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心放
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向皇帝提出建議和批評,輔佐唐太宗李世民創(chuàng)建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后人稱為“一代名相”。其言論多見于《貞觀政要》,最著名并流傳于世的作品是《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之所以能稱為歷史上著名的賢相,其特點是不僅才華出眾,而且品格高尚,剛正不阿,能直率地向皇帝提出建議,甚至不惜冒犯龍顏大膽向皇帝提出批評。
唐太宗很尊重魏征,說他是一面鏡子,能夠讓自己知道說的話做的事正確與否。唐太宗雖然是一代明君,但最初還是不能接受魏征的直言相勸的,曾當著長孫皇后的面斥責魏征,賭咒發(fā)誓說有朝一日要殺掉他才能出心頭的氣。在長孫皇后的勸慰下,關鍵是經(jīng)歷了不少事情的印證,唐太宗認識到了魏征對自己的重要性。從此以后,唐太宗積極采納魏征的建議,虛心聽取魏征的批評,成就了一段明君和賢臣的佳話。
魏征因病去世后,唐太宗十分痛心,不僅為魏征舉辦了莊嚴隆重的葬禮,還親自為他撰寫碑文。這種殊榮是任何人都沒得到過的。
誰也沒料到,唐太宗的態(tài)度猶如秋天的云——說變就變,過了沒幾天就砸掉了魏征的墓碑,并且悔掉魏征的兒子和公主的婚約。是啥原因呢?朝野議論紛紜,莫衷一是。歸納起來有兩種說法。
第一件事是唐太宗認為魏征用人舉薦不當。魏征在臨去世前,向唐太宗推薦了兩個賢能之士——杜正倫和侯君集,希望在自己身故之后朝廷能好好的重用這兩個人。
魏征評價杜、侯兩人有宰相之才,具體說就是他倆能看清社會發(fā)展趨勢,正確宏觀決策,是做大事的人,沒有評價個人品行。魏征只是建議,并沒說兩個人現(xiàn)在可以當或者以后可以當宰相。
杜正倫在唐太宗在位時因太子李承乾謀反而被貶。李承乾連自己的老師都可以下殺手,杜正倫如何能勸得住?后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杜正倫也東山再起拜相了。
侯君集謀反歸根結底是對滅高昌后自己的處境不滿,加上李世民和李承乾父子之間的矛盾引發(fā)的,這和才干沒關系。他一路晉職并進位光祿大夫,其才干如果不能服眾,光靠起自秦王府行嗎?
唐太宗作為一個千古明君,識人用人應當很有水平,考察權和決定權也在自己手中,不會到人云亦云的地步吧?
第二件事就是魏征在世的時候,將自己給唐太宗的建言獻策整理出來,集結成冊,給了一些人,包括當時的史官禇遂良觀看。這事在魏征去世后被唐太宗知道了。唐太宗非常不認可這種作法,認為有損自己的形象。還有朝廷中一些對魏征有積怨的大臣也借機詆毀他,給唐太宗火上加油。
上述兩件事讓唐太宗十分惱怒,看來毀墓碑、悔兒女婚約是在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喲。
俗話說“后宮佳麗三千”,在古代傳統(tǒng)思想中,一朝皇帝坐擁如此多的美女是正常的。唐太宗的結發(fā)妻子長孫皇后十分符合三從四德的標準,是一位品行賢良的女性,且夫妻兩人的感情也非常好。有次為他物色了一個品行端莊的鄭姓絕色美女,他欣然應允,但魏征卻強烈反對。反對的理由是鄭姓女子已和陸家有婚約。作為明君的唐太宗只好忍痛割愛了。但后來房玄齡說經(jīng)過他的查證,鄭姓女子和陸家沒有婚約。唐太宗又打算迎娶鄭姓女子了。魏征說,鄭陸兩家明知此事涉及到皇上,是不敢如實相告而已。聽了這話,唐太宗無可奈何,只好再次作罷。
魏征的本人的品質、才華和能力令人欽佩,且對唐太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是難得的忠誠和賢臣,兩人之間不僅是君臣關系,同時也存在朋友情誼,因此唐太宗很樂意聽取魏征的意見。但畢竟作為臣子而言,在政事上輔佐皇上是自己的本分,過多地插手皇上的私事,很可能招致禍患。唐太宗雖然當面不說,估摸心中有個“包”,很有可能無法一輩子容忍下去,遇到一個特別的環(huán)境就有爆發(fā)出來的可能。有人猜測,上述兩件事引起了唐太宗不滿,他再聯(lián)想到魏征犯了忌的這事,肯定怒上加怒。
唐太宗為啥毀墓碑、悔兒女婚約?魏征肯定有處理不當?shù)氖乱鹛铺诘牟粷M,加之過多地插手皇上的私事,給眾人造成老子教訓兒子的印象,那更是火上澆油!
皇上雖然號稱天子,但其骨子畢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沒有一絲脾氣,不可能處理事情不帶一點情緒。這事看來是唐太宗的不是了,給朝野造成了“伴君如伴虎”的恐懼。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重慶市南岸區(qū)作家協(xié)會會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