。
寓教于樂的陪伴和引導,讓她漸漸領悟到了閱讀的美妙。
她變得沉心靜氣,愛上了古詩詞,還練得一手好字。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應該成為并肩作戰(zhàn)的隊友。
父母的積極努力,會賦予孩子源源不斷的養(yǎng)分,滋養(yǎng)孩子蓬勃生長。
成為孩子的榜樣
童話大王鄭淵潔的成功,離不開父親的言傳身教。
父親只讀到小學五年級,卻特別好學,每天看書寫字到深夜。
鄭淵潔從小耳濡目染,對讀書、寫作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父親在生活中也很自律,直到80多歲,依舊堅持每天4點起床。
在他的影響下,鄭淵潔也從不睡懶覺,早早起來工作、學習。
鄭淵潔為人父后,父親還常常對他說:“要讓孩子做到,那么自己先得做到?!?/span>
父母的言行就是無聲的老師,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性格和習慣。
你是什么樣的父母,就會教出什么樣的孩子。
父母處處以身作則,孩子自然也會嚴于律己。
東晉名相謝安說過一句經(jīng)典的話: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父母越上進,孩子越優(yōu)秀。
和諧健康的親子關系,莫過于孩子在長大,父母也在成長。
當你的人生,能讓孩子倍感驕傲,孩子的未來,自會讓你引以為豪。
4
楊瀾曾感慨:
“對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看到父母享受自己的工作和人生。 見到偌大的世界,帶回有趣的故事,在孩子困惑時給予一些指導。 你怎樣做人,你的態(tài)度、行為,孩子都會盡收眼底。”
孩子不是父母的續(xù)集,父母也不是孩子的前傳,每個人有各自的人生劇本。
正確的教育,不是逼孩子滿足自己的期望,而是逼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
學會用不懈的努力成就自我,以寬闊的胸襟成全孩子。
點個【在看】,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你的孩子也將熠熠生輝。
▍今日互動
#在育兒過程中,你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