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二虎
(柴榮)
一、周世宗柴榮北伐
燕云十六州,自五代后唐兒皇帝石敬瑭送給契丹人之后,一直成為中原人士的一大心病。
后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三月二十八日,三十九歲的后周世宗皇帝柴榮親自披掛,戎裝立馬上陣,親統(tǒng)大軍征契丹,決心收復燕云之地。
令親信侍衛(wèi)親軍都虞侯韓通率領水陸兵馬為先鋒,令義武軍節(jié)度使孫行友率兵馬進駐定州,加強對北漢的警戒,防止北漢出兵援助契丹;令所有后周將領,率部快速向滄州集結(包括在淮南握有重兵的李重進),傾舉國之力,要與契丹人來一場大戰(zhàn)。
四月十六日,柴榮率領的禁軍到達滄州,為了兵貴神速,沒有進行休整,當日就直撲契丹邊境,并且為了行軍隱蔽,走的都是缺少人煙的山間小路,連路過的居民幾乎都沒有聽到動靜。
四月十七日,后周人馬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遼乾寧軍(寧州,今河北青縣)城下。
(燕云十六州)
遼守將寧州刺史王洪進一覺醒來,仿佛神兵天降,城外黑壓壓后周人馬,大驚失色,給主子契丹人報信都來不及,抵抗也是死路一條,乖乖打開城門投降了。
隨后柴榮命令韓通為陸路都部署,一直賞識的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為水路都部署,水陸并進,一時間水面上戰(zhàn)艦如云,旌旗蔽日,連綿幾十里,岸上馬如涌,人如水,最終的目標就是契丹人占領的幽州(今北京)重鎮(zhèn)。
兩天功夫就到達幽州前哨關隘益津關(今河北霸州)。
筆者自小聽評書楊家將,里面經(jīng)常說到三關,楊六郎就是鎮(zhèn)守三關的統(tǒng)帥(其實這都是小說家的演義,切莫當做史實),這三關是拱衛(wèi)幽州的屏障,是設在幽州南面的三個重要關隘:益津關、瓦橋關(今河北雄縣南關)、淤口關(今河北霸州信安鎮(zhèn))。兵臨幽州城下,必拿下三關。
(契丹騎兵)
過去都是契丹鐵騎從三關出發(fā)南下,還從未有過中原王朝主動出擊,到達三關,根本就沒有一戰(zhàn)思想準備的契丹守軍,見到后周人馬勢大,早就驚破了膽,益津關守將終延輝開關投降;隨后挺進瓦橋關,瓦橋關守將姚內(nèi)斌投降,柴榮進入瓦橋關,短暫休息,而契丹人淤口關守將與莫州守將都主動派人歸降,沒費一槍一箭,三關收復。
五月一日,后周各部人馬也相繼到達,包括淮南李重進的人馬,赫赫軍威,烈烈聲勢。
柴榮是一個急性子人,還未等各部人馬會師,親率禁軍充當先鋒,向遼國境內(nèi)進軍,遼瀛州刺史高彥暉也十分識趣,果斷地投降,迎接后周大軍。僅僅一個來月時間,遼邊境三關三州守州望風歸降,無人敢擋其鋒芒。
五月二日,雄心勃勃的柴榮在瓦橋關大宴眾將,本打算激勵士氣,目標,魂牽夢縈的幽州,被石敬瑭送給契丹人的幽州,恰如東漢陳蕃所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然而,令柴榮感到意外的是,幾乎所有隨征的將領集體沉默了,并且探報告訴柴榮一個最新情報:遼國的皇帝穆宗耶律述律已經(jīng)從酒醉中醒來,親率如狼似虎的契丹鐵騎馳援幽州,已經(jīng)到達幽州地界,屯兵于燕山之北!
這些將領都是在戰(zhàn)場上混的,深知草原游牧民族的厲害,一個個都不想拚上性命與契丹鐵騎大戰(zhàn),燕云十六州的得失與他們沒什么關系,便紛紛說:“陛下兵不血刃,威服三關,已經(jīng)給契丹人顏色看了,揚威天下了。如今虜騎皆聚幽州,不可深入呀。如果冒然出擊,萬一,萬一有失,則前功盡棄矣!”看來,大家都不想再戰(zhàn)了,隨著柴榮來幽州一帶旅游一把,順手牽羊已經(jīng)滿足了。
柴榮望著這些人,憤然說:“乘勝長驅(qū),正如破竹之勢,怎可中輟?”
我要乘勝拿下幽州,與契丹人大戰(zhàn),此勢如破竹,怎么能半途而廢撤軍呢?將領們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這是不想戰(zhàn)呀。
二、神奇的病龍臺
五月三日,柴榮從前線視察一番,返回瓦橋關,準備布置與契丹人的大戰(zhàn)。他心潮起伏,自己縱馬馳上一片高坡,縱目遠馳,看看自己的部隊開赴前線(駐馬高阜,以觀六軍)。他的內(nèi)心激昂澎湃,這時,當?shù)氐母咐相l(xiāng)親帶著酒肉來慰問他,柴榮隨口問了一句:“此地何名?”
一長者告知:“回陛下,故老相傳,謂之病龍臺!”
柴榮聽了愕然不止,仿佛心跳停頓了一下,緩緩帶馬,黯然下坡,當天夜里,柴榮就病了。
生性剛強的柴榮并沒有因為自己突然病倒而撤軍,他認為過兩天就會好起來,依舊在病床上安排與契丹人的大戰(zhàn)。
五月四日,義武軍節(jié)度使孫行友傳來好消息:攻破易州(今河北易州),生擒契丹人的易州刺史李在欽,并押解到柴榮帳前,這是振奮人心的事,為了表示決無退軍,誓決雄雌之意,令把李在欽斬首祭旗。
五月五日,柴榮下詔升益津關為霸州、瓦橋關為雄州,并修筑兩州城防,這是要雄霸天下呀!
五月六日,柴榮令大將李重進統(tǒng)兵出土門(今河北獲鹿西南)主動攻擊北漢,防止北漢與契丹聯(lián)手,這一波安排,分明都是要與契丹大戰(zhàn)的前奏。
五月七日,柴榮病情加重,無論如何也撐不住了,倔犟的柴榮在文武苦苦相勸下,無奈地回京城養(yǎng)病。臨行,柴榮任韓令坤為霸州都部署,陳思讓為雄州都部署,各率本部兵馬駐守。
柴榮認為,他一定會回來,這霸州與雄州,是收復幽州的前哨基地。
由于柴榮得病,五月八日從瓦橋關前線返程,三十日才到達京城。而短短的從出京到返京,兩個月的時間,生龍活虎的柴榮已經(jīng)是夕陽殘照了。
然而,剛剛回到京城兩日,他的女兒突然死了,這打擊如晴天霹靂,讓他悲慟難忍,加重了他的病情,他深知去日不多,必須安排后事……
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十九日晚,柴榮帶著未完的壯志,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了人世,時年三十九歲。
柴榮死了,又是留一個孤兒寡母面對驕兵悍將的龐大帝國。那么,柴榮如何安排的?
首先他冊立已經(jīng)死去的皇后符氏的妹妹小符為皇后,要給自己剛剛虛歲七歲的皇太子柴宗訓找個可靠的媽,姨媽如親媽呀,并且還能得到小符的父親符彥卿的全力支持。隨后確立幼子柴宗訓的皇嗣地位,封皇子柴宗訓為梁王,領左衛(wèi)上將軍;封皇子柴宗讓為燕公,領左驍衛(wèi)上將軍。這是安排了雙保險呀。
接下來他要托孤,文臣中選擇了三位宰相范質(zhì)、王溥、魏仁浦。這三位在柴榮心目中是最可靠的,事實證明并不可靠。
五代從來是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如今手握兵權的人物有兩個“親戚”。一個是后周禁軍司令,也就是殿前都點檢張永德,此人是郭威的女婿,也就算是柴榮的姐夫,為人比較厚道,常年統(tǒng)兵,軍中有聲望;一個是侍衛(wèi)都指揮使,統(tǒng)淮南重兵的李重進,郭威的親外甥。相對而言,李重進有點不靠譜,這張永德理應成為托孤重臣??墒?,柴榮在臨死前解除了張永德殿前都點檢的職務,外放到澶州任節(jié)度使,這分明是把老張排擠出權力核心。
那么,柴榮為什么要有此舉,自斷臂膀呢?
原因出自一塊木板,這木板裝在一個皮囊中,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木板皮囊出現(xiàn)在柴榮北征幽燕的途中,重要的是,這木板上有一行字:“點檢作天子!”
“世宗在道,閱四方文書,得韋囊,中有木三尺余,題云'點檢作天子’?!?/p>
這塊木頭,這一行字,出現(xiàn)的真是時候,這是挑戰(zhàn)?還是陰謀?柴榮正舉全國之力北上,就有人整事,這不是小事呀。表面上柴榮似乎沒當一回事,卻暗中一直追查這是哪個干的?
那么,誰是那個木匠?
三、誰是那個木匠?
縱觀當時柴榮的權力上層,握有兵權的是殿前司與侍衛(wèi)司,是郭威上臺的杰作。五代亂世,起初只有侍衛(wèi)司掌管全國禁軍,握有兵權,左右了皇位,郭威就是依靠自己侍衛(wèi)司的大權當上皇帝,以防別人效仿,便把禁軍一分為二,成立了殿前司,讓殿前司與侍衛(wèi)司相互牽制,各統(tǒng)一半禁軍,平起平坐,直接歸皇帝負責,也就防止了位高權重,握兵奪權。
由誰統(tǒng)領兩司?郭威就選擇了兩個最可靠的親戚,一個是他的女婿張永德,一個是他的外甥李重進,并且二人能力與資歷也差不多,張永德年長了幾歲。
并且這個張永德有一個毛病,就是嫉妒與他旗鼓相當,位置不相上下的人。
他沒有更大的野心,對主子忠心不二,盡職盡力,對下屬仁慈寬厚,口碑很好。
看來沒有完人呀!這張永德看不了別人比自己更有能力更有位置。當郭威任命他與李重進分掌二司,張永德就怎么看李重進都不順眼,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在柴榮面前說李重進的不是。
而這李重進也不是省油的燈,比張永德更陰險,玩就玩?zhèn)€大的,干就干個狠的,等待機會一擊致命。
終于,李重進等來了機會,柴榮要大舉北伐,令他率兵與柴榮會師,便借這個四方文書頻繁之機,制造了這塊有點的木頭,夾雜在各類文書中,呈現(xiàn)在柴榮面前。
李重進深知,當柴榮看到這“點檢作天子”,這五個字一針見血,“點檢”就一個,那就是張永德,而且柴榮不會拿著這木頭問張永德,縱使張永德知道了,他如果去向柴榮解釋,成了不打自招。
柴榮也一定會對這“木頭”耿耿于懷,找機會處理。
也許都是巧合,柴榮病了,病得很重,回京途中,路過他的發(fā)祥地澶州,準備小住幾日,在行宮閉門不見文武。
這可急壞了眾人,唯有張永德的特殊關系,可以探望問安。
(趙匡胤畫像)
眾臣就讓張永德捎話給皇帝柴榮:“如今天下還沒有完全平定,到處都是敵人,此間離京城較遠,'如有不可諱’,天下就不一定是誰的(奈宗廟何)?”
柴榮聽完,望著張永德問:“誰使汝為此言?”
張永德實話實說,告訴他是群臣的意思。
柴榮好一番打量張永德,一下聯(lián)想到那塊“點檢作天子”的木頭,接下來的話讓張永德一頭霧水:“我就知道是有人指使你這樣說的,可惜呀,我看你面相窮薄,不足以當此富貴(然觀汝之窮薄,惡足當此)?!?/p>
說完,柴榮決定回京了。
如今自己病危,這張永德自己不能托付大事,而李重進呢?
柴榮十分了解他,如果說張永德是一個本份人,而李重進就是一個強悍跋扈的惡人,根本就不能讓他留在京城,更不能托孤呀。
(后周版圖)
兩個握有兵權的“強人”都不行,那么,誰能當此任呢?
此時后周軍中第三號人物自然是趙匡胤了,剛剛三十二歲的殿前都指揮使(第一副司令),是柴榮一手提拔起來的,沒有什么根基,對柴榮忠誠,人品也一流呀(恰恰柴榮看中的趙匡胤,奪了后周孤兒寡母的江山,)!
于是,張永德出任澶州,趙匡胤升任殿前都點檢,從副職成了天下兵馬的統(tǒng)帥,這看似僅升了一級,但這一級,正副之別,咫尺天涯,是多少人奮斗一生都無法企及的巔峰。
就這塊木頭,充滿了玄機,本著誰當木匠誰受益的原則,許多人認為是趙匡胤所為。
理由是趙匡胤一直是張永德手下,雖然當上殿前都指揮使,有張永德在,就是趙匡胤無法逾越的山巔,他不是皇親國戚,資歷在眾將中也不占優(yōu),自古都是論資排輩的,僅僅憑借戰(zhàn)功,這遠遠不夠。要想登峰造極,必須要拿下張永德這個絆腳石,借助柴榮的信任,爬上高位。
人們還認為,柴榮北征期間,趙匡胤率領拱衛(wèi)親軍隨侍左右,也是最有機會做這個木匠,是最大的嫌疑犯!
筆者認為,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假使趙匡胤當了木匠,搞倒了張永德,趙匡胤也不可能遞進到都點檢,柴榮手下無論資歷,無論威望,無論戰(zhàn)功,無論職務,比趙匡胤更有資格的人不止一個,趙匡胤怎么可能把對他十分好的老上級扳倒呢。
并且這塊木頭出現(xiàn)在柴榮出征的時候,身體棒棒的,而不是得病之后。此時的趙匡胤一貫地盡心盡力為柴榮服務,得到更大的信任,是無法預見柴榮半途一病不起,趙匡胤不會冒險玩這個游戲的,就是扳倒張永德,精神百倍的柴榮雄心勃勃,征戰(zhàn)四方呢。
雖然趙匡胤隨侍左右,但他是統(tǒng)親軍的將領,這四方進奏的文書有專人管理,趙匡胤很難做手腳,那不是夾一個小紙條,一塊三尺多長的木板子,上面還刻了一行“點檢作天子”,又裝在皮囊之內(nèi),不是輕易能辦的,除非趙匡胤活膩了,才做出如此冒險的行為。都說富貴險中求,沒有這樣求的。
(柴榮畫像)
因此,這木頭更應該是李重進為整倒張永德,借從淮南出兵,傳遞文書,制造這塊“點檢作天子”,其本意就是整倒張永德,而不是覬覦天子之位。
趙匡胤在柴榮臨死之前提拔為都點檢,實是柴榮思前想后的抉擇。
柴榮是一個事必親躬的好皇帝,精明又有作為,沒想到自己這樣的年齡便不行了,兒子幼小,讓趙匡胤輔佐已經(jīng)是最佳選擇了,并且趙匡胤在柴榮活著的時候,絕對沒有篡逆之心。
可以說趙匡胤也是一個仁慈厚道的人,不是他的弟弟趙光義,不會玩這種下三爛的損招。
所以,在錯綜復雜的后周政治斗爭中,這個木匠不是趙匡胤,是李重進才對。
(趙匡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