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下中國,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要說個人的主要私有財產(chǎn)是什么,可能就是房子了。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思想觀念,向來最看重家、看重房子,無論是生活在鄉(xiāng)村還是大都市,都會千方百計、拼盡全力的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仿佛人活在世上,只有擁有了房子,才擁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家。居無定所的人,娶妻生子恐怕都是一種奢望??梢哉f在我們國家,一輩子靠租房住或打算租房住一輩子的人不能說一個沒有,敢說這樣的人不多,至少以前不多。至于以后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特別是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人,由于房價讓一些人承受不起,愿意租房住一輩子的人也可能會越來越多。就眼下而言,農(nóng)村人由于有宅基地,擁有自家的房屋相對于城里人來說要容易的多。不過隨著農(nóng)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提高,自建房屋的檔次和造價也越來越高。不少地方已經(jīng)趕上和超過了城里普通人的居住條件。近年來,有很多原本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村人,由于種種原因也蜂擁到城里購房,搖身一變成為城市居民。這也是讓城市規(guī)模迅速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些原本一度愜意的居住著單位分配“公房”的人,所謂的國家公職人員、事業(yè)人員、企業(yè)職工等等,自從房改以后也擁有了自己的住房。這些人為了改善自己的住房條件,也不斷的變著法兒進行著更新?lián)Q代,購房的熱情從來都很火爆。孩子大了結(jié)婚需要買房,做父母的畢生積蓄都用上還不夠的,怎么辦?什么分期付款了、抵押貸款了、按揭貸款了,反正只要能拿到房子,管它呢,慢慢的還唄。有的還房貸要還數(shù)十年,“房奴”一族也就由此產(chǎn)生了。不少父母為了給兒女還房貸,不得不勒緊腰帶、省吃減用,把生活的一切開支降到最低,即便是自己最喜愛的旅游也只能幻想幻想。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br> 現(xiàn)在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一般都是靠著數(shù)量不等的退休金、養(yǎng)老金、保障金、積蓄、其它一些收入或是子女的接濟生活。這個群體因家庭情況不一樣,生活狀態(tài)也千差萬別。人生苦短,怎么能讓60歲以上的老人生活的更好更幸福,這的確既是個人問題也是社會問題,也是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會老。
一個老年人,如果單靠自己微博的收入或數(shù)量極少以備急用的積蓄,很難或者根本不可能讓自己過上舒舒服服的晚年生活,但又不想讓子女接濟,或者子女根本就無力或不愿意接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老年人自己還有一套值錢的房子,是否能在房子上做做文章呢?把不動產(chǎn)變成活錢,為老年人歡度晚年服務(wù)。這是一個觀念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需要社會有關(guān)方面積極配合,出臺政策、建立機制。
俗言道,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呼吁中國老人,與其房留子孫,不如用房養(yǎng)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