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一份《90后攢錢報告》的橫空出世,一時間引起萬眾嘩然:
“這還是我印象中的90后嗎?”
“我好像不配做90后了!”
……
顯然,這份報告打破了大眾對于90后的刻板印象,揭示了一些不得了的事實……
由支付寶聯(lián)合中國新經濟研究院共同出品的這份報告,可以說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了!
將目光聚焦在“余額寶”、“花唄”等年輕化的理財方式上
還能有什么調研數(shù)據(jù)比這更適合年輕人?
首先來為這份報告劃個重點——
這份言之鑿鑿的“真相”一出
引發(fā)的爭議可是著實不?。?/span>
不少人的第一反應都是“不真實”、“不客觀”
特別是報告中提到90后的開始理財?shù)钠骄挲g是23、4歲
同比超過父母輩近十年!
這一點可謂是爭議的焦點之一了——
因為稍作思考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
作為90后父母輩的60后和70后們
除了銀行定期存款,年輕時可并沒有什么其他投資方法可選
如今還是有不少父母輩對這些渠道聞所未聞
然而這并不代表他們毫無理財意識——
買車、買房、買兩套房……
這些大額不動產的投資恐怕是許多90后還無法企及的高度吧!
如此看來,僅用“寶唄”(余額寶&花唄)來證明90后超前的理財觀
的確是有點天真了。
套用某位不知名網(wǎng)友的評論:
“理財?shù)谋壤凰闶裁矗斜臼缕磾?shù)字、比大小吧。”
此外還存在著其他指責的聲音
但是坦白講
這份報告的問世的確是為年輕人鳴冤了:
超九成90后都有月底結余、其中八成會做針對性理財、攢的(余額寶)是花的(花唄賬單)4.5倍……
最令人驚喜的是90后還學會了“把錢花在刀刃上”——
在過去一年中,90后用花唄購買教育類產品的金額上漲了87%。
那些曾經被強行貼上的“敗家”的標簽終于可以被撕下了
90后也沒那么“不靠譜”。
我們永遠要試圖“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當90后變得如此懂事乖巧,甚至精打細算的時候
到底揭示了什么本質問題呢?
一個正面的解讀是由專業(yè)人士提出的:上海社科院的何副院長表示,這一代的年輕人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在第一線見證了中國經濟的騰飛,也有強烈的自我保障意識,所以超前的理財觀不過是在為未來生活做足準備。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詮釋,90后的“高財商”是否是被高壓社會錘煉出來的呢?
一畢業(yè)就趕上了高房價、高通脹時期
即使是個無欲無求的佛系青年
也難免被逼得早早染上銅臭味了
曾經我們極其羨慕的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不買房、不攢錢、及時行樂
似乎漸漸不那么流行了;
“活在當下”的論調也隨著消費主義風潮的衰減而褪去;
年輕人紛紛低調地表示自己進入了“低欲望階段”……
這樣的現(xiàn)象是否有代表性?這樣的社會前景是好是壞?
恐怕我們暫時很難草率地下結論。
然而,不久前一個知乎熱貼從某種程度上為我們做了解答:
在近千條解答中,我們讀到的幾乎都是肯定的回答!
其中,獲得了最高贊的答主用極富張力的文字說服了我們一種看客:“能,攢錢一定可以(改變現(xiàn)狀)?!?/span>
(圖:來自知乎熱貼回復區(qū))
這位經驗頗豐、已進入青春后半段的答主告訴我們:攢出來的錢,哪怕不多,也是一種底氣。
——我們得承認,“活在當下”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但是不掂量掂量自己的錢包就敢如此大放厥詞
那可是萬萬要不得的心態(tài)了!
值得欣慰的一點是,
攢錢與理財?shù)挠^念已蔓延到全球。
過去揮霍無度的西方年輕人也暗自發(fā)愁
然而瀟灑太久恐怕儲蓄意識早已退化干凈了吧……
近年來國外不少金融專家也開始針對年輕人做出理財建議
(圖:專家們建議年輕人及早做儲蓄計劃)
盡管有些看起來非常好笑,我們不妨一睹為快——
1、找個室友分攤房租or搬回家住(啃老?)
2、選擇低利息信用卡
3、別去星巴克(外國人也嫌貴)
4、常存錢,積少成多
5、使用理財類手機app做規(guī)劃
6、乘坐公共交通
7、自己做飯,少下館子
8、為了自己而活,別為了Instagram而活(外國版“曬朋友圈”)
9、及時做預算規(guī)劃
10、找個兼職工作
敬請留言 點擊在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