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0年9月,武則天號稱“革唐命”,將大唐國號改為周,正式登基,稱“圣神皇帝”,改年號為天授元年,成為中國歷史上惟一一位女性皇帝,時年六十七歲。
迄今為止,中國歷史上被人談?wù)撟疃?、咒罵最狠的女人,應(yīng)該算是武則天了。
從傳統(tǒng)儒家思維的角度考察,武則天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女人:嫉妒、淫蕩、殘忍、兇暴、滅絕人性、毫無廉恥、隨心所欲、反復無常,像一頭闖進精美瓷器店的瘋牛,最應(yīng)該去的地方就是屠宰場;
從純粹女權(quán)主義的角度考察,武則天將整個男性帝國玩弄于股掌之上,除女性的魅力之外,其智力、魄力、政治謀略與手腕等等,如果不是更高一籌的話,至少也是絲毫不讓須眉,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巾幗豪杰。
從現(xiàn)代管理科學的角度考察,武則天具有明察秋毫的洞察力、準確無誤的判斷力、極其強大的意志力、超拔群倫的親和力、爐火純青的決斷力和強悍可畏的執(zhí)行力。一位優(yōu)秀管理者應(yīng)該具備的素質(zhì)她全部具備,天生就該當這個女皇。
這些說法都對,每一個說法都從一個側(cè)面準確無誤地描述出了“那一個”武則天。如果我們將所有這些方面組合到一起,就會構(gòu)成“這一個”武則天,成為一個真實完整的武則天。
大唐祖孫三代開國皇帝中,有兩代皇帝做過武則天的丈夫。從十四歲到二十七歲,武則天的丈夫是父親唐太宗李世民;從三十歲開始,兒子唐高宗李治成為她的丈夫,直到武則天六十一歲。
按照大唐帝國當時的規(guī)定,皇帝可以擁有一位皇后、四位皇妃、九位昭儀、九位婕妤、四位美人、五位才人、八十一位宮女,共一百一十三人。這些人統(tǒng)稱為后宮佳麗,全部都可以算作皇帝的妻妾。
據(jù)記載,武則天嫵媚貌美,太宗為她取名為媚娘。然而,在長達十三年的時間里,武則天一直負責看顧唐太宗的衣庫,始終居于才人的名位,處在很低的第六級品位上。顯然,一個合理的推測是:太宗并不太看重她。
武則天當政后,曾經(jīng)在對朝臣吉瑣回憶往事時說起:“我年輕時,伺候太宗皇帝。皇帝有一匹叫獅子驄的駿馬,那真是一匹好馬。只是性子暴躁,沒人能馴服它。我向皇帝說:我能,只要給我三樣東西,一支鐵鞭,一個鐵錘,一把利劍。鐵鞭抽它的身子,若不服,就用鐵錘砸它的腦袋,還不服,則用利劍割斷它的喉嚨。”她接著說,自己制人如同制馬。
武則天說的時候很得意。她不知道,或許正是由于這種性情,才招致了唐太宗的冷淡。從兩性心理出發(fā),一個相當普遍的情形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個性相同的男女不太容易成為纏綿恩愛的夫妻,因為對方太像自己。許多事例表明,強悍的男人偏愛柔媚的女子,懦弱的男子更喜歡剛強的女人。很難想像,雄才大略、叱咤風云的唐太宗會喜歡上兇悍如斯、不讓須眉的武媚娘。如果她是男人,倒有可能被太宗引為知己。
而唐高宗李治卻正好相反。“奴懦”,怯弱,沒有主見,優(yōu)柔寡斷,使唐太宗一再對自己立他為太子的決定是否正確產(chǎn)生懷疑。李治是李世民的幼子,備受呵護寵愛,特別需要主心骨。太宗去世后,李治在父親靈前宣誓登基,屆時,于眾目睽睽之下,這位新天子竟然伏在褚遂良肩上,摟著他的脖子哭得不能自已,暗示出了一種傷痛之外的惶恐。
按照慣例,太宗死后,沒有子女的侍妾(武則天也在其中)需要全部出家到寺廟里,成為削發(fā)修行的尼姑。有一種記載顯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第一個兒子李弘,可能就是在寺廟里珠胎暗結(jié)的。
據(jù)記載,李治第一次到寺廟里見到武媚娘時,身披孝服的兩個人相對垂泣,淚流滿面。顯然這不是一個兒子與眾多庶母中的一個相見時所應(yīng)該有的情態(tài)。由此推測他們之間有著很深的交往與默契應(yīng)該不算過分。
此時,唐高宗李治內(nèi)外交困,相當煩惱。
在外,托孤重臣舅舅長孫無忌權(quán)傾朝野,謀立太子李忠,冤殺吳王李恪和江夏王李道宗,已經(jīng)露出“竊弄威權(quán)”把持朝政的模樣。
在內(nèi),王皇后與蕭淑妃爭風吃醋勢如水火,鬧得他心煩意亂寢食難安。
知道丈夫與武媚娘的關(guān)系后,王皇后私下里命武媚娘蓄起長發(fā),并慫恿丈夫?qū)⑺踊鼗蕦m,晉封昭儀。據(jù)說,此舉的目的是:這位皇后希望與武媚娘結(jié)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以打敗自己的情敵蕭淑妃??蓱z的皇后不知道,哪怕十個蕭淑妃再加上十個她自己,也不是媚娘的對手。
回到皇宮不久,媚娘生下長子李弘;又過一年,生下一個女兒。沒有生育的王皇后挺喜歡這個小女嬰兒,時不時會來撫弄看視。一天,皇后走后,嬰兒的父親來了,他和媚娘悲痛地發(fā)現(xiàn)小家伙已經(jīng)死了。其直接后果,自然是皇后百口莫辯。
不久,皇帝親自帶隊搜查,在皇后的床底下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用來詛咒皇帝的小木頭人,上面寫著皇帝的姓名與生辰八字,心口插著一根鋼針。這一下,皇后死定了。
事實上,在這兩件事情里,有兩個完全經(jīng)不起推敲的疑團:
其一,如果孩子是皇后弄死的,她下手的對象更應(yīng)該是同樣幼小的那個男嬰李弘;
其二,如果要詛咒,皇后希望死掉的應(yīng)該是蕭淑妃或加上武媚娘,沒有理由是自己的靠山,即皇帝本人。
可是,正如我們經(jīng)??吹降哪菢?,那些處在第三者插足狀態(tài)中的男女,十有八九會欲令智昏,聽不進或者根本不想聽反對的聲音,堅持著一些在旁觀者看來相當可笑的理由,證明自己行為的正當性,從而一意孤行。此時的唐高宗李治正處于此種狀態(tài)中。
另一位權(quán)高望重的顧命大臣ND272遂良“以死爭之”,反對廢黜王皇后。這位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和頗有賢良名聲的宰相不知道,此時的李治,已經(jīng)不是那個摟著自己脖子哭泣的皇太子了,他怒火萬丈,絲毫不給曾經(jīng)的托孤宰相留面子,下令當場將他驅(qū)逐出朝堂,強行廢掉了皇后。一個月后,立昭儀武媚娘為后。從媚娘一生的行事判斷,大多數(shù)史家傾向于認為,這些事情是她一手導演,嫁禍于王皇后的。
媚娘做了皇后,王皇后和蕭淑妃被關(guān)進一座廢棄的房屋,門窗全部封死,只在墻上開了一個送飯與水的洞。不久,媚娘聽說皇帝李治去看望過她們兩人,就效法呂后整治戚夫人的故事,將王皇后與蕭淑妃各打一百皮鞭,砍去雙手雙腳,倒捆著裝進酒缸,名曰“醉骨”。兩天后,二人在痛苦萬狀中死去。呂后后繼有人,證明了某一類女人的心腸絲毫不比最兇殘的男人更仁慈。一個據(jù)說本性善良的民族,在它漫長的歷史記載中,時不時地就發(fā)生這樣一些野蠻歹毒的事情,的確令人黯然神傷。
媚娘——現(xiàn)在應(yīng)該叫武后——的親姐姐受封為韓國夫人,其女兒,即武后的親外甥女受封為魏國夫人。這兩位夫人先后食物中毒而暴死,癥狀十分相似。另一點相似的地方在于:二人死前,都曾經(jīng)與唐高宗李治有過較多的交往。這些事件的發(fā)生,找不出其他原因。因此,不管是否出于武后之手,她至少是最大的受益者,這使人們有理由相信是她所為。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從此以后,再也沒有其他女性能夠進入唐高宗李治的視野了。他的十二個子女中,排在后面的四個兒子、兩個女兒,都是武后所生。
沒有證據(jù)能夠證明唐高宗李治受到了武后的脅迫。事實上,在捍衛(wèi)皇權(quán)不受侵害的問題上,夫妻二人顯然是同心協(xié)力并肩戰(zhàn)斗。
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親舅舅,大唐開國以來,其聲名之顯赫,幾乎僅次于李世民。正是在他的一再堅持下,李世民才決定立李治為太子。李世民臨死時,親手將李治托付給了他和ND272遂良。僅僅因為反對立媚娘為后,應(yīng)該不足以成為這兩位托孤重臣及其周圍同僚們被干掉的理由。
很有可能,他們在李世民死后,仍然保留了李世民在世時的習慣,并且不懂得皇帝的地位可以使人變得如何無法辨認。他們正確地看到了新皇帝的懦弱與才略不足,卻沒有看到皇帝的名位、愛情,與武媚娘的意志、才能組合后所產(chǎn)生的巨大能量,以至于在新皇帝與新皇后心中,可能顯得相當自以為是。
顯然,他們的作為肯定已經(jīng)使兩位陛下感到不安甚至無法容忍。于是,皇后的廢立便成為了導火索。
爆發(fā)的結(jié)果是:ND272遂良在這次劇烈的朝堂辯論中,被暴怒的皇帝當場趕出宮殿,并隨后驅(qū)逐出京城,貶到一個偏遠的省份,再也沒能回到京城;而長孫無忌則被迫自殺。從此,朝廷上再也沒有人敢于拂逆皇帝的意志了。
當時,長孫無忌所極力扶持的太子李忠被廢,改封梁王,立武后所生之子李弘為太子。不久,李忠繼續(xù)被貶為庶人,就是普通人的意思,流放到黔州,大約在今天的貴州思南縣一帶。這位前太子常?;b成女人才敢睡覺,有時一夜之間要換幾個地方,以防備武后派刺客暗殺。帝國最高層之間的氣氛,由此可見一斑。
在這一連串震驚全國的事件中,我們沒有確切的資料準確了解武后究竟做了些什么,但是能夠清晰看到的是:這位皇后的地位與權(quán)勢在飛速上升。
長孫無忌被貶的第二年,唐高宗李治患病,史書上稱風疾,從其極度頭暈?zāi)垦?、伴之以肩背酸痛四肢麻木的癥狀看,很有可能是嚴重的高血壓,加上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或者心痹癥。我們知道,即便在現(xiàn)代,患上這幾種病癥,也已經(jīng)足可以消磨掉任何人的雄心壯志了,何況李治。于是,皇帝將國家事務(wù)委托皇后“決之”。
就這樣,唐高宗李治以自己的懦弱、愛情與日益嚴重的高血壓等疾病,將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才人武媚娘培養(yǎng)造就成了威權(quán)赫赫的一代女皇。
在二人共同生活的三十一年中,大體上前十年,雖然隔一段時間,就會圍繞武媚娘發(fā)生那么幾件驚天動地的事情,但基本還是由皇帝坐在前臺。
中間十年,皇后則參與了一切大小國事的裁決,中外稱為“二圣”決政。
到后十年,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有一度皇帝甚至打算“退居二線”,將國政全權(quán)托付給天后。
這時,皇帝已經(jīng)很少過問政治事務(wù),基本是在暈眩中度日了。
在此期間,皇宮里動蕩不安?!仁翘颖欢舅?,人們懷疑是他的親娘武后所為;然后,她的二兒子李賢被立為太子,不久廢為庶人,并在武后的命令之下被迫自殺;她的第三個兒子李哲被立為太子。但是,在此期間,民間則平靜而富庶,曾經(jīng)達到過米每斗五文錢的程度,相當于今天一斤大米只賣幾分錢。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富裕的時代。
公元683年,當了三十四年皇帝的李治死去。這位皇帝很可憐:當皇帝的時間不短,能讓人記住的事情卻不多,似乎只有談起武則天來,人們才會想起還有這樣一位皇帝。同時也令人感嘆不已:在中國,由于一位皇帝的性情柔弱、懷有愛情和患了高血壓,原來能夠造成如此嚴重的后果。
此后,武媚娘百無禁忌。中國歷史進入了長達二十三年的武則天時代。此時,她已經(jīng)高齡六十歲了。
武則天時代令人眼花繚亂。
部分原因是太子李哲當皇帝僅僅一個來月,就被廢為廬陵王;武后第四個兒子李旦登基,是為睿宗,沒幾天馬上又被她軟禁起來;李氏皇族被她殺的殺廢的廢,所剩無幾。
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她起用了一大批臭名昭著的酷吏與一大批名聲顯赫的賢臣,這兩部分人在歷史上同樣引人注目,在當時的廟堂之上攪在一起,斗成一團。
還有一個并非不重要的原因,可能源于她的女性心理。
這位說一不二的女士,對于起名字具有特殊的愛好。她的小兒子睿宗李旦,起初叫“敘倫”,后來改為“倫”,不久改叫“旦”,隨后又改回叫 “倫”,最后臨當皇帝時,確定叫“旦”。她把并稱為宰相衙門的帝國三個最高行政機構(gòu)——門下省改名為“鸞臺”,中書省更名為“鳳閣”,尚書省改名叫“文昌閣”。然后,把御書房叫做“麟閣”;把叫了幾百年,一目了然的吏、禮、戶、兵、刑、工六部,改名為天、地、春、夏、秋、冬六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只用了貞觀這一個年號,而武則天和他的丈夫統(tǒng)治的全部五十幾年中,用了三十多個年號,最多時,一年就有三個,給后世記敘這段歷史的人添了不小的麻煩。
另一個帝國新興的時尚,則可能源于女性的愛好,就是對金、碧、紫、白等顏色的偏愛。這種偏愛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帝國皇家的旗幟、儀仗、裝飾、裝潢,甚至內(nèi)侍、官員、朝臣們的服飾,都變得鮮艷嫵媚,搖曳生姿。
女皇還喜歡創(chuàng)造一些很形象的漢字。比如,她給自己起了一個名字,叫“ND322”,日月當空普照天下的意思,和“照耀”的“照”同音同義。很形象是不是?這個字卻很快成了當時一個著名的黃色段子的由頭,流傳甚廣。
武則天時代的故事很多。有一種說法認為,這位女皇曾經(jīng)下令百花在嚴冬開放。還有一種傳說,說是由于她的喜愛,洛陽的牡丹花才格外嬌艷美麗,至今冠絕天下。這些姑且存疑。武則天時代有一個特別鮮明從而格外引人矚目的情形——其任用的酷吏與賢臣,在我國歷史上都很出類拔萃。
武則天任用的酷吏,在史書上能夠查到名字的有二十七個。他們的殘酷與恐怖,可能僅有這類人物的后世子孫,特別是外國子孫如日本憲兵隊、七三一細菌部隊和德國納粹們才能并駕齊驅(qū)。這幫家伙,將間諜、特務(wù)、告密者、憲兵隊、秘密警察、法官、劊子手的職能集于一身,稱得上是無惡不作。他們的使命是掃清武后通往女皇道路上的任何障礙,消滅一切可能威脅武后權(quán)威的人與事??磥?,這批鷹犬們的任務(wù)完成得不錯。大唐開國以來三位皇帝的子孫被一批批殺掉,最后只剩下武媚娘親生的兩個小兒子;附在其上的元老重臣高官顯宦也被一并鏟除,二十四位宰相中,除三位壽終正寢外,有十九位先后被殺或被貶。到公元690年,武則天“革唐命”,開創(chuàng)大周國號時,貴族豪門世家已經(jīng)氣息奄奄,所剩無幾。
武則天任用的賢臣良吏則清明能干,不但當時眾望所歸,也受到后來世世代代的尊敬,比如狄仁杰、張柬之、宋ND343、姚崇、魏元忠、徐有功等等。這批人受到武則天的保護與重用,分布在從中央到地方的要害崗位上,治國安民,深受百姓愛戴,并流傳了許多他們的傳奇故事。而那些酷吏們卻從來沒有機會染指真正的行政權(quán)力。
結(jié)果,形成了一個極為奇特的現(xiàn)象:
在帝國統(tǒng)治高層,彌漫著血雨腥風,人人惶惶不可終日,甚至早上出門,就不知道晚上還能不能相見。而在民間,卻祥和寧靜。有幾年,國內(nèi)遭遇重大自然災(zāi)害,甚至出現(xiàn)人吃人的慘況,但五十年間卻從未發(fā)生過民間的暴動起義之類的事件。號稱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沒有做到這一點,同樣威名赫赫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沒有做到這一點。武則天做到了。
在她當政期間,發(fā)生過兩次貴族與皇室發(fā)動的叛亂。一次號稱有十萬人參加,結(jié)果不到三個月就煙消云散;另一次皇室叛亂則更慘,僅僅十來天就被平息下去。由此觀之,僅僅用咒罵是很難解釋清楚我國歷史上這惟一一位女皇的。
在那次號稱有十萬人參加的叛亂中,有一個小故事很有意思:駱賓王是一位優(yōu)秀的詩人和散文作家,他參加了這次叛亂,并起草了叛亂宣言。這篇名為《討武ND322檄》的散文文采飛揚氣勢磅礴,真正把武則天罵了個狗血淋頭。據(jù)說,武則天讀到這篇痛罵自己的文章后,第一個反應(yīng)是拍案叫絕,認為寫得實在太好了。她特別真誠地責備自己的宰相失職,因為他們沒能發(fā)現(xiàn)這樣優(yōu)秀的人才。
發(fā)生在武則天的男寵、大和尚薛懷義身上的一件事,頗能說明這位女皇的行事。
薛懷義仗恃武則天的寵愛,極為驕橫。有一次,在進皇宮大門時,與宰相蘇良嗣爭執(zhí)起來。蘇良嗣下令左右將這個家伙左右開弓地抽了十幾個大嘴巴。薛懷義痛哭流涕,要求皇帝武則天為自己作主。武則天撫摩著情人紅腫的臉蛋兒,對他說:“蘇良嗣是宰相,你能惹得起他嗎?以后躲著點,別走皇宮正門就是了。”
一位研究唐代歷史的歐美學者倒是看得很清楚,他認為,沒有證據(jù)證明政府工作受到武則天統(tǒng)治作風的危害;這位著名學者提醒人們:傳統(tǒng)歷史學者對武則天的種種評價很少注意群眾的景況,當時,民間的生活,很有可能比心懷敵意的學者們愿意承認的情況要好得多;而武則天甚至可能是很得人心的。
事實上,如果我們承認,在中國傳統(tǒng)的正統(tǒng)思維中存在著深刻的性別歧視;如果我們同意,以往數(shù)千年中國基本上是男權(quán)社會;如果我們意識到在價值判斷上,中國人至今存在著兩性之間的雙重標準;如果我們看到歷朝歷代圍繞皇權(quán)發(fā)生的骨肉相殘的話……那么,我們可能必須接受一個事實:作為中國有史以來惟一一位女性皇帝,武則天即便不比絕大多數(shù)男性皇帝干得更好,至少也不比他們更應(yīng)該受到指責。假如不考慮她的女性身份,僅以皇帝的標準判斷,或許對她的說法應(yīng)該會很不相同。就以武則天為大周開國皇帝算起,她可能是所有開國皇帝中殺人最少的一位。
皇位坐穩(wěn)以后,那些惡名昭著的酷吏陸續(xù)受到清算。索元禮受控刑訊逼供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第一個信號。這個人曾經(jīng)發(fā)明過一種酷刑,很像孫悟空頭上戴的金箍,那是一個可以伸縮的鐵帽子,戴在受刑者的頭上,收縮時,可以將人的頭骨勒碎。審訊者告訴他:如果不認罪,就讓人去拿那頂鐵帽子。這個兇狠的家伙立刻認罪伏法。
“請君入甕”這個典故是由另一個惡吏周興之死流傳下來的,相當別致有趣。
周興是個制造冤假錯案的高手,武則天讓另一個同樣的壞蛋來俊臣去審問他。來俊臣請周興喝酒,席間,來俊臣請教說:“有一個犯人很倔,死不認罪,怎么辦?”
周興指點他:“把他放進一個大甕,用火烤,你想要什么口供他就會給你什么口供。”
來俊臣兩眼放光說:“真是個好辦法,咱們試試。”
于是下令抬來一個大甕架在火上,周興看看火候到了,就指點來俊臣說:“可以了,把犯人帶來吧。”
來俊臣掏出武則天的圣旨,對周興說:“這就是為閣下準備的。請君入甕吧。”這廝渾身戰(zhàn)抖,立即認罪伏法。
武則天時代的一項重要變化,是通過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的方法日益深入人心。皇帝親自策試考生的殿試制度就是武則天開創(chuàng)的。隨著豪門世家的被鏟除與抑制,普通家庭出身的人們有更多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了。顯然這是社會的一大進步。有一個數(shù)字可能有助于說明這一點:取得進士功名的宰相比例在唐高祖李淵時是7%,到唐太宗李世民時為23%,唐高宗李治將這個數(shù)字提高到35%,武則天稱帝后達到了40%。
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成為帝國中下層人民現(xiàn)實的途徑,其意義極其深遠。因為,這種做法標志著真正的文明與進步。
除了上面談到的種種,武則天對儒家教條的反動,大約是造成她壞名聲的重要原因。
儒家經(jīng)典教義中,對女性的排斥根深蒂固。武則天完全顛覆了這些道貌岸然的理論:
她以高超嫻熟的技巧,將整個男性帝國玩弄于股掌之上,使當時的女性很是揚眉吐氣。
她一反過去下嫁皇室公主到異族遠方“和親”的傳統(tǒng),派遣男性“新娘”前往突厥去“和親”。
丈夫李治在世時,這位武后的桃色新聞并不太多;丈夫去世后,像歷代男性帝王佳麗三千一樣,這位六十多歲的老太太,大大方方地給自己先后找來大約遠不止四位或威武雄壯或年輕貌美的男性“妃嬪”,這使后來的儒家官僚和學者們特別痛心疾首。
到晚年,她最喜歡的“二張”: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倆,終于惹起眾怒,成為逼使圣神皇帝武則天退位,還政于唐的導火索。當時,她已經(jīng)當了二十三年的大周帝國的皇帝,高齡八十二歲。
公元705年,即武則天神龍元年一月二十二日,張柬之等一干人發(fā)動政變,殺死了張昌宗、張易之兄弟。
第二天,女皇下令太子監(jiān)國。
第三天,女皇傳位于太子。
第四天,太子李顯即位,稱中宗。
第五天,女皇退位,遷居上陽宮。
第六天,中宗率領(lǐng)百官給退位的女皇上尊號,稱“則天大圣皇帝”。
從這時開始,人們才叫她武則天。
當年十一月,武則天死于上陽宮仙居殿,時年八十三歲。遺言是:去掉皇帝稱號,稱呼“則天大圣皇后”;與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乾陵,陵前豎立無字碑。
對于該無字碑的含義,人們說什么的都有。推測其本義,似乎是隨便后世評說,其中,顯然包涵了深切的不屑與蔑視。我們知道,按照中國人的習俗慣例,這種評價大體是由男人們從事的;我們無法知道,這位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她不屑的是什么呢?是中國的男人們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