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阮富春
現(xiàn)狀:翰海四季小拍首設佛像專場
9月28日下午,隨著翰海四季拍賣首次推出的“佛說四季——金銅佛像專場”槌聲響起,佛教藝術品拍賣又走進了一個新時代。北京翰海拍賣公司佛教藝術品部負責人一西平措介紹,“這場拍賣是內(nèi)陸拍賣市場首次將佛教藝術品納入到常規(guī)的四季拍賣中,未來將成為四季拍賣中的常規(guī)專場?!?/p>
94件標的,包括來自東北地區(qū)一收藏機構的48件佛教藝術品,36件私人收藏家藏品,以及10組與佛教藝術相關的藝術圖書。據(jù)記者觀察,上拍的金銅佛像多數(shù)是明清時期西藏、內(nèi)陸以及蒙古地區(qū)造像,18、19世紀造像半數(shù)以上,估價多在數(shù)萬元,無底價拍品10件。拍賣受到京津地區(qū)佛教藝術品收藏者、古董商、經(jīng)紀人關注,現(xiàn)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委托拍賣席也異常忙碌。不少無底價和兩三萬元起拍的金銅佛像,以超出估價數(shù)倍甚至數(shù)十倍的價格成交。高18厘米的清康熙內(nèi)陸漢藏風格黃銅鎏金單體澆鑄白度母坐像1.5萬元起拍,至24.15萬元成交;高25厘米的清代中原風格黃銅鎏金單體澆鑄關公像2.5萬元起拍,經(jīng)過十數(shù)輪競價,55.2萬元成交;高33厘米的無底價起拍明代內(nèi)陸黃銅漆金觀音菩薩坐像拍至9.66萬元;長185厘米、寬130厘米的冰島私人收藏18世紀西藏勝樂金剛唐卡以322萬元成交。
48件來機構收藏的佛教藝術品備受追捧,成交38件。全場94件標的成交63.83%,成交額1158.49萬元。
至此,佛教藝術品的專場拍賣從2004年秋季大拍中國嘉德、北京翰海的試水,到2006年北京匡時秋拍、2007年北京翰海春拍首創(chuàng)專場,到現(xiàn)今翰海季拍的常設,意味著以北京翰海為首的內(nèi)陸拍賣公司佛教藝術品拍賣常規(guī)化,翰海每年的四季拍賣和春秋大拍,將推出六次專拍。一西平措團隊,歷經(jīng)六年探索與實踐,成為佛教藝術品拍賣行情的標尺,一舉一動,影響著這一領域的生態(tài)。
2012年:“佛教藝術品收藏年”
2004年至今,佛教藝術品的專題收藏、拍賣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從紛雜到專業(yè)的過程,行情從大起大落到平穩(wěn)發(fā)展。記者有幸側(cè)身其間,耳聞目睹了這一進程的諸多事件。今年這一領域的發(fā)展尤其令人注目,一位從業(yè)者戲稱今年是“佛教藝術品收藏年”,概括性點明了今年的重要性。
據(jù)記者觀察,今年佛教藝術品收藏、拍賣市場沒出現(xiàn)2006年Speelman收藏金銅佛像拍賣的天價熱潮,也沒有出現(xiàn)像2007年北京市場金銅佛像拍賣行情的暴漲,但是,八年市場的發(fā)展與成熟,收藏者藏品的積累和沉淀,如今迎來了成果展示期。西藏、云南、北京三個地區(qū)先后出現(xiàn)了規(guī)格、層次較高的私人收藏展,以及佛教藝術品收藏活動。
6月9日,“‘海外回流西藏文物展’研討會”在北京尚仕雅集會所召開,格勒博士、陳慶英、熊文彬、杰夫·沃特(Jeff Watt)、羅文華、胡國強、王家鵬、黃春和、謝繼勝、寧強、巴諾等海內(nèi)外著名佛教藝術學者、專家對展覽的展品進行甄別和論證,展品涵蓋藏傳佛教不同時期的重要金銅造像、唐卡繪畫以及法器,許多展品是漢藏文化交流的珍貴文物。
7月25日,這個備受西藏自治區(qū)政府、西藏自治區(qū)博物館、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fā)展協(xié)會及佛教藝術品研究、收藏人士重視的展覽在西藏博物館揭幕,展出了來自國內(nèi)個人、團體收藏的39件金銅佛像、39件(套)佛教法器以及23件唐卡,共101件(套)佛教藝術精品,出版了《海外回流西藏文物精粹》一書。這是目前所知國內(nèi)首次在公立博物館舉辦私人收藏藏傳佛教藝術品主題展,展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以及學術水平受到了廣泛關注。西藏自治區(qū)博物館館長達瓦扎巴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指出,“國內(nèi)收藏的很多精美的西藏文物藝術品,大部分是近幾年陸續(xù)從海外拍賣會或者其他途徑購買回來的。這次展覽是兩岸三地收藏家重要藏品的一次匯集,意義重大。”“一件佛像、法器不僅具備常規(guī)意義上的價值,而且是來自不同地區(qū)藝術的結(jié)晶。它們也承載了藏族與中國其他民族長期交流、融合的文明成果,或印證了歷代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行使主權”。
8月20日至26日,由云南省文物局、云南城投集團、云南省文物總店、云南典藏拍賣公司等單位聯(lián)合舉辦的“2012大理‘佛都藝苑’佛教文化藝術品節(jié)”舉辦。依托大理深厚的佛教文化資源,開展的鑒定培訓、講座、展覽、銷售、拍賣等一系列活動辦得有聲有色,為打開西南地區(qū)佛教藝術品的交流活動打下了基礎。佛教文化藝術品專題拍賣會上拍近600余件拍品,讓收藏者開闊了眼界。著名佛教藝術學者張永康、黃春和及一西平措在活動期間舉辦講座,對藏傳、漢傳、南傳佛教藝術品時代和工藝特點,造像的鑒賞與鑒定,以及當前佛教藝術品市場的發(fā)展狀況做了系統(tǒng)介紹,對促進西南地區(qū)學者的研究和收藏起到重要作用。
9月22日,知名收藏家邢繼柱的私人收藏佛像展——“吉金成瑞 寶相莊嚴——瑞寶閣藏金銅佛像展”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舉辦。160件(組)藏傳佛教造像,系統(tǒng)展現(xiàn)了公元7世紀至18世紀喀什米爾、帕拉、尼泊爾、西藏西部、西藏中部、明永宣宮廷、清康熙宮廷、喀爾喀蒙古、清乾隆六品佛樓、清乾隆宮廷、清代內(nèi)陸等造像藝術。學者評價邢繼柱收藏“藏品精良,且多從世界各地搜集、拍賣得來,流傳有緒?!庇浾攥F(xiàn)場粗略統(tǒng)計,展品中至少85件佛像來自世界各地著名拍賣公司的拍賣會。邢繼柱介紹,他將藏品提供給北大學者進行全面的取樣分析,展出的每尊佛像都經(jīng)過合金成分和鑄造工藝分析,為此還特別出版了《鳴鶴清賞——瑞寶閣藏金銅佛像》一書,為鑒定提供客觀的依據(jù)。
10月22日,“第5屆西藏考古與藝術國際學術討論會”在北京舉辦,會議由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漢藏佛教藝術研究所與故宮博物院、西藏文化博物館等單位聯(lián)合舉辦,三天的會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支持,邀請到了東西方三十余所高校、博物館等文化研究單位的教授、學者參會、交流、討論。
據(jù)主辦方介紹,漢藏佛教美術研究——西藏考古與藝術國際學術討論會由我國學者發(fā)起,在五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得到了國內(nèi)外學者大力響應,成為了藏學界和藝術史界的國際例會。論壇能堅持下來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每次論壇結(jié)束后都會認真編輯出版其論文集,為西藏考古與藝術研究存留特定時代的客觀面貌。
10月25日至27日,為期三天的第二屆“佛教美學·十月論壇”也在北京落幕。論壇由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fā)展協(xié)會、西藏文化博物館、首都師范大學藏漢佛教美術研究所共同主辦,北京尚仕雅集承辦。數(shù)十位東西方佛教藝術學者、專家出席論壇并發(fā)表演講。
記者有幸受邀觀摩,論壇吸引了業(yè)內(nèi)人士的高度關注,更得到了收藏愛好者的青睞,與會者眾多。專家們圍繞佛教美術發(fā)表了精彩的演講,黃春和、康柏娜、熊文彬進行了佛教繪畫方面的演講,佛教造像方面則有艾米·海勒、大衛(wèi)·威爾頓、羅文華、伊恩·奧爾索普等學者作學術報告。此外,簡·凱西、凱倫·維森伯恩分別發(fā)表了題為《4-12世紀印度的中國佛教朝圣者》《收藏品題記中的偽作》的演講,觀點鮮明獨到,通過具體而微觀的佛教藝術品,探索佛教美學及其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本質(zhì)價值。論壇圍繞佛教美學的價值,多角度討論佛教藝術品的宗教、藝術、歷史等意義,挖掘佛教美學的魅力和精髓,對于佛教藝術的研究、保護和收藏具有深遠影響。
行情:佛教藝術品拍賣調(diào)整趨穩(wěn)
2006年秋拍Speelman收藏金銅佛像專拍在香港蘇富比的成功拍賣,是佛像藝術品拍賣市場發(fā)展的一道分水嶺。在此之前的佛教藝術品收藏、拍賣只是分散的,此后,佛教藝術品由雜項工藝品中獨立,行情發(fā)展自成一系。2006年11月、2007年11月《文物天地》兩次對佛教藝術品的收藏、拍賣進行專題報道。
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佛教藝術品市場全面調(diào)整,北京故宮博物院佛教藝術研究專家羅文華先生稱這一年是“中國藏傳佛教藝術品拍賣市場有史以來最為蕭瑟的一年”。從拍賣的層面看,兩個方面表現(xiàn)最明顯:一是堅持佛教藝術品專拍的拍賣公司數(shù)量減少,二是拍品的成交價、成交率下滑明顯。雖然拍賣公司為規(guī)避風險,盡量減少高價位拍品的上拍量,重點推介中檔價位的熱門品,但行情下滑的趨勢并未止住。紐約市場幾位知名收藏家舊藏的上拍,還是出現(xiàn)了不少佛像精品,年度佛像成交前十名中,紐約入闈了6件之多。佳士得春拍,五代/遼代銅鎏金觀音坐像拍至250.5萬美元;秋拍推出的“奇默家族收藏精品拍賣”尤其引人注目,14世紀的西藏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以366.65萬美元列年度之最,9-10世紀的藏西克什米爾銅鎏金觀音立像拍至153.85萬美元。
是年,北京市場堅持推佛教藝術品專拍的只有翰海和匡時兩家,翰海春拍“拈花微笑—金銅佛像”專拍143件成交69.23%,成交額6517.06萬元;秋拍“善樂之邦—金銅佛像”96件成交63.54%,成交額2968.56萬元,而另場“大勢至—中華宗教雕塑藝術瑰寶”68件僅拍出47.06%,成交3858.25萬元,明代銅鎏金西方三圣佛拍至918.4萬元??偝山活~13343.87萬元,平均成交率60.26%,相較2007年兩場成交額12986.96萬元,79.91%的平均成交率下滑明顯。北京匡時下降最為明顯,全年兩場成交額為5013.23萬元,平均成交率55.16%,而2007年全年成交額高達21808.01萬元,平均成交率82.29%。
2009年,北京匡時撤消佛教藝術品專場拍賣,北京市場僅翰海專場獨樹一幀。一西平措并未因行情不佳而縮小規(guī)模,反逆流而上,全年成交額再次超過億元。春拍推兩個專場:“懷抱浮圖—隨身佛”101件拍出54.46%,成交額567.06萬元,“福田花雨—金銅佛像”71件拍出61.97%,成交額4278.51萬元。秋拍再推兩場,行情已經(jīng)明顯有所好轉(zhuǎn):“善哉—金銅佛像”104件成交62.5%,成交額4358.93萬元,“上善若水—宗教造像精萃”13件拍出10件,收獲7302.4萬元(平均每件超過700萬元)。也就從這一年開始,北京逐漸發(fā)展成為佛教藝術品交易中心,市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很多拍賣公司雖然放棄了專場拍賣的模式,但佛教藝術品上拍的數(shù)量在不斷在增大。北京幾家古玩城里,經(jīng)營佛教藝術品的店鋪如雨后春筍。
2010年行情略見升溫,精品與中檔品的行情較上年都有所上漲,明代永宣宮廷造像的價格表現(xiàn)搶眼。紐約蘇富比春拍的“印度及東南亞藝術品”專拍中,F(xiàn)rancisco Capelo佛像收藏,以及巴黎佳士得春拍的荷蘭著名收藏家Mr. H. J. da Silva的佛像收藏,在歐美拍場掀起一輪熱潮,尤其后者受到買家追捧,一組4尊的17世紀銅鎏金財寶天王像拍至140.9萬歐元。
同年香港蘇富比春拍,高36.1厘米的明宣德銅鎏金四面八臂金剛瑜伽女立像拍至1858萬港幣。該公司秋拍,高21.1厘米的六字款明永樂銅鎏金如意轉(zhuǎn)輪觀世音菩薩坐像拍至2754萬港幣。香港佳士得春拍,高57.1厘米的六字款明宣德御制銅鎏金無量壽佛坐像拍至7010萬港幣,創(chuàng)下了2006年之后佛教藝術品的第二高價;曾盧芹齋、藍田山房、德馨書屋遞藏高156厘米的宋代木雕彩繪水月觀音像1018萬港幣拍出。
北京翰海全年四個專場成交額24289.78萬元,創(chuàng)歷年之最,四件成交價超過千萬元的藏式佛像進入了度年度佛像成交前十名,高46.5厘米的清乾隆銅鎏金黃財寶天王拍至1545.6萬元。該公司春拍兩場平均成交率達72.81%,成交額9191.17萬元。秋拍再攀新高,平均成交率達84.66%:“行愿之緣—金銅佛像”145件拍出79.31%,成交額7752.53萬元;“清皇氣度—清代宮廷模式藏傳佛教造像”20件拍出18件,成交額達7346.08萬元。
2011年,佛教藝術品拍賣的泡沬日漸厘清,紐約、倫敦、北京市場行情更加穩(wěn)定。紐約佳士得3月24日春拍,舒思深夫婦(Walter and Phyllis Shorenstein)收藏的佛像高價拍出:高45.4厘米的12世紀云南大理國銅鎏金阿嵯耶觀音立像保存完美,估50萬至80萬美元,拍至400.25萬美元,成為年度最貴的中國內(nèi)陸佛像。次日該公司上拍的明代銅鎏金真武大帝像,也拍到了221.05萬美元。
香港蘇富比去年春拍,高48厘米的宣德十年款鎏金銅南海觀音坐像3314萬港幣成交,隨后高94厘米的明代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拍至2082萬港幣。高價品的連續(xù)出現(xiàn),一掃2008年以來的市場頹勢。北京翰海的佛教藝術品拍賣平臺影響力日增,全年成交額達11572.58萬元。春拍“清戒—金銅佛像”專場68件成交82.35%,成交額4278.35萬元;“金粟神光—比利時私人珍藏佛造像”專場32件悉數(shù)成交,成交額1959.03萬元。秋拍時“色·無?!疸~佛像”專場79件成交69.62%,成交額2268.15萬元;單獨拍賣的宋代銅鎏金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和文殊菩薩拍至690萬元;“悲智喜捨—臺灣遼樓居私人珍藏重要佛造像”專場35件成交57.14%,成交額2377.05萬元。
2012年春拍,受藝術品市場大勢下滑的影響,佛教藝術品拍賣行情有所下滑。但不乏亮點,北京翰海春拍佛像專場92件拍出84件,成交率超過了90%,成交額4013.5萬元,其中9件成交價超過百萬元,10-11世紀銅鎏金文殊菩薩像拍到了839萬元。首次上拍的天珠專場,成交額達6640.1萬元,一顆十二眼天珠拍至1840萬元。
紐約佳士得9月13日上拍的印度與東南亞藝術專場收獲767.075萬美元,中國西藏造像行情最好,尤其是西藏唐卡表現(xiàn)突出——兩件價超百萬美元,編號558的13-14世紀的綠度母唐卡估40萬至60萬美元,拍至176.25萬美元,47×39.4厘米,來自歐洲D(zhuǎn)r. Eugenio Ghersi舊藏,大約在1933年購于意大利。緊隨其后來自同一藏家的第559拍品也是一件13世紀西藏西部的阿彌陀佛唐卡,拍至104.65萬美元,64.8×55.9厘米。
最值一提的是,中國嘉德繼2004年后,今春再次推出佛教藝術品專場拍賣,首拍90件拍出69件,成交額2772.08萬元。雖然額度不高,但是如果將其設為春、秋大拍中的常規(guī)專場,這一舉措無疑會讓收藏者對佛教藝術品市場充滿信心。
疑惑:明清宮廷造像為何依然是市場主流
自2004年至今,明代永宣宮廷造像、清代康雍乾宮廷造像一直是佛教藝術品拍賣的主流,這一點到今天仍然沒有重大變化。市場變化的是,由于2006年秋拍以來明代永宣宮廷造像價格的高趨,精品價格動輒超過千萬元,品相略差的也要數(shù)百萬元,在這樣的行情下,買賣雙方都極為謹慎。
有行家指出,2008年市場出現(xiàn)調(diào)整以來,永宣造像交易表現(xiàn)惜售。一方面是因為永宣造像有曾經(jīng)創(chuàng)下的價格作為衡量標尺,另一方面是永宣造像所達到的工藝水準及其有限的存量,對佛教藝術品專題收藏者而言,永遠是一個高品位的象征,但對價格的承受能力,以及對行情的把握度,成為永宣造像行情的制衡器。當前的現(xiàn)狀是,擁有者期望價格能達到最高點,拍賣公司為維護品牌價值及利潤,沒有合適的買家,不會輕易上拍,而缺少者則希望能在最合理的價位購到。在目前經(jīng)濟形勢沒有明顯好轉(zhuǎn)的情況下,永宣造像的交易現(xiàn)狀將會維持一段平穩(wěn)期。
清代康雍乾三朝的宮廷造像近幾年來漲幅非常明顯,帶紀年款或者刻有佛像名的宮廷造像尤其受追捧,五年前價格在五六萬元的佛像,如今價格多大20萬元左右,精品的價格遠不止此。
近年來市場上有一種說法是,與海外市場追捧高古佛像相比,內(nèi)陸市場追求明清造像顯然低了一籌。行家指出這種說法過于片面。當前佛教藝術品絕大多數(shù)為海外回流品,從來源看,不存在明清宮廷造像品味低,高古造像品味高之說。缺乏對實際情況的客觀分析,難以觸及市場的真實性。佛像藝術品在紐約、倫敦市場成專題的拍賣約在1995年前后,內(nèi)陸1995年以后佛教藝術品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拍場上。天津、沈陽兩地的國營文物店,及天津、北京的拍賣公司在90年代對這一門類的藝術品收藏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003年以后隨著內(nèi)陸藝術品市場迅猛發(fā)展,帶動了國際市場上的佛教藝術品熱潮?,F(xiàn)今幾大市場上,佛教藝術品的購買者以華人為主流,過去那種以歐美人士為主的狀況早已改變。
明清宮廷造像之所以成為市場主流原因在于:明清造像相比高古造像數(shù)量大,容易滿足市場需求。試想,高古造像的存量極其有限,很難形成專題收藏。歐美之所以收藏了相當數(shù)量的高古佛像,其因是發(fā)達國家的收藏起步較早,而中國藏家,即便是臺灣、香港藏家,涉足收藏也多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起步較晚;其次是明清造像的品種、造型豐富多樣,多數(shù)采用鎏金工藝,具有現(xiàn)代人評價藝術品的完美外觀;另外,明清宮廷造像具有宮廷藝術品的風格,與其他同時代的工藝品具有藝術上的時代相通性,容易為收藏者所理解和接受。北京古玩城專營佛教藝術品的劉先生坦言,“拋開知識層面的問題不談,僅就高古造像本身的情況看,已經(jīng)足以說明問題——高古造像多數(shù)指元代以前的造像,這類金銅造像大部分體量小,鎏金者保存多半不完整,雖然價格不高,但是來源、傳承清晰可靠者并不多見,可遇而不可求,要想收藏一定的量,時間會拉得很長?,F(xiàn)在即便是紐約、倫敦拍場上,高古造像出現(xiàn)的幾率也很小,一次拍賣會通常只有數(shù)件,有時甚至一件也沒有,這樣的量怎么可能形成一定的市場規(guī)模!反倒是國內(nèi)市場,近年來回流品中常見高古造像。”高古造像不被內(nèi)陸藏家關注這種現(xiàn)象早已不存在,不少收藏者一直在購買高古造像,唐卡亦如此,相對而言,高古佛像是那些資深藏家追逐的焦點。
因此,正確認識明清宮廷造像之所以會成為市場主流的原因,對認清佛教藝術品市場的趨勢有重要作用。有收藏者認為,永宣造像與永宣瓷器一樣,都是出自同一時期的宮廷藝術品,而佛像的價格一直沒有達到永宣瓷器的價位。同樣,清三代造像與清三代瓷器亦然,當前價格在兩千萬元以上的清宮佛像少之又少,而同樣價位的清宮瓷器比比皆是,道光瓷價格都已超過千萬元。而就近8年的拍賣來看,佛像的存世數(shù)量遠遠低于瓷器。這還僅僅是佛像方面,唐卡、法器等佛教藝術品常見的其他形式,目前的價格更低,今年最貴的一張?zhí)瓶ㄔ诩~約才賣到170余萬美元,如果從這個角度看,佛教藝術品的前景如何,似乎不言自明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