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心放
伍子胥系中國古代春秋末年的一個傳奇人物,他的經(jīng)歷十分奇特,悲慘的結局令人扼腕嘆息,是歷代后世文藝創(chuàng)作的熱點素材之一。
伍子胥的先祖伍舉跟隨楚莊王征伐有功,世代都為楚國的重臣。父親伍奢為太子太傅,哥哥伍尚為楚大夫。據(jù)史載,伍子胥從小聰明穎悟、好學深思、性格剛強。年紀輕輕的不少見解就與眾人不同。父親十分喜愛他,夸他的前途遠大,將來必定成為楚國的柱石。
但天有不測風云,一場宮內(nèi)丑聞打破了伍子胥的美夢,害得他家破人亡。此事說來話長,通過聯(lián)姻,加強國與國之間的聯(lián)系,是春秋時代的一個普遍做法。聯(lián)姻講究的是門當戶對。因此國王父子娶親必須在諸侯中找。楚平王的太子建到了娶妻的年紀,當老爹的派使者費無極在強大的鄰邦秦國那里為他物色了一個色藝雙全的公主。
楚國使者費無極是個無恥的小人,他為了討好楚平王,就對其說,秦國的公主很漂亮喲,主公可以自己娶了嘛。
楚平王起初認為此作法不妥,畢竟是給兒子娶媳婦,不是當?shù)慕o兒子找后媽,這么做是不顧禮義廉恥,傳出去沒臉見人,成為一個大笑話,使勁搖頭表示不同意。費無極曉得楚王的特點,輕哼一聲說道,秦公主還沒過門,到底屬于誰的還沒定論。大王滿意就娶,另外給太子建物色一個就行了。
昏憒的楚平王覺得費無極講得有理,把秦公主娶了后,抓緊時間重新為太子建張羅媳婦兒。費無極做賊心虛,擔心太子建以后上位后報復自己,就挑撥楚平王將太子建調(diào)去鎮(zhèn)守邊境。過了不久,費無極在楚平王面前挑撥太子建要謀反,其老師伍奢參與了此事。
楚平王下令把伍奢關進大牢。費無極給楚平王說,伍奢的兩個兒子厲害,不斬草除根有后患。楚平王派人哄騙伍尚伍子胥,說只要他們兩兄弟進宮去把事情給大王說清楚,就可以釋放伍奢。兩兄弟都知道是楚平王的陰謀詭計。伍尚不愿為了自己活命眼看著父親死去,決定去陪父親,他要伍子胥趕緊逃走。伍子胥操起刀劍逃跑了。
楚平王殺害了伍奢伍尚父子,四處散發(fā)文書捉拿伍子胥。
伍子胥到了楚吳兩國交界的昭關,準備到吳國去。守關將士已接到朝廷的命令,在嚴查過往的行人,伍子胥過不了關,一夜愁白了頭,第二天不用化汝就混出關了。此故事世代流傳,在此不贅述。
唐代大詩人李白詩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伍子胥就是一個天生有用的人材。其所以選擇投奔吳國,是有原因的,一是吳與楚接壤,且有領士之爭。二是吳國與楚國比起來,社會發(fā)展滯后,吳王盼有才之人來幫助他。自己到吳掌握國柄后,方便直接進攻楚國報仇。
伍子胥到吳國后,吳王僚認可他是個人才,但只是為了報仇,報仇后留不住,因此一直不信任他。他改投到吳王僚的二兒子公子光帳下,深得公子光的信任。有了立足之地后,伍子胥的才能逐步發(fā)揮出來了。
他趁公子光的哥弟兩人統(tǒng)兵出征,被楚軍圍困無法脫身的機會,派出早已收買的死士專諸刺殺了吳王僚。一個國家不能一日無君喲,公子光趁國內(nèi)空虛的機會即位,史稱闔閭。伍子胥順理成章當上了吳國的相國。
當上了相國,伍子胥朝報仇的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在闔閭的支持下,伍子胥主要抓了三件大事。
其一、整頓內(nèi)部。采取措施發(fā)展生產(chǎn),教化吏民,敬老扶幼。伍子胥是個干實事的人,他事必躬親,親自去了解民情,訓練軍隊,教授陣圖。全國的人口發(fā)展很快,僅過了三五年時間,吳國逐步強大起來,面貌煥然一新。
其二、八方廣攬人才。建議吳王闔閭接納楚大臣伯州犁的孫子伯嚭為大臣。伍子胥后來不幸死于此人的讒言之下。但不能由此否認廣攬人才的正確性。最成功的例子是用重金聘請著名的軍事家孫武出山,與自己一同訓練、指揮軍隊。
其三、改變軍事策略,由被動防守改為積極進攻。把全國軍隊編為上、中、下三軍,從不同地點輪番襲擾楚國。使楚國得不到片刻安寧,疲于奔命,狼狽不堪。
經(jīng)過十多年的充分準備,約公元前499年,吳軍在伍子胥和孫武的指揮下,采取大迂回的作戰(zhàn)方針,攻占了楚國的都城郢都,時任國王楚昭王逃跑了。楚平王已死多年。伍子胥為解心頭恨,把楚平王的尸體從墳墓里刨出來......此故事已流傳多年,在此不贅述。
攻打楚國不久,闔閭就去世了。接任王位的是闔閭的兒子夫差。要說夫差是靠伍子胥幫忙才上位的,理應尊重恩人才對,但夫差是一個才智平平、剛愎自用的家伙,在處理對鄰邦越國的關系上,自作聰明,拒聽忠言,不僅葬送了吳國的大好河山,連相國伍子胥也死在他手里。
闔閭還在世的時候,就聽從伍子胥的勸告,吳國的主要敵人不是楚國而是越國,因此攻楚后不久就發(fā)動了滅越之戰(zhàn)??上шH閭在戰(zhàn)場上身中毒箭,臨死前作為遺命交給兒子夫差。
約公元前488年,夫差率軍攻破越國,俘虜了越王勾踐和他的幾個大臣。伍子胥的意見是殺無赦絕后患。
勾踐明白自己的不利處境,派大臣文種送了很多禮物給吳國大臣伯嚭。伯嚭是靠伍子胥的推薦來吳國做官的,但他是個貪財?shù)男∪?,他勸夫差不要殺勾踐。夫差聽從了伯嚭的意見,免了勾踐的死罪,準許在吳國服三年苦役后回國。
伍子胥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頭,經(jīng)常勸夫差殺了勾踐,以絕后患。在勸說中,他情緒很激動,言辭也很激烈。夫差不僅對伍子胥的良苦用心毫不理解,還認為他頂撞了自己,與他作對,心里十分不滿。漸生必去之而后快的想法。
一次伍子胥帶上兒子伍回出使齊國。齊國丞相田成子很欣賞伍子胥的才能,就說夫差是平庸之輩,難以共事,伍子胥留在齊國有發(fā)展前途。伍子胥長嘆一聲,說自己叛了楚又叛吳,于義士不取。于是把兒子留在了齊國,自己回吳國去了。
吳國太宰伯嚭早就打算謀取伍子胥的相位了,聽聞此事后立即就給夫差說,伍子胥把兒子留在齊國,對吳國不利,大王要早早采取措施才行。夫差令人送了一把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果然不出伍子胥的預料,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于滅了吳國。夫差以黑布裹頭自殺。
夫差死不足惜。伍子胥的結局令人深思。早在攻楚成功后孫武就辭官司歸隱了。同時他勸伍子胥和他一起走。講了一番功高震主、樂極生悲的道理。伍子胥認為,兩個國王由于他的幫助才繼位,有大功于吳,他一輩子的榮華富貴不成問題。孫武語重心長地說,迷戀權力者腦瓜是昏憒的,正確對待權力的人心才明。伍子胥是有雄才偉略的人,但由于貪權戀位,使他命運悲催,令人嘆息!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重慶市雜文學會理事、重慶市南岸區(qū)作家協(xié)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