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么會不聽話?
原因一:聽不懂。父母的嘮叨、謾罵、發(fā)泄……只是給予了孩子一些垃圾信息,只讓孩子知道他“做錯了”、“做的不對了”,但是對于孩子真正想知道的信息,如“錯在什么地方?”“怎么樣才能加以改進?”“到底我該做什么?”卻一點兒也搜索不到。久之,孩子學會了捱時辰——知道家長發(fā)泄好之后,一切該干嘛還干嘛;久之,孩子對家長的教誨學會了一耳進一耳出;久之,孩子養(yǎng)成了師長一開口,就分心的“不聽話”不良習慣。
原因二:做不到。父母無視孩子的實際情況和智能特點,一味要求孩子追高,如考試要第一,處處不能落后與人,結果,孩子無數次的努力換來無數次失敗的體驗,最后喪失了自信心,變得消極、自卑,養(yǎng)成家長要求什么,馬上就放棄不良習慣。
原因三:學不了。父母沒有顧及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內心需求,往往采取不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早教”、“強教”,讓孩子望而生畏。如成龍教子,看到朗朗就要房祖名彈琴,結果孩子偏偏去唱歌;看到周杰倫就要房祖名唱歌,結果孩子偏偏去跳舞;……比如,對于孩子的行為訓練,家長內心總是幻想著自己一說,孩子馬上就照做,而且結果還要使自己深感滿意。事實上,很多訓練一是需要家長榜樣示范、帶動學習的,二是需要不斷順勢引導、方法,三是需要時間來適應和加強的。
原因四:做了沒有好結果。孩子自小就喜歡聽從長輩的教導,經過肯定和鼓勵而加強自己的行為,從而學會做事和思考,直至最終形成自己的固有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很多孩子在家里受慣了寵愛、聽慣了好話,結果一到學校,沒有得到相同的禮遇——受到肯定或表揚,甚至還要得到批評。結果,孩子覺得聽家長的話讓自己吃虧了,便不再聽家長的話了。如,家長表揚孩子聰明,到學校老師沒有認可;家里處處自主、給予自由和放縱,在學校因為橫行霸道而不受歡迎;家里隨便插嘴、說話,到學校因為插嘴而被視為沒有禮貌。
原因五:開始學會獨立思考、開始嘗試著學習選擇。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閱歷的增加,孩子越來越多的開始學會觀察、思考和反省。特別是當孩子到小學高年級之后,對于家長的話會不自覺地進行“再加工”,進行重新認定和選用。當遇到家長說話與自己的想法相左的時候,孩子通常會采取這樣的思考方式,即“二難—權衡—抉擇”。其中二難是常常遇到的問題,權衡是一種智慧,抉擇是一種策略。
提示:家庭教育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個性發(fā)展,尊重孩子的生命自我成長,同時要有從小培養(yǎng)社會性意識和做法,即用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標準來要求孩子,將做人的、人際交往必要的禮儀要求來教育孩子,提升孩子的人文素養(yǎng)。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