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真新聞社:“追遠(yuǎn)”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祭祀祖先、祭祀父母,所以在古代,家家戶戶都有祠堂,祠堂里供奉的是祖先的牌位。每到春秋祭祀的時候,全家的人召集在一起,除了行這些禮儀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講述祖先的德行,也就是要念念不忘過去父母祖先的功德。他們對國家民族有什么貢獻(xiàn),要常常地思念、常常地追懷,這樣祭祀的時候才更加能夠顯示出誠敬之心、思慕之心。所以我們對自己家族的歷史就不能夠不了解,如果對自己家族的歷史都不了解,就表示不出恭敬之心,這也是一個人忘本的表現(xiàn)。
除了祭祀之外,追遠(yuǎn)還有一個重要方式,就是修家譜。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家譜,而這個家譜每一年都要修,叫修家譜。比如說這一年之中,有哪些人過世了,哪些人出生了,每一年都要整理一次。而一個人一生的行跡,也就是他對國家、民族、人民的貢獻(xiàn),也都以簡要的方式記載在家譜之中。所以有了家譜之后,就讓我們知道自己的遠(yuǎn)祖是從哪里來的,是什么原因到這個地方來定居的,一共傳了多少代,歷代祖先對這個地方、這個國家有什么貢獻(xiàn)、有什么德行。這才稱得上是追遠(yuǎn)。
什么是家譜,一般來說家譜是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書。家譜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表,主要記載你從哪來的問題。第二部分是家譜正文,主要記載你是誰,在家譜中的排位問題。第三部分是附錄,是對前兩部分的有效補(bǔ)充。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有每個朝代的歷史,而且修史是朝廷非常重要的工作。這么說來,家譜就是一個姓氏的歷史。故可以這么說:國有史、州有志。而家有譜。它也許會比一個朝代還要長,最著名就是孔氏家譜,綿延至今。
人到一定年紀(jì)肯定會問自己:我從哪里來,這是一個歷史觀問題。能回答這個問題的,也只能是家譜了。我們中華民族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根的文化,尋根問祖,血脈傳承都是我們骨子里的東西。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樹高千丈,葉終是要?dú)w根的。由于近代以來的動亂,我們當(dāng)代人已經(jīng)有很少人能記起三代以前的東西了,這是不應(yīng)該的。古人還有句很重的話,“子孫不知姓氏所從來,以昧昭穆之序者,禽獸不如也?!币馑季驼f我們?nèi)祟惡颓莴F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對血緣傳承的重視,如果忘記祖先,忘記血脈,那與禽獸何異。而家譜定下來的家訓(xùn)家規(guī),則是一個家族的靈魂,比如顏氏家訓(xùn)等等,雖歷經(jīng)千年,但仍有其現(xiàn)實意義。
家譜的重要意義就是傳承,血脈的傳承,品格的傳承,文化的傳承。一個家族的建譜續(xù)譜乃至近些年熱起來的重修家譜,都是體現(xiàn)一個家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時刻。家國天下事,家是基礎(chǔ),國是大家的國,只有家族團(tuán)結(jié),國家才會團(tuán)結(jié),這是我們中國人為什么會有家譜,也是為什么必須有家譜的原因。對家譜的尊重,就是對祖先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修家譜有什么好處呢?
《禮記》上說“不娶同姓”,這個禮要求不娶同姓之人,所以恭修家譜就發(fā)現(xiàn),你的父母就是兩個姓,然后再往上去推,他的父母也是不娶同姓,那都是兩個姓。這樣以此類推,推到上面去之后,你就發(fā)現(xiàn)其實所有的姓都是一家人,中華民族確實是一家。而把這個家譜推上去之后,你就發(fā)現(xiàn)不是炎帝的子孫,就是黃帝的子孫,所以我們稱為炎黃子孫,這個一家人的觀念才有了。所以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這絕對不是形容,通過修家譜才看到確實是一家人。除了培養(yǎng)這種一體的觀念之外,就是要學(xué)習(xí)祖宗的德行。在春秋祭祀的時候,家譜之上都記載著祖先的德行,哪朝、哪代、哪一個時候,出了哪一位有德行的祖先,他對國家、對人民有什么貢獻(xiàn)。我們作為他的后代子孫,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小心謹(jǐn)慎,不能因我們的行為給我們的祖先抹黑。
修家譜的意義何在?
家譜,流淌著中國人的血脈。
明辨世系,尊宗敬祖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蔽沂钦l?我從哪里來?這是每個人在人生過程中都要碰到的結(jié)果。孩童期間,疑問我是從哪里生出來的。而成人懂事以后,關(guān)心的是我的先人是誰,為何糊口在這里?而能精確、清楚答復(fù)這個結(jié)果的,只有家譜。
尋根留本,承前啟后
先人曰:“譜諜身之本也?!币馑际钦f譜能通知你,你是誰?你從哪里來?有了譜書你便可以或許追根溯源。
敦親睦族,凝固血親
一個家族可以經(jīng)過過程多種編制構(gòu)成凝固力,然則修譜建譜是最有凝固力的路子。先人覺得,家譜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傳染。
治家齊國,教化子孫
家譜中包含的很多祖訓(xùn)家規(guī),都是中華平易近族幾千年優(yōu)良傳統(tǒng)文明的精華。如敬父母、睦族人、和友鄰、恤貧孤、尙節(jié)流、戒打賭、戒樸實、戒懶惰、戒酒色、戒淫逸等。有的家譜中記錄有晚輩族人們忠君愛國、造福鄉(xiāng)梓、刻苦進(jìn)修、昂揚(yáng)拼搏的榜樣事跡,都是對族人和兒女遏制人生教育的活潑教材。清代大儒章學(xué)誠曾說:“家有譜,州縣有志,國有史,其志一也?!奔易V、方志、國史是三位一體、互為補(bǔ)充的關(guān)系,三者之間缺一不可。宋代程頤道:“家法壞,譜諜尚有遺風(fēng),譜諜壞,人家不知來處,故譜不可不修?!奔易V的修撰關(guān)乎世道人心的變遷,關(guān)乎民風(fēng)良俗的形成,不可不引起重視。而在傳統(tǒng)中國,家譜的修撰有著三層含義:慎終追遠(yuǎn)、辨別士庶、區(qū)隔夷夏。
慎終追遠(yuǎn)
中國的譜牒之學(xué)至誕生之日起,就有著喜歡追溯到炎帝、黃帝的傳統(tǒng)。在時人的思維邏輯和意識觀念中,歷史越悠久,則血統(tǒng)越高貴,門第越顯赫?!赌鲜贰肪硭木拧秳㈣脗鳌吩唬和跎姹幻拮V,訪杳血脈所因。杳曰:桓譚《新論》云,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斜上。以此推之,當(dāng)起周代。僧孺嘆曰:可謂聞所未聞。
劉杳牽合歷史資料,裱糊傳世文獻(xiàn),得出自己的血脈始祖源自周代,這讓當(dāng)時的通人王僧儒哭笑不得,只能感慨一聲“聞所未聞”。
不僅如此,當(dāng)時之人為了顯示自己的血脈高貴,多有冒充世族之舉。如傅玄《傅子》說:寧以喪亂之際,世多妄變氏族,違圣人之教,非禮以明姓之意,乃著《氏姓論》。
“妄變氏族”一事指的是東吳尚書仆射是儀。是儀,本名氏儀,字子羽,北??I陵縣(今山東昌樂)人。因為被北海相孔融嘲笑“氏”字是“民”字無上,所以改姓“是”。對于是儀改變姓名一事,歷來多有批評,如徐眾說到:古之建姓,或以所生,或以官號,或以祖名,皆有義體,以明氏族。故曰胙之以土而命之氏,此先王之典也,所以明本重始,彰示功德,子孫不忘也。今離文析字,橫生忌諱,使儀易姓,忘本誣祖,不亦謬哉!
姓氏是祖宗的賜予,是顯明根本、彰示功德的所在,是儀因為名士孔融的一言,就改變自己的姓氏,在徐眾看來,屬于數(shù)典忘祖的行為。
《漢書蕭望之傳》顏師古注:近世譜牒,妄相依附,乃云望之,蕭何之后。追次昭穆,流俗學(xué)者,共祖述焉。夫纘侯,漢室功臣,名高位重;望之巨儒碩學(xué),博覽古今,若其相承,何以后之史傳不詳?《漢書》既不序論,后人焉所取信?不然之事,斯可譏矣。
顏師古指出,在唐代的譜牒中,將蕭望之依附為蕭何的后裔,這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行為。在顏師古看來,蕭望之為一代名相,與漢初“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的蕭何相距不到百年,若是真有血緣關(guān)系,怎會不見史傳記載?
辨別士庶
因為存在著冒充姓氏的行為,為了維護(hù)世族階層的利益,開始出現(xiàn)了辨別士姓和庶姓的書籍,《晉書》卷五一《摯虞傳》曰:虞以漢季喪亂,譜傳多至散佚,甚至子孫不能言其祖先,乃撰《族姓昭穆》卷,上疏進(jìn)之,以為足以備物致用,廣多聞之益。以定品違法,為司徒所劾,詔特原之?!?/p>
摯虞因為魏晉時代戰(zhàn)亂頻發(fā),百姓流離失所,遷徙不定,多數(shù)子孫不能明了自己的氏姓傳承,所以撰寫《族姓昭穆》,方便晉朝的九品中正選人制。《南史》卷七二《賈希鏡傳》:祖弼之,廣集百氏譜記,專心習(xí)業(yè)。晉太元中,朝廷給令史書,撰定繕寫,藏之秘閣,及左戶曹。希鏡三世傳學(xué),凡十八州士族譜,皆其所參??樁?。
賈弼之是我國譜學(xué)大家第一人,為了方便晉朝選用人才,撰成《十八州士族譜》,100帙、700多卷,建立了正式的士族家譜檔案?!赌鲜贰肪砦寰拧锻跎?zhèn)鳌罚核?、齊二代,士庶不分,賦役減缺,職由于此。武帝乃詔僧孺改定《百家譜》。初,晉太元中,賈弼之篤好譜狀,廣集群家,大搜眾族,所述十八家,一百一十六部,凡諸大族,略無遺缺,藏之秘閣,副在左戶。子孫世傳其業(yè),王弘、劉湛,并好其書。弘日對千客,不犯一人之諱。湛為銓曹,始撰《百家》,以助銓序。其東南諸族,別為一部,不在百家之?dāng)?shù)?!?/p>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誰是寒門,誰是世族,就由這些《族姓昭穆》、《百家譜》所定。《唐書》卷一九九《柳沖傳》便說:“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權(quán)歸右姓,州郡中正,皆以著姓為之,以定門閥。于是有司選舉,必稽譜牒,以考其真?zhèn)??!?/p>
而且,憑借著士族的身份,還可以享受“賦役減缺”,即減免賦稅的優(yōu)惠。而且,熟讀百家的族譜,可以不犯他人的家諱,“不犯一人之諱”。
魏晉南北朝族譜的興盛之風(fēng),彌漫于正史之中,清代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卷六八指出:《北史》凡一家之人,必寓于一篇,而昆弟子孫后裔,咸串連之,令國史變?yōu)榧易V,此最謬妄。
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一O也說:一人立傳,而其子孫兄弟宗族,不論有官無官,有事無事,一切闌入,竟似代人撰作家譜,自魏收始。
本該記載天下大事的史傳,卻成了記錄個人家系的家譜,不得不說這是魏晉時期獨(dú)有的特色。
區(qū)隔夷夏
臻至唐代,族譜又有了辨別夷夏、辨明新舊的功能意義,王得臣《麈史》卷下:譜牒不修也,久矣。晉之東渡,五胡亂華,中原衣冠流離,而致然也。況元魏據(jù)洛,諸虜冒中國之姓,則譜不可不知也。
胡人因為仰慕華夏文化,對漢文化有著強(qiáng)烈的認(rèn)同感和歸屬感,在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改姓情況,如北魏拓跋氏改姓元,丘穆陵氏改姓為穆,賀樓氏改姓為樓氏。
《封氏聞見記》卷一O載:孔至撰《百家類例》,品第海內(nèi)族姓。以燕公張說,為近代新門,不入百家之?dāng)?shù)。駙馬張垍,燕公之子也,盛見寵眷,見至所撰,頗生忿疾。時工部侍郎韋述,諳練士族。至聞垍言,懼將改之,以情告韋,韋曰:孔至休矣!大丈夫奮筆,將為千載楷則,奈何以人之言而自動搖?有死而已,改不可也。
張說是唐朝一代名相,被譽(yù)為“燕許大手筆”。因為張說所在的氏族為新進(jìn)冒頭的氏族,不入于孔至撰寫的《百家類例》中,惹起了張說兒子、駙馬爺?shù)膽嵟?。而諳練士族的工部侍郎韋述,對孔至說到,族譜是辨別新舊氏族的關(guān)鍵所在,是要永垂不朽的,不能夠因為畏懼就改變自己的原則??梢姡@時候的族譜,已經(jīng)不僅僅是士庶之爭,更有著新舊之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