贍養(yǎng)糾紛案件中,在原告有多個子女,卻只起訴其中的一個或幾個,經(jīng)征求意見,其明確表示不愿起訴其他子女的情況下,法院是否可以依職權追加未被起訴的子女為被告,司法實踐中存在著不同的認識和做法。筆者認為有必要做一探討。
第一種觀點:法院應該依職權追加其他沒有被起訴的子女為被告,一并作出調(diào)解或判決。
1.贍養(yǎng)老人是子女的法定義務。《婚姻法》第21條規(guī)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yǎng)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yǎng)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給付贍養(yǎng)費的權利”。各個子女是否盡了義務,在發(fā)生糾紛的情況下,必須接受法律的審查,以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2、權利的行使不能損害其他人的利益。盡管原告有自由訴訟的權利,但子女履行義務是平等的,原告只起訴部分子女,未被起訴的子女是真正盡了義務還是與原告有何約定,是否存在損害部分子女利益的情況,其他人在所不知,不能因原告的自由訴訟而排除未被起訴子女的法定義務,所以,贍養(yǎng)訴訟屬必要的共同訴訟?!睹裨V法》第119條規(guī)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在婚姻家庭案件中,有兩類案件屬必要的共同訴訟,一是繼承案件中的共同原告,最高院的《民訴意見》54條規(guī)定:“在繼承遺產(chǎn)的訴訟中,部分繼承人起訴的,人民法院應通知其他繼承人作為共同原告參加訴訟;被通知的繼承人不愿意參加訴訟又未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人民法院仍應把其列為共同原告”。二是贍養(yǎng)案件中的共同被告,對未起訴的子女,法院應一并追加為被告。盡管司法解釋未明確列出,但基于贍養(yǎng)義務的法定性、整體性和不可交易性,當發(fā)生糾紛時,只有通過全面審查,才能明確義務的履行情況,從而對缺失義務進行補充和合理分配。
贍養(yǎng)義務是法定的,在子女之間應當是均等的,任何子女均無權私自推卸。但如遇部分子女無經(jīng)濟能力或經(jīng)濟能力差時,贍養(yǎng)義務又是整體的、連帶的、不可分割的,只有通過加重有能力子女的責任,及時填補這一不足,才能確保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另外,有的老人根據(jù)自己對子女的感情好惡或被部分子女脅迫,有意減輕或加重其他子女的責任,損害義務的平等性和其他子女的利益,制造新的家庭矛盾。所以,法院只有通過追加被告,進行全面審查,才能使案件得以公正處理。所有子女都應作為被告贍養(yǎng)訴訟屬必要的共同訴訟。《民訴法》第119條規(guī)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在婚姻家庭案件中,有兩類案件屬必要的共同訴訟,一是繼承案件中的共同原告,最高院的《民訴意見》54條規(guī)定:“在繼承遺產(chǎn)的訴訟中,部分繼承人起訴的,人民法院應通知其他繼承人作為共同原告參加訴訟;被通知的繼承人不愿意參加訴訟又未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人民法院仍應把其列為共同原告”。二是贍養(yǎng)案件中的共同被告,對未起訴的子女,法院應一并追加為被告。盡管司法解釋未明確列出,但基于贍養(yǎng)義務的法定性、整體性和不可交易性,當發(fā)生糾紛時,只有通過全面審查,才能明確義務的履行情況,從而對缺失義務進行補充和合理分配。
贍養(yǎng)義務是法定的,在子女之間應當是均等的,任何子女均無權私自推卸。但如遇部分子女無經(jīng)濟能力或經(jīng)濟能力差時,贍養(yǎng)義務又是整體的、連帶的、不可分割的,只有通過加重有能力子女的責任,及時填補這一不足,才能確保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另外,有的老人根據(jù)自己對子女的感情好惡或被部分子女脅迫,有意減輕或加重其他子女的責任,損害義務的平等性和其他子女的利益,制造新的家庭矛盾。所以,法院只有通過追加被告,進行全面審查,才能使案件得以公正處理。,接受法院審查。4、追加被告有利于案件的靈活處理。隨著客觀情況的發(fā)展變化,履行義務的方法、方式和給付標的、給付數(shù)量也會隨之而變。如有的老人原來一直跟隨某個子女生活,此子女的照料行為就是一種給付標的,其他子女只是給付金錢財務義務。訴訟后,有的子女會請求和老人一起生活,老人也有重新選擇的權利,這會導致原來的給付模式發(fā)生新的變化,加之給付數(shù)量的重新確定和具體分配,所以,只有經(jīng)過法院的全面審查,才會依情勢變化作出切合實際的靈活處理。
第二種觀點認為:應當尊重原告自由行使訴權,在法院釋明的情況下原告仍堅持不追加的,不能追加其他未被起訴的子女為被告。
1、追加被告違背“不告不理”的訴訟原則。如果沒有當事人的起訴,就不可能引起訴訟的發(fā)生,法院既不能強令當事人起訴,更不能在當事人不起訴的情況下進行審理。原告對某一對象不愿狀告,是對自己權利的放棄,如果這種放棄并不違反法律或損害他人權益,法院應依照“不告不理”的原則,對此不作處理。
2、追加被告剝奪了當事人的處分權,違背了法律的規(guī)定。贍養(yǎng)案件中的原告不要求其某一個或幾個子女通過訴訟程序來履行義務,是對自己實體權利的處分,其表現(xiàn)形式即為沒有將該部分子女作為被告,這是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法院在審理過程中若追加該部分子女為被告,則剝奪了當事人的處分權,與法律相背。
3、不追加被告并不違背共同訴訟的立法精神。應正確理解《民訴法》119條的規(guī)定,“必須共同進行訴訟”即必要共同訴訟,它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而訴訟標的共同,即所爭議法律關系的權利或義務是共同的,既可能是共同享有權利,也可能是共同負有義務。但具體到個案,如果一名或幾名義務人已經(jīng)履行其應承擔的義務,而權利人和其他義務人因履行義務發(fā)生爭議而進行訴訟,法院就沒有必要通知已履行義務的義務人參加訴訟。
4、追加被告不利于糾紛的處理和解決。法院在審理贍養(yǎng)案件中,追加已盡贍養(yǎng)義務的子女為被告,人為地給這些子女增加訴累,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甚至使他們與原告之間產(chǎn)生矛盾和隔閡,不利于問題的徹底解決;同時,原告往往是和已履行義務的子女同住,如果法院追加他們?yōu)楸桓妫辛钏麄兟男蟹ㄔ捍_定的義務,如給付實物等,那么,這種義務的履行就沒有實際意義,也沒有必要執(zhí)行。剝奪了當事人的處分權,與法律相違背?!」P者認為,第一種觀點代表了傳統(tǒng)的職權主義審判模式,強調(diào)司法權力的能動性,第二種觀點代表了現(xiàn)代當事人主義審判模式,側重“不告不理”的被動性司法。在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兩種觀點均有可取之處,法官應依個案靈活處理。在原告只起訴部分子女的情況下,法官必須履行釋明義務,向原告說明贍養(yǎng)老人是每位子女應盡的義務,其有權起訴每一位子女。如原告仍堅持只起訴部分子女,法官應征求被起訴子女的意見,如無異議,即按原告起訴處理,如被起訴子女有異議,且能提出正當理由,則應依職權追加未被起訴子女作為被告參加訴訟。在涉及農(nóng)村老年人的贍養(yǎng)糾紛中,多數(shù)案件原告不起訴出嫁女兒,只起訴兒子履行贍養(yǎng)義務。傳統(tǒng)觀念認為,女兒不分家產(chǎn)不繼承遺產(chǎn),所以贍養(yǎng)老人是兒子的事情,女兒只是憑其自愿盡義務罷了,對此,應尊重子女的意見,只要兒子們沒意見,可以不追加女兒為被告。另外,部分子女如自身喪失或無行為能力(如精神病、殘疾等)或下落不明,其他子女亦諒解,也可不追加其為被告,再者,如原告起訴部分子女履行義務的份額是清楚地、無異議的,也就沒有必要追加其他子女為被告。總之,不同的案件會有不同的情況,只有認真分析、區(qū)別對待、靈活處理,才能達到案結事了,妥處糾紛的目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