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霖,2002年出生,蒙古族,來自中央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愛好歷史與地理。
初到民大,同學們會問我的家鄉(xiāng)在哪里,我說,一路向西,聞到哈密瓜的甜蜜瓜香,便到了我的家鄉(xiāng)哈密。
哈密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是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碰撞交匯處。哈密地大物博,總面積近十四萬平方公里,比韓國的面積還要大。有三十九個民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各民族文化豐富多元。可以說,哈密是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別看哈密城市不大,人口不多,但卻有獨特的西域文化底蘊,戈壁綠洲的自然風光,特色各異的瓜果美食。無論你是喜歡歷史文化、自然風光還是美食,都能在哈密找到一番屬于自己的天地。
哈密歷史悠久,從公元前20世紀開始,就有多個民族在此生活。漢朝時哈密正式并入中國版圖,之后的大一統(tǒng)王朝大多保持著對哈密的統(tǒng)治。
哈密地理位置關鍵,文化交流頻繁,如此悠久的歷史,如此頻繁的文化交流,哈密自然有各式各樣的歷史文化景點,有頗具伊斯蘭古典建筑風格的哈密回王府、有“絲綢之路重鎮(zhèn),文化古建多”的巴里坤古城、唐代遺址大河古城、東天山頂上的天山廟、拉甫卻克古城、五堡古城……
哈密不僅歷史名勝眾多,在自然風光上也是一絕。雄偉高聳的天山山脈貫穿哈密(天山山脈是新疆的分界線,將新疆劃為北疆和南疆兩個部分),哈密特殊的地理條件,造就了哈密是新疆地理地貌的縮影,在哈密就能看到新疆的九種自然景觀,因此有人說“游哈密,知新疆”。
天山以北的哈密是溫帶草原氣候,降水稍多,絕美的巴里坤大草原便在這里,草原、湖泊、無數(shù)的牛羊、“天山淞雪”、“鏡泉宿月”等八大名勝古跡,是新疆第二大草原。還有東天山景區(qū),由“松樹塘、寒氣溝”等五個景點構成。
哈密眾多美麗的景點,有不少與美妙的傳說相關聯(lián)。比如“天山淞雪”,在雪山晶瑩,松林翠青,云繚霧繞,變幻多端的美景背后,有動人的故事,相傳天山淞雪是遠古時期黃帝開國后,唐堯、夏禹、周穆王西巡“西王母之國”的時候,在“瑤池歡宴”上贈賜的一幅中原絲繡,后來西王母把絲繡化成了“天馬”牧場。今天巴里坤草原仍有“天馬故鄉(xiāng)”的別稱。
天山以南的哈密是溫帶沙漠氣候,降水稀少,氣候炎熱,是世界上大陸性氣候最強的地區(qū)之一,這里有世界文化遺產(chǎn)“大海道”——敦煌-哈密-吐魯番之間的一條絲綢之路古道。
關于 “大海道”之名,源自敦煌文書中唐代《西州圖經(jīng)》殘卷。據(jù)《西州圖經(jīng)》記載:
大海道。右道出柳中縣(今魯克沁)界,東南向沙州(今敦煌)一千三百六十里。常流沙,人行迷誤 ,有泉井咸苦,無草。行旅負水擔糧,履踐沙石,往來困弊。
哈密,作為昔日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如今在新時代“一帶一路倡議”中依然發(fā)揮著不可取代的關鍵作用。汽笛聲聲,趟趟中歐班列過哈密。在悠久的絲路文化的浸染下,哈密承載著希望,承載著責任,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哈密有世界上僅存的三片胡楊林之一的伊吾胡楊林。千百年來,胡楊以他們頑強的意志來抵抗著大自然的侵蝕,胡楊形狀千姿百態(tài),令人驚嘆。如果你置身于胡楊林中,你會從胡楊林身上感受到生命不屈不撓的精神。
說到哈密,自然會想到哈密瓜,哈密的瓜果甲天下。哈密屬于內(nèi)陸地區(qū),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瓜果的生長和糖分的積累,有享譽世界的哈密瓜,還有五堡的大棗、里扎馬特大葡萄、葦子峽野山杏、哈密香瓜。
除了大家都熟知的瓜果外,哈密美食也獨具特色。不必說噴香的羊肉串,色澤黃亮的燜餅子,甜香酥軟的油酥饃;也不必說古銅色的巴里坤土火鍋,回民特色的加沙丸子,軟軟糯糯的籠蒸肉;單說那胡辣羊蹄,就足饞人口舌。
胡辣羊蹄,聞名遐邇的哈密傳統(tǒng)美食,用胡椒、鮮辣椒、紅干辣椒和蔥姜、八角等多種香辛料烹制而成,其因味辣故名“胡辣羊蹄”。胡辣羊蹄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質(zhì),多吃能美容,還能強筋壯骨;而且它吃起來鮮美不膩,辣而味美,可以說越吃越讓人回味悠長,所以廣受大家青睞。
哈密飽人口福的瓜果和美食多多。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大家親自來嘗一嘗。——我甜蜜的家鄉(xiāng)哈密熱烈歡迎各位大駕光臨!
【版權聲明】本文經(jīng)作者授權刊發(fā),轉(zhuǎn)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和出處(文學鑒賞與寫作,ID:wjjz17),必要時請聯(lián)系后臺授權轉(zhuǎn)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