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
悠悠夏日的青島, 有什么比散步更愜意的事? 沿著市南老街, 迎著夏日的風(fēng), 感受生活之美。 路線 站在依山勢而形成的交錯式盤山路上,背朝海的方向,沿著福山支路緩緩的上坡路走五十米,就看到一個大房子的院落:康有為故居。 這幢三層德國式磚木結(jié)構(gòu)的房子,始建于1899年,是德國總督副官住宅??涤袨閺?924年前來居住并終老于此。 白色和紅色交替的小洋樓,在這條短短的福山支路上還是很顯眼。整條街道依山面大海,曲折清幽。站在路上,匯泉灣的大弧型海岸線盡收眼底。 因為福山支路沿山勢而建,往前走,就是一段較陡的上坡,路面是方形石塊鋪成的,表面被歲月磨得光滑明亮,已百年歷史。 這種路被青島人叫“波羅油子”,源于德語的發(fā)音,據(jù)說是因為樣子像鼓鼓的面包。下雨時,從高處沖刷的雨水可以將路面洗刷得一塵不染,閃著光。 現(xiàn)在,“波羅油子”四處已經(jīng)被拆的差不多了,只剩下這樣為數(shù)不多的幾處,小草在墻根自由自在地生長著。短短的一段上坡,又轉(zhuǎn)過了九十度的大拐彎,漸漸平緩。爬墻虎從圍墻里鉆出來,倒吊在墻上,紅綠相間的顏色,在陽光下鋪展開。 福山支路很短,走到頭,向左拐,沿這段略平緩的福山路向下走去,路的盡頭,就是小魚山。“紅瓦、綠樹、碧海、青山”出自康有為對這一帶景觀的概括。 小魚山是個公園,登上山頂?shù)耐ぷ?,能夠俯瞰青島的老城區(qū)。山上看到的西邊是匯泉灣,北邊是信號山和山腰上的前德國總督府。 梁實秋在《雅舍憶青島》中寫道,“推開北窗,有一層層的青山在望。不遠的一個小丘有一座樓閣矗立,像堡壘似的,有俯瞰全市傲視群山之勢,人稱總督府,是從前德國總督的官邸。” 這個位置,就是從他上世紀(jì)30年代,魚山路33號的住處往外看到的。當(dāng)年,梁實秋就是在這里開始了《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 如今,站在蜿蜒起伏魚山路上,找個合適的角度,也看到這座紅瓦黃墻的德國建筑掩映在綠樹之間。 在魚山路的墻上,有一面金屬標(biāo)志牌,配著地圖,標(biāo)明了這一帶名人故居的散布:康有為、梁啟超、魯迅、老舍、蕭軍、蕭紅、王統(tǒng)照都住在這邊。 有許多路名都是剛才走過,卻沒察覺,比如福山路1號住過洪深,福山路3號住過沈從文。 在魚山路,也有不少名人故居。前行不遠,就是中國海洋大學(xué),里面有俾斯麥兵營的舊址、聞一多故居,至今保留原德國建筑風(fēng)貌,古樸典雅。 海大斜對面的魚山路36號,就是童第周、束星北、馮沅君的故居,院子里有十幾座漂亮的小樓,至今還在住人。 一路走來,隨處都是兩三層高的小樓,沒有重復(fù)的,圍墻從材料到形式也是各具特色。不用去深究它的來歷,只用眼睛去發(fā)現(xiàn),就有不少趣味。 高墻下,一扇略帶銹跡的鏤空花鐵門虛掩著,門口是高高的石階幽長深遠,透過大片的植物,隱隱看到帶著精細(xì)紋飾的老房子立在高處。各種樹木從高墻里伸出枝葉,陽光透過葉子的縫隙在地面上形成班駁閃亮的光影。 白天的時候,窄窄的柏油路上車輛行人很少,緩緩漫步間,都能聽得見自己腳步清脆的回音。偶爾有提著買菜袋子的居民悠閑地走過。一間門面小小的音像店懶散的開著門,低聲地放著英文朗讀帶,生怕打破了這里的寧靜。 這不是青島最漂亮的路,卻是最有韻味的青島的路。雖然著名的八大關(guān)比這里更整齊,景觀更美。可是這樣的市民化情景,身為旅游區(qū)的八大關(guān)里是看不到的了。老城區(qū)生活化氣息就是一種親和力,凌亂中形成的錯落有致,層次豐富,蔓延著懷舊的情愫。單是路上的這份靜謐,都使人變的心平氣和。 走下來,赫然翻過了一座小魚山。這邊,還有一條大道,通向博物館和基督教堂。 康有為、梁啟超、魯迅、梁實秋、老舍、沈從文、蕭軍、蕭紅、王統(tǒng)照……一條閃著光的路,仿佛山路。“魚山路28-34號”這樣一個路牌恰好就在金屬牌的旁邊,受其指引,我走入這條兩邊都是墻壁的窄巷。 在魚山路30號前,攔住一個聽著歌的女學(xué)生,問她33號在哪里?梁實秋故居。我以為住得近些,會對文化名人有較早的認(rèn)知。她不好意思地?fù)u了搖頭。路邊沒什么人,我只好在這長著苔鮮的墻壁間穿行,繼續(xù)獨自尋找。 不知道多少年后,她讀到梁實秋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時,是否會想得到,就是在她家隔壁翻譯的。
轉(zhuǎn)自市南區(qū)旅游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