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從小到大,沒有在任何領域,取得過任何能引以為傲的成績,總覺得自己“沒特長”、“沒天賦”,這個回答能幫你重新建立對“天賦”的認知。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經過30年的研究,在他寫的《刻意練習》中,詳細描述了各種領域里,最頂尖的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的原因,包括像莫扎特這樣的大師,并不是因為所謂的“天賦”。
之所以在天賦前面加了“所謂的”,是因為傳統(tǒng)意義的天賦一直誤導著我們,在某些特定領域,的確會受到基因的限制。比如一些體育項目,會對身高、體形、肌肉結構有要求。 假如把姚明和丁拉基(“小惡魔”身高135cm)放在一起,誰都會說:姚明有打籃球天賦。
而在科學界,通常智商低于110的人,不太可能成為科學家,但與此同時,很多有杰出成就的科學家,也并非是智商最高的科學家。
這類“基因型”的“天賦” 的確存在,他通常決定一個人能否從事一個領域的最低要求,而且其實對我們實際生活的幫助微乎其微.
因為:我們通常不可能在不可能的領域做不可能的事情。
天生沒長雙手,怎么可能成為鋼琴大師?
也許你會想到一個人,無臂鋼琴師劉偉?。?/span> 的確,他鋼琴能達到7級的水平,但由于顫音等更高難的指法存在,用腳趾(基因限制)真的不可能彈到“大師”的級別了。
也許有一天,劉偉通過某種方式又練到更高級的水平,而這就正是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
人類并沒有預設的“天賦”,但大腦有著比我們所想象的強得多的適應能力。
我們能說劉偉有 “用腳彈琴的天賦” 嗎?
這并非天賦,而是他常年訓練,改變大腦回路和生理機能的結果。
人的大腦可以通過長期練習,改變回路,產生“重新布線”的效果。當外界有了變化,大腦中以前有的神經元鏈接,要么弱化,要么強化,某些部分還可能長出新的神經元。
關于大腦的適應能力之強,有一組科學實驗得以說明: 人在50歲后,會出現“老花眼”的癥狀,因為晶狀體開始缺乏伸縮性,這是人體生理機能衰退的表征,通常是無法得到治療和預防的。 但是研究發(fā)現,人們看圖片模糊,是由兩種不同的視覺缺陷共同引起的: 一是無法看清微小的細節(jié)。 二是難以察覺對比度的差別。 無法看清細節(jié),是由于晶狀體老化導致,這是生理機能的衰退,不可逆。 但是判斷對比度的差別,則是由大腦其他部分決定的。 于是,科學家就組織了一群中老年人,專門進行提高識別圖片對比度的練習(刻意練習),練了3個月。“老花眼”們的視力竟然得到了60%的提高,實驗結束后,他們竟然都可以不戴老花鏡看報紙了。
這很像我們用軟件美化照片的過程,當你增加照片的對比度,是不是會覺得圖片更“清晰”了?
人類也可以通過提高對比度的識別能力,而改善“老花眼”。
大腦就是這么神奇!
那么“天賦”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我們通常理解的“天賦”,是在某個領域幼年訓練的“早期優(yōu)勢”,大概在0-12歲(大腦發(fā)育的重要時期),你接受過什么領域的訓練,訓練到什么程度,你的大腦就會形成相應的生理結構,這種生理結構,在成年后,會影響你在底層邏輯相關的領域的學習速度,表現為“天賦”
但其實“天賦”的另一面是:練習
我從小到大,學過很多“興趣愛好”。打乒乓球拿過區(qū)級第三、打街頭籃球上過央視節(jié)目,學攝影考到國家高級攝影師證,跳街舞得過北京市亞軍,最近幾年在學打德州撲克,大大小小比賽已經拿了六位數的獎金。
我身邊很多朋友都認為我“聰明”,有“天賦”,但其實他們不了解,我學失敗過更多的技能:
航模、書法、長跑、畫畫、唱歌、口琴等等等等。。。
以前我認為自己在這些失敗的學習領域沒有天賦,所以沒學出來什么成績,但現在我更新了認知,回想起來,更多的可能是我沒有使用好的訓練方式,以及堅持足夠長時間的練習。
在我閱讀過諸多相關天賦的書籍后,總結了一個關于天賦的原創(chuàng)公式:
時間×方法×g=天賦 (g=gene基因限制系數)
你所“看”到的,別人展示出來的“天賦”的大小,就是這個公式的結果。
第一,你要投入足夠多的時間,也就是足夠勤奮 第二,你要用正確的方法練習,也就是刻意練習
光勤奮不行,你只會停在一個level陷入簡單的重復。開了二十年車的出租車司機,上了F1賽道可能都撐不過一個拐彎(要承受4個G的離心力)。
而光有方法,練習不夠多也不行,因為大腦要形成相應的回路,甚至重新建立神經元鏈接,這就需要足夠長的時間。
第三,做好前兩樣后,還有個基因系數的限制,系數越小不可能性越大。g重要嗎,重要但也不重要,對于侏儒,他打籃球時,g就很重要,對于紅綠色盲患者,他學畫畫時g也很重要。 但我們通常過分的看重并夸大了g的作用,g決定的是下限,而不是決定天才的根本因素。
如果我們不去做那些明顯有基因限制的事情,事實上,大部分技能、領域都沒有明顯的生理限制。
我們就可以簡單的認為:天賦=時間×方法
投入夠多時間,在不同階段都按正確的方法練習,你就能成為別人眼中的“天才”。 所以說: 天才,就是訓練的產物。
寫到這里,也許你會想,喔,原來沒有天才,沒有所謂的天賦!那怎么會有這么多碌碌無為的吃瓜群眾呢?
其實,你不愿意相信沒有“天賦”存在的原因,關鍵在于:
一是因為你“懶”,堅持不了長期訓練,借“別人更有天賦”之詞來逃避懶的本質。 二是因為你“笨”,你真的不知道如何找到最佳的練習方法。
懶人,其實你不懶,只是缺乏動機。 舉個夸張的假設,把你扔到恐怖分子的監(jiān)獄里,3天之內學不會倒立就把你喂狗,情急之下,可能你一天就學會了,沒準還能跑的比狗快。
如果你學任何東西,都有渴望求生這樣的強烈動機,怕學不會嗎?
笨人,其實你不笨,只是缺好方法。 如果智商低下,那就是基因限制的問題,你之所以覺得自己笨,是你從來沒想過什么是刻意練習,也從來沒有思考過,如何通過系統(tǒng)獲得進步。
動機可以刻意制造和放大,而訓練方式,就是刻意練習。 關于這兩點,答主有自己切身的體驗,也有一套結合了刻意練習的方法論,以后分享。
我上大學時癡迷街舞,學習poppin,練了一年大概五六百個小時,然后我對著攝像機錄像,拍出來的視頻,動作像狗屎,我極度的灰心,心里得出過殘酷的結論:“我沒有舞蹈天賦”,可是后來,因為動機強烈,還在堅持練習,并且反復修正自己的細節(jié)問題,回想起來就是刻意練習,大概在練了近1000小時的時候,水平開始突飛猛進,后來在大學的街舞圈子里頗有名氣,還贏過各種比賽。
包括三年前學打德州撲克,我從來都不喜歡數學,大學的時候還掛了2次高數,可是我通過不斷練習,不斷研究,現在打撲克的水平,已經超越了曾經的街舞,在大小比賽中都有過獲獎經歷。
所以各位,不要因為心里的一句 “我沒有天賦” ,就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你可以說“我沒有正確的練習方法”,“我沒有時間練習” ,但不要輕易再說:我沒有天賦。
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天賦”的存在,唯一阻礙你成為天才的,是你自己。
版權申明:文章內容來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