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保文(1935—2009),江蘇省宜興市,當代著名中國山水畫家。長期執(zhí)教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資深教授。是一位具有突出成就的美術家和美術教育家。作品貼近生活,融貫中西,覆蓋清逸雅秀,筆墨滋潤,水色交融,具有有獨特藝術個性,被譽為江南山水畫派的代表人物。本文內(nèi)容來自范保文紀念網(wǎng)站,插圖:范保文作品。
1.潑墨法
用筆有干、濕、濃、淡之分,但這只是常規(guī)的用筆用墨之法,所謂“墨分五色”,即來源于此。而潑墨法則不然了,所謂“潑”,則形容水分極多,如同天河倒瀉,不可阻遏,氣勢豪縱之極,已于一般的用筆規(guī)則不可同日而語,而是充分發(fā)揮水、墨的性能,作畫時大量的水與墨在紙絹上相混,相滲透,相沖撞,滿紙煙霞,變幻無窮。
據(jù)記載,唐朝的王洽潑墨似乎用碗杯盛墨向絹上真正地潑,年代久遠,他的畫已無存,但現(xiàn)代的張大千也是確實用碗盛墨水向紙上傾倒的。不過,一般地說,潑墨法只是形容筆中含的水分極多,形似潑而非真的潑。有時是先蘸清水或淡墨,后蘸濃墨,由于筆頭和筆根墨色的不同,隨即在宣紙上出現(xiàn)由濃到淡的變化,有時又反之。也有先在紙上用淡墨鋪底,而后又以大量的水分銜接,還有先畫濃墨底,再用大量清水沖擊、滲合,產(chǎn)生出無窮的變化。
有一點大概實踐者都有深刻體會,潑墨畫的技法要比干畫法難得多了,作畫步驟也無一定程式、步驟可循,而是要通過大膽落墨、加水,有時全靠水與墨在宣紙上的滲化所取得的偶然效果來決定畫面的成敗。故潑墨畫的成功率較低,有時廢畫三千,偶有一得。
潑墨畫應當注意要充分考慮到宣紙的吸水、吸墨性能,往往畫時很濃,而干后卻很淡,濕時的水墨華滋蕩然無存,令人大失所望。故用墨用水時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充分計算好,落筆時又狠又準,力爭做到一次成功,因為潑墨法不同于積墨,反復添加就失去了神采,成為一團濕墨、死墨。
2.潑彩法
以水、墨、色相交融,大量地傾注于畫面,畫出的畫既有墨的淋漓變幻,又有色彩的豐富微妙,謂之潑彩。
傳統(tǒng)中國畫特別是文人畫是不太重視色彩的,所以“水墨為上”,但近代以來,隨著西洋畫技法的傳入,色彩在中國畫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于是潑彩畫也多了起來。在近代諸大家中,以張大千的后期潑彩山水最為突出,可以說體現(xiàn)了潑彩山水畫的最高成就,其筆下潑彩之作,神光離合,恍恍惚惚,營造出一片神秘、深邃、奇麗的境界。潑彩畫技法之要領,基本上與潑墨法相近,重要的是對色彩性能的把握與色墨交融的把握。
些潑墨潑彩之作不畫在生紙上,而是畫在熟紙、熟絹上,如此就更需要以水作媒介,讓水、墨、彩在紙、絹上自由流淌、滲化、交融,有時根據(jù)畫面需要,提起畫面上下、左右傾斜,任其變化,從而產(chǎn)生奇幻莫測、經(jīng)常帶有一定偶然性的藝術效果。由于紙是熟的,不太吸水,故干后會在色塊邊緣出現(xiàn)水跡斑斕的效果,而且如果像積墨一樣反復添加,近于積水法,則變化更為豐富。這種方法在張大千后期的山水畫中十分常見。
3. 渲染法
為使畫面取得統(tǒng)一的色調(diào),或使畫面虛實效果更為明顯,更加整體,常常在勾、皴、擦之后需要一個“染”的過程,即渲染。渲染法用水很多,或可說主要運用水分作畫,依據(jù)要畫的對象先用水做鋪墊,然后利用水的溶滲性進行渲染,使畫面色調(diào)更為調(diào)和柔順。
常用的渲染法有濕染和干染兩種。
濕染法是先用清水將畫面全部打濕,然后依據(jù)畫面的需要輕輕地在宣紙上染色,生宣紙的一個特性就是墨上去以后第一筆與第二筆之間會出現(xiàn)明顯的界限,是為“水跡”,處理得當,可以產(chǎn)生中國畫特有的美感,如白石老人畫的蝦,就是非常成功地運用了水跡的效果,表現(xiàn)出蝦的結構與質(zhì)感。但山水畫多用積墨法,需要反復地添加,過多的水跡容易使畫面太花、太碎。而濕染法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與筆之間的連接處不復出現(xiàn)水跡,渾然一體。把畫面打濕的工具常用小噴霧器,因為它噴出的水珠細而勻,也可用大排筆含清水一筆一筆地鋪上一層水,但有一點,排筆和清水都要非常干凈,否則將在畫上留下污跡。一般在把宣紙打濕以后,要先用廢宣紙把上面多的水分吸一下,如水分太多也是不好畫的,最好是在其似干未干之時進行。
濕染時要把握好色的濃淡,如果干后覺得色調(diào)太淡,還可以再次打濕渲染,以求得色彩豐富、層次厚實。近代畫家傅抱石、宋文治都是運用濕染法的高手,他們也常用皮紙作畫,皮紙?zhí)貏e耐染,更能使畫面水與色墨滲透自如,淋漓盡致。
干染法則不需將畫面全部打濕,是在畫面上直接渲染。像我們今天所見的元以前的山水皆為干染法,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森嚴峻厚的大山即是用干染的方法反復地積染而成。也有的是將畫面局部打濕,局部渲染。
4.天色、湖水、倒影法
傳統(tǒng)中國畫中對天色和湖水,一般是不畫的,多采用以虛當實的辦法,即留白法。用紙絹的白色來代替湖水與天色,文人山水畫大多皆如此,這樣往往會缺乏畫面的統(tǒng)一與變化,因此,現(xiàn)在的畫家們常有用渲染的手法,染出湖水與天空,它們的色彩依據(jù)畫面的需要而定。作畫步驟:畫天空時,一般皆用濕染的方法,先用清水將畫面打濕,然后調(diào)好顏色,從上向下染,上重下輕,從而營造出空氣感與空間感。畫湖水則與畫天空正相反,把宣紙打濕后從下向上渲染,形成湖水近處顏色深、遠處顏色淺的效果,從而體現(xiàn)出湖水的質(zhì)感與深遠感。如欲表現(xiàn)湖水中的波紋乃至波浪,則需先用線條勾出波浪,然后再進行渲染。
傳統(tǒng)山水畫中特別是在工筆山水中,畫水面多用網(wǎng)巾紋或魚鱗紋來表現(xiàn),根本不畫水中的倒影。近代以來,山水畫中開始表現(xiàn)倒影,如李可染、白雪石諸家的山水中,多有倒影的表現(xiàn)。畫時依據(jù)岸上景物的高低,反其道而行之,用側筆畫出倒影,用筆要干凈利落,絕不能拖泥帶水。國畫與西畫表現(xiàn)手法不同,西畫寫實,中國畫是寫意的,可以用寓意的手法來表達,倒影也是用象征的手法,不必太真實,常用略深于湖水的色彩畫倒影,效果也很好。
5.特殊用水法
浸水法:在一盆清水中滴上墨或顏色,任其自然流動,一旦出現(xiàn)符合畫面需要的圖像,即用—張質(zhì)地較厚的宣紙在水面上一拂而過,水面飄浮的墨或色即浸到了宣紙上,產(chǎn)生變幻莫測的形狀,然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工、整理。此法最宜表現(xiàn)無常形的浮云與流水,運用得當則十分生動,用筆是畫不出來的。
礬水留白法:為了表現(xiàn)暴風驟雨的景象,常常用大筆沾化開的礬水根據(jù)畫面的需要大筆揮掃,或直接向紙上甩出雨點,待其干后再用墨或色罩染,先前沾了礬水的地方因不受墨,自然產(chǎn)生風雨的感覺。傅抱石先生最善用此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