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游
貴州游俠
三十三、歙縣棠樾村石牌坊群、鮑家花園
走近第一座牌坊,這座牌坊叫做“鮑燦孝子坊”,建于1534年,用白麻石構(gòu)建,坊額上鐫有“旌表孝行贈兵部右侍郎鮑燦”,其實(shí)鮑燦是一位書生,并沒有做官,而他的兒子則做到了兵部左侍郎(正二品),皇帝追贈鮑燦為兵部右侍郎。鮑燦其實(shí)是一位孝子,其母親背上生瘡,其用嘴吸去濃液??芍^赤誠孝子。
牌坊建于明嘉靖13年(1534年),清乾隆14南(1749)年重修。
第二座石牌坊是“慈孝里坊”,建于1421年,和北京故宮同齡。這個牌坊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宋末元初,鮑氏父子遇賊綁架,揚(yáng)言若不交出銀兩,就要?dú)⑺榔渲幸蝗?,父子互相保護(hù)對方,爭先赴死,最終感動了強(qiáng)盜。明永樂皇帝知曉后,特賜建“慈孝里”牌坊。又賜“慈孝”詩。清乾隆皇帝游江南時,也御賜鮑家祠堂對聯(lián)一首:“慈孝天下無雙里,袞繡江南第一家”。
第三座牌坊為“鮑文齡妻節(jié)孝坊”建于1769年,鮑文齡25歲病故,其妻立志守節(jié),井孩子撫養(yǎng)成才,45歲時積勞成疾,病入膏肓,兒子多次上書皇帝,要求為母親立節(jié)孝坊,此坊為兒子出錢為母親所立。
前行過一座石板橋,前方有一座四角路亭,名為“驄步亭”形狀如同一頂官帽,所以也叫“官帽亭”,始建于明隆慶年間,距今已經(jīng)400多年了。此亭是貴州都勻知府鮑獻(xiàn)書為紀(jì)念遠(yuǎn)祖西漢鮑宣而建。鮑宣祖孫三代都是御史,不畏權(quán)勢,品格高尚,常騎白色的驄馬出巡,亭子故名“驄步亭”。
過路亭的牌坊即第四座是“樂善好施坊”,建于清嘉慶25年(1820年),是牌坊群中最后落成的。旌表兩淮鹽運(yùn)使鮑漱芳捐資軍餉,捐米賑災(zāi)。資助水利工程。各級官員紛紛上書請求為其立坊。
第五座牌坊是“鮑文淵妻吳氏節(jié)孝坊”,棠樾鮑氏家族明清時期共有59位貞節(jié)媳婦,在丈夫去世后不改嫁,在家中把孩子撫養(yǎng)成人,把公婆供養(yǎng)歸天。吳氏原籍上海,以繼妻身份嫁入鮑家,不久丈夫就不幸病故,年僅29歲的吳氏可改嫁而不改嫁,孝順公婆,將前妻所生之子撫養(yǎng)成人。并在年邁時將節(jié)儉下來的積蓄全部捐獻(xiàn)出來,維修鮑氏祖墳。令鮑氏族長深受感動,上報朝廷給其立了節(jié)孝坊。
第六座牌坊是“鮑逢昌孝子坊”,建于1797年,明末亂世,父親外出謀生,久無音訊,14歲的鮑逢昌邊乞討邊尋找,長達(dá)三年之久,最后在千里之外找到了父親。把父親帶回家后,母親又病臥在床,鮑逢昌聽聞需人肉做藥引,割下腿上的肉給母親,乾隆皇帝聽聞后下旨賜建了孝子坊。
第七座石牌坊是“鮑象賢尚書坊”建于162年。其曾任御史、按察使、刑部、戶部、兵部左侍郎,死后封贈工部侍郎,能文能武,是明朝著名的文官武將,其死后皇帝賜建了此牌坊。
一些牌坊中有鐵楔子出現(xiàn)。此為我第一次看到。
走出景區(qū),向?qū)γ孀呷?,大約不到一公里,有“鮑家花園”,此地與牌坊群同票。
花園中有許多假山、盆景,水榭亭臺。
“枯木逢春”是一株極大的古銀杏樹樹樁,原樹冠占地約半畝,數(shù)高數(shù)十丈,后毀于戰(zhàn)亂,然基部不死,枯木逢春。
天上人間是一組紫色石柱配以奇形矮樹,造型不俗。
“新安風(fēng)情”也是一組片石與樹木的組合。
在棠樾牌坊群和鮑家花園中拍攝了多部影視劇。有《徽娘》、《新安家族》、《女人花》、《紅色歌謠》、《徽州女人》、《風(fēng)之國》、《葉挺》等。
走出花園,在停車場找到了小程的車,乘車返回歙縣縣城。
(游覽日期:2019年5與4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