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學家出現之前,人們一直認為人是萬物的中心。
在古希臘人的想象中,神跟人大體相同,只不過擁有超能力而已;他們彼此之間爭斗不休,充滿戲劇性,就像一部宇宙肥皂劇。
不過,隨著哲學的到來,這種看法開始改變。
▲拉斐爾《雅典學院》
哲學家開始追問我們在更廣闊的宇宙所處的位置,世界及其各個組成部分由什么構成,以及世界是怎么形成的。
他們給出的也并非都是正確的答案,但他們總是能提出正確的問題,而且常常認為問題遠比答案重要。
蘇格拉底前的哲學家指的是先于蘇格拉底或至少不遲于他的那些人。
他們是最早用新的方法研究自然、世界(宇宙)和宇宙起源的哲學家。
▲米利都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泰勒斯
米利都學派得名是因為其思想由來自米利都的哲學家們提出。
他們認為,所有有生命的一切事物都以一種單一的物質為基礎,不過他們對單一的物質究竟是什么有著不同的看法。
泰勒斯認為,現實世界的根基是水。
以弗所學派的赫拉克利特提出,火或者是與火類似的東西是最基本的元素。
根據這種理論,任何事物都一直處于“燃燒”狀態(tài),每一個“形式”都不停地與對立面相互作用,從而使宇宙處于不斷的運動狀態(tài)。
▲赫拉克利特認為,沒有相同的事物,就像水流里永動不歇的河流一樣,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
愛利亞學派因愛利亞的巴門尼德而得名。
巴門尼德把精力集中在思考本身。他認為,一直以來存在、現在依然存在的那些真實的、有形的現實與我們的觀念之間肯定有斷層。
變化是一種錯覺。任何存在的事物肯定是一直都存在的,因為不存在的事物根本就不存在。
多元化學派糾結于上面的復雜概念,試圖將其與死亡和毀滅這樣的大事統(tǒng)一起來。
恩培多克勒認為“不存在”是不可能的,還認為,物質可以無限制地加以組合和循環(huán)(這包括再生的概念)。
阿那克薩哥拉認為,任何事情都是永遠存在的,都是由數量無限多、小得難以想象的東西組成。
阿那克薩哥拉的學說為原子論學派的產生作了準備。
原子論學派認為,所有物體都由不可見的原子組成,甚至連靈魂這樣的形而上概念也不例外。
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學派因他而得名)認為,數是現實世界的基礎,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數來界定。
▲中世紀畢氏音程木刻畫
如普羅泰戈拉就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人類行為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
人們作為個體,應該依據社會和政治環(huán)境行事,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最多的利益。
以上各個學派都為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古典哲學奠定了基礎。
人們普遍認為,是蘇格拉底把哲學納入他那個時代雅典的主流話語體系。
柏拉圖跟隨他的腳步,把很多據稱出自蘇格拉底的想法加以傳播(我們看到的只是柏拉圖的文字,這些文字稱他對蘇格拉底的引用是絕對無誤的),而他著名的對話也引發(fā)了人們的爭論。
▲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學園的學生。他后來脫離老師,把主要精力用到從經驗觀察而不是從高度的推理中獲取知識。
接下來是古希臘哲學時代,一直持續(xù)到公元前1世紀30年代早期羅馬帝國建立。
古希臘哲學流派眾多,各不相同,以下是較為重要的幾個。
斯多葛學派興盛于公元前3世紀,由季蒂昂的芝諾普及推廣。
這個學派限制個人欲望,接受生活拋給個人的一切。還認為情緒會引起錯誤判斷,毫無意義,因為自然事件無法控制。
懷疑論學派對判斷持懷疑態(tài)度,伊利斯的皮浪是這種思想的支持者:
我們不能相信個人的感覺,永遠無法確定事情的真相。我們只能有想法,而這些想法永遠具有可爭議性。
犬儒派的擁護者,如第歐根尼和安提西尼,摒棄毫無價值的社會習俗和物質生活。
他們認為,只有拋棄社會的束縛才能獲致頭腦清晰。
第歐根尼還說“壞人遵從欲望,正如仆人遵從主人”。
伊壁鳩魯學派因其先驅伊壁鳩魯得名,表面上看是尋求快樂,其實真正提倡的是避免痛苦。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這個學派與與斯多葛學派有一定的相似之處,認為要達致內心的寧靜,用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非常重要。
迷信的思想會導致不必要的焦慮,應該加以避免。伊壁鳩魯認為,就算有神明,他們也不會在乎我們做了什么。
最后是新柏拉圖學派。準確地說,這是一個歷史專有說法而不是一個哲學派別。
這個學派可以追溯到埃及哲學家普羅提諾。他最初的意圖似乎是繼續(xù)傳播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思想。
但慢慢地,波斯和印度的哲學融合進來,該學派逐漸變成了一種宗教哲學。
其基本的思想是,宇宙起源于“唯一的”存在,而宇宙其他的一切均產生于這個“唯一”。
此后,從羅馬帝國早期開始,貫穿整個中世紀及以后時代,這種單一神的概念開始成形,戲劇般地左右著哲學的發(fā)展。
▲新柏拉圖派思想影響了希坡的圣奧古斯丁
這種哲學流派開始與宗教競爭,而該派別的思想家們也轉移注意力,試圖調解理性與信仰的關系。
該學派認為惡源于人類的原罪,而最早是因為善的缺乏,這在早期基督教神學家——希波的奧古斯丁的著作中有所論述。
約一千年之后,這一認識對意大利神學家圣博納文以及之后的意大利文藝復興來說,都非常重要。
16世紀和17世紀,原子論學派也經歷了爆炸式的復興,尼古拉·哥白尼和伽利略·伽利雷進行了開拓性的科學研究,弗朗西斯·培根爵士和托馬斯·霍布斯進行了哲學性的探索。
實際上,古希臘所有哲學流派所感興趣、所關心的話題一直持續(xù)到了現在。而且我們今天還在談論他們的思想。
懷疑論派起源于希臘詞“skepsis”,意思是“調查”。該學派的哲學家認為自己是調查者,活著就是為了調查。
他們的核心概念是“信念”、“ 擱置判斷”、“ 事實真相”、“ 表象”,以及前面所提到過的“調查”。
他們的目的是發(fā)現現實與表象、知識與信念,以及具象和非具象之間的區(qū)別。
公元前266年,柏拉圖學園在阿爾凱西勞的主持下轉向懷疑論研究,他看重亞里士多德提倡的對一切進行調查、探究人們的信念。
學園懷疑論思想就此誕生。
在某種程度上,學園懷疑論思想誕生于柏拉圖的作品,靈感源于柏拉圖對話中的蘇格拉底,是對教條主義進行的一種對抗。
▲《蘇格拉底之死》
學園懷疑論學派并沒有隨著古希臘消亡。
著名的羅馬雄辯家西塞羅在公元前1世紀時很活躍,還很年輕的他認為這種思想有道理,于是開始加以發(fā)展。
后來的學園派懷疑論者開始關注爭論雙方的看法,理性的想法占了上風。
長于雄辯的西塞羅把這種方法引入公共演講,結果發(fā)現很有用。
▲《西塞羅反喀提林演說》
另一個持懷疑論的是皮浪懷疑學派。該學派由伊利斯的皮浪建立,他愛提出復雜的解釋性問題。
實際上,皮浪常常被看作古代懷疑主義的奠基人。
他認為擱置判斷的人都是智慧的人,提出“中間立場”概念,即接受事物本來面目,不做進一步引申。
皮浪的思想影響巨大,一直到17世紀都在左右著人們的哲學思考。
就我們所知,早期的古希臘思想家中很少有人持懷疑論,但德謨克利特和上面所提到的色諾芬尼是例外。
色諾芬尼曾提出,關于神的概念都是一種擬人化表現,與文化息息相關:
希臘人崇拜希臘的神,埃塞俄比亞崇拜埃塞俄比亞的神;如果馬有手的話,它們也會畫出跟它們相仿的神。
古代世界已經開始進行經文注釋,不過這種說法一直到17世紀才真正出現。
經文注釋最早起源于希臘語,柏拉圖曾用來談論詩歌。一開始并沒有歸于某個哲學流派,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啟蒙運動時期。
它過去是,現在也依然是一種解釋文本的方法。
古希臘有三種不同解釋經文的方法:諷喻法、宗教法和邏輯法。
諷喻法和宗教法主要適用于圣經注解,而在古希臘時期,得到最廣泛使用的是邏輯法。
中世紀后期哲學家已經在古希臘世界找到經文注釋的很多例子,尤其是在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的作品中。
▲1401年柏拉圖《理想國》手稿
其中,亞里士多德的《詩學》、《修辭學》和《辯謬篇》以及柏拉圖的《克拉底魯篇》、《伊安篇》和《理想國》對論據,講演和詩歌都提出了質疑,從而將其納入經文注釋,盡管這些方面并不涉及對文本和知識的理解和解釋。
在“解構”這一概念中,社會正義的概念同樣非常明顯。
據一位現代學者稱,“解構”探究了古希臘關于意識思考的起源和正確性。
總而言之,闡釋派的思想家過去和現在都認為,理解是一種闡釋性行為,把諸多小事物納入有意義的整體,即把事物放入像我們的生活這樣更大的語境中,會使之獲得更大的意義。
現在,古希臘的每一個哲學流派對我們和對那個時代的哲學家一樣都很重要。
其間曾發(fā)生了席卷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最終促進了這些哲學思想的進一步發(fā)展。
多虧了這些大事件,古希臘哲學各流派和諸多理論才得以被更多的人所接觸、了解,從而有機會對何為真進行辯論。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