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是一種很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的生物。
文丨爐叔
《三字經》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人性本善,大多數(shù)人也是支持性善論的。
不過先秦時期,荀子的“性惡論”思想在諸子百家中獨樹一幟。其所論及的人性,本質恰是無所謂善惡的“本始材樸”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轉化為惡的可能,也有發(fā)展為善的機會。
也就是說人性本來就善惡參半,而人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的善惡,主要取決于誘導它的因素。
正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人啊,是一種很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的生物。
壹
最近看了一部出自“心理魔術師”達倫·布朗之手的真人紀錄片《The Push》,他的手筆總是那么出人意料,不過這次他沒有催眠一群老人去偷百萬富翁的畫,也沒有玩俄羅斯輪盤賭將槍口對準自己。
他,舉辦了一場宴會。
克里斯突然被叫做湯姆的高管邀請參加一個晚宴。到達之后,他毫無防備的將手機借給陌生人,高管隨后告訴他時間緊迫,讓他幫忙將素食標簽插到香腸卷上。
緊接著來到宴會廳,發(fā)現(xiàn)別人全都穿著西服正裝出席,而自己卻穿著便衣。于是他在“大人物”們面前露怯了,他親眼看著宴會主角——伯尼吃了插著素食標簽的香腸卷卻一言不發(fā)。
聽從湯姆的克里斯對伯尼以及宴會各位大佬“服務周到”。伯尼突然發(fā)病,他被吩咐去找藥。結果等他回來,伯尼卻已經“死了”。
伯尼死前只接觸了湯姆和克里斯,他們的嫌疑最大,為了洗脫嫌疑。湯姆要求克里斯一起藏尸。他們把尸體轉移到樓梯間做成意外死亡。
為了效果逼真,湯姆要求克里斯踢“死人”肚子,一路以來言聽計從的他,第一次拒絕了湯姆。
這個時候,伯尼的妻子出現(xiàn)了,她說丈夫有嗜睡癥,還活著。
兩人驚恐之余,伯尼醒過來拿著手機來到沒有防護的天臺邊緣,威脅他們“我錄下了你們對我做的所有事情,我要送你們去監(jiān)獄!”
害怕的高管們決定制造一場“意外”,將伯尼推下天臺,就可以不用進監(jiān)獄,克里斯再一次被選中,湯姆慫恿他動手。
但是最后,克里斯選擇離開,拒絕將伯尼推下天臺。
貳
克里斯不是唯一的測試者,還有其他3個人也參與了實驗。
4個不窮不蠢、生活大體上不錯的男人在一場心理操控的實驗中,服從他人指令,漸漸失去自我,從幫一個“小忙”插素食標簽開始,接著拎包、藏尸、殺人,隨著試驗設計的深入,在72分鐘之內,其中3人變成殺人犯。
實驗最后,“托兒”握住唯一一個沒有下殺手的人克里斯激動的說:“你沒有那么做,好樣的?!?/span>
4個實驗對象中,僅有一個人最終沒有變成殺人犯,不過想必他的內心也經歷了一番翻江倒海和驚濤駭浪。因為在實驗劇情中,為了不坐牢,選擇殺人才是最好的決策。相反,不殺,則是需要與自我意識產生對抗才能做出的決定。
實驗中有的測試者,為了逼真,真的聽從高管的話,踢了伯尼的肚子,不過“尸體”都是1:1的仿真道具,身體上無人受傷,可是心靈就不好說了。3個親手將活人推下天臺的測試者,知道真相后該如何面對自己?
人性是沒有底線的,尤其是在溫水煮青蛙的特定環(huán)境下。聽從安排、找藥、藏尸、殺人,一切看起來似乎那么的順其自然,隨后,慢慢墮落。
當人性迷失的時候,人就只是一部有行動力、被操控的機器而已。
在《The Push》的最后,唯一的非殺人者克里斯知道了全部真相后說:“在做出行動前先三思,我這是在干什么?”
我想,作為一個人格獨立的人,有必要時刻反問、警醒自己,真正的強大在于正視、肯定自我的存在,而不是盲從他人的指令。
叁
社會學中有一個理論——“社會屈從性”。意指人有遵從命令,接受指令,認為他人說的是正確的,并接受引導,壓抑自己的想法,從而做引導者安排的某事接受某種觀點的趨勢。
《The Push》中的心理學實驗正是“社會屈從性”的運用。
在現(xiàn)實中,你是否對一個比你強的人有著一點畏懼和敬佩心,是否會希望他替你拿主意、做決定?為什么?因為他在你的意識里,已經代表你的權威了,而你,已經失去自我成為了屈從者。
在一輛人很多的公交上,有一個空位,所有人都選擇站著,因為之前沒人坐,后面上車的人見別人不坐,雖然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也會選擇不坐。于是,那個位置一直空著。
在著名的斯坦福監(jiān)獄實驗中,一群參與實驗的正常志愿者,被分為兩部分進行角色扮演,一群扮演監(jiān)獄里的犯人,另一群扮演獄警。
剛開始,大家相處愉快。但是時間越久,他們越進入自己的角色,“犯人們”變得不自信、躁動、猥瑣,“獄警”變得越來越兇,最后,囚犯們接受了自己囚徒的身份,迷失自我,屈從于警察的命令。
或許有人會說,以上的例子皆是極端的實驗案列。但是,它們都來源于生活,只是通過實驗這面放大鏡,將人性被改造的過程以及細節(jié)放大、呈現(xiàn)出來而已。
人性究竟是什么?又該是什么樣子?從來沒有定論,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具有善惡性、多變性,會隨著人身邊的氛圍改變而改變。
氛圍有時候就如同魔障一般,不是簡單的道德或者法律可以約束的,它會慢慢地壯大、然后吞噬沾染了它的每一個人,有時候,想要逃脫很困難。
那么,問問自己,你現(xiàn)在,在干什么?是否已經被某種氛圍改造,脫離了自我?
其實很多時候,在生活中,我們應該理智的選擇行動,躲開集體陷阱,避免順從群體的危險性。
因為,那些看似多數(shù)即權威,反抗即異類的群體,有時候真的只是無知眾人架起來糊弄自己,以及感染他人的紙老虎,其實內里空無一物。
肆
世間唯有兩種東西不可直視——正午的太陽和人性。
太陽是你永遠夠不著的,人性是你永遠不能高估的。無論是自我還是他人的人性,要去考驗很容易,但是往往容易高估了結局,偏偏還是接受不來的那種。
所以,不盲從、不貪婪,別把自己送上人性的考量臺。
不索求無度、不站在制高點,別將他人送上人性的考量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