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時,夏天跟著二爺去西邊地去放羊。遠方村莊上空,可能正在孕育著雷雨,但是我們頭頂上的天空卻依然晴朗。在這邊陽光的照射下,天際里出現(xiàn)了一彎濃重的彩虹。
“出絳哩!”二爺說道。那時的我如何認識“絳”這個今天看起來依然還有些陌生的字眼啊。只是充滿對大自然展示出來的“神跡”在無垠曠野的襯托之下所帶來的巨大恐懼,這個記憶至今仍如昨日。再長大一些,了解到“絳”在魯西一帶是彩虹的意思,“出絳”就是出彩虹。
在網(wǎng)絡(luò)上搜索了一下,“出絳”這個詞卻出現(xiàn)在了史書的記載里:
先秦左丘明《蹇叔哭師》: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
意思是:冬天,晉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剛走出國都絳城,棺材里發(fā)出了像牛叫的聲音。
晉國的“絳”
在這里“出絳”是走出晉國國都“絳”的意思,和出彩虹的“出絳”根本不是一碼事。
晉國的國都為何稱為絳呢?因為在晉國以“絳山”為宗,據(jù)《曲沃縣志》記載,絳山:
太行山之支也,在縣(指曲沃縣治)南十五里澮水之南,東達太行,西極峨嵋。高五里,盤踞綿亙,袤廣百里。隋唐書云:山產(chǎn)銅。今亡。草林鮮少,土色皆赤,故名絳山。其最高者名紫金山,為郡南屏障,四境瞻仰,晉國之稱古絳、故絳、新絳、南絳、北絳者,皆以此山得名。水出其下者名絳水。
上個世紀60年代末絳山的衛(wèi)星圖,相當(dāng)清晰漂亮
清代《曲沃縣志》里的絳山晚照
清代《絳縣志》里的絳山曉日
在絳山周圍今天的山西省運城市的新絳、絳縣和臨汾市的曲沃縣、侯馬市都和這個“絳山”有著極其緊密的“血緣關(guān)系”,是傳統(tǒng)的古絳地。
與“絳”有著密切關(guān)系的四個地方
先來說一下侯馬市。它以220平方公里的面積位列全國最小縣級市行列。之所以面積這么小,是因為侯馬市是從旁邊的曲沃縣劃分出來的,1971年7月國務(wù)院批準(zhǔn)析出曲沃縣5個公社置侯馬市。雖然它的名字里沒有“絳”字,作為曾經(jīng)的曲沃縣一部分以及古絳地的一分子,介紹這一帶地方的時候,是跑不掉的。
侯馬市地圖
有人說曲沃縣也沒有“絳”字啊。其實曲沃之名是在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改成的,在那之前為絳縣、絳邑縣。曲沃縣的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曲沃之名在西周初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絳山流出的絳水形成了“沃泉”即景明瀑布,且有九曲,取曲、沃而得名曲沃。曲沃在遠古時期或為地理名詞,后又為城名,還于西周穆王年間(約前10世紀),晉成侯曾徙都曲沃,歷成、厲、靖、釐、獻等侯五世。后來晉都先后遷到翼(今曲沃縣與翼城縣接壤地帶)、絳(今曲沃縣中東部和翼城縣西部一帶,后世稱“故絳”)。
清代的曲沃縣域圖,紅圈為后來劃分出去的侯馬鎮(zhèn)
前746年,穆侯之孫昭侯遷都于翼,第二年封其叔成師于曲沃,號“沃國”。歷三世,曲沃最終以小宗取代了大宗,成為了當(dāng)時晉國的軍事、經(jīng)濟、文化中心。
前585年晉景公遷都新田(今曲沃西、侯馬東),亦稱絳,后世稱“新絳”,晉國都城離開了曲沃。
秦始皇置絳縣,到東漢建武十一年(35年),改絳縣為絳邑縣。而在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又改絳邑縣為曲沃縣,直到今天。
清代曲沃城池圖
值得一提的是曲沃縣的縣城,是縣級城池里少有的有著內(nèi)外兩重城墻。先是在隋朝開皇十年自樂昌堡徙治過來,始為土城。明洪琥二年建成周長三里五十步,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五尺的城墻,有大門四,池深二丈五尺,闊四丈。正德十一年將城外墻覆蓋城磚。嘉靖二十二年在舊城東北、西南外建外城,高厚如舊城,周長六里五十步,共有四百七十垛,又有炮臺二十五座,共有城門八座,這樣的規(guī)模和形制在縣級城池里也是不多見的。
今絳縣其實和原為絳縣的曲沃有著最直接、最親密的關(guān)系。曲沃縣的自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由絳邑縣改成曲沃縣之后,太和十八年(494年)在曲沃縣東側(cè)南北方向上的澮河兩岸分別置南絳縣、北絳縣。其中南絳縣治所在車廂城,西魏恭帝時改為絳縣,正式接掌了曲沃原來的“絳縣”之名,從此“絳縣”完成了從絳山之北向絳山之南的遷移。唐武德元年(618年),絳縣縣城由車廂城遷到現(xiàn)在的位置。
清代絳縣縣域
清代絳縣城池
而北絳縣則在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為了翼城縣。
新絳縣也是晉國數(shù)次遷移的都城之一,前585年晉景公將都城由“故絳”遷都到了新田(今新絳縣橫橋鄉(xiāng)一帶)史稱“新絳”,但這個新絳卻不是今天新絳縣名字的來源。
民國剛由絳州改為新絳縣的全圖
新絳縣城池圖
北魏太武帝始光四年(427年)置治南太平郡(神?元年〔428年〕改名為征平郡,治今山西新絳縣西南柏壁;太和十八年〔494年〕改“征”為“正”,移治今新絳縣)。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年)改為絳州,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在絳州州城因正平故郡城為名置正平縣,明初廢正平縣,僅余絳州。民國初廢府州存縣,絳州應(yīng)改為絳縣,但其東部已有絳縣,于是取歷史上人們對其地的稱呼“新絳”為名,直到今天。
由于新絳長期為州治,其城池也規(guī)模較大
綜上所述,這四個地方雖然分別屬于運城、臨汾兩個地級市,卻因為絳山以及晉國,它們就擁有了同一個起源。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