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石湖上方山游記
11月下旬我們一行五人從上海驅車前往蘇州游覽,此次特意要去蘇州石湖風景區(qū)。到蘇州后一路問訊,遠遠看到一座塔在山頂,卻不知那就是上方山的楞伽塔,繞了不少路才到。上方山現(xiàn)在已是"國家森林公園",門票要30元,卻給的是石湖風景區(qū)門票。上方山上顯眼的除了塔之外,要算與日本人合作搞的彌勒佛大塑像,端坐在山頂,金碧輝煌。何以要日本人來此投資搞這東西,弄不懂也!
上方山,又名楞伽山。山下有楞伽寺,山上有楞伽塔,該塔在蘇州諸塔中,僅次于虎丘云巖寺塔而居第二位。登山遠望,石湖佳山秀水盡收眼底,湖光凝碧,橫山疊翠,"山深林幽,花果茂盛",凝聚江南田園之美。明代袁宏道游上方山后,將它與虎丘山相比,認為"虎丘如冶女艷妝,掩映簾箔,上方如披褐道士,豐神特秀"。此塔現(xiàn)在四周均封閉,不能進入?yún)⒂^,且已破敗。特不能接受的是在塔前加蓋一屋,作為信徒燒香用,破壞了塔的美感,與虎丘塔是不可相提并論了。
我們坐纜車到山上的楞伽塔處,這里有名聞遐爾的五圣公廟。說起此廟有許多故事,最著名的是"上方山借陰債,一輩子還不清"。相傳以前愚昧民眾,求五圣公借陰債發(fā)財,每年來此還愿燒紙錢。連上海一帶的也都專程趕來上方山求借陰債,故而香火旺盛。到底是否真能發(fā)財,無從考察,據(jù)說所謂陰債是將子孫后代之財預支也,故有借了陰債子孫不發(fā)之說。然而據(jù)載此五圣公廟確有悠久之歷史,廟中有此記載:"上方山五通廟亦稱五圣祠,按五通神本是同姓兄弟五人,亦說是異姓結義朋友。唐末已有香火。廟號五通,五通神亦稱五圣五郎神五顯神等。北宋大觀四年歲在丁亥,徽宗因河南偃師鄉(xiāng)儒李生廣有賢德,雖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仍矢志救人於苦難,教書育人樂此不疲?;兆谀讼轮技庸?,而李生不愿?;兆趪@曰此亦圣人也,即頒旨封其為五圣之首。其后序之四人因亦有賢跡俱列為圣。因其封好第一字為顯,故亦稱五顯公?;兆跉J封五圣,御筆賜曰認真為神。至明末清初傳有邪僧五人假冒五圣之名,魅惑婦女為妖作祟。故至康熙年間為江蘇巡撫楊斌下令毀寺。故五圣之說實與五邪僧有不同。善惡分明,自有史評。"又有記載說此廟:"初建于南宋咸淳元年至十年,而早在南北朝時,上方山的宗教活動已經(jīng)十分活躍,但主要是佛教活動。其廟會所依托的是五通神廟。宋徽宗大觀年間賜五通神廟額為靈順。至清代康熙廿四年(1685年)上方山香煙愈盛,遠近之人,奔走如鶩。牲牢酒醴之餉,歌舞笙簧之聲,晝夜喧鬧,經(jīng)年無歇,歲費金錢數(shù)十百萬。江蘇巡撫楊斌認為蕩民志,耗民財,此為最甚,逐大破五通神廟。一百多年以后的道光年間,上方山香火又起,江蘇按察使裕謙聞訊,亦通告勒令毀神摧寺。然而上方山的寺院屢毀屢建,無法根絕。每年中秋前后,善男信女蜂擁而至,焚香膜拜,求子求福,求醫(yī)求壽,迄今亦然。"我們看到有錦旗,上書三公子字樣,可見現(xiàn)在仍有人篤信不疑。
蘇州五圣廟在清末民初,民間十分信仰,但與邪字總有點牽連。我們此次在山上見到有"三太太"塑像,詳讀介紹始知,這位三太太為上海一個姓陸藥材商家的小姐,何以成為三太太?介紹說:"上方山歷來香火旺盛,其膜拜對象是五圣公及其母老太姆。一九三六年上方山又多了一個膜拜對象,稱三太太。這位三太太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她娘家姓陸,上海人,其父是藥材商。陸小姐平時足不出戶,在家中讀書寫字繪畫繡花,完全是大家閨秀的生活。但陸小姐常存行善之心,對小戶貧窮人家經(jīng)常施粥施藥,還拿出私房積蓄救濟別人。誰料十八歲時一病不起,彌留人際突然開口,說是蘇州上方山的三老爺看中她,要娶她為妻。死去之后,街坊鄰居十分悲慟,藥材商依言備了豐厚嫁妝抬了花轎和遺像連同靈柩送到上方山。上方山寺特辟出一間作為新房,陸小姐就這樣成了三太太。傳說歸傳說,但善男信女依然十分崇拜善良的陸小姐。"
上方山下是蘇州石湖景區(qū),景色十分優(yōu)美,著名的行春橋,在秋末冬初竟也春意盎然,柳絲垂垂,鳥語湫湫。"半湖碧玉"的石湖風景區(qū),位于蘇州城西南郊7公里,是太湖風景名勝區(qū)的重要景區(qū)。石湖是太湖的內湖,在春秋時已為巨浸,越人掘溪進兵,橫截山腳,鑿石開渠以通蘇州。湖底皆石,故名。石湖西為橫山主峰,頂有七墩,俗稱七子山,海拔294.5米。其支脈上方山、吳山連亙于湖西,平疇繡野聯(lián)屬于湖東。湖光山色,塔影畫橋,片帆群鷗,千頃一碧,滿眼的田園風光。還有古園、古橋、古碑、古塔、古城遺址以及遠古文物。
石湖,南北長4.5公里,東西寬2公里,周圍10公里,面積3.6平方公里,越來溪穿湖而過,南接太湖,北匯胥江,流入蘇州市區(qū)。越城橋與行春橋形成八、九十丈的堤橋,堤橋正北有一座雄偉的"吳中勝景"牌坊,坊額由當代書法家顧廷龍手書。
石湖與上方山,交相輝映,遙望風景如畫,尤以山巔寶塔更為山水增色。登山遠望,石湖佳山秀水盡收眼底,湖光凝碧,橫山疊翠,"山深林幽,花果茂盛",凝聚江南田園之美,心曠神怡。
每年八月石湖有串月游之風,順便游石湖,吃船菜。"石湖串月"因湖上有座行春橋,橋身有 9 個環(huán)洞,洞與洞相連,倒映水中,相當美妙。中秋夜皓月當空,9 個環(huán)洞各映月影一輪于湖水之中,形成"九月一串"之奇觀,令人賞心悅目。
吳王夫差時期,石湖、上方山一帶是吳門貴族游獵之地、祈祝場所。南宋范成大歸隱石湖,也認為凡游吳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則與未始游者無異"。范成大為公元12世紀中后期,南宋著名政治家與田園詩人。筑有石湖別墅,留有《石湖雜興詩六十首》、《石湖清勝圖卷》、《石湖秋色圖》等。如今公園內有石湖書院(范成大祠堂),以及乾隆到江南在此題詞等勝跡。但觀乾隆題詞似并未贊美石湖之詞,反而是說因當?shù)毓倮粽写?,要吃湖中水產(chǎn),他因有臨時要務,不得不離開云云??梢姽賵雎曌怨胖两?,一貫如此耳。
石湖風景區(qū)由石湖景群、湖濱景群、上方山景群、吳山景群、上金灣景群、七子山景群和錢家塢景群構成,面積為22.35平方公里。其山水相依,湖面開闊,峰巒疊嶂,形成十分秀麗的湖光山色,被譽為蘇州的「西湖」。目前,石湖景區(qū)已經(jīng)成為聯(lián)系蘇州歷史文化名城和太湖自然風景區(qū)的一條山水風景紐帶。
景區(qū)內現(xiàn)在搞了個吳越春秋影視藝術中心,使原本自然風光受到破壞,一些建筑缺乏藝術風格,既未復古又不現(xiàn)代,不倫不類。到處設卡收費賣門票,也挺煞風景的。而且又搞什么燒烤,取悅于饕餮之徒,實在是叫大煞風景了。正要吃不如在船上,好好地享受精美的船菜,既新鮮又可口,如邊游景邊吟詩,豈不美哉!要說現(xiàn)在唯一的好處是好在游人不多,對攝影愛好者而言是機會難得,可以靜下心來慢慢取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