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劍華(海外藝術家)
近日,偶爾翻閱松野弘先生編譯的《美國環(huán)境主義》書,開頭引語寫得很藝術。作者站在窗前眺望窗外的世界,一幅幽靜綠色的自然風景,有建筑、綠地、樹木、川流,還有在田間耕作的人們的畫卷。書中敘述了一位北美藝術家,名叫ジョージ·—キャトリン,1832出生于北美,一生喜歡旅行創(chuàng)作。當他考察創(chuàng)作過程中,面對自然環(huán)境中缺少綠色,便將環(huán)境紛失的事實積極向政府提案,創(chuàng)立國家公園的建議。
后來他的提案獲得了美國議會的通過。不久以后,在イエローストーン設立了國家公園。公園建成后,這位藝術家的名字,也永遠刻印在公園內的紀念碑上。
藝術人、建筑家的價值體現于他們創(chuàng)造的作品服務于社會的作用和意義。一件由畫家創(chuàng)作完成的繪作像“嫁衣”一樣、一旦獲得進入美術館、博物館展示的機會、或被收藏,那么創(chuàng)作者的藝術價值才得以真正的釋放和很好地體現。
從遠古至今,東西方均如此。 一切形式的繪畫、工藝美術、雕塑都服務于宗教、建筑、上層領域。古代中國的宮廷繪畫淵源歷史,古希臘、羅馬及歐洲的大教堂、宗教題材內容的大壁畫由此可見一斑。
而建筑承載著為人類、社會服務的工具和載體,它與人的身體關系甚微而緊密。在日本建筑家的眼里,建筑如同人的身體、人的化身一樣。建筑家磯崎新在他的著作中對建筑同人類、宇宙的關系進行了論述。在他的建筑設計中,磯崎新把幾何學“玩”得得心應手。純粹是從抽象的概念中,尋找建筑對人身體的關聯(lián)。
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幾乎同一個時期文學藝術界,有兩位重要的人物不得不令人提及,畫家格列柯、作家塞萬提斯。在數百余年前的歐洲繪畫與建筑、宗教的存屬關系甚為明顯。
即使三、四百余年之后,我們重讀格列柯的作品,仍然為其強烈的表現主義性的作品所折服。一位是以表現宗教內容的畫家,而另外一位是揭露西班牙封建社會、中世紀教會與教士的專橫、著有《堂·吉訶德》的作家。
格列柯在肖像、宗教題材的繪畫創(chuàng)作上,突出展現出他表現性的天才。從羅馬風格主義使他得到解脫。他認為不能有模擬自然的企圖,而應該追求沒有自然依據的想象,要敢于否定三度空間的價值,采用不協(xié)調的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與表現,突出畫家主觀性的圖形世界。
從1560年,格列柯在威尼斯接受藝術教育。并得到過意大利名師提香的指導,開始進入大教堂制作壁畫創(chuàng)作。1579年完成的托列多大教堂《脫下圣袍》、1580~1582年完成的埃斯柯里爾教堂《圣毛里求斯興臺伯軍團的殉教》。1586~1588年完成的圣特美教堂《奧爾加斯伯爵的葬禮》最具影響的代表作。1603年,創(chuàng)作完成《圣貝納爾提諾》、托列多格列柯紀念館藏。1607~1613年,為圣維森特制作《圣靈懷胎》托列多圣庫爾茲美術館藏。
在1614年,格列柯去世后,一份保存至今的格列柯全部財產目錄中,除登記的畫家畢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名錄之外、同時還有記載著他的大量藏書,其中包括古典的、宗教的、歷史的、傳奇的作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