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蘇州文化概論:蘇州的文學

第十二章 蘇州的文學

 

    蘇州文學的風格特色受到本土文化性格的制約,并且隨著文化基因的嬗變而逐漸變化。最初的神話和原始歌謠表現(xiàn)了榛莽未辟、水鄉(xiāng)澤國時,初民們的生存意愿和戰(zhàn)斗意志,風格質(zhì)樸剛烈。漢代以后,儒家思想在全國居于統(tǒng)治地位,柔化了吳人的性格,特別是東晉和南宋兩次士族的南遷,使得北方的儒雅文化逐漸融入以剛勁為主要特征的吳地文化中。文化基因的變化,促進了文學風格的變化,終于形成以柔曼、纏綿、婉約為基調(diào)隱含剛勁的文學風格。蘇州城市經(jīng)濟逐步發(fā)展并漸臻繁榮,文學受到其深刻的影響。漢唐時,蘇州一直被視為東南都會,以后隨著商業(yè)、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市民階層的形成,人們的審美要求、娛樂要求、宣泄感情的要求不斷發(fā)生變化,作家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迎合這些要求。蘇州文學從凝重、感傷,富有廟堂氣、方巾氣,逐漸走向輕松、俏麗,富有市井氣、脂粉氣,從小眾化走向大眾化。

 

    蘇州文學的發(fā)展,可以分為五個階段。一是先秦時期的孕育期,表現(xiàn)為集體創(chuàng)作神話、傳說和歌謠,并出現(xiàn)最早的書面文學作品;二是秦漢至六朝時期的成形期,開始出現(xiàn)有全國影響的作家和作品;三是隋唐至宋的成長期,各種文學樣式的創(chuàng)作都出現(xiàn)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文學活動比較頻繁;四是元明至清中葉的絢爛期,蘇州文學在全國逐漸居于領(lǐng)先地位,蘇州文學的風格特色日益彰顯;五是近一百多年以來的興盛期,形成了在全國范圍內(nèi)和文學史上有相當影響的文學社團、流派,對全國的文學發(fā)展起著某種推動作用。

 

第一節(jié) 孕育期——先秦時期

 

    蘇州先秦時期的文學處于原始狀態(tài),遠遠落后于中原各國,乃至同在江南的楚國。文學作品主要為口頭流傳的神話和歌謠。流傳下來的書面作品極少。

 

    蘇州原始文學——神話和歌謠,最初是和樂、舞、古歌、圖畫、雕刻等其他的藝術(shù)活動,以及宗教儀式的咒語、演示活動融合在一起的。最早的文學作者是部族的群體。

 

    蘇州神話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中原神話的復述,如吳泰伯的祖先姜嫄與后稷有關(guān)農(nóng)耕的神話,這類神話與《詩經(jīng)》和《史記》記載基本相同。一種是本土化的中原神話,如夏禹太湖治水的神話,如吳王令威丈人入林屋洞得夏禹素書的傳說,如大禹懲治制造淮河水患禍首“淮渦水神無支祁”的故事。以上兩種分別為唐代文人陸廣微和李公佐所轉(zhuǎn)述,夾雜了后世的儒道觀念,神話的本來面貌相當模糊。還有一種是出自本土的神話,如天地開辟神話,干將、莫邪鑄劍和復仇神話,蠶馬神話等。干將、莫邪鑄劍神話,揭示了吳人剛毅、敢于獻身的性格,鑄劍原料合金成分配比和爐溫的要求,遠比長兵器為高,冶煉失敗的機率也比鑄造長兵器為大,因而就有了為祈求神助,莫邪躍入爐中作為犧牲的悲壯故事。蠶馬神話是講蠶的起源,講了少女和白馬的生死之戀,白馬被殺,馬皮裹卷了少女,化為了蠶。

 

    蘇州乃至吳地初民直到殷周時代的歌謠,流傳下來的很少。可以確證為吳歌的,僅有兩首:一首是伍子胥為說明自己為何信任白喜而轉(zhuǎn)述的《河上歌》,另一首是申叔儀所賦的《庚癸歌》。《河上歌》是一首民間歌謠,歌云:“同病相憐,同憂相救。驚翔之鳥,相隨而集。瀨下之水,因復俱流。”《庚癸歌》則屬于騷體,詩云:“佩玉繠兮,余無所系之。旨酒一盛兮,余與褐之父睨之。”這首歌作于黃池(今河南封丘縣西南)之會上。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與晉定公、魯哀公、周卿士單平公會盟。吳軍缺糧,從者申叔儀賦此詩示意,向魯國借糧食。從即興作詩和賦詩見志這兩點來看,吳國士大夫的素養(yǎng)已經(jīng)達到較高水平。吳地并不缺少詩歌,但因為當時吳國被視為蠻夷,排斥在中原文化圈以外,《詩經(jīng)》十五國風中沒有“吳風”,吳國的詩歌沒有得到留存?!冻o·招魂》中對吳歌有著這樣生動的記載:“竽瑟狂會,搷鳴鼓些。宮廷震驚,發(fā)激楚些。吳歈蔡謳,奏大呂些。”吳歌并非是徒歌,而是可以唱的,可以用來伴舞的。

 

    散文以《孫子兵法》為代表,《史記》記為孫武所作。孫武,相傳為春秋后期齊國人,生卒年月不詳,大致與伍子胥同時?!妒酚?#183;孫子吳起列傳》記道:“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于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吳王闔閭即位在專諸刺王僚后一年,據(jù)此推想,《孫子兵法》在見吳王闔閭前已經(jīng)完成?,F(xiàn)代歷史學家何炳棣在《攻堅與翻案:關(guān)于〈孫子〉〈老子〉的三篇考證》中認為,《孫子兵法》成書早于《論語》,從辯證思維的角度看,《孫子兵法》為《老子》之祖?!秾O子兵法》雖是以理性思維構(gòu)建起來的兵學著作,但它并非不能給予人們以美感享受。第一,《孫子兵法》主張用兵以仁為本,深含著對人的終極關(guān)懷。仁者愛人,殺人與愛人似乎是一個悖論。兵法所要研究的是制勝之道。制勝是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以而且應(yīng)該使用種種手段,然而,這并不等于說用兵可以不講仁義。第二,《孫子兵法》十三篇,除了個別的篇章,總體的結(jié)構(gòu)安排,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成熟的程度。第三,詞約意豐,有著比較完美的表現(xiàn)形式。史學家鄭樵對《漢書·藝文志·兵書略》的評論說得好:“兵略一家極明,若他略如此,何憂乎斯文之喪也?”(《通志·校讎略》)劉勰則說:“孫武兵經(jīng),辭如珠玉。”(《文心雕龍·程器》) 

 

    蘇州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發(fā)軔于春秋時季札觀禮樂。季札,吳王壽夢之子,后因食邑于延陵,又稱延陵季子。他于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出使諸侯各國,經(jīng)魯國,魯襄公為其表演中原各國的樂舞,他在觀周樂中發(fā)表的議論,乃是我國較早形諸文字的美學理論。其主要內(nèi)容,一是他以“觀”作為評論的立足點,作為孔子詩教的“興、觀、群、怨”之一,通過詩的藝術(shù)形象,領(lǐng)略到它所反映的思想內(nèi)容;二是他注意到美與善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除對陳風表示否定性的評價外,其他都以“美哉”來稱道;三是他將審美內(nèi)容歸結(jié)為“德”,意味著德與審美創(chuàng)造的依賴關(guān)系,體現(xiàn)出后者對于前者直接的、全面的、絕對的服從,表現(xiàn)了文藝功利主義的傾向;四是他提出了“和”“平”“度”“序”的藝術(shù)評價的尺度,表述了辯證地看待事物發(fā)展的思想。季札將上古時期已經(jīng)形成但是沒有總結(jié)的東西升華為美學理論,將民族心理中隱秘的追求揭示出來,使人們對如何繼承歷史文化傳統(tǒng)有所啟迪。

 

第二節(jié) 成形期——秦漢至六朝

 

    漢興以后,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區(qū)域文化交流的加強,介入政治中心的士子的增多,吳地文學有了新的發(fā)展,三國南北朝時期,中原兵禍頻仍,連年災(zāi)荒,吳地戰(zhàn)亂較少。北方文士前來的很多,提升了吳地的文化品位。不過因為處于戰(zhàn)爭環(huán)境之中,面臨著曹魏強敵的壓制,加上孫氏政權(quán)出身寒微,與吳地士族矛盾尖銳,經(jīng)歷了很長時間的磨合,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guān)系,吳地的社會風氣,仍然重武輕文。吳國滅亡以后,世家子弟中杰出者,痛感家聲將墜,轉(zhuǎn)而從事文學活動,他們在進行沉重的歷史反省的同時,感情世界也受到劇烈的震動和激蕩,文學成了他們感情寄托和宣泄的主要載體。這是蘇州文學崛起的重要契機,于是涌現(xiàn)出張翰、顧榮、陸機、陸云等一批能與中原文士相頡頏的作家。其中陸機被當作文學中興的代表,甚至被時人推為太康文壇之首。

 

    陸機(261-303),字士衡,吳郡人。其弟陸云,字士龍,也是以文學知名于時,故有吳地“二俊”之稱。陸機出身于東吳顯貴名門,二十歲時吳亡,退居故里十年,后赴洛陽,可惜不久卷入政治、軍事紛爭,被人誣害成為“八王之亂”中的犧牲品。陸機所寫《文賦》是我國第一篇系統(tǒng)論述文學創(chuàng)作問題的專文,在吳地文學的歷史長河中,有著重要的開創(chuàng)性意義。

 

    《文賦》以賦體鋪陳的形式,介紹和談?wù)撟约杭八说膭?chuàng)作,描繪文學的創(chuàng)作過程,尤其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心理現(xiàn)象,以及創(chuàng)作中的利害得失。陸機認為在創(chuàng)作中最大的困難,是“意不稱物,文不逮意”,進而在理論上提出處理文、意、物三者關(guān)系的原則,就是意須稱物,文須逮意,也就是要解決語言的表述問題。陸機將其歸結(jié)為“選義”和“考辭”。“選義”和“考辭”是一個艱難的探究、比較、取舍的過程,他形象地描述了這個過程,列舉了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狀態(tài)。還進一步提出豐富和改進語言表達的原則和途徑,“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謝朝華于已披,啟夕秀于未振”,就是要拋棄用慣了的語言套路,說明了語言和思想表達的內(nèi)在關(guān)系,“思風發(fā)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齒”,說明思路的通暢是與語言的豐富緊密聯(lián)系著的。陸機在《文賦》里還提出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靈感問題和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一些其他問題,如作者的主觀愛好(藝術(shù)個性)與作品的關(guān)系,作品的不同體裁的特點等。章學誠說:“劉勰氏出,本陸機氏說而昌論文心。”(《文史通義·文德篇》)由此可見《文賦》的歷史地位。

 

    詩歌方面,兩漢時,蘇州詩人僅有梁鴻。六朝時期,可以稱道的詩人有陸機、陸云、張翰、陸厥、顧野王等。

 

    梁鴻,字伯鸞,生活在東漢章帝時期。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西北)人。家貧,好學,曾為人傭工,又曾和妻子孟光耕織于霸陵山中。因作《五噫歌》,揭露人民營建宮室的辛勞和帝室及貴族生活的奢華,觸犯了權(quán)貴和宦官,遭到追捕,在赴吳地途中和留吳期間,有《適吳詩》和《思友詩》傳世,兩詩均為騷體詩。

 

    張翰,字季鷹,吳郡吳縣人。他出身于吳地世家,受曹魏時代的清談之士阮籍的影響很大,人稱“江東步兵”。吳國滅亡以后,張翰赴洛陽,授為大司馬東曹掾。永寧二年(302),晉朝諸王自相傾軋,亂象已成。秋天見落葉飛,而思吳中莼菜、鱸魚的美味,作《思吳江歌》以抒懷,詩云:“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旋棄官南歸。他回到吳中后不久,“八王之亂”作,在洛陽的陸機兄弟被殺。

 

    陸厥(472-499),字韓卿,吳郡吳縣人,生于六朝宋齊之間。詩歌風格多樣,有的慷慨悲涼,如《臨江王節(jié)士歌》云:“節(jié)士慷慨發(fā)沖冠,彎弓掛若木,長劍竦云端。”有的清麗芊綿,如《李夫人及貴人歌》云:“彤殿向蘼蕪,青蒲復萎絕。坐萎絕,對蘼蕪,臨丹階,泣椒涂。寡鶴羈雌飛且止,雕梁翠壁網(wǎng)蜘蛛。洞房明月夜,對此淚如珠。”有的清新別致,如《南郡歌》云:“雙珠惑漢皋,蛾眉迷下蔡。玉齒徒粲然,誰與啟含貝。”化用《詩經(jīng)》成句,極言采蓮女之美。

 

    顧野王(519-581),字希馮,吳郡吳縣人。他的詩清婉有致,如《芳樹》一首,在同題樂府中顯得比較出色,流傳較廣,詩云:“上林通建章,雜樹遍林芳。日影桃蹊色,風吹梅徑香。幽山桂葉落,馳道柳條長。折榮疑路遠,用表莫相忘。”四時景色集于尺幅畫面中,體現(xiàn)了六朝華麗的詩風。

 

    辭賦散文,漢代蘇州作家有嚴忌、嚴助,六朝時有張融。

 

    嚴忌,又稱莊忌,主要活動在文帝、景帝年間。流傳的作品為騷體賦《哀時命》,《哀時命》是對屈原賦的步武,但不宜簡單地視為“如無所疾痛而強為呻吟”(朱熹《楚辭集注·楚辭辯證上》),予以擯棄,可把這類作品當作解讀屈原作品的門徑,窺見漢人對于屈賦的觀點及屈賦注釋之佚說,也可從中了解漢代人的心靈世界。

 

    嚴助(?-前122),《漢書·嚴助傳》稱其“會稽吳人,嚴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也”。他一度受到漢武帝的賞識和重用,他的辭賦沒有流傳,唯一可見到的是書簡《喻意淮南王》。建元六年(前135),閩越王郢派兵攻打南越國,漢武帝派了兩位將軍率兵赴閩,兵不血刃,獲得全勝。戰(zhàn)爭以前,淮南王劉安曾進諫勸阻?;茨贤跏菨h武帝的叔父,有政治野心。戰(zhàn)爭勝利后,漢武帝令嚴助出使淮南國,帶去嚴助撰寫的這封信。信中先說用兵是為了“禁暴止亂”,再從漢王朝作為中央政權(quán)穩(wěn)定地區(qū)安全的角度來看支援南越抵御侵略的重要性,接下去分析坐視不管可能帶來的危害,最后抒寫了這次出兵的勝利成果和意義,行文縱橫捭闔,氣勢凌厲。

 

    張融(444-497),字思光,吳郡吳縣人。早年被貶為封溪令,封溪屬于交州武平郡(今越南河內(nèi)西北),張融泛南海,進入北部灣,飽覽海上奇景而作《海賦》,立意、布局和景物描寫均有獨到之處。如寫大海,就有“浮天振遠,灌日飛高”,“

撞則八纮摧聵,鼓怒則九紐折裂”諸語,氣勢十分恢宏。再如寫航行時見到的島嶼沙洲、珍禽異獸和奇木芳草:“揚珠起玉,流鏡飛明。是其回堆曲浦,欹關(guān)弱渚之形勢也。沙嶼相接,洲島相連。東西南北,如滿于天。梁禽楚獸,胡木漢草之所生焉;長風動路,深云暗道之所經(jīng)焉。苕苕蒂蒂,窅窅翳翳。晨烏宿于東隅,落河浪其西界。”寫出了南海的獨特風情。

 

第三節(jié) 成長期——隋唐至宋

 

    晉室東渡,大量的南遷人口將黃河流域先進的生產(chǎn)工具和耕作技術(shù)帶到吳地來,對江南進行了全面開發(fā)。唐、五代、兩宋,蘇州一帶戰(zhàn)亂較少,人民得到休養(yǎng)生息,太湖流域的水道又得到整治,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和耕作方法又有了進一步的改善,城市手工業(yè)和商業(yè)走向繁榮,重教興文的風氣逐漸濃厚,人們的文化素養(yǎng)有所提高,促進了人們審美需要的發(fā)展。由于江南一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柔山弱水,熏陶了人們的性格,在藝術(shù)鑒賞和創(chuàng)造上逐漸形成了綺麗感傷、細膩溫柔、富有幻想的風格,詩、詞、駢文、散文、小說方面的優(yōu)秀作家和作品不斷出現(xiàn)。

 

    蘇州唐代詩人先后有崔國輔、張旭、顧況、張籍、陸龜蒙等。

 

    崔國輔,生卒年不詳?!度圃姟反嫫湓娝氖迨祝瑪?shù)量最大、評價較高的要數(shù)他的情愛詩。他的情愛詩受六朝“子夜”“讀曲”的影響,清新雋永,如《采蓮曲》云:“玉溆花爭發(fā),金塘水亂流。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蓮舟。”真切描寫了男女情意初通時的情態(tài)。

 

    張旭,字伯高,蘇州吳縣人,開元、天寶及稍后在世,早年擔任過常熟縣尉,更以書法著名。《全唐詩》收其詩六首,皆為絕句,詩風飄逸空靈,如《山中留客》有“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之詠,正是極富詩意的境界。再如《桃花溪》,構(gòu)思婉曲,情趣深遠,畫意甚濃,透露出詩人理想難以實現(xiàn)的悵惘心情。

 

    顧況(?-806后),字逋翁,號華陽山人、華陽真逸,蘇州海鹽(今屬浙江)人。他性格傲岸,“不能慕顧,為眾所排”(皇甫湜《華陽集序》),“雖王公之貴與之交者,必戲侮之”(《舊唐書·顧況傳》)。他力圖恢復《詩經(jīng)》、樂府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傳統(tǒng),反映現(xiàn)實,諷刺丑惡的社會現(xiàn)象,如《酬柳相公》《海鷗詠》嘲諷朝臣逢迎阿諛不知廉恥,《宿昭應(yīng)》《行路難》諷刺帝王妄想服食求仙、長生不老。四言體《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有闡明詩旨的小序,在寫法上對白居易的“新樂府”直接提供了借鑒。顧況的詩感情奔放,語言節(jié)奏變化急遽,正像皇甫湜《華陽集序》所說:“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意外驚人語,非尋常所能及,最為快也。”開創(chuàng)了奇詭怪誕和俚俗平淡相容相包的詩風。

 

    張籍(約766-830),字文昌,祖籍蘇州,后移居和州(今安徽和縣)。歷任水部員外郎、主客郎中,卒于國子監(jiān)司業(yè),人稱張水部或張司業(yè)。著有《張司業(yè)集》。他在元和文學革新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李肇《唐國史補》卷下說:“元和以后,為文筆則學奇詭于韓愈,學苦澀于樊宗師,歌行則學流蕩于張籍,詩章則學矯激于孟郊,學淺切于白居易,學淫靡于元稹,俱名為元和體。”五代時人張洎在《張司業(yè)詩序》中也說:“元和中,公及元丞相、白樂天、孟東野歌詞,天下宗匠,謂之元和體。”張籍留存的詩歌較多,從題材上看,可分為四類,一是直接反映下層貧民生活疾苦的,如《野老歌》《山頭鹿》《賈客樂》等;二是托諷寓義,針砭時弊,如《求仙行》《宮詞》《董公詩》等;三是借真實的情事表現(xiàn)諷喻之旨,如《節(jié)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四是地方風情的描寫,如《采蓮曲》。

 

    晚唐詩人陸龜蒙,蘇州人,隱居甫里(甪直),自號甫里先生。他的詩清逸可愛,頗具神韻。其小品文影響在詩歌之上,代表作有《野廟碑》,文章因物生感,有感而發(fā),隨口而出,針砭時弊,對貪官污吏進行尖銳辛辣的諷刺,顯示出作品的批判鋒芒。與陸龜蒙同時有“皮陸”之稱的皮日休,雖非吳人,但他在蘇州為官多年,與陸龜蒙結(jié)為文友,兩人唱和詩作合編為《松陵集》。

 

    北宋時期,蘇州著名的詩人有楊備、范仲淹、賀鑄。

 

    楊備,字修之,建平(今安徽郎溪)人。仁宗明道初,任華亭(今上海松江)知縣,因喜愛蘇州而移家吳中。他崇尚白、杜,曾效白居易體作《我愛姑蘇好》十章,又作《姑蘇百題》,對蘇州的景點幾乎都作了描述?,F(xiàn)存《姑蘇百題》三十余首。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他不但是重要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他的詩、詞、散文、賦都有不少傳世之作。景祐元年(1034)六月,任蘇州知州,在任時,他的主要精力放在治理水患和興辦府學上,但也寫了一些描寫蘇州風光的詩篇,其中《蘇州十詠》尤為人所注目,如《虎丘山》云:“昔見虎眈眈,今為佛子巖。云寒不出寺,劍靜未離潭。幽步蘿垂徑,高禪雪閉庵。吳都十萬戶,煙瓦亙東南。”有的則寄寓了對于歷史和人物的思考,如《靈巖寺》云:“古來興廢一愁人,白發(fā)僧歸掩寺門。越相煙波空去雁,吳王宮闕半啼猿。春風似舊花猶笑,往事多遺石不言。惟有延陵逃遁去,清名高節(jié)老乾坤。”范仲淹主張文章“應(yīng)于風化”,他的散文《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至今為人銘記。

 

    賀鑄,字方回,衛(wèi)州共城(今河南輝縣)人。歷任州府副職,由于秉性剛直,不到五十歲就致仕,在蘇州升平橋筑室定居,又因有別墅在橫塘,時常扁舟往來,嘗作《青玉案》詞,有“試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之句,抒寫黃梅時的煙雨江南景象,令人嘆為獨絕,故稱“賀梅子”。

 

    南宋時期,蘇州詩人有范成大、李彌遜、吳文英等。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平江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舉進士。乾道六年(1170)五月,以資政殿大學士的名義出使金國,不辱使命,有使金絕句七十二首。淳熙十年(1183)退歸故鄉(xiāng),在石湖邊筑別墅,體察自然風光和農(nóng)家生活,有《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不僅有吳地水鄉(xiāng)風光的展示,農(nóng)業(yè)勞動過程的記述,對農(nóng)家命運的同情,而且對鄉(xiāng)村風俗也有細致的描繪,堪稱集田園詩之大成者。在南宋詩壇,他與陸游、楊萬里、尤袤并稱為“南宋四大家”。著有《石湖集》《攬轡錄》《桂海虞衡志》《吳船錄》《吳郡志》等。

 

    李彌遜(1089-1153),字似之,平江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曾任起居郎。他多次參加抗金斗爭,進入南宋朝廷后,堅決反對議和,因與秦檜發(fā)生沖突,落職而歸。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后人輯有《竹溪先生文集》。其詩充滿愛國熱情,關(guān)心民生疾苦,藝術(shù)風格樸素清新,在南宋詩壇上獨樹一幟。他的《自毗陵與兄弟避地南來,約為連江之歸。途中各以事留,遂成獨往。念茲亂離易于隔絕,作詩以寄之》,追敘了宋高宗攜百僚南逃的狼狽情景和百姓逃難的凄慘狀況,乃是難得的詠史詩。

 

    吳文英 (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四明(今屬浙江)人。紹定五年(1232)在蘇州為提舉常平倉司幕僚,寓居蘇州約十年。所著《夢窗詞》,有不少寫蘇州的詞作。他感嘆“可惜人生,不向吳城住”。他寫蘇州的懷古詞,感傷時事,寄意深遠。如《八聲甘州·靈巖陪庾幕諸公游》有云:“宮里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問蒼天無語,華發(fā)奈山青。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云平。”(《御選歷代詩余》卷六十二)深寓家國之思。正如陳洵所說:“獨醒無語,沉醉奈何,是此詞最沉痛處……北宋已矣,南渡宴安,又將岌岌,五湖倦客,今復何人?”(《海綃說詞》)

 

    唐宋時期,蘇州散文作家比較多,著名者有陸贄、顧況、張籍、陸龜蒙、朱長文等。

 

    陸贄(754-805),字敬輿,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十八歲登進士第,曾任鄭縣尉、渭南主簿、監(jiān)察御史等職,深為德宗重視。他嫻于治道,精于吏事,斟酌決斷,不失錙銖,“雖有宰臣,而謀猷參決,多出于贄,故當時目為‘內(nèi)相’”(《舊唐書·陸贄傳》)。后來因為直言極諫,觸犯了德宗,逐漸被疏遠,被貶至忠州(今重慶忠縣)任別駕。順宗即位,欲召還京,詔書未至而卒,謚宣,世稱陸宣公,有《翰苑集》二十二卷行世。傳說歸葬蘇州,其地因而改名為陸墓?!端膸烊珪喢髂夸洝肪硎逭f:“贄文多用駢句,蓋當日之體裁。然真意篤摯,反復曲暢,不復見排偶之跡?!缎绿茣凡皇账牧?,獨錄贄文十余篇。司馬光《資治通鑒》錄其疏至三十九篇,上下千年,所取無多于是者,經(jīng)世之文,斯之謂也。”他的駢體文在中國古典散文史上也有著重要的地位。

 

    顧況,《全唐文》存其文三卷,三十九篇,張籍僅留存書信兩封。顧況的散文,正如他自己所言:“雖無云雷之會,意氣相感,而扶危拯病,綽有賢者之風。”顧況的這種自覺的使命感是通過對具體的人物、事件的記敘和評價表現(xiàn)出來的。

 

    張籍,其《上韓昌黎書》,詞鋒銳利,很能表現(xiàn)其耿直的性格。

 

    朱長文(1039-1098),字伯原,蘇州吳縣人。嘉祐四年(1059)進士,因騎馬墜下傷足,不愿出仕,隱居樂圃,人稱樂圃先生。元祐年間由蘇軾等人薦舉為蘇州府學教授,曾協(xié)助范仲淹之子范純?nèi)手匦薷畬W。他是一位學識宏博的學者,著書三百卷,其中《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是我國現(xiàn)存宋代方志之一。他的《樂圃余稿》十卷,有大量吟詠蘇州名勝和園林美景的詩文。

 

    唐代蘇州還出現(xiàn)了兩位很有影響的小說家。

 

    一位是沈既濟,生卒年不詳。建中元年(780),因吏部侍郎楊炎賞識其史才,被任命為左拾遺、史館修撰。次年冬,楊炎被貶,旋誣以謀反,遭殺害。沈既濟也受到牽連,被貶為處州司戶參軍。他的傳奇今存《任氏傳》和《枕中記》?!度问蟼鳌穼懜±俗拥茑嵙秃纳狼閼?,小說注意到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復雜性,主人公鄭六既輕薄而又任俠好義,任氏狡猾而又忠貞于愛情,有異于六朝小說粗線條勾勒,堪稱唐代傳奇中較早也較為成熟的作品?!墩碇杏洝沸麚P了道教人生如夢的思想,但也曲折地表現(xiàn)了仕途險惡,提示士大夫該保持怎樣的心態(tài),對后世影響很大。

 

    另一位是陸長源 (?-799),字泳之,中唐時蘇州人。歷任建州、湖州、信州刺史,萬年縣令,汝州刺史等,為官清廉,疾惡如仇,執(zhí)法嚴明?!度圃姟反嬗衅湓娙?。他的《辨疑志》是蘇州作家的第一部小說集,已佚,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認為“據(jù)《說郛》所收佚文,內(nèi)容系辨明釋道二教神怪靈驗說的虛妄”。從現(xiàn)存的小說來看,作者立意在破除迷信,戳穿一些打著濟世救民的幌子的道士、神漢們的種種騙局。如?《姜撫先生》就寫一個狡黠的騙子,欺騙過唐玄宗和眾多大臣,屢屢得手。作品敘事扼要,文字簡明,近于六朝小說的寫法,與唐代傳奇迥異。

 

    在文學理論研究和文學批評方面葉夢得和沈義父有突出建樹。

 

    葉夢得(1077-1148),字少蘊,號石林居士,吳縣人。紹圣四年(1097)進士。他的《石林詩話》,強調(diào)“緣情體物”,反對“用巧太過”,強調(diào)自然含蓄,贊美謝靈運“池塘生春草”,認為“此語之工,正在無所用意,猝然與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繩削,故非常情所能到。詩家妙處當須以此為根本,而思苦言難者往往不悟”。還高度肯定杜甫的詩歌,認為“自漢魏以來,詩人用意深遠,不失古風,惟此公為然,不但語言之工也”?!妒衷娫挕分匾曀囆g(shù),兼顧思想內(nèi)容,在古代詩話中是見識相對高明的。

 

    沈義父,字伯時,一字伯齋,吳江人。宋亡后,隱居不仕,以遺民終。他的《樂府指迷》在詞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他首標“論詞四標準”,認為“音律欲其協(xié),不協(xié)則成長短之詩;下字欲其雅,不雅則近乎纏令之體;用字不可太露,露則直突而無深長之味;發(fā)意不可太高,高則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從這個總的法則出發(fā),后面的二十八則,分別評價當時詞人的創(chuàng)作得失,探討了詞學上的許多問題。在論詞的寫法上,對起句、過片、結(jié)句都提出了要求。此外還提出詞中四聲運用的注意點?!稑犯该浴房偨Y(jié)了以周邦彥為代表的婉約派詞人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對清代講究格律的吳中詞派有相當影響。

 

第四節(jié) 絢爛期——元明至清中葉

 

    元代是歷史上第一次以少數(shù)民族統(tǒng)一整個中國,其統(tǒng)治時間又比較短,文化政策缺乏連續(xù)性,科舉考試時而進行,時而停止,讀書人被阻斷了進入社會上層的道路。這種做法對詩文創(chuàng)作無疑會帶來負面影響。但是宋代興起的理學也受到?jīng)_擊,被統(tǒng)治者視為官學的朱子學說走向衰微,主流信仰在許多士子心目中發(fā)生動搖,學術(shù)思想產(chǎn)生裂變。蘇州處于南方,又是元朝統(tǒng)治相對薄弱的地方,文人活動與文學創(chuàng)作顯得尤為興盛。

 

    明初,因為戰(zhàn)爭的重創(chuàng),統(tǒng)治者推行偏執(zhí)的帶報復性的經(jīng)濟政策,蘇州經(jīng)濟一度蕭條,但中葉以后逐漸恢復,蘇州又成為全國重要的商業(yè)、手工業(yè)和圖書出版的中心,文學創(chuàng)作特別是通俗文學空前繁榮。

 

    清代社會矛盾相當復雜尖銳,交雜著民族矛盾,傳統(tǒng)儒家觀念和帶有個性主義色彩的異端思想的矛盾。蘇州作為江南重鎮(zhèn),政治和思想控制相當嚴密,明末文藝繁榮的局面不復存在。這個時期的蘇州文學,除了初期承晚明的遺緒,出現(xiàn)了一些重要的詩文作家如顧炎武、吳梅村、錢謙益和文學批評家金圣嘆以外,以后就很少出現(xiàn)具有重大影響的作家和作品。

 

    詩歌,元代的有鄭思肖、楊維楨、顧瑛等。

 

    鄭思肖(1241-1318),字億翁,號所南,福建連江人。為了表示不承認元朝,他在隱居蘇州條坊巷(今調(diào)豐巷)的三十年中,從不面北而坐,也經(jīng)常閉門寫作,死后卻未見有著作存留。三百多年后,承天寺僧人因旱浚井,掏得“鐵函”,打開后發(fā)現(xiàn)里面有錫、蠟封起的幾部手稿,題為《心史》《大義集》《咸淳集》等,寫的都是宋亡時的史實,即所謂《鐵函心史》。詩作沉痛淋漓,對于后代詩歌影響較大。梁啟超認為鄭思肖的人格精神,“可以起國家之衰”,“援拯數(shù)千年國脈”(《重印鄭所南心史序》)。

 

    楊維楨(1296-1370),字廉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曾在元代任官,因戰(zhàn)亂避居昆山。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楊維楨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要成就在古樂府與竹枝詞方面,尤其是寫蘇州景色的詩,如《長洲曲》《吳子夜四時歌》,抒寫男女的情愛,頗有吳歌風味。

 

    顧瑛(1310-1369),字德輝,別名仲瑛、阿瑛,自號金粟道人,蘇州昆山人。其父顧鳳正,聞宋亡憂憤而死。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說:“(顧瑛)年四十,以家產(chǎn)付其子元臣,卜筑玉山草堂。園池亭榭、餼館聲伎之盛,甲于天下。日夜與高人俊流置酒賦詩……薈萃其所得歌詩曰《草堂雅集》。”這部《草堂雅集》,收錄了元末七十多位有代表性的詩人的作品,被認為“一代精華,略備于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他與楊維楨為摯友,常有詩唱和。所作閑適恬淡,饒有情趣。著有《玉山璞稿》《玉山逸稿》等。

 

    元末明初,蘇州出現(xiàn)號稱“吳中四杰”的詩人群。“四杰”指高啟、楊基、張羽、徐賁,其中高啟在詩歌史上成就最高。高啟(1336-1374),字季迪,號青丘子,長洲人。洪武初召修《元史》,為翰林院國史編修,授戶部右侍郎,不受。嘗賦詩對朝政有所諷刺,被明太祖借故治罪處死。其詩爽朗清逸,作品對當時民生疾苦有所反映,對明代統(tǒng)一大業(yè)有所歌頌。著有《高太史大全集》。

 

    明代中葉,蘇州成就突出的詩人,要數(shù)唐寅、文徵明和王世貞。唐寅、文徵明以及和他們風格相近的祝允明、徐禎卿合稱為“吳中四子”。

 

    唐寅(1470-1524),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等。早年涉嫌科場舞弊案入獄,后遂絕意功名,放浪形骸。他的詩作有的是表露對于世態(tài)炎涼的不滿,懷才不遇的沉痛,玩世不恭的情態(tài)。有的為紀游和題畫之作,不避俚俗,涉筆成趣。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長洲人。以歲貢生應(yīng)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后辭歸故里,以賣字畫為生。詩風與白居易、柳宗元相近,淡雅雋秀,清新自然,多為感興、紀游、題畫、酬答之作。

 

    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鳳洲、弇州山人,太倉人。進士出身,累官至刑部尚書。早年就有文名,執(zhí)文壇牛耳近二十年。他的文學主張總的傾向是復古,追求漢唐氣象。他的散文古樸典雅。他的書畫題跋,文字輕省,又極富藝術(shù)眼光,素為后世所重。如《題海天落照圖后》,記敘了這幅名畫收藏中的種種故事,其中人物之悲喜與名畫之命運相交織,折射出時代政治風云的變幻,真摯感人。

 

    明末蘇州詩歌進入了一個新的繁榮時期,既有慷慨激昂彰顯民族大義的詩篇,也有淺吟低唱、眷懷故國、自憐自責的詞章。前者以顧炎武、瞿式耜為代表,后者以吳偉業(yè)、錢謙益為代表。

 

    顧炎武(1613-1682),初名絳,字忠清,清兵南下后改名炎武,字寧人,昆山人。其詩歌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精神,被視為詩史。清兵南下,一路燒殺搶掠的暴行,以及南方抗清斗爭的慘烈狀況,在他的詩中均有反映。他的詩歌風格和杜甫相近,格律嚴謹,沉郁頓挫。

 

    瞿式耜(1590-1650),字起田,號稼軒,常熟人。出身仕宦之家。萬歷進士,被授外官。明亡以后,堅持抗清斗爭,南明永歷四年(1650)在桂林被清兵殺害。他的詩作,或宣泄其愛國豪情,或表明其光復故土之志,如就義前所作詩云:“從容待死與城亡,千古忠臣自主張。三百年來恩澤久,頭絲猶帶滿天香。”(《十七日臨難賦絕命詞》)

 

    吳偉業(yè)(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太倉人。他身處改朝易姓之際,身陷于君恩、親情重重矛盾之中。他承續(xù)了唐代杜甫以詩記史的傳統(tǒng),用詩歌反映出明末崇禎到清初順治年間激烈動蕩的政治形勢。他將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七言歌行流轉(zhuǎn)婉麗、講究聲律之美的風格發(fā)展到極致,被人稱為“梅村體”。其代表作如《圓圓曲》《永和宮詞》《蕭史青門曲》《鴛湖曲》《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等,無不膾炙人口。

 

    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牧齋,常熟人。萬歷進士。一生陷入政治斗爭漩渦,無法自拔。詩初學盛唐,后廣泛學習唐宋各家,轉(zhuǎn)益多師,不拘一格,形成宏大的局面。明亡以后所作,常常深寓身世之感,凄涼激楚與哀感頑艷合而為一,傳遞出那個特定時代貳臣的復雜心情。《獄中雜詩三十首》《哭稼軒一百十韻》《后秋興》等均為其代表作。

 

    清代蘇州詩人中影響最大的要數(shù)沈德潛。沈德潛(1673-1769),字確士,號歸愚,長洲人。其詩很受高宗弘歷欣賞,并常與之唱和。他堅持儒家的詩教“溫柔敦厚”“怨而不怒”,倡導“格調(diào)”說。他的所謂“格”,是“不能竟越三唐之格”。他的詩留存很多,大多數(shù)屬歌功頌德,但也有一些是反映民生疾苦的,如《制府來》《曉經(jīng)平江路》《后鑿冰行》等。

 

    散文方面,除王世貞外,還有明代的歸有光和清代的沈復。歸有光(1506-1571),字熙甫,號項脊生,人稱震川先生,昆山人。嘉靖進士,官南京太仆寺丞。力斥當時主張復古的王世貞等人。所作散文,樸素簡潔,善于敘事。明末學者黃宗羲認為他寫的婦女志傳“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細事見之,使人欲涕”。沈復(1763-?),字三白,號梅逸,元和人。他以游幕為業(yè),一度賣畫為生。所作《浮生六記》,乃是追憶往昔夫妻生活的感傷和歡樂,全書旨歸于“情”。從思想追求和結(jié)構(gòu)上都迥異于傳統(tǒng)的傳狀類散文?!陡∩洝芬延杏ⅰ⒎?、意、德、俄、日多語種譯本,是蘇州較早走向世界的文學作品之一。

 

    蘇州小說,明清兩代是空前繁榮的時期。首先要提到的是明末的通俗文學家、出版家馮夢龍。

 

    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又字子猶,別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長洲人。生平整理、編纂和出版的著述有五十多種,如講史類長篇歷史演義《平妖傳》,擬話本小說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民歌和擬民歌類《掛枝兒》等。三言”標志著我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趨于成熟,它的題材相當廣泛,有著鮮明的思想傾向和生活理想,雖然還是傳統(tǒng)的道德標準,表彰大智大勇、至仁至義、盡忠盡孝,但在某些方面,又顯示出思想自由的追求,具有人情味,如《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三言”的情節(jié)曲折離奇,在展開故事的過程中,運用誤會、巧合、意外、偶然的手法使情節(jié)大開大闔,出人意外。

市井文學大成“三言二拍”

 

    清初,蘇州小說的成績既表現(xiàn)在白話講史演義上,又表現(xiàn)在文言小說上。

 

    白話講史演義,以《隋唐演義》和《女仙外史》為最著?!端逄蒲萘x》的作者褚人獲(1635-?),字學稼,一字稼軒,長洲人。全書二十卷一百回,它的敘事從隋文帝伐陳起,至唐明皇從四川返回長安作結(jié)。小說具有一定的進步傾向,如對隋煬帝荒淫暴虐行為的揭露,對唐代宮廷內(nèi)部爭權(quán)奪利、殘酷無情的描寫,還塑造了以瓦崗寨為中心的隋末農(nóng)民起義中涌現(xiàn)出來的草莽英雄秦瓊、單雄信、程咬金等人物形象,使得他們的故事廣泛傳播?!杜赏馐贰罚髡邊涡埽s1640-1722),字文兆,號逸田叟,昆山人。小說以明初燕王朱棣篡奪皇位為背景,敘寫了山東農(nóng)民起義的女首領(lǐng)唐賽兒起兵勤王的故事。前二十回,多據(jù)谷應(yīng)泰《明史紀事本末》敷衍而成,后八十回,多記神仙道術(shù)之事,全部出于虛構(gòu)。作品暴露了封建君王的殘酷暴虐,設(shè)想奇特,帶有濃厚的傳奇色彩,語言通俗流暢,但是人物塑造墜入神話故事的套路。此外,清代中葉有《北史演義》和《南史演義》,這兩部小說的作者均是杜綱(約1740-1800),字振三,號草亭,昆山人。小說的材料依附于正史,脈絡(luò)分明,敘事彼此勾連,但是缺少穿插和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顯得比較平淡。

 

    文言小說的代表作有《說鈴》和《觚剩》。《說鈴》為清初蘇州古文家汪琬所作,保留了明末清初的一些史料。《觚?!返淖髡哜o琇(?-1704),字玉樵,吳江人。歷任河南項城、陜西白水、廣東高明等地知縣。此書記錄他在各地的見聞,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傳奇和志怪類故事,被認為“幽艷凄動,有唐人小說之遺”(《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四十四)。

 

    到了明清兩代,蘇州作為當時江南經(jīng)濟最為繁榮的城市,又是刻書業(yè)的中心,為了推動作者的寫作自覺性,提高讀者的欣賞水平,必然要求出現(xiàn)新的批評家。金圣嘆和毛宗崗這兩位用評點方式進行小說批評的大家,就應(yīng)運而生了。

 

    金圣嘆(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嘆,一說本姓張,吳縣人。明諸生,入清后,因哭廟案被殺。他將《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稱為“六才子書”。所評點的小說、戲曲主要是《水滸傳》和《西廂記》。三百多年來,經(jīng)他評點的七十回本《水滸傳》,流傳很廣,影響很大。他在序文、讀法、回評中,表明了他對于《水滸傳》的觀點。他肯定《水滸傳》,又申明不能加“忠義”于《水滸傳》。在這種矛盾思想的支配之下,他借盧俊義之夢,把《水滸傳》結(jié)束在梁山事業(yè)的高峰處,刪掉其七十回以后的篇幅。他將通俗小說和戲曲等士大夫認為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品,提升到與史書、子書同等的地位,這是對傳統(tǒng)文學觀念的挑戰(zhàn)。他強調(diào)小說要塑造人物形象,接觸到現(xiàn)實主義小說要創(chuàng)造典型的問題。他非常注意小說和史書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提出《史記》是以文運事,《水滸傳》則是因文生事,突出了想象和虛構(gòu)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

 

    毛宗崗,字序始,長洲人。曾評刻《三國演義》,將羅貫中原本加以修訂,成為如今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他的修改和評點,體現(xiàn)尊劉黜曹的正統(tǒng)觀念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他還在評點中發(fā)表了對歷史小說的看法,序言中說,《三國演義》的優(yōu)點是“據(jù)實指陳,非屬臆造”,因此“堪與經(jīng)史相表里”。在卷首《讀三國志法》中又把《三國演義》與《西游記》相比較,說“讀《三國》勝讀《西游記》,《西游》捏造妖魔之書,誕而不經(jīng),不若《三國》實敘帝王之實,真而可考也”。強調(diào)真實可考,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他忽視了藝術(shù)虛構(gòu)在小說寫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指出歷史小說與歷史著作的區(qū)別。

 

    葉燮(1627-1703),號已畦,吳江人??滴蹙拍辏?670)進士。他的詩學專著《原詩》四卷內(nèi)外兩篇,內(nèi)篇“標宗旨”,闡述“數(shù)千年詩之正變、盛衰之所以然”;外篇“肆博辯”,泛論詩歌創(chuàng)作各方面的問題?!对姟芬蛄魉菰矗阉囆g(shù)問題提高到哲學高度來認識,以文學發(fā)展進化的眼光,從物與我(即主觀與客觀)兩方面探討了藝術(shù)的本源、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他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是物與我的統(tǒng)一,從客觀事物來說,用理、事、情三方面來概括;就詩人主觀方面來說,以才、膽、識、力為要。“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合而為作者之文章,大之經(jīng)緯天地,細則一動一植,詠嘆謳吟,俱不能離是而為言者矣。”(《原詩·內(nèi)篇》)葉燮是中國古典詩學集大成者,是跨入近代詩學之前,即接受西方詩學之前最后一位系統(tǒng)闡釋者。

 

第五節(jié) 興盛期——近一百多年以來

 

    道光二十年(1840)鴉片戰(zhàn)爭后,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華古老帝國的大門,我國艱難地走上了現(xiàn)代化的道路,蘇州文學也和整個中國文學一起經(jīng)歷了一場巨大的變化。

 

    本時期的蘇州文學有以下特點,一是產(chǎn)生了自覺的文學革新意識;二是出現(xiàn)了具有文學革新意識的文學社團;三是文學的形式和內(nèi)容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傾向;四是各種文學樣式的地位起了變化,通俗小說空前繁榮,散文則退居到次要地位。

 

    清末的散文還離不開言志和載道的傳統(tǒng),寫的仍然是文言文,但是有些作品透露出要求改革的傾向。這一時期的蘇州散文家有馮桂芬、王韜和章太炎。

 

    馮桂芬(1809-1874),字林一,號景亭,吳縣人。他主張“采西學”“制洋器”,推行改革。雖仍是“文以載道”,卻主張擴大“道”的內(nèi)容和文章的表現(xiàn)范圍,認為“道”不止于“天命”“率性”,“舉凡典章、制度、名物、象數(shù),無一非道之所寄,即無不可著之于文”。他同時宣稱不信桐城“義法”之說,認為“稱心而言,不必有義法也;文成法立,不必無義法也”(《復莊衛(wèi)生書》)。他的政論散文心細慮周,指陳剴切,辭達理暢,以《校邠廬抗議》等為代表。

 

    王韜(1828-1897),字紫銓,號仲弢,晚號天南遁叟,長洲人。他認為文章應(yīng)該順應(yīng)時變,“文章所貴,在乎紀事述情,自抒胸臆,俾人人知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懷之所欲吐”(《弢園文錄外編自序》)。他創(chuàng)辦的《循環(huán)日報》,是華人自己辦的第一份報紙。他寫的報章文字,自然曉暢,通俗易懂,不拘法度,為后來梁啟超“新民體”(報章體)起了先導作用。他還創(chuàng)作了筆記小說,如《遁窟讕言》《淞隱漫錄》《淞濱瑣話》等,乃繼承蒲松齡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魯迅說:“其筆致又純?yōu)椤读凝S》者流,一時傳布頗廣遠,然所記載,則已狐鬼漸稀,而煙花粉黛之事盛矣。”(《中國小說史略》)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后改名為絳,號太炎,浙江余杭人,晚年客寓蘇州。他早年師從俞樾,習“稽古之學”。甲午戰(zhàn)爭以后,受民族危機的刺激,任《時務(wù)報》撰述,從事維新運動。當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后,他站在反清的立場上,與改良派論戰(zhàn),如《正仇滿論》和《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中,強調(diào)了革命的必要性,“公理之不明,即以革命明之;舊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黃之猛劑,而實補瀉兼?zhèn)渲妓幰?#8221;。他的散文據(jù)理辯駁,內(nèi)容充實,語言犀利。正如魯迅所說:“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關(guān)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辛亥革命以后,思想漸入頹境,追求經(jīng)營“流俗或未之好”的“傳世”之作。

 

    “五四”以后,蘇州散文語言逐漸轉(zhuǎn)用白話,題材也不斷擴展,取得較高成就的有周瘦鵑、范煙橋、俞平伯等。

 

    周瘦鵑(1895-1968),原名國賢,字祖福,號瘦鵑,蘇州人。早年翻譯過多部歐美小說,后來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主編過多種有影響的刊物和報紙副刊。民國時期,他主要以寫作哀艷感人的小說為主,被稱為“哀情巨子”,散文僅偶爾為之,數(shù)量不多。1949年后,轉(zhuǎn)向?qū)懟?、園林、生活瑣事的小品文,先后出版了《花前瑣記》《花花草草》等散文集。他的文筆清麗,常常穿插掌故,饒有風趣,但是往往模式化,結(jié)構(gòu)雷同,稍顯冗雜。

 

    范煙橋(1894-1967),名鏞,字煙橋,吳江人。他于短篇小說、彈詞、散文都有所涉獵,散文則以筆記體為主,代表作有《茶煙歇》,主要寫近代名人軼事、掌故和自己的見聞,對于了解蘇州人物故事和風俗民情,很有參考價值。

 

    俞平伯(1900-1990),名銘衡,字平伯,浙江德清人,早年生活在蘇州。他以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特別是《紅樓夢》著稱。所著散文集有《雜拌兒》《雜拌兒之二》《燕郊集》《燕知草》《古槐夢遇》等,著意馳騁才力,文字縝密漂亮,后來的散文轉(zhuǎn)而追求沖淡自然,顯得比較雅致。

 

    清末是蘇州詩歌創(chuàng)作的昌盛時期,代表者有金天翮。

 

    金天翮(1874-1947),原名懋基,字松岑,后改名天翮,吳江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他在《江蘇》發(fā)表《國民新靈魂》,悲憤“國力驟縮,民氣不揚,投間抵罅,外族入之,鐵鞭一擊,無敢抗者,乃為奴隸魂,為仆妾魂,為囚虜魂”,“悲風吹來,四山落葉。晚景襲人,燈燭無光,暮氣入床,沈冥石室,乃魂之房。耗矣哀哉,中國魂,中國魂”。因而他要“上九天下九淵,旁求泰東西國民之粹,囊之以歸,化分吾舊質(zhì)而更鑄吾新質(zhì)”,“而后可以革命,可以流血,可以破壞,可以建設(shè),可以殖民,可以共產(chǎn)”。他和當時許多思想界的戰(zhàn)士一樣,痛感民眾的不覺醒,想以文學為武器來改造國民的靈魂,認為“新靈魂出現(xiàn)而中國強”。其文風受龔自珍瑰奇和梁啟超奔放的文風影響,筆底帶著強烈的感情,充分顯示了作者的人格精神。

 

    “五四”運動對蘇州詩壇沒有發(fā)生太大的影響,可以提及的蘇州新詩人有宗白華、袁水拍、唐祈等。

 

    宗白華(1897-1986),常熟人。1923年出版詩集《流云》,表現(xiàn)出他對宇宙人生自覺探索和對“藝境”的哲理性體驗,呈現(xiàn)出獨具的特色,表現(xiàn)了“五四”時代人的覺醒。在形式上,類于元人的小令和日本的俳句,在新詩運動初期有一定的影響。

 

    袁水拍(1916-1982),原名光楣,吳縣人。抗戰(zhàn)爆發(fā)后開始創(chuàng)作生涯。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以諷刺詩成就最高,二十世紀中期,他以馬凡陀為筆名,寫了大量民歌體的政治諷刺詩,采納日??谡Z,樸素清新,節(jié)奏感強。代表作有《馬凡陀山歌》等。

 

    唐祈(1920-1990),原名克蕃,蘇州人。長期在西北學習和工作。他的詩作多反映西北少數(shù)民族人民的生活,詩筆蒼涼悲壯。代表作有長詩《時間與旗》。

 

    小說方面,有曾樸、徐枕亞、吳雙熱、程小青、周瘦鵑和葉圣陶。

 

    曾樸(1872-1935),字孟樸,筆名東亞病夫,常熟人。他的主要文學成就是長篇小說《孽?;ā罚@是晚清新小說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超越同時期的一些譴責小說。作品通過晚清一代名士從晦蒙閉塞到睜眼看世界的心路歷程,記錄中國由舊到新的大轉(zhuǎn)變。小說“以名妓賽金花為主人,緯以近三十年新舊社會之歷史,如舊學時代、中日戰(zhàn)爭時代、政變時代,一切瑣聞逸事,描寫盡情”(光緒三十一年出版廣告)。但它不是正面演繹歷史,描寫朝政,而是將重大的歷史事件隱藏到背后,作為小說的背景,這一點有異于傳統(tǒng)的歷史演義小說。

 

    徐枕亞(1889-1937),名覺,常熟人。1912年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文言小說《玉梨魂》,表現(xiàn)一個既想追求愛情又想恪守封建禮教的寡婦白梨影的心靈史。作者雖然努力揭露封建倫理是如何戕害人性的,但最終仍然是禮教占了上風,青年男女仍為禮教所禁錮。揭示出要打破封建婚姻制度的枷鎖,還需要更多的勇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部小說雖用文言寫作,但改變了傳統(tǒng)長篇小說章回體的格局,故事的敘述比較順暢。

 

    吳雙熱(1884-1934),常熟人。他的代表作是長篇文言愛情小說《孽冤鏡》,也曾風行一時。

 

    程小青(1893-1976),原名青心,生于上海,1915年舉家遷居蘇州。先后兩次分別用文言和白話翻譯福爾摩斯偵探小說。1914年開始寫作偵探小說,主要有《霍桑探案集》。1949年后,還寫了一些驚險小說,如《她為什么被殺》《生死關(guān)頭》等。他是中國偵探小說理論最早的開拓者,《談偵探小說》一文,從想象、情感和技巧三方面論述了偵探小說的文學性。

 

    葉圣陶(1894-1988),名紹鈞,字秉臣,又字圣陶,蘇州人。1918年在《婦女雜志》發(fā)表白話小說《春宴瑣譚》,這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早的白話小說之一。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集中在二十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先后有《隔膜》《火災(zāi)》《線下》《城中》《未厭集》《四三集》六個短篇小說集和長篇小說《倪煥之》。他的小說多是寫下層知識分子、小市民、農(nóng)民在那個時代的生活境遇、精神狀態(tài),人物刻畫入木三分,正如茅盾所說:“冷靜地諦視人生,客觀地,寫實地,描寫著灰色的卑瑣人生。”(《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一集·導言》)

 

    1949年以后,蘇州的小說創(chuàng)作,形成了以反映小巷生活為主要內(nèi)容的帶有濃郁蘇州地方特色的“小巷文學”,代表作家是陸文夫。

 

    陸文夫(1928-2005),江蘇泰興人。1956年10月在《萌芽》發(fā)表小說《小巷深處》,作品以新穎獨特的題材和豐富的人情味,贏得廣泛注意。六十年代初,《人民文學》連續(xù)發(fā)表了他的小說《葛師傅》《二遇周泰》等,再度引起重視。茅盾在《讀陸文夫的作品》中指出,陸文夫是個“不踩著人家的腳印走,也不踩著自己上一篇的腳印走”的作家。進入新時期,陸文夫?qū)懽髁硕唐短貏e法庭》《小販世家》《圍墻》等,以及中篇《美食家》和長篇《人之窩》,在國內(nèi)外產(chǎn)生較大影響,奠定了他的文學地位。他的散文,也大多以蘇州為題材,語言洗練,饒有風趣,結(jié)集有《壺中日月》《夢中的天地》等。

 

    近百年來,蘇州的文學評論家有黃人和錢仲聯(lián)。

 

    黃人(1866-1913),字摩西,原名震元,字慕庵,常熟人。光緒二十年(1894)秀才。二十六年(1900)任東吳大學教授。他博學多才,成就主要在小說理論、小說史和文學史研究。他的《小說小話》是一部較早具有小說理論和小說史性質(zhì)的著作,較多新見,如認為人物描寫切忌摻入作者的論斷,其美丑應(yīng)由讀者自己去判斷。他的《中國文學史》是我國最早的文學史之一,規(guī)模宏大,籠罩古今,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由國學扶輪社出版。

 

    錢仲聯(lián)(1908-2003),原名萼孫,號夢苕,常熟人。曾任大夏大學、無錫國學專修學校、中央大學教授。1949年后,歷任江蘇師范學院、蘇州大學教授。他擅長箋注之學,通過箋注、校訂,對古代文學文本進行闡釋,步武乾嘉學派的治學方法,態(tài)度嚴謹,多有新見。他的主要著作有《人境廬詩草箋注》《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劍南詩稿校注》《鮑參軍集注》《近代詩鈔》《夢苕庵詩話》等,并主編《清詩紀事》。

 

第六節(jié) 蘇州的文學社團和文學流派

 

    文學社團的早期形式是文學群體。在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風格和文學理想相近的文人,就有了結(jié)社的要求。

 

    文學群體,就是生活在同一時代社會環(huán)境下有一定關(guān)系的文學同道,他們或為朋友,或為師生,或為親屬,切磋琢磨,詩文相激。如晉代的“二陸”,晚唐的“皮陸”,元末明初的“吳中四杰”,明代中葉的“吳中四子”等。這種文人間的結(jié)合,常常是人與人之間由于性格相投,自然形成的,并沒有綱領(lǐng)和組織。

 

    文學社團則不然,它是一種社會性的組織。蘇州的文人結(jié)社出現(xiàn)在明萬歷、天啟年間,當時結(jié)社之風大盛,太倉人張溥將同城張采所立的應(yīng)社與常熟孫淳所立的復社合并,成立新的復社,提出“文必六經(jīng),詩必六朝”,走復古的路子。不久,張溥和他的不少弟子都中高科,證明這一主張合乎潮流。復社的加盟者紛然而至,據(jù)《復社姓名錄》記,時復社人員不下兩三千人,綜合的文社不下數(shù)十個,從蘇州擴展到全國,“風行了百數(shù)十年,大江南北,結(jié)社的風氣,猶如春潮怒上,應(yīng)運勃興”(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張溥的《國表序》有云:“社集之開,胥閶之間,維舟六七里,平廣可渡。一城出觀,無不知有復社者。”明末蘇州的文社活動,起初是限于文學活動之內(nèi),正如杜登春《社事始末》所說:“幾社六子。自三六九會藝,詩酒酬唱以外,一切境外交游,澹若忘者。”然而最終又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

三十年代末星社成員合影

 

    清順治九年(1652),禮部奏請立條約八款,頒刻學宮,其中第八款是“生員不許糾黨多人,立盟結(jié)社,把持官府,武斷鄉(xiāng)曲,所作文章不許妄行刊刻,違者聽提調(diào)官治罪”。轟轟烈烈的文社運動,也就因此而煙消云散了。直到清王朝崩潰前夕,文社組織才又復蘇,不過它已經(jīng)帶有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的色彩。這就是在近代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南社。

 

    南社,宣統(tǒng)元年(1909)成立于蘇州虎丘,發(fā)起人為柳亞子、陳去病、高旭。南社的命名,不僅指地域,也有政治含義,正如柳亞子所說:“它的名字叫南社,就是反對北庭的標志了。”(引自楊天石等《南社史長編》)南社成員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文,反對滿清統(tǒng)治,呼喚民主與自由,歌頌革命黨人的斗爭精神,表達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宣統(tǒng)二年(1910)開始出版《南社叢刊》,前后出版了二十二集,保存了不少有意義的詩文作品。辛亥革命以后,南社因為文學觀點的不同而分化。1923年,柳亞子、葉楚傖、胡樸安等人組織新南社,但不久又分化了。這次分化的原因,一是對新文化運動態(tài)度的不同,他們中有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支持者,有的則持觀望態(tài)度;二是政治態(tài)度的分歧,他們中有的是左翼,如柳亞子,有的則是右翼,如陳去病、葉楚傖。1925年后,新南社基本上停止活動。

南社第一次雅集留影

 

    柳亞子是南社的發(fā)起人,也是南社創(chuàng)作的代表者。

 

    柳亞子(1887-1958),名棄疾,字亞子,吳江人。他的詩歌風格精警遒勁,正如他自述:“裁紅量綠都無取,要鑄屠鯨刺虎詞。”他努力使舊的形式與革命的內(nèi)容相協(xié)調(diào),使“流俗語”“新名詞”與舊的格調(diào)相協(xié)調(diào),使入詩的中外典故與詩的審美情趣相協(xié)調(diào),從而保持風格的統(tǒng)一性。柳亞子發(fā)展了黃遵憲“詩界革命”的傳統(tǒng),蕩滌因循守舊的復古主義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使舊體詩這種文學樣式得以綿延。正如茅盾所說:“竊謂清末民元以至解放,詩人如林,然可當此時代之殿軍,將垂不朽者,推亞子先生為第一人。”(《茅盾書信集》)

 

    南社另一發(fā)起人陳去?。?874-1933),字佩忍,號巢南,吳江人。他的詩歌多為悲憤國事之作,如《將赴東瀛賦以自策》表現(xiàn)了作者離鄉(xiāng)去國、探求救國救民真理的愿望;《圖南一首賦別》勸慰妻子以“補天填海”的千秋大業(yè)為重,不必為遠離而悲傷;《訪麥加》則相信斗爭的道路盡管曲折,但總有勝利的希望。

 

    源于蘇州的文學流派有清中期的吳中詞派。吳中詞派是指清代嘉慶、道光年間聚集在戈載、王嘉祿、朱綬、吳嘉洤、沈傳桂、沈彥曾、陳彬華所謂“吳中七子”周圍,以蘇州為中心的一批詞人,他們倡導嚴審聲律的詞學觀念,注意詞韻的考察,體現(xiàn)聲律謹嚴的風格,形成與浙西派、常州派不同的聲律派。吳中詞派的形成,是受到了乾嘉學派學術(shù)思想的影響,當時詞學界出現(xiàn)了一批研究唐宋詞樂的著作,特別是萬樹的《詞律》和陳廷敬編纂的《欽定詞韻》,為依聲律創(chuàng)作提供了準則。從吳中地域文化的淵源來看,蘇州文學向來就有推崇文學的音樂體性,追求外在音樂形式典雅的傳統(tǒng),《晉書·樂志》就說:“吳歌雜曲并出江南,東晉以來,稍有增廣……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再從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來看,詞本來依附于聲律,它不僅具有文本形式,同時具有音樂形式。吳中詞派為恢復詞的本質(zhì)屬性做出了努力。吳中詞派并不局限于蘇州,杭州、常州、揚州都有詞人參加。

 

    另外,清末民初的所謂“鴛鴦蝴蝶派”,作家作品甚多,影響很大,形成一個復雜的文學現(xiàn)象,但很難說是一個文學流派。按一般的理解,“鴛鴦蝴蝶”是指才子佳人小說。它的早期代表有包天笑、徐枕亞、吳雙熱、李定夷等,后期有程瞻廬、徐卓呆、程小青、顧明道、周瘦鵑等。這些作家作品的題材和創(chuàng)作取向并不一致,有的是以表現(xiàn)男女私情為主,被稱為言情小說;有的著重揭露社會、官場黑暗,被稱為社會小說;有的是敘寫歷史事件,表現(xiàn)歷史人物,被稱為歷史小說;有的是運用現(xiàn)代科學手段顯現(xiàn)智慧偵破奇案,被稱為偵探小說;有的摹寫江湖俠義故事,被稱為武俠小說。此外還有反映妓女命運的花界小說,帶有科學幻想性質(zhì)的科學小說等。他們發(fā)表作品的報刊甚多,早期以《民權(quán)素》《小說叢報》《小說新報》等為主,后期以《紫羅蘭》《小說時報》《珊瑚》等為主。這些作品的作者和刊物編者主要是蘇州人,雖然這一市民通俗文學的潮流帶有全國性,但也是當時蘇州作家的創(chuàng)作趨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高中文化常識
高中語文文學常識整理
高中語文文學常識
文學發(fā)展脈絡(luò)
文學常識匯編
中國文學簡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