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顧廷龍之子顧誦芬結(jié)婚時,全家合影。
1948-1949年間,楊樹達、張家祓夫婦攝于廣州石牌中山大學(xué)。
楊樹達日記第四十六冊原稿首頁。
作者:湯序波
斷斷續(xù)續(xù),終于將中華書局梓行的《楊樹達日記》《顧廷龍日記》讀訖。合而觀之,楊、顧二氏的日記相映成輝,定當(dāng)給后學(xué)不菲的啟益。
楊氏對諸多事情的記載皆較為節(jié)制,要言不煩,不蔓不枝,往往三言兩語,絕不多著一句;顧氏則不同,比較繁復(fù),幾可與史學(xué)名家金毓黻《靜晤室日記》相比,盡管偶爾某天也只著一兩字,甚或標有“失記”。這種節(jié)制與繁復(fù),應(yīng)當(dāng)與各自的志趣、性格不無關(guān)系。楊氏是謹嚴的語言學(xué)家,多關(guān)乎文字學(xué)、修辭學(xué)、史學(xué)、學(xué)術(shù)史;顧氏則是嚴肅的古籍版本目錄學(xué)家,特別重視史料的蒐集、考證與整理。
日記兼錄學(xué)術(shù)資料與考證
關(guān)于蒐集資料,大段錄文在顧氏日記里亦隨處可見,如:“金原佑來,示錢梅溪摹《漢石經(jīng)》,題記甚多,皆乾隆間名人也,錄如右”(1946年1月13日)后,錄文占四頁篇幅。又如:“景鄭借示《欽氏宗譜》,有吳愙齋手寫序文,錄于此”(1940年12月9日)后,亦全文照錄。在考據(jù)方面,顧氏亦甚見功力:“揆丈送《穆天子傳補注備考》,屬查。是書無著者,賈者以劉師培稿,余審視必非劉稿,其證有四:一、不引用西方諸國譯名;二、引用《辭源》;三、引《山東古物表》,此書成于民國八年,劉即是年死;四、'儀’字諱末筆?!?1940年5月18日)此外,顧氏還特別留意于掌故,日記里這方面的記載亦不少。
我們知道,理董古籍同是兩氏的主業(yè)。如楊氏說:“晨覆校《[漢書]窺管》,悟得《郊祀志》'汾陰直’一條之義,增改之。王氏校書,失之太機械,而余較能心知其意也?!?1953年3月11日)王氏,當(dāng)指高郵王念孫,著有《漢書雜志》(見《讀書雜志》)?!俺孔痘茨献C聞提要》,略謂?!痘茨稀氛吣诟哙],然王氏以來已百馀年,思想已變,學(xué)術(shù)大進,故王說大須修正。如'人主者……以天下之力爭’,王校改'爭’為'動’,顧受時代思想之束縛。文法學(xué)大明,王氏文法觀念已不夠用?!祟惤詫W(xué)術(shù)史上要事,非瑣屑??彼芊秶??!?3月14日)“閱《漢書·董仲舒?zhèn)鳌?,補《樊酈傳窺管》一條:班為酈寄之賣友辯誣,而荀悅不知班意妄改。王念孫從荀,《[漢書]補注》依違兩可,皆可笑也?!?4月3日)楊氏校書,既重視文字校勘,亦關(guān)涉學(xué)術(shù)史。當(dāng)然,從某種意義上說,“時代思想”云云之于校書,猶如“理?!保岸取钡陌盐沼葹橹匾?。
顧氏則側(cè)重文獻考證,如:“閱《涵芬樓秘笈釋文》(據(jù)《吉石盦叢書》景本),吳絅齋所校頗多訛譌,蓋渠所得景本不若《吉石》覆印本,即校一過。又取羅叔言所?!渡袝?名曰《群經(jīng)點勘》,載《國學(xué)叢刊》),錯誤亦不少,覆校上方,以備稽考。誠矣,校書之難也。”(1932年10月7日)“撰何孟春注《家語書》跋,閱劉世珩札記,錄何校多誤,不僅不足信,實能貽誤后學(xué),以此盜名,卑鄙之極,其后有張鈞衡者亦如此?!渡袝洝芬喽嘤灒鄠鳛榭婓闵核?。總之,札記、校記之作,最須忠實,且不易掩飾,劉、張如何,不論何人,取其所之本,皆可知之。吾不能誣人也?!?1940年10月12日)顧氏乃書法大家,曾嚴厲批評某出版社付梓的“學(xué)書三種,無一種有深意,膚淺之論,何勞楮墨,廢書三嘆”(1940年2月1日)。筆者讀此,感慨久之??傊螌W(xué)謹嚴是楊、顧等老一輩學(xué)者最值得我們晚輩學(xué)習(xí)的地方。
重視同行學(xué)者的相互批評
同行評價或批評同行,均有利于學(xué)術(shù)進步。所以楊、顧二氏,均極為在意。楊氏曾記:“日前峻侄言,徐特老向高級干部作報告,稱余著《修辭學(xué)》有合于辯證法”(1953年7月20日);“于思泊(即于省吾)讀余《金文說》,來書云新識創(chuàng)解,勝義繽紛,自孫籀庼、王觀堂以后,一人而已,其他皆自鄶以下,何足數(shù)也。故人阿好過譽,非余所能當(dāng)。姑記之,懸以為努力之標的耳?!?1952年11月25日)顯然,楊氏對私人間書札中的贊語還是有清醒認識的。“于思泊書言:《淮南證聞》旁征博引,辨證精核,兄與王、俞鼎足而三,當(dāng)在王之次,俞之上。海內(nèi)知己非省吾莫屬云?!?1953年9月29日)“閱《寶蘊樓彝器圖釋》,容庚于文字學(xué)略無根柢,而又強作解事,故開口便錯,真可嗤也?!?1949年6月27日)“訪雷伯涵,借范文瀾《近代史》上冊,閱其《太平天國》一章。敘事議論夾雜不明,拙于文也。標李鴻章為大買賣辦,亦嫌失實。范君天資不高,而今日推為首屈一指,史學(xué)界真無人也!”(1953年7月26日)
顧廷龍嘗記:“冒鶴老來,并介紹其子孝魯來見,此人似于前人音韻著述略經(jīng)翻?但未能深入耳?!?1940年12月9日)句中的“?”字,蓋大有深意焉。此字讀“yuān”,《說文》解作“幡”,義同“繙”,也就是翻的意思?!稄V韻》解釋“幡?”為旗子亂翻動的意思。因此“翻?”即指隨便翻翻并不深入??床簧蠈Ψ街?,甚明。
國事家事事事關(guān)心
身系家國,是華夏士人之傳統(tǒng)。楊、顧二氏皆特別關(guān)注時事,認真學(xué)習(xí)新思想、新理論。如楊氏嘗記:“晨至同德會,不知何故,今日竟無《廣州報》”(1949年1月25日);“李宗仁電毛澤東愿以一身任戰(zhàn)犯之責(zé),辭頗懇摯,共黨動心與否不可知矣。國黨腐爛不堪,致造成現(xiàn)勢,頑固之徒尚力主戰(zhàn)事。人心已去,庸可為乎”(4月9日);“閱《毛澤東之人生觀》訖”(8月22日);“晨閱唯物論、辯證法及毛澤東傳訖”(8月26日);“晨閱《論聯(lián)合政府》訖”(9月15日);“閱艾思奇《思想方法論》,文頗條鬯”(9月17日);“飯后閱蕭三所著《毛澤東同志》,文頗生動”(9月28日);“辛亥以后,國事擾攘將四十年。國民望治之心至切,終歸失望而已。共產(chǎn)黨軍紀嚴明,行動穩(wěn)健切實。衰暮之身,或可及見升平乎”(9月23日)。顧氏日記亦嘗記“夜讀《毛選》”(1965年4月1日)事等。
至于作息養(yǎng)生,顧氏幾乎不記,偶爾為之,則“時已晚矣”一類,如“至十二時始得息”(1942年8月25日)。而楊氏起居有常,甚有規(guī)律。如“晨五時起”“午小寢”“五時出散步”“晚八時寢”等,無一天漏記。其作息時間之精準,堪與德國大哲學(xué)家康德媲美。楊氏尚記:“覺人書述謝覺哉養(yǎng)生訣云:'走路莫跑,吃飯莫飽,遇事莫惱,說話要少,睡覺要早,經(jīng)常洗澡?!趺睿∮喈?dāng)力行之。”(1953年12月20日)
顧廷龍培養(yǎng)兒子成為院士
文化的傳承,不僅僅在學(xué)術(shù),亦在子女的養(yǎng)成上。這方面的情形,顧氏記之尤夥,如兒有慧根:“芬兒[12歲]溫歷史筆記,看出其師筆誤破句……此兒能讀書得見,可喜也?!?1942年11月4日)“芬兒”,即后來的飛機設(shè)計專家顧誦芬院士,2021年11月3日“國家最高科學(xué)技術(shù)獎”獲得者。
顧誦芬幼時體弱,頗讓慈父牽掛:“芬兒感冒,有微熱,至晚退”(1950年10月8日);“芬兒熱未退凈”(10月9日);“芬兒熱又作”(10月15日);“晚飯后,芬兒熱又作,疑亦流行性感冒也”(10月17日);“芬兒退而又升,延幼達診視,旋即退”(10月18日);“芬兒熱退矣”(10月19日);“芬兒今日全愈”(10月20日);“芬兒晚又熱作,只得驗血,至初更始漸退”(10月21日);“芬兒熱雖退,而咳不止,請幼達診,斷為氣管炎”(10月22日);“芬兒熱退凈矣”(10月23日)。
顧氏重視兒子的學(xué)業(yè),為準備學(xué)費,忍痛割愛:“今晨與揆丈說明,余有書出售,是否可由館中先購?丈言,盡可售與館中,價亦不必客氣。余選十四種,值三萬元,后日為芬兒繳費之用?!罹S艱,年況愈下,思之凄然?!?1945年1月24日)兒行千里父擔(dān)憂:“于芬兒遠行甚關(guān)切?!?1951年9月6日)“念兒殷切,心緒不寧。”(9月9日)“芬兒來信,六十人共一臥室,聞之想念不止?!?11月7日)“芬兒來信,即復(fù)。”(11月21日)“芬兒來信,春節(jié)可假歸,慰甚?!?1952年1月16日)顧誦芬有今天這么大的成就,其父之影響甚巨。
治學(xué)之堅毅與專心致志同樣是楊、顧等老一輩學(xué)者殊值得我們晚輩學(xué)習(xí)的地方。如:顧氏嘗引韓昌黎《送王秀才序》“[夫]沿河而下,茍不止,雖有遲疾,必至于海”,闡明自己的這一見解:“正與余平素主張相契,凡事不怕慢,不停必有到達之時。寓言烏龜兔子賽跑,烏龜能先到,可以明也。余之于合眾,每以自況?!?1944年9月9日)“自今以后,當(dāng)日日為之,不令稍懈,則半年中必可蕆事??傊芯恐陆^對不能分心。余傭書糊口,何暇及此,黃昏一燈,能成幾何,豈余一人如此耶?”(1941年1月22日)
竊謂日記有無文獻價值,端賴作者之身份地位(是否名家)及其交游圈(影響)。楊樹達、顧廷龍兩位先生日記極具文獻價值,亦在于此。(湯序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