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壯醫(yī)綜合療法治療慢性腰肌勞損的療效。方法:將88例慢性腰肌勞損患者隨機分為2組,即治療組48例,對照組40例;治療組采用壯醫(yī)綜合療法(包括手法治療,埋線療法,外敷鮮壯藥,功能鍛練等),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法。2組均以15 d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觀察。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8%,優(yōu)于對照組的72.5%,2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壯醫(yī)綜合療法治療慢性腰肌勞損療效明顯。
關鍵詞:慢性腰肌勞損;壯醫(yī)綜合療法;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5.6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2)02-0020-02
慢性腰肌勞損多由急性腰扭傷或腰部外傷未獲得適當治療或治療不徹底;長期不良姿勢或長期從事腰部用力及彎腰活動工作等導致的腰部軟組織損傷。腰痛多為酸麻脹痛,時輕時重,反復發(fā)作,其病因甚多,遷延難愈,采用常規(guī)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療效欠佳。筆者近年來采用壯醫(yī)綜合療法治療慢性腰肌勞損取得顯著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88例均為本院壯醫(yī)科門診患者,其中男46例,女42例;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52.36歲;病程最長20 a,最短2 a,平均10 a。其中急性腰扭傷或腰椎外傷等未能獲得及時而有效治療,遷延成慢性腰痛18例;長期腰部姿勢不良,或長期從事腰部用力及彎腰活動等工作引起慢性腰痛30例;居住條件不良,或露臥貪涼,受寒濕侵襲,遇天氣變化而腰痛者20例;另腰椎退行性變,老年骨質疏松,以及先天性腰部疾患(如隱性脊柱裂,腰椎骶化)等20例。上述病例接診時按隨機原則分為2組,治療組48例采用壯醫(yī)綜合療法,對照組40例采用常規(guī)中西醫(yī)結合治療。2組年齡、性別、病程、病情以及發(fā)病因素的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1)有長期腰痛史,反復發(fā)作;(2)一側或兩側腰骶部酸痛不適,時輕時重,纏綿不愈,勞累后加重,休息后減輕;(3)一側或兩側骶棘肌輕度壓痛,腰腿活動一般無明顯障礙。
1.3治療方法
1.3.1治療組采用壯醫(yī)綜合療法:(1)手法治療:采用壯醫(yī)經筋療法[2],患者俯臥放松,先分別順足太陽筋經自下而上地從足底開始用松筋手法,至胸背部及頸項,重點在筋結點(即痛點或捫及條索狀)處作彈拔、點按等松筋解結法,然后再用同樣方法分別疏通足少陽筋經、足陽明筋經,最后作拍打等理筋手法3~4 min,以松解腰背肌的緊張,達到舒筋通絡之療效;以上手法力度根據患者體質而定。手法治療每日1次,每次20~25 min,12~15 d為1個療程。而腰肌勞損往往與腰椎小關節(jié)紊亂,骶髂關節(jié)錯位,滑膜嵌頓等,互為因果,同時并存,因此在手法治療之后再予整脊以調整紊亂之小關節(jié)功能取得更好療效[3]。采用腰部斜板法或馮氏坐位脊柱定點旋轉法之整脊手法;(2)外敷壯藥:本院制劑鮮壯藥組成:水辣椒、小葉榕、三姐妹、大小駁骨等文火炒后熱敷腰部30 min,每日2次,12~15 d為1個療程,以加強舒筋活絡、祛風除濕,行氣止痛等療效。(3)埋線療法[4]:取患者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腧穴為主。主要選腎俞穴,本穴系腎的背俞穴;若患者偏寒濕,虛弱者再配取腰陽關或命門穴,或遠端取穴陽陵泉或陰陵泉(取腰痛甚一側)。選定穴位后做好標記,一般采用穿刺針埋線法:局部常規(guī)碘酒、酒精消毒,取已消毒好的羊腸線0.5 cm~1 cm長,放在9號一次性注射針頭的針腔前端,用28號2寸長的毫針剪去針尖作針芯(剪后的毫針剛好跟針管等長,事先做好并予消毒),刺入選定穴位一定深度,待得氣后,一邊用針蕊將線壓入,一邊將針抽出皮膚,線便植入;用碘酒棉簽壓住片刻,并用創(chuàng)可帖封住,埋線療法完成;(4)功能鍛練:囑患者早晚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練;一般用五點支撐法,即屈曲膝關節(jié)兩腳掌,兩肘部及枕部為著力點,緩慢支撐起腰背部至最高點,稍停頓,又緩慢降下腰背,后放松、深呼吸片刻,再重復運動。如此以增進局部氣血流通,增強腰部筋肉的力量,作息時應卷曲側臥位為主,改變傳統(tǒng)的平臥伸髖的錯誤觀念,因屈髖側臥腰部肌肉處在最放松狀態(tài)[3]。一般做完手法治療及外敷藥1個療程后方做埋線治療,然后休息3~4 d再做第2個療程為宜。期間不宜勞累,作息有序,宜腰部保暖,避風塞。(5)埋線療法時應注意事項:①注意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②壓入線頭不可露出皮膚外,以免感染;最好埋在皮下組織與肌肉之間;③針眼用創(chuàng)可帖或無菌紗布敷2~3 d,勿污染;④注意術后反應,有明顯異常反應現(xiàn)象應及時處理;⑤嚴重心臟病、糖尿病、結核活動期,發(fā)熱期間,妊娠期、月經期,均不宜作埋線治療。
1.3.2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中西醫(yī)結合治療。(1)予消炎止痛藥:撲炎痛片、芬必得、鹽酸曲馬多緩釋片等口服;(2)中醫(yī)辨證施治[5]:①寒濕型:散寒除濕,溫經通絡,方用獨活寄生湯化裁或羌活勝濕湯加減;②濕熱型:清熱化濕,方用二妙散加減;③腎虛型:偏陽虛者,宜溫補腎陽,方用補腎活血湯;偏陰虛者,宜滋補腎陰,方用知柏地黃丸或大補陰丸;④瘀血型: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方用地龍散加減。湯劑水煎服,每日1劑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