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素如簡,人淡如茶......一個坐落在江淮平原與產(chǎn)茶無緣的小鎮(zhèn),竟演繹600多年連綿不衰的“棒棒茶”奇緣。
早在東晉、南北朝時期,臨渙的茶館是以茶攤的形式出現(xiàn)的。進入唐代,臨渙地區(qū)水路運輸便利,對外交流頻繁,臨渙古鎮(zhèn)出現(xiàn)了茶館。臨渙人飲茶的習慣也沿襲下來,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天剛亮,“怡心茶館”老板鄭同川打開連扇門,通開“老虎灶”。開始了他每天與茶為伴的生活。
人們?nèi)齼蓛傻膩淼讲桊^。三五一伙說著他們的家長里短,或玩著小牌聽著鼓書,或抽著旱煙獨處冥想。每個人臉上都有著同樣的淡然,在恬淡閑適的氛圍里盡享茶之妙趣。
茶館里用來泡茶的茶梗也叫茶棒棒,來自我們六安。神奇的是,這種在六安當?shù)厝藗兌紬壷挥貌璋舭?,?jīng)臨渙泉水的沏泡,霧氣結(jié)頂,色艷味香,入口綿甜,回味無窮。
這里的茶館交上塊兒八毛,自已抓上一撮棒棒茶,一天的時間就在茶館里那溫熱紅潤的棒棒茶里流淌過去。久而久之,這里就有了“老鎮(zhèn),老人,老館,老泉,老茶”的獨特風景,引得不少攝影和民俗研究愛好者慕名而來。
觀棋不語真君子。瞧這一副“打死也不說”的架勢……呵呵
上了年紀的人,泡上一壺茶,可能他什么也不做,在這里打個盹或靜靜的坐上一天,但這里的熱鬧會讓他覺得自己沒那么孤獨。
他們對瞄準自己的長槍短炮習以為常。即使目光與我們偶有交匯,眼神中也盡是從容與寧和。
站在這蒼老如松的茶館,望著坐在板凳上的茶客,不禁被一張張輪廓分明且飽經(jīng)滄桑的臉而感動。臨渙人的飲茶與風雅無關(guān)。僅是一種習俗。這習俗已然糅進了每一個平凡的日子。
臺灣女作家三毛將茶分為三道。其中把第三道茶比作淡如微風。世間普通百姓正如這道茶,平平常常,平平淡淡。而臨渙古鎮(zhèn)茶館里的棒棒茶,卻對應契合著作家筆下淡如微風的意境。
后記:美篇發(fā)表后的幾天,91歲高齡的班主任發(fā)來了兩頁稿紙的點評。滿滿的期許與鼓勵,謝謝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