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文推薦:【閱讀悅讀丨歷史】溫潤如玉的三國美男周瑜,真是心胸狹小之人嗎?
圖志推薦:【閱讀悅讀丨 圖志】全國四大漢墓群之郪江漢墓35幅精美壁畫
圖文 /倪熊
【作者簡介】倪熊,曾為電視臺記者,現(xiàn)為自由媒體人。
【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是去的寧夏中衛(wèi),結束了準備返程。樂輝說千里迢迢的來一趟不容易,安排好了,陪你們?nèi)タ纯袋S河石林吧。他又煽動說,雖然你也經(jīng)常出沒在江南蘇州一帶的最美山村,那是泛泛而指,這里的龍灣村倒是名副其實中國十大最美鄉(xiāng)村之一呢。
我們驅車200公里左右,抵達甘肅境內(nèi)白銀市景泰縣中泉鄉(xiāng),換乘公交車七彎八拐的下山到龍灣村,電瓶車送達我們訂好的農(nóng)家樂,喝茶吃飯稍息,坐羊皮筏子黃河漂流到飲馬溝,再由或驢或騾或馬車一路悠悠石林看下來,到觀景臺,纜車上去,附覽鳥瞰西部地理風貌,然后再是依次纜車馬車電瓶車公交車的退出景區(qū),返回。
浩浩蕩蕩的黃河在從西到東穿州過省的長途跋涉中,在甘肅省內(nèi)流經(jīng)的長度是最短的??删驮谶@擦身而過中,也就是在它即將進入寧夏時,黃河邂逅了一座小村子,這就是景泰縣東南部的龍灣村。
龍灣村,一望而知,村名的由來是巨龍般的黃河在這里優(yōu)美地回旋了一下,猶如神龍擺動,拐了一個S型大彎,繞出了一方塞上江南,這就是老龍灣。
我們先說說這個龍灣村的歷史。
民謠: 先有柳林灘,后有老龍灣。
村里的老人說,這句話他們也是聽祖輩們說的,村里流傳了多少年。
的確,龍灣人是從黃河對岸的柳林灘遷移而來。
那么,再追溯過去,柳林灘的人又是從哪里遷移而來的呢?
小時候,我們問老人:“我們的老家在哪里?”老人們說法不一。有的說,老家在陜西,陜西有棵大柳樹,大柳樹底下是老家。有的說,老家在山西,陜西有棵大槐樹,大槐樹上有個老鴉窩,明代大移民,祖輩們從哪兒遷移過來。也有說其他地方的。
據(jù)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編纂的劉氏宗譜記載,“吾家先代,原籍寧夏中衛(wèi)縣鐵銅堡人氏?!?nbsp;
“鐵銅堡”為“鐵桶堡”,地名,屬今寧夏中寧縣,在縣東75公里。鐵桶堡西有老鼠嘴黃河渡口,為寧夏通蘭州、平?jīng)霰赜芍馈}垶炒?、常生村的劉氏祖先從寧夏中衛(wèi)遷移到柳林灘是確定無疑的。
在古代,長城沿線大多是生產(chǎn)比較落后的地區(qū),因人煙稀少,土地荒涼,被稱之為“不毛之地”。古代統(tǒng)治者為發(fā)揮長城御敵功效,在北方長城邊地大規(guī)模推行軍屯。軍屯為軍隊戍守長城邊郡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不僅解決了軍隊口糧,而且還有盈余,達到一人耕二人食或三人食,既為國家節(jié)省了財政經(jīng)費,減輕轉輸之勞,又增強了軍隊戰(zhàn)斗力。
明代在邊防實行的是軍政合一的衛(wèi)所制度。“衛(wèi)所者,分屯設兵,控扼要塞”,5600人為衛(wèi),1220人為守御千戶所。當時寧夏鎮(zhèn)駐有四個衛(wèi)。其中中衛(wèi)設在元應理州,治所在今中衛(wèi)城區(qū)。明代潘夢陽詩曰“四衛(wèi)居人兩萬戶,衣鐵操戈御驕虜”??梢?,當時的中衛(wèi)是個兵營,屬軍事組織名,不是行政建置名。直到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才改為縣,“中衛(wèi)”這個軍事組織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那些帶營、堡、墩、關、塘等稱謂的地名來歷都與長城的屯兵系統(tǒng)有關,大則有鎮(zhèn)城、路城、衛(wèi)城(中衛(wèi)屬衛(wèi)城),小則有所城、堡城、關城,是主要的防御力量之所在。
查考中衛(wèi)地名,有一部分是古時堡寨名稱沿用至今。據(jù)《明會典》載,明代在寧夏屯兵7萬,僅寧夏平原就有駐軍的堡寨156個,而中衛(wèi)就有18個,其中就有鐵桶堡(屬今中寧縣)。
中衛(wèi)劉氏先祖是明洪武31年(公元1398年),由陜西調到中衛(wèi)屯防的軍士,家眷也遷移到邊關,在鐵桶堡一帶屯田守關。所以有“原籍寧夏中衛(wèi)縣鐵銅堡人氏”之說。
以后,劉氏這一支先祖從寧夏中衛(wèi)遷移至靖遠衛(wèi)轄地的黃河北岸柳林灘。
其實龍灣村是個移民村。
清代年間,因黃河水泛漲,黃河北岸柳林灘田地房屋被洪水淹沒,“國賦無出”,劉氏族人遂遷于老龍灣、老崖水兩處居住。龍灣的大戶人家,如尚氏族人等,也大多從柳林灘馬纏嘴跨河遷移而來。黃河改道,漸漸形成了龍灣這個新型的土地,有不少人家從別處遷徙而來。龍灣本來是個移民村,包容性強,不排外,不管來自何處,大家和睦相處,生活倒也自在。
“劉家巷里沒窮人,羅家坡上沒慫人,馬家橋橋沒笨人?!饼垶橙说倪@句順口溜,說的就是移民來龍灣的人大多數(shù)是吃苦能干的人。在任何年代,能帶領妻兒老小舉家遷徙到自認為可以安身立命、養(yǎng)家糊口的地方,這樣的人就是能人,就是有本事、有魄力、敢于開拓的人。更有強者,只身一人闖蕩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創(chuàng)業(yè)立身,娶妻生子,落地生根,和當?shù)厝撕湍老嗵?,幸福生活,不能不令人欽佩。
現(xiàn)在,站在黃河石林風景區(qū)的最高處,俯瞰整個景區(qū),你看到的是龍灣村江南水鄉(xiāng)般美景,不會想象到當年的黃河北岸柳林灘,曾經(jīng)也是草長鶯飛、樹木茂密、阡陌縱橫、人多地廣,一派如詩如畫般的景象。
黃河九曲,龍灣多嬌。眾所周知,滾滾黃河向東流,千回百轉的黃河不乏反向而行,只是難得在 “大逆不道” 掉頭向西時在它的岸邊上還有這么一個村子。因此,龍灣村的人自豪地說:我們這里的黃河是向西流的。
這里群山環(huán)抱,環(huán)境幽靜,空氣清新,風景秀麗。龍灣村與壩灘戈壁一河之隔,屋舍錯落有致,炊煙裊裊,還有綿延沙丘與河心洲遙遙相望,但見長河抱日,峨峰接云,石林聳奇,危崖橫斷,河映崇山,曲流回旋,平疇十里,小村安臥,老屋舊椽,新灘故道,構成了一幅幽遠、蒼茫的西部風情畫。也因為身處山谷河灣,兼有西部難得的肥沃平地和充沛水源,水草豐美,濃蔭鋪地,綠蔽河灣,繁棗滿枝,瓜果溢香,水車唱晚,浪遏皮筏,千百年來,幾百戶人家在這里的棗林和莊稼地上自耕自足自娛自樂,與世無爭,真可堪稱深藏不露的桃花源。
在現(xiàn)在可以通車的那條七彎八拐的盤山公路修通之前,唯一的通道還是那懸崖之上陡峭的山路,龍灣人稱為“天橋崖”, 豈是等閑之輩過得去的,沒有龍灣人從小練就的敏捷身手本領高超,這里幾乎就是與世隔絕,要么水枯時節(jié)山洞里鉆出去,要么順著黃河漂流下去。
漂流的意思就是人在筏上,筏在河中,兩岸景致似巨幅畫卷,在我們面前綿延開來,沿河風情盡收眼底,滔滔黃河水載著千年的沉重滾滾而去……羊皮筏子隨波逐流送我們?nèi){谷。
不尋常之處,必有不尋常之景。這個偏僻的小山村毗鄰飲馬大峽谷,也叫黃河石林,聽說過的人不多的。談到石林,人們往往想到的是云南的石林和關于“阿詩瑪”的美麗傳說。但是在甘肅景泰的黃河石林,堪輿云南石林比肩而立、雙峰并峙。如果看過電影《神話》,就不會陌生了,就是這兒拍的外景。
驢啊騾啊馬的什么車都一樣,不緊不慢的搖搖晃晃悠悠蕩蕩沿著峽谷往深處走,峽谷蜿蜒曲折,如蛇明滅,七口溝、盤龍溝、喜望溝等接二連三,還有千米洞、盤龍洞等層出不窮,山峰林立,座座相連,陡崖凌空,景象萬千,其造型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猶如雕塑大師之夢幻杰作。
古石林群形成于距今400多萬年的的第三紀末期和第四紀初期的地質時代,由于地殼新構造運動,積砂礫巖層經(jīng)由雨洪侵蝕及重力崩塌,形成許多高80-200米的橘黃色峭壁、巖柱組成的峰林和峰叢,奇峰絕壁,崖壑裂隙。
這讓十里長峽,如同畫廊一般:兩邊布滿了巨大的石筍、石人、石鐘、石崖、石窟,峰回路轉,步移景變,千姿百態(tài),神妙無窮,或亭亭玉立,婀娜秀麗;或粗獷古樸,壯觀恢宏;比如大象吸水、千帆競發(fā)、伴侶駝峰、“黃河母親” “觀音打坐”“ 屈原問天” “木蘭遠征”“ 月下情侶” “十里屏風”“ 天橋古道”等高達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形態(tài)各異、千奇百怪的石柱石筍石林景觀不僅隨處可見,也是形神兼?zhèn)洌蜩蛉缟?/p>
真所謂是突然的一剎那就是永恒。停在那里回轉的頭型,飄飛的發(fā)絲,閃逸的裙裾一下子被凍結了,面目間的笑意似乎還沒有來及抹去。我是深為感動且為之震撼的,這是一片晴朗而遼闊的天空下毫無造作天然凝就的靈魂,大自然的神筆飛揚,仰觀景慕,活靈神現(xiàn),摩肩接踵,接二連三的一幕幕襲來,目不暇接。山峰如聚,峰嶺沸騰了一般,風行走其間,鼓動著金屬碰撞的鏗鏘,刀鋒擁擠,千軍涌動,萬馬奔騰,這儼然一個古戰(zhàn)場金戈鐵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