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探秘隴南 | 武都最早是哪個民族的國都?為何把仇池山視為發(fā)祥圣地?

氐族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民族。從先秦時起,氐族就分布在今甘肅、陜西、四川的交界處,大部分集中于隴南地區(qū)。魏晉南北朝時期,氐族曾先后建立過仇池、前秦、后涼等政權(quán),對當時的歷史產(chǎn)生重大影響。隴南是古代氐族的發(fā)祥之地,白馬氐族在隴南建立過仇池國地方割據(jù)政權(quán),曾顯赫一時。更難得的是直到今天我們還能“窺探”到一支生活在文縣白馬河流域的古代氐族后裔,他們多姿多彩的民俗風(fēng)情格外引人注目。

仇池山:古代氐族的分布中心和精神圣地

氐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殷商時期就已存在。童恩正先生根據(jù)《詩經(jīng)·商頌·殷武》中“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焙汀吨駮o年》中成湯和武丁時兩次“氐羌來賓”的記述,認為氐羌原來可能是一種民族,他們“所居無常,依隨水草,地少五谷,以產(chǎn)牧為業(yè)”(《后漢書·西羌傳》)。但以后氐羌中的一部分逐漸改變了游牧習(xí)慣,開始經(jīng)營農(nóng)業(yè),定居在平原河谷,這部分人就稱氐族。

馬長壽先生在他的《氐與羌》一書中認為,古代的氐和羌都是西戎,都居住在西部地區(qū),又同屬漢藏語系,關(guān)系密切自不待言。盡管漢文古籍中常以“氐羌”形式出現(xiàn),但氐與羌自古以來便是兩族。古代氐族分布在甘肅東南部的西漢水、白龍江流域,古代羌族分布在青海東部的河曲及其以西以北等地,兩族的原始分布地相距甚遠。再說氐和羌的詞義也不相同。氐族自稱“盍稚”,因他們居秦隴、巴蜀之間,山勢險阻,加之河流眾多,溪谷回曲,每值岸石崩落,有聲遠播數(shù)百里,所以漢人稱之為氐(同“阺”),這與其居住的地形有很大關(guān)系。羌人自稱“芊”“綿”或“瑪”,因他們以牧羊為業(yè),供祀羊神,端公(羌民巫師)戴羊皮帽并飾兩角以祈禳,所以漢人稱之為羌。而氐與羌在語言、服飾、經(jīng)濟、文化、習(xí)俗方面都有不同的特點,不能混為一談。

最早明確記載古代氐族分布的《史記·西南夷列傳》說:“自冉駹以東北,君長以什數(shù),白馬最大,皆氐類也”。漢代的冉駹即唐代的嘉良夷,近代稱為嘉戎,在茂州(轄境相當今四川北川、汶川及茂汶羌族自治縣)的西境。嘉夷東北就是今天的西漢水、白龍江流域,古代氐族在此部落眾多,部落首領(lǐng)就有十多個,是原始分布地之所在?!独ǖ刂尽肪硭摹冻芍荨ど系摽h》對白馬氐的分布地區(qū)作了具體說明,曰:“隴右成州(今甘肅成縣)、武州(今甘肅武都)皆白馬氐,其豪族楊氏居仇池山上?!痹诎埥饔驏|南到今武都三河、西北到宕昌兩河口,東北到西和大橋鄉(xiāng),東到西漢水的這片大地上,考古發(fā)現(xiàn)了大量商周時期反映古代白馬氐族文化的“寺洼文化任家型”遺址,正好與歷史文獻的記述相互佐證。

關(guān)于古代氐族的族源,說法較多。氐族自稱“盤瓠(盤古)之后”(《魏略·西戎傳》),在“三代之際,蓋自有君長”(《北史·氐傳》)?!渡胶=?jīng)·海外西經(jīng)》中記載,有一個“奇股國”,這里的居民長著三只眼、一條腿,他們的眼睛有陰有陽。在上古時期,炎帝同黃帝爭奪天下,一位叫刑天的部族首領(lǐng)作為炎帝的部屬參加戰(zhàn)斗失敗后,被黃帝手下一個叫貳負的部落首領(lǐng)砍下頭顱,埋在“常羊之山”。被斬首的刑天仍然以乳為眼睛、以肚臍為口,一手拿著盾、一手拿著斧同黃帝部落斗爭,最后黃帝命人砍去了他的一條腿,并且綁到山頂?shù)拇髽渖?。趙逵夫先生研究認為這個刑天就是氐族首領(lǐng),他葬首的常羊山就是仇池山。三只眼睛的居民其實是氐族的一種習(xí)俗,由于氐族善于養(yǎng)馬,以白馬為圖騰,故而非常崇拜馬神,而他們的白馬神、馬王爺都是三只眼睛。趙逵夫先生說:“‘武都’一詞的出現(xiàn)也與氐族密切相關(guān),‘武’應(yīng)來自于氐族,古人說‘半步為武’,這里的半步就是一條腿跨一次,這實際上就是刑天的后人砍掉一條腿后所留下的‘奇股’而形成的獨特生活習(xí)俗。‘武都’二字最早就是氐族國都的意思。在甲骨文和金文里,刑天就是一個人形符號,為氐族部落的象征圖騰?!?《形天神話源于仇池山考釋──兼論“奇股國”、氐族地望及“武都”地名的由來》載《甘肅文史》第八期)可以說,古代氐族很早便以仇池山為活動中心,把仇池山視為族群發(fā)祥的圣地。

仇池山伏羲崖

仇池山,古代又名仇維山、仇夷山、圍山、瞿堆、百頃山,位于西和縣南的大橋鄉(xiāng)東南側(cè),為西秦嶺南延余脈,距縣城四十公里,地處西和、成縣、康縣、武都四縣交界處,山勢險峻,有險可依,有水可飲,有糧可食,是不可多得的軍事鎮(zhèn)戍之地?!度赜洝吩唬骸吧奖久鹁S,其上有池,故云仇池”?!端?jīng)注》描述“絕壁峭峙,孤險云高,望之形若覆壺。高二十余里,羊腸蟠道三十六回”,“上有平田百頃,煮土成鹽,因以百頃為號,山上有水泉”。由于仇池山是古代氐族聚居地和精神信仰高地,他們以此為據(jù)點建立割據(jù)政權(quán)也取名“仇池國”,國因山得名,山因國更顯。

仇池國:白馬氐族的立國興業(yè)風(fēng)云

魏晉南北朝時期,白馬氐族楊氏建立的仇池國,在隴南大地上書寫了輝煌篇章。仇池國主要指楊茂搜建立的前仇池國和楊定重建的后仇池國。而楊氏后裔所建的武都國、武興國、陰平國也被史家認為是仇池國的延續(xù)。所以完整意義上的仇池國應(yīng)該指前仇池國、后仇池國、武都國、武興國、陰平國五個地方割據(jù)政權(quán)。這五個地方政權(quán)中,除武興國“定都”今陜西略陽外,其余都在隴南“建國立都”。盡管仇池政權(quán)長期與周圍政權(quán)進行戰(zhàn)爭,給廣大人民生活帶來災(zāi)難,但也促進了氐族與其他民族的融合,加快了當?shù)亟?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

李祖桓先生在他的《〈仇池國志〉自序》中說:“我國歷史自春秋至漢末晉初這一階段中,是漢族奴隸主或封建地主階級統(tǒng)治時期。到了晉初,漢族地主階級由于內(nèi)部斗爭,其政權(quán)開始削弱,而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者趁此不斷興起,于是就有了所謂‘五胡十六國’的歷史時期。在這一時期中,氐族統(tǒng)治者露其頭角,建國自雄的,記有三國。即(一)前秦苻氏。(二)后涼呂氏。(三)仇池楊氏。他們同源于武都?!逗鬂h書·西南夷傳》所載的‘白馬氐’,即此三氏的祖先?!?/span>查閱相關(guān)史料,可以看到,從西漢開始,由于氐族多次反叛,被朝廷強行遷徙到酒泉、隴右和關(guān)中等地。三國時,曹魏也曾強行遷徙氐族,但《魏略·西戎傳》中仍有“武都、陰平之氐尚有一萬余落”的記載。可見,到三國時,古代氐族的分布中心未發(fā)生根本改變。


白馬人服飾

雖然在中國歷史大系表中找不到仇池國的“席位”,但仇池氐族政權(quán)的存在及活動,直接影響到十六國與南北朝各政權(quán)對峙局面。特別是魏、晉等“正統(tǒng)”意義上的政權(quán)一直不敢忽視仇池政權(quán)的存在。20世紀60年代初,在與仇池山僅一水之隔的西高山出土了“魏歸義氐侯”“晉歸義氐王”的黃金橐駝鈕封印,這是“中央王朝”對隴南仇池氐族首領(lǐng)采用懷柔政策的歷史見證。

仇池國的歷史可分為前仇池國,后仇池國、武都國、武興國、陰平國五個階段。

前仇池國——東漢末年,隴右略陽(今甘肅秦安隴城)氐族楊騰、楊駒父子率眾遷居祖地仇池山稱雄,其后漸盛,自稱為王。到楊駒孫楊千萬時,擁萬眾,曹魏拜封為百頃王。楊千萬后聯(lián)合涼州馬超、韓遂、楊秋和興國(今甘肅秦安)氐王阿貴共同反抗曹操,戰(zhàn)敗率少數(shù)將領(lǐng)投奔蜀漢。他的孫子楊飛龍仍盤踞仇池,逐漸強大。到晉武帝時,楊飛龍受晉封號,以征西將軍名義,率部落“還居略陽”。晉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楊飛龍的養(yǎng)子(外甥令狐茂搜)楊茂搜率部落四千家遷到仇池,自號輔國將軍、右賢王,氐族部眾擁戴稱王,始建前仇池國,稱仇池公,轄地武都、陰平二郡。晉愍帝任命他為驃騎將軍、左賢王。東晉建武元年(317年),前仇池國分裂,楊茂搜長子楊難敵繼位,號左賢王,屯下辨(今甘肅成縣)。其弟楊堅號右賢王,屯河池(今甘肅徽縣),今隴南地區(qū)大部都在其控制范圍之內(nèi)。后兄弟內(nèi)斗,國力日弱。東晉太和十一年(371年),前秦皇帝苻堅遣將楊安攻仇池,城破后,將氐族人遷徙到關(guān)中一帶,前仇池國滅亡,歷75年。

后仇池國——前秦瓦解時,苻堅婿楊定率部眾返回隴右,晉太元十年(385年)自稱龍驤將軍、仇池公,招納氐、漢民自立。四年后占領(lǐng)了天水、略陽等地,自號隴西王。晉太元十九年(394年)與西秦乞伏乾歸戰(zhàn),失敗被殺。堂弟楊盛繼位,轄武都、陰平兩地,不久又擴張至漢中、祁山。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后仇池國被北魏滅,歷59年。

武都國——仇池國滅亡后,武都氐眾反抗北魏,公元443年立后仇池國亡國國主楊難當?shù)闹蹲訔钗牡聻槌鸪毓?,后得到南朝劉宋政?quán)的支持,封楊文德為武都王,以葭蘆(今甘肅武都外納鄉(xiāng))為都,轄陰平、武都、平武等地。公元477年,魏軍攻破葭蘆,武都國亡,歷35年。

武興國——武都國滅亡后,南朝劉宋政權(quán)以楊文弘襲封武都王,退守武興(今陜西略陽),后改武都王為武興王。公元552年為西魏所滅,歷75年。武興國雖“建都”陜境,但大部分轄地仍在隴南。

陰平國——武都國被滅時,武都國主的族叔楊廣香配合魏軍殺武都國主,魏封楊廣香為陰平公、葭蘆鎮(zhèn)主,占據(jù)陰平(今甘肅文縣)建立政權(quán),與武興國相對抗,有戶數(shù)萬。公元580年為北周所滅,歷102年。

仇池國金印

至此,從楊茂搜開始,歷經(jīng)仇池、武都、武興、陰平幾個政權(quán)交替的隴南氐族勢力慢慢歸于“沉寂”。張維先生在他的《仇池國志》中總結(jié)說:“自東漢建安末,楊駒居仇池開國,至楊永安亡國,其間凡五國,三十三主,約三百八十余年。前仇池國,自茂搜開國,至纂滅于前秦,凡八主,七十五年,世居仇池。后仇池國,自定開國至保宗滅于魏,凡五主,五十九年,亦世居仇池。武都國,自文德開國,至文度再滅于魏,凡三主,三十五年,世居葭蘆。武興國,自文弘開國,至紹興滅于魏,凡二主,五十一年;后紹先復(fù)國,至辟邪又滅于西魏,凡二主,二十四年,前后皆世居武興。陰平國,自廣香開國,至永安滅于北周,凡八主,一百零二年,初居陰平,繼居平興。”由此來看,仇池楊氏建國的歷史比十六國中任何一個政權(quán)都長。

隨后,氐族逐漸融合于漢藏等民族中,退出我國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舞臺。楊銘著《氐族史》中分析:“唐以后,隴南殘存的氐族,不是融合于漢族,就是融合于藏族(吐蕃)之中了,融合于前者的,今天只能在那一地區(qū)內(nèi),找到一些姓氏(如楊、強、雷、苻、呂、茍、蓋等)和風(fēng)俗上的遺跡。融于后者的,由于兩族在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水平上,沒有顯著的高下之分,再加上自然環(huán)境的因素,因而這一部分氐族的后裔必定會保留較多的特點”。

白馬風(fēng)情:“再現(xiàn)”古代氐族遺俗

正如楊銘先生所言,今天在隴南還有好多與白馬氐族有關(guān)的歷史遺跡和文化符號。如冠名“白馬”的祭祀廟宇和地名,廣大農(nóng)村地區(qū)流行的“板屋土墻”傳統(tǒng)建房技術(shù),家神圖案和馬王爺圖案中的“三眼人”形象,當?shù)亍皞魃瘛睍r的“開山”(又名“開天眼”,師公用鉞斧在自己額頭割破一個小口,意為開“第三只眼睛”)儀式等。趙逵夫先生還認為,民間的二郎神被氐族尊奉為祖神,隴南西和、成縣等地都有二郎壩的地名,西和還有二郎神斬蟒洞,隴南也廣泛流傳著“二郎爺趕山”的傳說,實質(zhì)上反映了白馬氐族在遷徙中對其祖地仇池山的惦念。他們在新居之地的兩河相交之處另選一個山,不論大小,稱之為“白馬老爺山”,好像他們的祖山被二郎神趕到川北了。

值得慶幸的是經(jīng)專家考證,仍有一支當年退居深谷大山之中的古代白馬氐族后裔,他們今天還生活在甘肅文縣白馬河流域和四川平武縣、九寨溝縣境內(nèi),人口約兩萬人。白馬河流域南接四川平武,有巍峨險峻的摩天嶺,西臨白雪皚皚的岷山,地處白水江自然保護區(qū)腹地,道路閉塞,人煙稀少,處處透出神秘的文化氣息。這里世代繁衍的白馬人雖然被界定為藏族,但其風(fēng)俗習(xí)慣和宗教信仰不同于其他藏族。他們雖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語言。他們不信仰藏傳佛教,卻信仰天神、山神、火神、水神、灶神、五谷神、動物神,他們不修廟宇,不供佛像,卻在家中供奉祖先的牌位。這些文化元素自成體系,極具個性特色。

能歌善舞的白馬人

隴南白馬人“固守”的語言、歌舞、祭祀、服飾、婚喪嫁娶等習(xí)俗是古代氐族世代相承的世俗生活的集中反映,對研究古代氐族的歷史具有重要的價值。其中以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儺舞“池哥晝”,列入隴南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儺舞十二相、儺舞面具彩繪、咂桿酒制作技藝、白馬婚俗、白馬服飾等為代表的文化遺產(chǎn),是我們今天“領(lǐng)略”古代氐族文化的“窗口”。

白馬人是一支能歌善舞的族群,儺舞“池哥晝”是一種用于祭祀的民間面具舞蹈。每年春節(jié)期間,居住在白馬河畔的村寨都要表演“池哥晝”。舞蹈者頭戴面具,扮成“山神”(四人)、“菩薩”(四人)和“小丑”(一人),挨家挨戶為村民“驅(qū)鬼除惡、驅(qū)邪消災(zāi)”,寓意新的一年吉祥和順。對于白馬人來說,“池哥晝”既是一種群體舞蹈,同時又是一項神圣的祭祀活動。白馬人跳“池哥晝”一是“敬神請神、護佑平安”,二是演示白馬人的生活與祖先的歷史。儺舞十二相是一種男性群體祭祀舞,由十二個人分別戴木雕的十二生肖面具,模仿十二生肖動物的各種動作舞蹈,意在“驅(qū)災(zāi)避禍,納祥祈?!薄3酥?,還有麻晝、甘晝、秋晝、阿里改晝、麻夠池、池哥背杰勿、拐疙瘩、火圈舞、火把舞、圓圈舞等民間舞蹈。白馬人的民間音樂種類豐富,題材繁多,滲透在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僅歌曲就包括酒歌、勞動歌、舞歌、祭祀歌、婚嫁歌、娛樂歌、敘事歌、哭唱、情歌等十余種,曲調(diào)簡單質(zhì)樸,演唱風(fēng)格獨特。

池哥晝

儺舞彩繪面具和服飾是白馬人民間美術(shù)的典型代表。彩繪面具制作一般包括設(shè)計、選料、打坯、鏟細、光活、彩繪、配飾、開光等工序,由當?shù)孛耖g藝人完成,他們畫、塑、剪、糊樣樣精通。彩繪面具造型武相豪放不羈,氣宇軒昂,文相端莊俊秀,文靜嫻雅,各種動物面具形神兼?zhèn)?,活靈活現(xiàn)。白馬人的服飾主要包括沙嘎帽、五彩服、頭飾、花彩帶、腰帶、蛙鞋、繡花鞋等,其中以沙嘎帽最具特色。青少年不分男女都戴沙嘎帽,沙嘎帽是羊毛制白色荷葉邊氈帽,帽檐邊纏繞有紅、藍、黃、紫等色線,帽頂前端有一簇錦雞頸羽裝飾并插白色雄雞尾羽,在風(fēng)吹或走動中,搖曳招展,分外引人注目,這是白馬人的標志,男子插一支,女子插兩三支。白馬男子穿過膝的長袍,腰系一根寬大的羊毛腰帶,膝下扎麻布綁腿。女性服裝是用五顏六色的布塊鑲拼成的百褶對襟長袖連衣裙,胸部佩戴由大海貝或銀魚骨磨制成方塊串綴在菱形紅布上制成的抹胸,款式獨特,色彩美艷華麗,裝飾圖案寓意鮮明,體現(xiàn)著白馬文化的獨特韻味。

咂桿酒

咂桿酒白馬語稱“達嘎貝朝”,用青稞、燕麥、苦蕎、小麥、糜谷、玉米等各種糧食經(jīng)選糧、淘洗、蒸煮、晾露、制曲、發(fā)酵、裝缸、窖藏等工序釀制而成,又叫“五色酒”。相傳白馬人釀酒的酒曲是盤瓠爺傳的,家家掌握釀酒技藝,流傳至今三千多年。每年秋收秋播結(jié)束后的農(nóng)歷九月九日,家家戶戶開始釀制咂桿酒。每逢貴客來臨,客人被邀上首坐定,主人下首相陪,火塘中煨一紅鋼酒罐,罐內(nèi)裝上發(fā)酵好的酒醅,兌以山泉水,插入長約一尺的天然植物吸管飲用,能驅(qū)寒祛暑、健胃養(yǎng)顏、舒筋活絡(luò)。

白馬人實行比較嚴格的族內(nèi)通婚。青年男女從談婚論嫁到結(jié)婚成家一般要經(jīng)過“智朝”(提親)、“愁朝”(定親)、“歌窄朝”(過彩禮)三道程序后才舉行婚禮?;槎Y一般選擇冬臘月農(nóng)閑時舉行,男方有接親儀式,女方有送親規(guī)程。男方家在迎親前的一天要在門前設(shè)祭臺迎接新客們到來。白馬人的婚禮唱歌貫穿始終,有幾項最獨特的儀式:給第一次上門的新娘撒灰。新客中的領(lǐng)隊要拿著一塊上面畫有人像掛著紅布的木板,在新人頭上便繞邊唱,以祈求吉祥平安叫“唱壽故繞壽尕”。新客在庭房里,主人家在門外對唱詞曲,一問一答,新客答不上就用煙熏,答上則互相敬酒,開懷暢飲叫“唱哥會”。寨子里請送親的人吃飯時唱請客歌,雙方唱著歌去赴宴叫“唱戮勾些”。送親的人離開新郎家時,唱送歌送行叫“唱錐西”等。

此外,白馬人還有豐富的民間故事,如創(chuàng)世的傳說、洪水的傳說、新娘鳥的傳說、白馬老爺?shù)膫髡f、沙嘎帽的傳說等,這些世代口耳相傳的文化遺產(chǎn)中蘊含著大量古代氐族的歷史文化信息。民間習(xí)俗烤街火長節(jié)、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白馬老爺廟會等也極有文化魅力。

來源:每日甘肅網(wǎng)-甘肅日報  撰稿:趙琪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仇池古國
隴南出過皇帝,也建過國
歷史上的仇池國
動蕩魏晉南北朝政權(quán)更迭頻繁,西北卻有一個小國存續(xù)了將近400年
[轉(zhuǎn)載]試論文縣白馬人與古代仇池氐人的歷史淵源
南北朝亂世之下,這個國家存在三百多年,至今有后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