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 語文學習
《鄉(xiāng)愁》是語文教材中的經典篇目,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也選入了這篇課文。悠然的詩句經年歷月光芒依舊,教師該以怎樣的方式打開這首經典詩歌呢?下面介紹三個教學鏡頭,后面還有余光中先生和肖培東老師的精彩點評,看看能不能激發(fā)新的教學靈感。
讀出“鄉(xiāng)愁”真境界
江蘇蘇州市立達中學 蔣祖霞
教學《鄉(xiāng)愁》這樣的經典,我以為,重要的還是一個“讀”字。
“今天,我們學習余光中的代表詩作《鄉(xiāng)愁》,相信經過一番朗讀,這首詩歌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美好的感受。誰先來起個頭?”
一男生自告奮勇:“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然后學生點評,覺得讀得太過響亮,與全詩低沉哀婉的情感不協調。于是我適時插入《鄉(xiāng)愁》的簡單背景,然后請剛才那位男生再來一遍。
之后小結:“很不錯,朗讀不在聲高,在乎一‘情’字,有‘情’就有一切。當然情的處理也很重要,我們看這首詩,詩人的情感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我們也要做到有起伏,有變化,才有沖擊力和感染力。下面再請一女生給大家讀讀?!?/p>
一女生很有感情地讀。
學生點評:“我覺得讀得很好,特別是‘后來啊/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這一節(jié),她用顫音處理,我們似乎能聽到詩人撕裂心肺的聲音。”
“讀得好,點評得更好。好的詩歌都是長在心靈的傷口上的,《鄉(xiāng)愁》無疑就是這樣的好作品,所以,好的朗讀可以把文本的生命顯示出來,同樣也可以把作品的疼痛感體現出來,把無聲的文字變成了有聲的語言,變成了更能表情達意的另一種形式,感謝你們帶來的精彩朗讀和點評?!?/p>
教室里一片掌聲,然后是我的朗讀。
學生曹翊點評:“可能因為年齡和時代的原因,我們讀《鄉(xiāng)愁》就顯得不夠成熟,不夠火候,讀不出《鄉(xiāng)愁》特有的那種滄桑和期盼,雖然老師的普通話不標準,但是讀起來很有韻味。對詩人鄉(xiāng)愁內涵的理解和把握,老師處理得貼切而完美,一句‘母親吶’,我們似乎能聽到游子的呼喚。‘而現在’的兩次反復,可以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疼痛,有‘載不動許多愁’的感覺?!?/p>
我說:“既然大家覺得這樣處理感覺很好,那我們就這樣一起來讀一讀,找找這種感覺。”
水到渠成,效果不錯。
這時,有學生要求讓他們四人組合來讀。一小女生讀第1段,一小男生讀第2段,一較成熟男生讀第3段,最偉岸的一男生讀第4段,最后再齊讀第4段。音色由清甜到青澀再到滄桑,感情逐步深入,最后痛苦和期盼似決堤而出,感染了教室里的每一個人。
我總結:“《鄉(xiāng)愁》選用了四個最平常的意象,即郵票、船票、墳墓、海峽,串起了對故鄉(xiāng)所有的思戀,牽動了游子的心。2008年12月15日,兩岸??罩焙郊爸苯油ㄠ]全面啟動。于是有人說,《鄉(xiāng)愁》詩還可以再續(xù)寫一段,請仿寫?!?/p>
等學生寫好之后,我出示余光中自己的續(xù)寫,進行比較。余光中的續(xù)寫是:“未來啊/鄉(xiāng)愁是一座長長的大橋/你來這頭/我去那頭?!贝蠹野l(fā)現,我們的“輪船”“飛機”等續(xù)寫,雖然也能體現你我的交流之便捷,但這類意象太過現代,和“郵票”等給人的漂泊感孤寂感不一致,詩人用“橋梁”意象就很有別離的味道,而且“橋梁”又能和前面隔離的“海峽”相呼應,空間上又能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所以我們與詩人比還是差一截。大家都很佩服,于是再加上第5段齊讀。
“《鄉(xiāng)愁》這首詩,詩人寫作用了20多分鐘,但醞釀卻用了20多年。這首浸透了詩人無限家國情懷的作品,如果詩人自己朗讀應該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現在我們就來聽一聽詩人自己的朗誦。”
播放錄音,學生和我一起談感受。
“原本以為應該是悲愴的,現在聽來卻是淡淡的、平靜的?!?/p>
“詩人似乎在講述別人的鄉(xiāng)愁,讀得還沒有我們有情感??傊?,與我想象的距離比較遠?!?/p>
“可是仔細想一想,似乎也應該這樣,雖輕猶重,似淡還濃,游子思念情感之綿長之厚重,已經不需要用強烈的外包裝來表現了,摒棄了華麗的外表,卻獨具撼動人心的力量,也許這恰恰是愁緒表達的最高境界吧?!?/p>
“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再次朗讀,低沉、緩慢、憂傷,沒有刻意和做作,卻別有風景。
在想象中感受文字的溫度
云南昆明第三中學 方睿
我相信,沒有想象就沒有詩歌——寫詩如此,讀詩也如此。讀過《鄉(xiāng)愁》后,我問:“同學們,在讀這首《鄉(xiāng)愁》的時候,腦子里會不會浮現相應的畫面?”
“一個身著布制背帶褲的小男孩小心翼翼地將郵票貼在信封上,之后,抽出剛寫好已經裝進去的信紙,打開了又看?!备邆€子男孩這樣回答。
“詩人坐在木船上,船飄向遠方,而另一個地方,美麗的新娘在翹首遠望,等待著歸來的他……”女孩子多少帶著點羞澀。
一個男生很快站了起來:“不是木船,是大輪船,要有船票的。我想象有一艘銀灰色的大輪船搖搖晃晃地在大海上行駛,紅日東升,海面金光閃閃,白色的海鷗在飛翔。作者西裝筆挺,站在船邊眺望遠方,手里的船票已經捏得皺皺巴巴了?!?/p>
思緒很快被牽進了情境中。孩子們繼續(xù)著他們的想象力。
“我能想象在一片寂靜的墓園中,嗯,一個中年男子神情凝重地跪在一座不起眼的小墳墓前,夕陽的余暉把他的影子拉得長長的?!?/p>
“我能想象的是在一座山上,有一堆孤零零的野墳,長滿了雜草,似乎從來沒人祭奠,周圍有幾棵樹,樹葉在秋風的肆虐下片片飄落。詩人佇立在墳前,臉上掛著的淚珠漸漸地被風吹干?!?/p>
孩子們的想象力很豐富,果然對第3段詩更有感觸,親人間的生死別離更能打動他們的內心。而且,我欣喜地發(fā)現,古代詩歌中很多意象已經進入了他們的腦海,看來,我們民族的很多文化元素正漸漸融入他們的血液。
“說得真好!那么在讀這一段詩時,哪個詞最打動你們?”我追問剛才發(fā)言的同學,又把目光投向全班。
“是‘墳墓’,它讓我有一種凄涼之感?!?/p>
“‘矮矮’最打動我。因為它寫出了墳墓很小,可就是這很小的墳墓,永遠地隔絕了詩人和母親?!?/p>
“是‘里頭’和‘外頭’。在前面的詩里,雖然作者和母親、新娘隔得很遠,但可以通信,可以見面。而這時,母親的墳墓就在跟前,他們卻再也無法見面了?!?/p>
看著孩子們滿臉的認真,我點了點頭:“說得真好,‘里頭’和‘外頭’不是空間上的距離,卻成為了母子間的生死之隔。就讓我們一起來朗讀這節(jié)詩,讀出‘墳墓’的凄涼、‘矮矮’的低小,讀出‘里頭’‘外頭’蘊含的生死之慟?!?/p>
“后來啊/鄉(xiāng)愁是……”同學們讀得很投入。我發(fā)現,他們把“矮矮”讀得輕而緩,并且不約而同地用降調來讀“里頭”,文字的哀婉與凄美就跳躍在孩子們的音調中。
“讀這首詩時,你腦子里還會浮現出怎樣的畫面?”我又回到先前的問題上,我相信,孩子的心靈世界是詩歌的。
一個學生站起來:“我能想象一位頭發(fā)白得像雪一樣的老人站在海邊一塊大巖石上,向著海的對面望去,老人宛如雕像一般,一動不動。過了許久,海上的煙霧越來越淡,老人眼中的水霧卻越來越多?!?/p>
“海的對面有什么?”
“作者的故鄉(xiāng)。”
“這樣的畫面,用什么詞來形容恰當?”我追問。
“深沉?!?/p>
“我覺得是‘無奈’,因為不可逾越的海峽讓年老的作者的思念無所依托?!?/p>
“詩中海峽是‘淺淺的’呀,你怎么說是‘不可逾越’的呢?”我故意問。
“老師,我看過關于這首詩寫作的一個介紹,作者年輕時到臺灣,由于政治原因,一直沒能回到大陸,他非常思念故鄉(xiāng)?!甭撓当尘盎卮?,我很欣慰,他關注到課文的作家及創(chuàng)作的相關情況。
“是的,無奈!郵票已寄不去對母親的思念了,船票也載不動對妻子的牽掛了,骨肉分離,生死相隔,一脈相傳的同胞,被一灣海峽隔開了。可嘆的是,這灣海峽只是‘淺淺的’!可悲的是,這樣無奈的愁緒,何止作者余光中一人有!歲月已逝,鄉(xiāng)愁何日能解?”我有點激動了。
如果沒有作者的情,那么文字只是符號;有了讀者的共鳴,文字就有了鮮活的生命力。在想象中,我和我的學生們正漸近漸深地感受著文字的溫度;在想象中,我和我的學生們正沿著作者的心路,去探尋那悠遠的文化之根……
豐富意象 品味詩情
江蘇無錫積余實驗學校 葉映峰
2012年10月,余光中先生來江南大學講學,江大策劃了“海峽兩岸《鄉(xiāng)愁》情”的活動,我榮幸地被邀請在余光中先生面前執(zhí)教他的《鄉(xiāng)愁》詩。以下選擇三個教學片段,并附余光中先生關于這堂課的評價。
鏡頭一
師:現在有一個任務,我要朗誦第1段詩,需要配一些畫面。如果請你來當導演,你會選擇哪些畫面呢?
(教師范讀第1段詩,學生思考)
生:我會這樣設計,詩人在慢慢地貼郵票,貼好后,遙望著遠方,這遠方可以是詩人的出生地,也可以是母親現在生活的地方。
生:我是這么想的,詩人在宿舍里,月光灑在窗前,桌上開著一盞小白熾燈,詩人坐在書桌前寫信,旁邊放著一枚郵票。鏡頭轉換,母親在家里倚窗思念兒子的畫面。這一切畫面很唯美。
生:我設計詩人在讀書,讀到一些關于故鄉(xiāng)啊,關于母親的文章,這引起了他對遠方母親的思念,于是他放下書,陷入了回憶……
師:你很好地補充了“郵票”的源頭。那就是思念家鄉(xiāng),思念母親,又無法回到母親身邊,只能鴻雁傳書,“小小的郵票”承載的是對母親的眷戀。
鏡頭二
師:后來呀,“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這又隱含著什么呢?
生:母親去世了。
生:我到母親的墳前祭奠。
師:你的想象合乎我們生活常理,墳頭祭奠是我們懷念先人的常見行動。
生:詩人會對著母親的照片,在心里訴說對母親的思念與感激。
生:我還是想說詩人到墳前祭奠。余光中先生大多時候與母親分別,在外漂泊,而母親也一次次目送兒子的背影遠去,所以后來與母親陰陽兩隔的時候,詩人的悲痛是不言而喻的。如今,也只能經常到母親的墳前說說只有自己的心能聽見的話。
生:我也想說一說我的故事。因為我也有很深切的感受?!鋵崳皦災埂币馕吨寄钜呀洓]有辦法成為現實了。
師:這位同學講了一段自己的經歷。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總是能引起人的共鳴,喚起我們相同或相似的思想情感??梢?,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深深觸動了這位同學。你是真正理解了余光中先生的這份鄉(xiāng)愁?!鞍膲災埂笔菬o法傳遞又無法割舍的思念啊。請你將這一段朗讀一下……
鏡頭三
師:從“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看,全詩除了思念親人,你估計還思念什么?
生:思念大陸,思念祖國。
生:想他的出生地,對江南一帶特別懷念吧。
生:想他求學過的地方。
生:想他的一些同學、好朋友吧,想和他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師:總之,詩人當年足跡所至,都是如今思念的地方??赡苁羌亦l(xiāng)獨特的風物,也可能是兒時的好伙伴??偠灾?,太想那個叫大陸的地方了。把這份思念,我們一起來表達一下。
(生齊讀最后一節(jié))
師:思念是有了,感覺還是少了些味道。這1段中是不是只有思念的情感呢?剛才我說抓住意象發(fā)揮想象,品味詩中的情感。其實意象前面的修飾語也很重要?!皽\淺”中蘊含著哪些情感?
生:“淺淺”中有一種惆悵的情感。因為海峽真的不是淺淺的,但是它卻阻隔了余爺爺回到大陸。
生:“淺淺”中還有無奈的感情吧,詩人想回卻回不去。
師:講得非常好。臺灣海峽一點也不淺,詩人卻要說它是“淺淺的”,“淺淺的”暗示海峽不應該阻隔兩岸的交往,是完全可以挽起褲腳管就蹚過去。但是有一段時間,大陸與臺灣真的就被這淺淺的海峽完全阻隔了,連書信往來都不可能,更不要說親人團聚了?!皽\淺”中隱含的是深深的遺憾和無奈……
余光中點評:剛才在臺下聽老師上課,老師準備得很充分,出示了一些我的生活資料,很好地幫同學們理解詩的意思。同學們的回答也很好。讀詩可以融進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理解。只要合理,不同的理解都是對的。“詩無達詁”就是一首詩沒有最后的權威的排它的解釋。因此詩的好處就是每個人在讀的時候,可以帶著自己的想象解釋詩歌。老師讓同學們抓住意象,一節(jié)一節(jié)的讓同學們理解詩的意思,朗讀詩歌,我覺得這種方法很好。我寫這首詩的時候,想到了少年、青年時的生活,我想回鄉(xiāng),卻遇到挫折的心情。我的這種心情,剛才你們的老師解釋得很好,同學們理解得也很好。
主持人語
郵票·船票·海峽
肖培東
一首懷鄉(xiāng)詩,滿腔故園情。讀《鄉(xiāng)愁》,常常沉醉于詩人綿長的鄉(xiāng)關之思。教《鄉(xiāng)愁》,又總是希望能把課堂化成一片“鄉(xiāng)愁”的詩海。悠然的詩句經年歷月光芒依舊,教師該以怎樣的方式才能讓所有的心都深深浸入這一汪鄉(xiāng)愁?
一枚小小的郵票,流淌著詩人濃濃的思念。三分詩,七分讀,蔣祖霞老師的鏡頭里,也有一枚可以承載師生全部真情最后飛抵詩魂的郵票,那就是誦讀。詩歌是讀出來的,蔣老師的鏡頭,不見多奇巧,不見多新穎,全是樸素的真誠的朗讀?!昂玫脑姼瓒际情L在心靈的傷口上的”,鏡頭里,個別讀,組合讀,老師讀,更有詩人發(fā)自肺腑的朗讀,原來,嘶啞的喉嚨里一樣埋藏著綿長感人的濃濃鄉(xiāng)愁。若說未來的鄉(xiāng)愁是“一座長長的大橋”,那么誦讀才最是我們走向《鄉(xiāng)愁》的大橋。詩歌教學,誦讀為本,蔣老師是把這座大橋化為一枚枚小小的有聲郵票,郵戳則是一次次真心的誦讀。于讀中品味,于讀中感悟,于讀中領會,讀又絕不機械,蔣老師讓學生續(xù)寫并比較,而朗讀則是貫串了他教學的始終。如果有關讀的點評與指導能夠更明確,由意象切入意境時的情感體驗能夠更自然更充沛,《鄉(xiāng)愁》的課堂就會更有風景。
一張窄窄的船票,寫滿了詩人深深的牽掛。我們也同樣尋找著一張船票,讓學生拿捏著通往《鄉(xiāng)愁》的深處。我很欣賞也很支持方老師“在想象中感受文字的溫度”這樣的詩歌教學理念。“我相信,沒有想象就沒有詩歌?!狈嚼蠋熓钦业讲⑸朴昧诉@張船票,帶領學生駛進了《鄉(xiāng)愁》的港灣。鏡頭很平常,但卻是真正屬于詩歌教學的鏡頭?!拔夷芟胂蟆?,很喜歡孩子們回答中的這個“能”字,激活想象力,才激活了學習詩歌的潛能。想象,這張起初看似窄窄的船票,最后卻搖向了《鄉(xiāng)愁》寬厚的情感大海。方睿老師將想象作為開啟學生詩性的金鑰匙,這是把《鄉(xiāng)愁》一課的錘敲在了學生的心靈上。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文字之上是圖畫,語言之外是生活,而這些絕非教師單純的講解所能描摹。唯有在想象與聯想中,學生才能將詩歌中的文字描述形象化,從而獲得情感的體驗,所以詩歌教學絕不可忽略以想象為重點的整體藝術剖析。我個人更想用“想讀”替代“想象”,邊讀詩句,邊想畫面,想讀結合,更能品出詩歌的美。語言品味則是又一張船票,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詩歌的魅力就是語言的魅力。詩原是靈性之物,詩歌教學我們得有自己的靈性,而不是只會做枯燥的肢解。還是把行走和登陸都交給學生吧,我們要做的只是給他們遞出一張張通向詩歌鑒賞殿堂的船票,那里才真正朝向成長。
一灣淺淺的海峽,使得《鄉(xiāng)愁》具有以往的鄉(xiāng)愁詩所不可比擬的廣度和深度。透過葉映峰老師的一組鏡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課堂里橫亙出了一灣海峽,師生都浸在《鄉(xiāng)愁》之水中感受著詩歌的深深淺淺。這組鏡頭融合了詩歌教學的多種手法,限于時間,實錄鏡頭并不飽滿,甚至略有單薄,但正如余光中先生評論所說的“詩的好處就是每個人在讀的時候,可以帶著自己的想象解釋詩歌”,這組鏡頭給我們最大的啟迪就是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心蹚著這道海峽。詩歌,交給了讀者,那灣海峽就不是詩人自己的了。不要刻意為詩歌寫下定論,只要心浸入這灣鄉(xiāng)愁,又何必強求深淺統(tǒng)一?古人讀詩就有“作者未必然,讀者未必不然”“詩無達詁”的經驗,讀詩,最重要的不在于讀出詩人之思,而在于讀出我們之悟。葉老師的鏡頭和余光中先生的點評,暗含讀詩之理。詩歌教學課上,我們要有這樣一灣海峽。
“你能描述這情景嗎?”“我能?!倍砹_斯詩人阿赫瑪托娃這樣回答著別人的追問。一次次掠過鏡頭里這些質樸又智慧的文字,常常會這樣地想,語文課堂上,教師在這頭,學生在那頭,而讓我們相融相生的,又該是怎樣的郵票、船票和海峽?
——選自《語文教學藝術鏡頭(初中卷)》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