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第九交響曲》是人類音樂史上當之無愧的蓋世明珠,這部給人類帶來永恒歡樂的樂曲,竟是貝多芬用痛苦換來的人生絕唱。貝多芬的晚年悲慘加苦難,他的疾病與家庭的不幸,反而釀出了影響人類的音樂風暴。歡樂與愛,從此成為人類的燦爛陽光。
《貝多芬之燦爛陽光》
馮八飛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說的是人到老年進入輝煌燦爛的收獲季節(jié),但離太陽落山也很近了。
道理當然正確。
但是,也要看是什么樣的夕陽。
貝多芬作為音樂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從1800年開始的《第一交響曲》寫到《第八交響曲》,走過了青蔥歲月、如日中天、午后艷陽,也不可避免地來到傍晚。
然而,這個傍晚的夕陽,卻比日上三竿更加耀眼奪目。因為,貝多芬此前的所有偉大作品,都是這最后的金碧輝煌積蓄的光芒。
《D大調(diào)第九交響曲》!
《第九交響曲》完成,在《第八交響曲》問世之后整整11年。
雖然《第九交響曲》并不是貝多芬計劃中的最后一部作品,但從《第一交響曲》開始,到《第八交響曲》止,從《英雄》寫到《命運》再走上《田野》,貝多芬對歐洲那個繁星雨下的偉大時代和飛速變化發(fā)展的人生與社會,始終還有一句話沒說完。
《第九交響曲》,就是這句最后的話。
首先明確,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跟歌德的《浮士德》一樣,光構(gòu)思就花了差不多一輩子。
1785年,在德累斯頓一個俯瞰易北河的美麗葡萄園中,德國文學榜萬年老二席勒創(chuàng)作了以愛與和平為主題的《歡樂頌》,第二年發(fā)表在自己主編的雜志上,很快被編成民歌四處傳唱。
那一年,貝多芬15歲。就在這一年,他為畢爾格的詩《互愛》譜曲,兩百多年后,我們可以在那里找到一閃而過的《歡樂頌》主題。
貝多芬最早開始打算為《歡樂頌》譜曲是在1793年,那時他已經(jīng)23歲,正在波恩大學旁聽。他的好友、青年法律教授路特維?!し浦x尼希也是席勒好友,常在課上吟誦席勒詩句,貝多芬還從他那里聽到許多席勒的八卦。1793年1月26日菲謝尼希教授在給席勒夫人的信中說到貝多芬:“波恩有一位很有希望的青年作曲家。我觀察到這位青年完全傾心于偉大和崇高的理想,而且,他正在打算為席勒的《歡樂頌》譜曲?!边@是貝多芬第一次與《歡樂頌》發(fā)生關系。不過,這封信發(fā)出時貝多芬已離開波恩二上維也納,所以,無論席勒夫人怎么評價貝多芬這個無名之輩,貝多芬肯定沒見過席勒本尊。
可是,貝多芬深知詩歌的威力?;旧?,他認為詩歌能夠最廣泛地反映人類思想,僅次于音樂。他致信威廉·格哈德時說:“描寫是屬于繪畫的。在這方面,詩歌和音樂比較之下,也可說是幸運的了。它的領域不像我的那樣受限制。”不過,他的自信卻沒有因此受到影響:“但另一方面,我的領土在旁的境界內(nèi)擴張得更遠,人家不能輕易抵達我的王國?!?/p>
所以,貝多芬是音樂家中最偉大的詩人。他很喜歡為詩歌譜曲,為歌德的好幾首詩譜曲,而且非常希望得到歌德評價,原因蓋在于此。歌德的《浮士德》出版于1807年,貝多芬第二年就開始計劃為它譜曲,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計劃之一,直到將要去世,貝多芬還在計劃用《第十交響曲》調(diào)和現(xiàn)代世界和古代世界,就像《浮士德》。然而,歌德對貝多芬所有的這些努力反應都很冷淡,所以貝多芬最終沒有動筆為《浮士德》譜曲。
1810年左右,貝多芬申請為席勒的《威廉·退爾》配樂,慘遭拒絕。
現(xiàn)在,輪到《歡樂頌》了。
貝多芬一直計劃寫一部《德意志交響曲》,準備以《歡樂頌》結(jié)尾,他在筆記中說:“《德意志交響曲》在合唱之后變奏,或刪去變奏也可。交響曲最后加上土耳其風格的音樂和合唱?!迸c此同時,貝多芬也在構(gòu)思《第九交響曲》。所以,在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計劃里,《德意志交響曲》排在《第九交響曲》之前,它們不是同一部作品。但深度拖延癌患者貝多芬一直沒動筆。1822年倫敦愛樂協(xié)會再次聯(lián)系貝多芬并預付50英鎊,在當時等于一部交響曲的全部稿費,貝多芬于是放棄業(yè)已完成的《德意志交響曲》構(gòu)思,轉(zhuǎn)過身來重新構(gòu)思《第九交響曲》。
這部交響曲從1823年8月開始創(chuàng)作,翌年1824年2月完成,寫作本身只花了6個月,看似唾手可得,其實,這時貝多芬已經(jīng)構(gòu)思了31年!
要再次強調(diào),貝多芬并非莫扎特或舒伯特那樣的天才。他是勤奮的天才。后輩門德爾松曾將貝多芬一份手稿公之于眾,在這張稿紙上有一處改了又改,竟貼了12層小紙片。門德爾松將這些小紙片一一揭開,發(fā)現(xiàn)最里面的那個音符(即最初的構(gòu)思)竟與最外面的那個音符(第12次修改的定稿)完全一樣。在我們中國,大概類似唐朝詩人賈島“僧敲月下門”中的“敲”和北宋詩人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
《歡樂頌》的主題,貫穿了貝多芬31年的創(chuàng)作。1808年12月22日,在《第五交響曲》和《第六交響曲》首演的那場傳奇音樂會上,作為連接曲目,貝多芬首演了題獻給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安·約瑟夫的《C小調(diào)鋼琴合唱幻想曲》,結(jié)果這部連接曲差點沒連上。因為直到上臺貝多芬也沒能寫完幻想曲的開場獨奏,結(jié)果他只能以即興演奏來蒙混,誰知居然掩飾過去了。
這部作品主題來自1795年少年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歌曲《以愛報愛》,結(jié)尾為合唱。1824年3月貝多芬致信普洛勃斯特時說:“《合唱交響曲》的終曲是按照《鋼琴合唱幻想曲》的格調(diào)寫的,只是規(guī)模則遠較宏大?!贝送?,1810年給歌德的詩《歌》譜曲中、1812年筆記中、《第七交響曲》草稿和《麥克佩斯前奏曲》的規(guī)劃中都有《歡樂頌》的身影,這段音樂主題最后用于1814年10月完成的《C大調(diào)命名日節(jié)慶序曲》,《歡樂頌》的其他樂旨部分也曾在1815年之前探頭探腦地在貝多芬許多作品中出現(xiàn)過。
《歡樂頌》定稿于1822年,之后才寫的中段部分,之后依次是行和中,柔板是最后完成的。
就是說,《第九交響曲》,是為《歡樂頌》量身定做的。
霍夫曼斷言貝多芬只適合寫器樂,意思就是他不會寫聲樂,但在教堂音樂方面,其實貝多芬一直高看聲樂一眼。致信大風琴手弗羅伊登貝格時他說過:“除了‘榮耀歸主’這樣的部分之外,純正教堂音樂只應由人聲演繹……這就是我為什么偏愛《帕萊斯特里亞》。”
歐洲教堂音樂最早是獨唱和合唱并舉,雖說單純以唱功取勝的歌劇發(fā)源于歐洲且源遠流長,但要把合唱引入交響曲,而且上來就是四名獨唱加混聲四部合唱,對貝多芬的作曲技術(shù)和音樂名譽,無疑是極大的冒險。風險大到什么程度?大到此前根本就并沒人敢嘗試,哪怕以天才橫掃世界的莫扎特。
因為,交響曲并不是歌劇,好嗎?單從作曲技術(shù)上說就難度超大。從貝多芬的原稿上可以看出,他做過很多試驗來解決這個問題。在柔板第二主題的草稿上貝多芬寫過“也許合唱在此開始很適當”。但他一直拿不穩(wěn)創(chuàng)新引進合唱是否正確,他說:“當我(在腦海中)看見一個樂思時,我總是聽見樂器聲,從未聽見過人聲?!彼运凇稓g樂頌》中一步步把合唱向后推,最后變成結(jié)尾,第四樂章也是以器樂開始的,雖然他說這一部分已經(jīng)“完全好像有歌詞在下面”。事實上,直到最后一刻,貝多芬還想把《歡樂頌》保留給第11或第12交響曲。
1818年他在《第十交響曲》創(chuàng)作筆記中寫道:“用行板寫的Cantique……用古音階寫的宗教歌,或者用獨立形式,或者作為一支賦格曲的引子。這部交響曲的特點是引進歌唱,或在結(jié)尾,或從柔板插入。樂隊中小提琴等等都當特別加強最后幾段的力量。歌唱開始時一個一個地或在最后幾段中復唱柔板……柔板歌詞用希臘神話或宗教頌歌,快板則用酒神慶祝的形式?!?/p>
可見,那時他計劃把合唱用在《第十交響曲》結(jié)尾樂章。
那時貝多芬并不知道自己只能再活三年。車爾尼和松萊特納都說,直到1824年5月《第九交響曲》首演成功后,貝多芬仍在自問交響曲加一個合唱終樂章到底對不對。事實上他最早給《第九交響曲》寫末樂章是器樂,后來用在他的弦樂四重奏了。
《第九交響曲》另外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貝多芬大大突破了交響曲四個樂章的篇幅,全曲演奏時間超過70分鐘,樂隊編制空前膨脹,加入短笛、低音大管、大鼓、鈸和三角鐵等。另外,第二樂章諧謔曲擴大為完整的奏鳴曲式,整個作品構(gòu)思復雜,形象眾多,但主題音調(diào)卻簡單通俗,與民間音樂緊密相關。這也是為什么《第九交響曲》大家一聽就能懂的主要原因。
還要明確一點:貝多芬給《第九交響曲》起的標題并非《合唱交響曲》,而是《以歡樂頌合唱為結(jié)局的交響曲》,《合唱》是大家后來的簡稱。
《第九交響曲》完成的1824年,維也納已完全被羅西尼和意大利歌劇攻占,貝多芬頹喪之余曾想過把《第九交響曲》的首演放在倫敦。像1809年他威脅投奔拿破侖弟弟威斯特法倫王時一樣,貴族朋友們再度出面挽留貝多芬:“我們知道您完成了一部新的圣樂(《D大調(diào)彌撒曲》),表現(xiàn)著您深邃的信心感應給您的情操,滲透著您的心靈的超現(xiàn)實的光明照耀著這件作品。我們也知道您的偉大交響曲王冠上又添了一朵不朽的鮮花……您近年的沉默使所有關注您的人心中凄然,大家都悲哀思量,當外國音樂移植到我們土地上并讓我們忘記德國藝術(shù)珍品時,我們在人類中占有如此崇高地位的天才竟默不作聲……唯有在您的身上,整個民族期待著新生命、新光榮、不顧時下風氣而建立起真與美的新時代……但愿您不久即能讓我們的希望實現(xiàn)……但愿靠了您的天才,將來的春天對我們、對人類,加倍的繁榮!”署名者包括早跟貝多芬失和的里希諾夫斯基侯爵親王等20余人。
這封信顯然起了作用。
在加速墜落的下坡路上,王公貴族們?nèi)匀粚v史做出了他們的貢獻。
有多少人和事兒都號稱永垂不朽啊。
可是,有幾個能比肩《第九交響曲》?
貝多芬在維也納完成了這部永垂不朽的作品。
并且在維也納首演。
這個,確定是維也納王公貴族的功勞。
1824年5月7日(周五)晚七點,維也納克恩滕托劇院,《第九交響曲》首演,烏姆勞夫指揮,貝多芬也手執(zhí)指揮棒面對樂隊站在舞臺上,節(jié)目單注明他“參與指揮事宜”,即在每個樂章開篇時給出節(jié)奏提示。貝多芬1823年已基本全聾,即使能聽到樂隊演奏,也是烏嘟嘟的一大坨混沌,就是說,他根本無法指揮。這個相當怪異的安排,其實是讓貝多芬站在臺上準備接受觀眾的喝彩。
當晚演奏以《雅典的廢墟》序曲打頭,此后是《莊嚴彌撒》的三個樂章,最后才是壓軸的《第九交響曲》。雖然樂隊臨時拼湊而成,但演出取得巨大成功,一掃卡爾斯巴德協(xié)議之后籠罩維也納的封建陰霾,掌聲如雷,全場沸騰,很多人熱淚盈眶。可是,一直背向觀眾的貝多芬并不知道觀眾已接近暴動,這時獨唱演員卡羅琳娜·溫格拉著貝多芬轉(zhuǎn)過身來,他才看到觀眾五次起立向他致敬并瘋狂鼓掌。當時即使皇帝夫婦出場觀眾也只是起立三次致敬,五次差不多等于暴動,因此警察不得不聞訊趕來維持秩序。
H.柏遼茲說:“貝多芬完成這部巨著后死而無憾。他可以告訴自己,‘現(xiàn)在讓死神來吧,因為我的任務已經(jīng)完成’?!?/p>
54歲的貝多芬,在這一晚,永垂不朽!
《第九交響曲》完成后貝多芬寄了一份手抄稿給約稿的倫敦愛樂協(xié)會,并題獻“為倫敦愛樂協(xié)會而作”。但很明顯,貝多芬對這個專屬權(quán)的理解是僅限英國,所以他并不覺得在維也納首演有什么不妥。預付了50英鎊巨款的英國要等到1825年3月21日才聽到這部作品,而且德文的《歡樂頌》是用意大利語演唱的。
德國首演是1825年4月1日在法蘭克福,巴黎是1831年5月27日在國立音樂院。1826年11月14日,17歲的門德爾松在柏林獵人大廳用鋼琴演奏了《第九交響曲》。瓦格納在萊比錫大學教書時曾手抄整部樂譜,且于1830年10月6日致信出版商肖特,建議他把《第九交響曲》改成鋼琴曲。《第九交響曲》讓瓦格納決心終生投身音樂。1826年8月,《第九交響曲》付梓出版,這回題獻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ね?。威廉三世回賜一枚戒指,貝多芬后來將它賣了300金幣。
作者簡介
馮八飛,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教授,博導;柏林洪堡大學博士后,博導;德國語言研究院中國首席代表;德國艾哈德基金會國際科學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曾出版《永遠的白玫瑰》《大師的小樣兒》《誰殺了岳飛》《愛因斯坦:我的宇宙》等作品。
責任編輯 楊新嵐
本期微信編輯:劉玉階
2020-4《當代》目錄
長篇小說
《郵輪碎片》 劉心武
中短篇小說
《風中的母親》 邵麗
《夜色也曾溫柔》 李新勇
《彼岸人》 秋塵
《羊啊羊》 崔玉松
往事
《1978年日記所見》 梁鴻鷹
故宮談藝錄
《對照記》 祝勇
詩來見我
《追悔傳略》 李修文
講談
《貝多芬之燦爛陽光》 馮八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