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對于教育的問題越發(fā)的重視,因為大家都知道,孩子是未來,而教育則是一切的根本,我們在拼盡全力為孩子爭取最好的教育的同時,也逐漸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畢竟,現(xiàn)在是一個信息化時代,隨便打開一個網(wǎng)站,我們就可以看到許多的真實事例,其中不乏家庭因素為孩子造成的各種影響。
比如一些學習優(yōu)異的孩子,大多出生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環(huán)境中,還有一些父母關系不和諧的孩子,他們的心理、性格也存在著某些缺陷, 所以為了孩子能夠更好的成長,培養(yǎng)出健全的性格,父母們也開始學會了在他們面前掩飾自己的情緒。
夫妻之間發(fā)生了矛盾會背著孩子解決,就算孩子犯了什么錯誤,也盡量不打罵孩子,強忍著自己的脾氣,用溫和的方式去與孩子溝通。
確實,如果為人父母不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么對于孩子造成的傷害必定是極大的。
達爾文也曾經說過,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fā)脾氣,就等于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似乎無論從哪方面來看,父母在孩子面前掩飾自己的壞脾氣,都是一件好事,但是有關研究表明,如果總是對子女去掩飾自己的情緒,那么相比于其他家庭的孩子的,自己子女的情緒控制能力是較弱的。
所以這個問題值得所有父母重視,而不是僅僅掩飾去解決。
下意識地掩飾情緒,成為父母們的''通病''
在所有人的心中,小雅都是以為當之無愧的好媽媽,照顧孩子溫柔細致,說話從來都是輕聲細語。
就算是因為什么事情和家里人有了不一樣的意見,看了看身邊的兒子小軍之后,小雅只是也能強忍下來,但后拉著兒子回到房間或是做一些別的事情。
久而久之,家里的氛圍并沒有因為她的隱忍而和諧,相反,越來越壓抑。
有一天小雅在給兒子收拾書桌的時候,看到了孩子的日記本打開著,上面孩子的稚嫩的筆記讓小雅看著感到無比的內疚:''我覺得,媽媽她可能是不喜歡我了。我有什么事情都和媽媽說,我開心我不開心,但是媽媽卻從來不和我說,她明明很不開心,但是我問媽媽,媽媽都說她很開心。''
小雅怎樣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行為竟然會給孩子造成這樣的誤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也或許是遇到過,但是并沒有在意或沒有深思。
我們人類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動物,就算是脾氣再好的人,在遇到某些事情的時候,難免也會滋生出一些壞情緒,為了不影響到孩子,家長會選擇在孩子的面前刻意去隱藏,覺得這樣就可以瞞過孩子。
但實際上在孩子的生長過程中,他們在4歲的時候就可以識別媽媽的樣子,在8個月大的時候就會''看人臉色'',他們能夠從非常細微的表情變化或神態(tài)就能看出媽媽爸爸到底是開心還是不開心。
在各種育兒書籍與育兒文章里,都在告訴我們父母一定要時刻保持理智,對待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如果總是以暴躁的脾氣對待孩子,那么孩子也很有可能會繼承家長的性格特點,變成一個暴躁的人。
這些道理讀起來讓人贊不絕口,覺得實在是金玉良言,但是事實卻是''知易行難''。
道理誰都會說,可父母也是普通人,不可能像圣人一樣無喜無悲,能夠克制自己的情緒。
而未來孩子也會是如此,會遇到種種問題,如果孩子能學到父母的暴脾氣,那么也同樣會因此而學的不會表達情緒,到時我們還會覺得這是好事嗎?
父母總是掩藏自己情緒,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情商之父丹尼爾迪安戈爾曼說過:家庭是孩子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父母如何對待自己的感受,以及選擇什么樣的態(tài)度回應,都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如果父母長期在孩子面前掩飾情緒,那么孩子也將無法從父母身上去學習,如何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這無論是對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還是性格及心理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1、 孩子無法正確的認識情緒
當我們在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時,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我們會開心會憤怒,這都是不同的情緒,我們沒有辦法去說哪一種情緒是錯誤的,是不應該的,相反,這都是應該被人們所接納的。
如果我們總是在孩子的面前掩飾自己的情緒,那么會使孩子覺得這樣的情緒是錯誤的,是不能讓別人知道的。
2、 孩子學習了錯誤的情緒處理方式
孩子從小就在父母的身邊長大,所接觸的第一個人也是父母,父母的所有行為都會直接影響到他們。
他們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情緒,所以也會去學習父母處理情緒的方式,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在學校中在步入社會之后會受到別人的欺負,因為他們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不會表達自己的不滿與憤怒,而這是從小就養(yǎng)成的習慣與性格。
3、 使孩子懷疑自我價值,降低孩子的共情能力
孩子雖小,但是卻并不意味著他沒有共情能力,沒有同理心,當孩子發(fā)現(xiàn)了父母,壞情緒時,他們也會去關心父母的感受,如果每次都從父母的口中得到否定的答案,一方面他們會覺得父母不愛自己,所以不愿意和自己訴說。
另一方面他們相信了父母的話,會進行自我懷疑,覺得自己的感覺是錯的,從而慢慢降低了原有的共情能力。
有些家長可能會感到疑惑,既不能隨意的在孩子面前發(fā)脾氣,又不能在孩子的面前隱藏脾氣,這讓我們如何是好?
實際上,其實每次情緒來了的時候,都是一次教育孩子的好時機,就看我們能不能夠把握得住。
聰明的父母從不掩飾自己的壞情緒,但會多做一件事
有一次,在女兒睡覺的時候王女士和丈夫發(fā)生了一些爭執(zhí),結果把已經睡著的女兒吵醒了,女兒光著腳丫站在門外,看起來很害怕的樣子。
王女士對丈夫說:''現(xiàn)在女兒行了,我們也都在氣頭上,我去哄女兒睡覺,你冷靜冷靜好好想想'',說完帶女兒回到了臥室。
女兒問她:''媽媽你是生氣了嗎?''
王女士點點頭:''對呀,媽媽和爸爸生氣了,因為我們的想法不一樣,所以發(fā)生了爭吵。不過只是因為這個事情,解決之后就沒事了,但是如果不說的話,以后每天都不會開心''。
女兒點點頭,很快又再次睡著了。
其實讓孩子知道我們有壞情緒并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將自己的情緒與孩子分享反而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告訴孩子自己是怎樣處理這些壞情緒的,讓孩子,讓孩子也能夠從中受益。
如果一時之間沒有忍住自己的壞脾氣,那么應該在事后立即向孩子道歉,說明原因,你也是在向孩子示范知錯就改,敢于承擔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壞脾氣是有度的,如果真的到了爆發(fā)的邊緣,那么一定要想辦法冷靜下來或者遠離孩子,千萬不要讓自己的一時憤怒傷害到他們。
你會在孩子的面前控制你的壞情緒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