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所指的是古代赫赫有名的文人名士組合,按時間先后順序為: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酒中八仙—元曲四大家—揚州八怪。那他們分別都有誰?各自又有怎樣的故事?一起看看。
一: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指東漢末年建安年間(196-220年)的7位文學家。這7人分別為: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
這7位文學家,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學成就。具體在詩、賦、散文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可以說,建安七子與“三曹”代表了漢末三國時期文學成就。尤其七子璀璨文學在以儒家思想為正統(tǒng)的兩漢,表現(xiàn)出了積極進步的因素。
曹操極度愛才,曹丕承繼乃父風范,高度盛贊且禮賢七子,常與他們“行則連輿,止則接席”??梢姟敖ò财咦印痹诋敃r影響力甚大。
建安七子中,唯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其他6人歷經(jīng)漢末離亂之苦,投奔愛才的曹操后,地位都發(fā)生了變化,獲得了穩(wěn)定、富足的生活。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中,可以說個個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前5位大家頗為熟悉,后2位陌生些。
1:孔融??鬃?0世孫,家學淵源,成語“孔融讓梨”主人公??兹谧鲞^少府、太中大夫等職,喜宴賓客,評論時政,言辭激烈,因觸怒曹操被殺,禍出口出,甚為惋惜!曹丕在其死后,仍以重金向天下廣征孔融文章。
孔融少有異才,很小就表現(xiàn)出過人見解。孔融10歲時隨父親去京師洛陽拜見河南尹李膺,李膺不愿見陌生人,吩咐門人:“非名人及素有交往者,不得領進家中”??兹谡f:“我家與李君世代通好”,守門人遂領他進入。
李膺見到孔融,發(fā)現(xiàn)是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孩,就問:“你憑啥說我們兩家是世交?”孔融說:“我家先君孔子與您的先人老子亦師亦友,所以我與您是累世通家的交情”,座中客人紛紛贊嘆,這話出自10歲孩子口,不易。
客人中太中大夫陳煒聽后,不以為然說:“人小時候聰明,長大后可能就很普通平凡”,孔融聽后馬上回應:“聽您這樣說,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眾人聽后,更是笑不可抑。成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便由此出典。
這是孔融小時候一件有趣的故事,從中表現(xiàn)出了孔融的博學、智慧與機敏,他發(fā)散的思維,橫貫古今,類比嫻熟,推理嚴謹,讓人嘆服!
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也自視甚高,其實我們都應保持謙遜、低調(diào)的空杯心態(tài),“三人行,必有我?guī)?/strong>”“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你自認很優(yōu)秀,但在整個大環(huán)境下也只是滄海一粟。
因孔融而出典的成語還有“望門投止”、“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等,可見古代文學家在文學、哲學、人性洞見等方面,都非常通透。
2、陳琳。與孔融年紀相當,任大將軍何進主薄,后避禍投靠袁紹,起草《討曹檄》:痛罵曹操祖父三代、曹操種種大逆不道等。據(jù)說曹操常犯頭風病,發(fā)作時難以忍受,而一讀到陳琳一紙痛罵后,大怒之下竟不治而愈。
這就是著名典故“孔璋書檄”,陳琳字孔璋。
后袁紹兵敗,陳琳被曹操俘獲,曹操說:你為袁紹寫文章歷數(shù)我的罪狀,但這只能針對我個人,怎么會怪到我祖上呢?陳琳向曹操謝罪,曹操愛其才,不僅沒有怪罪他,還封他為司空軍師祭酒,后來又升任丞相門下督。
這里感受一個典故“惡惡止其身,善善及子孫”。
陳琳,擅寫章表書檄,風格雄放,文氣貫注,筆力遒勁,如此威力讓曹操頓覺警醒當然,最讓我們感動的是曹操的愛才之心,點贊!
3:王粲[càn],字仲宣,詩賦為建安七子之冠。他記憶力超群,擅算術,擅寫文。王粲少時西遷,深受當時著名學者蔡邕的賞識。后來他投奔劉表十年,有志難伸,心內(nèi)郁悶,最后歸順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賴,賜爵關內(nèi)侯。
魏國建國,王粲官拜侍中,由于博學多才,傳統(tǒng)制度廢馳后,就讓他主持制定各項新制。一次王粲與人同行,讀道邊碑,有人問:“你能背誦嗎?”,王粲當即一字不落地背下來。還有一次觀人下棋,棋局亂,王粲憑記憶恢復。
最有趣的一件事:王粲去世后,魏文帝曹丕率朝臣、文士等為他送葬,為表達對王粲的不舍眷戀之情與祭奠,曹丕對大家說:“仲宣平時最愛聽驢 叫,讓我們學一次驢 叫,為他送行吧!”于是驢 叫之聲此起彼伏。
這,就是著名的典故“驢鳴送葬”。
想想那個驢 叫場景,讓人忍俊不禁,同時也看出曹丕對文人的愛戴。的確“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優(yōu)秀,人生何愁不燦爛?
4:徐干。少年勤學,潛心典籍,他潔身自好,窮處陋巷,不隨流俗。建安初曹操封他司空軍師祭酒掾?qū)?,轉五官將文學,后因病辭職。
5:阮瑀。作章表書很出色,音樂修養(yǎng)高,年輕時受學于蔡邕,蔡邕稱他為“奇才”。當時軍國書檄等多為阮瑀、陳琳所擬,后阮瑀官拜丞相倉曹掾?qū)佟鹤尤罴?、孫子阮咸位列“竹林七賢”,阮家世代名人。
有一次,曹操外出途中,命阮瑀立馬撰文。成文后,曹操發(fā)現(xiàn)阮瑀在顛沛途中撰寫之文,竟改無可改。這就是傳說中的“舉筆而成”吧。
6:應玚。擅作賦、寫詩歌,曹操任命為臣相掾?qū)?,后轉平原侯庶子,在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任將軍府文學,就是校典籍,寫文章等。
7:劉楨。博文有才,擅詩詞,五言詩創(chuàng)作風格遒勁、語言質(zhì)樸,名揚于世,與曹丕友好。
小結:建安七子的才華,代表了漢末三國時代文學的主流,他們的很多詩作流傳至今、熠熠閃光,為中華文化平添了一抹亮眼的清流。
但都說“慧極必傷,情深不壽”,7人中孔融被處死外,其他6人依附于曹操。但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發(fā)生疫病,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中剩下的5人均死于這次傳染病,讓人唏噓。
提到建安七子,我認為李白的“蓬萊文章建安骨”寫得很生動、形象。李白在酒酣之后腦洞大開,想到東漢宏偉的文章、風骨剛健的建安詩,令他十分仰慕。
蓬萊,傳說中的仙山,藏有寶典秘錄。“蓬萊文章”借指東漢文章,“建安骨”形容的正是東漢末建安年間“曹氏三父子”與“建安七子”詩文風格剛健、俊爽的建安風骨。
二: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三國魏正始年間(240-290年)的7位不同流俗的文人名士,分別為:嵇康、阮籍、山濤 、向秀、劉伶、王戎、阮咸。
關于“竹林七賢”一詞來歷,學界素有爭議,也未有定論。一種說法:七賢常在山陽縣(嵇康老家)竹林之下,賦詩、唱歌、縱酒等肆意酣暢,后世以地名合稱。
另一說法:西晉末,附內(nèi)典及外書的格義之風盛行,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七賢上而成“竹林七賢”,這里竹林非地名,也非真有竹林。
對于思想而言,七賢為玄學代表,有的崇尚老莊,有的則附加儒學,有的主張自然名教合一??傮w上七賢不拘禮法,主張清靜無為等。
七賢中,山濤年紀最長,嚴格來說,山濤是七賢組織者與核心,他發(fā)現(xiàn)了嵇康、阮籍,后介紹向秀與嵇康、阮籍相識,因此山濤像HR。
關于七賢排行,《世說新語》首推阮籍,其次嵇康,再是山濤。但到底誰是七賢之首?大多推嵇康,歷代典籍推阮籍,兩者影響力都大。
1:嵇康。世人皆知,嵇康是當世的美男子,兒子嵇紹氣度非凡、神采俊逸,“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王戎卻說:“你沒見過他父親啊”,可見嵇康風姿之絕世。
劉義慶形容嵇康:
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蕭蕭肅肅,爽朗清舉......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但自古以來,才高者往往孤高自傲、目無下塵,嵇康性情率直,不似阮籍那般謹言慎行,這就埋下了禍端,有點像蘇東坡。嵇康不領情山濤推薦做官,與其絕交,還得罪了鐘會。
鐘會來拜訪他,他一直不理人家,獨個兒在樹下鍛煉。鐘會郁悶要走時,嵇康猛地給人來了一句:“何所聞而業(yè),何所見而去?”這讓人如何下臺?其實文人也要懂基本的人情世故,要有情商,方能立足于世。
鐘會由此記恨,在處理嵇康朋友呂巽、呂安案時,抓了呂氏兄弟。嵇康憤而為朋友作證,因觸怒司馬昭而被害,為此道士孫登一語道破:
“君才則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臨刑前,嵇康抱琴彈廣陵散,完罷道:“袁孝尼曾請求學此散,我堅持不肯教,廣陵散于今絕矣”。一聲長嘆,令千百年來世人感慨,司馬昭殺嵇康如曹操殺孔融,追悔啊。
2:阮籍。承繼父親“建安七子”之一阮瑀才俊,學識淵博,好飲酒,行為乖張。有趣的是:他本不愿當官,但聽說步兵校校尉衙門藏有好酒,才向司馬昭要此官,世稱阮步兵。
阮籍鄰居中,有一為風姿綽約少婦,在酒壚旁賣酒,阮籍和王戎常去買酒喝。一次阮籍喝醉了,就睡在了少婦身旁,那婦人的丈夫起初懷疑阮籍,但見他始終無其他意圖后才釋然。
阮籍雖叫囂:“禮法是為我們這類人制定的嗎?”但始終恪守禮法,仍是一個謙謙君子。
阮籍至孝,表現(xiàn)出一種與眾不同的行為。在為母服喪期間,他在晉文王宴席上大快朵頤、喝酒吃肉,當時任司隸校尉的何曾就對文王說:
“您以孝治天下,但阮籍卻在重喪期公然大吃大喝,應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風化”。
阮籍居喪吃喝、飲淡不輟,神色自若。文王司馬昭不僅不怪罪他,還為他開脫,說他是因為母親去世,自暴自棄才飲酒吃肉,就象我們心情不好也會化悲痛為食欲一樣。司馬昭早在兩千年前就懂人性啊,也說明阮籍深得司馬昭之心。
阮籍兒子阮渾長大,氣度風骨與阮籍很像,還效仿他,阮籍不愿意了,阮咸已被他帶歪,兒子怎能這樣?他認為孩子不應學他放誕做派。
3:山濤。字巨源,七賢中年歲最大,有長者之風。王戎贊他:“山巨源如璞玉渾金”,還有人說“見山巨源,如登山臨門,悠然深遠”,可見其影響力很大。
山濤之妻很賢德,山濤對她說結交了嵇康和阮籍兩個酒鬼一樣的朋友,妻子不放心,要求親自觀看,看后竭力支持他們的友誼。若無山妻,想必就沒了竹林七賢。
山濤很能喝酒,八斗不醉,同時更是治世能臣,還勸嵇康做官。最讓世人稱道的是養(yǎng)育嵇康遺孤嵇紹,并舉薦他為官,嵇紹因其父原因不肯為官,山濤好言相勸。所以,世人都說,山濤是最適合做朋友的人。
4:向秀。當初嵇康戲弄鐘會時,向秀就在一旁為嵇康拉風箱,與嵇康一同被害的呂安也是向秀好友,兩朋友遇難后,向秀思念不已,但與之不同的是出來做官了。值得一提:“竹林七賢”自嵇康、阮籍二人死后,盛景不再。
5:劉伶。長相丑陋,嗜酒放縱,有時喝醉了還會在屋里脫衣裸形,被人取笑時還理直氣壯:
“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裈衣,諸君怎么跑到我褲子里來了?”
《晉書》有一典故,說劉伶乘車會帶一壺酒,還讓人帶鐵鍬跟著,說是等他死后便于埋葬他。為此辛棄疾有詩云:“醉后何妨死便埋”,也難怪有千古流傳的佳釀“劉伶醉”。
6:王戎。黠慧,“辨李”故事主角。王戎7歲與眾孩玩耍,路邊李樹結滿李子,孩子們爭相采摘,唯王戎不為所動。別人問他,他說:“李子樹長在路邊卻長了很多果子,一定是苦李子”,眾人摘下一嘗,果真如此!
王戎摳門為人所不喜,侄子結婚,他送人家一件單衣,完后還要回來。女兒借他點錢,回來看他臉色不好,就把錢還回來,王戎才高興。但阮籍欣賞他,說他“清逸可賞”,甚有趣。
7:阮咸。擅彈,山濤贊他“清真寡欲,萬物不能移也”。阮咸與姑媽婢女有情,姑媽本答應給他,但覺不妥又帶走。阮咸不顧服喪,騎馬就追,最終追回姑娘,后生兒子阮孚。
阮咸有兩件著名的趣事,一是“阮咸曬裈”,阮家原是大家族,到阮咸這一代就比較窮了。七月七曬衣服時, 人家北邊曬綾羅綢緞,阮咸這邊曬粗布大褂子,故意跟人分庭抗禮。
另一是“與豬共飲”。阮家人都是能喝的主,阮咸常與族人共飲,不用小杯用大甕,喝得有時連豬也聞著酒味來了,而阮咸也不在意,直接與豬共飲。想想那個場景也甚是滑稽。
小結:嵇康剛直,阮籍謹慎,山濤君子,劉伶放縱,向秀無奈,王戎隨流,阮咸乖張,七人形色分明,但就是這樣一群不同流俗的文人,裝點了那個時代文人璀璨的天空。
三:酒中八仙
酒中八仙,是指唐朝嗜酒的8位學者名人,分別為: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來看看杜甫很有意思的《飲中八仙歌》。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
銜杯樂圣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1:賀知章。知章酒后騎馬,搖搖晃晃如在乘船。結果失足落入井,最后竟在井底睡著了。
2:李琎。汝陽王李琎飲酒3斗見皇帝,路遇裝酒曲的車,垂涎三尺,恨不能搬到酒泉去。
3:李適。左相李適豪放,花巨資買酒喝,如飲百川水,自稱如此豪飲是為脫政事以讓賢。
4:崔宗之??∫轂t灑的美少年,舉杯飲酒時,時常傲視青天,俊美之姿猶如玉樹臨風。
5:蘇晉。佛前齋戒吃素,飲起酒來卻把清規(guī)戒律忘得一干二凈。
6:李白。八仙中最豪放,李白飲酒一斗,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酒肆喝酒,常醉眠于酒家。玄宗召他作詩,他說自己是酒中神仙。
7:張旭。飲酒3杯即揮毫作書,人稱草圣。他不拘小節(jié),當王公貴族面摘帽露頂,奮筆疾書,猶如神助,就像云煙瀉在紙上。
8:焦遂。5杯酒下肚,精神振奮,他在酒席上高談闊論,常常語驚四座。
小結:唐詩佳篇多為酒釀而成,無論青春與自由、熱烈與奔放、孤獨與寂寞、悵惘與失意,以酒入心,飲之思之,酣暢淋漓,澆鑄成了多彩壯麗的美篇。
余光中在《尋李白》中說: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我們每提起大唐美篇,迎面而來氤氳酒香。杜甫總結唐代詩中八仙,醉態(tài)可掬、浪漫可愛,讓人忍俊不禁。原來:唐代酒釀美篇,“飲中八仙”就是最接地氣的“酒中神仙”!
四: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是指元代4位雜劇作家,分別為: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4人代表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雜劇創(chuàng)作。
1:關漢卿。最大成就是雜劇,一生寫60多種,現(xiàn)存18種,最著名的是感天動地《竇娥冤》。關漢卿出身于一個醫(yī)生家庭,金代山西南部戲曲很盛,故從小受戲劇熏陶,金滅前已成為一個較成熟戲劇作家。
2:白樸。童年遭遇兵荒馬亂,元好問將他收留。白樸為瘟疫所襲、生命垂危時,元晝夜將他抱在懷中,竟在疫6日后不治而愈。白樸承繼元好問格調(diào),詩詞跌宕沉詳、天然古樸。
3:馬致遠。晚號“東籬”,效仿陶淵明之志。前期作品多為田園題材,風格豪放、清逸,《漢宮秋》是元曲杰作,《天凈沙.秋思》是膾炙人口、耳熟能詳?shù)那Ч琶?/strong>,風格樸實自然,精致而富有表現(xiàn)力。
4:鄭光祖。生平事跡史載不多,早年習儒,后補授杭州路為吏而南居。他為人剛直,不喜與官場打交道。杭州之美、伶人歌女觸發(fā)其創(chuàng)作靈感,他才情超群,走上雜劇創(chuàng)作。
小結:因篇幅偏長,個人故事暫不詳表。不可否認,元曲四大家開創(chuàng)了我國戲曲史上的黃金時代,據(jù)說當時有名有姓的雜劇家就有80多位,可見元曲規(guī)模宏大、盛況空前!
五: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是指清朝揚州一帶地區(qū)風格相近的一批書畫家,年代在清朝康熙中期—乾隆末年。公認這8位:金農(nóng)、鄭燮、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
1:金農(nóng)。怪在才,50歲后始作畫,終身窮困,長于花鳥、山水、人物,尤擅長墨菊,楷書自創(chuàng)一格,號稱“漆書”,又稱金農(nóng)體。
2:鄭燮。怪在傳奇,即鄭板橋,擅畫蘭、竹、石、松、菊,畫蘭竹50年,成就突出。板橋畫竹“胸中無竹”,強調(diào)“莫知其然而然”。
3:黃慎。怪在悟性,擅長人物寫意,也作花鳥山水,筆姿率性,八怪中全才畫家之一。
4:李鱓[shàn] 。怪在命,中過舉人,以繪畫作過內(nèi)廷供奉,任過山東滕縣知縣,與板橋關系甚密。
5:李方膺。怪在倔,出身官宦之家,任過縣令、知州等,后被誣告罷官,揚州賣畫為生。
6:汪士慎。怪在人,工花卉,擅畫梅,54歲左眼病盲,卻仍畫梅。67歲雙目俱瞽,仍能狂寫草書,此即“盲于目,不盲于心”。
7:羅聘。怪在使命,金農(nóng)弟子,好游歷,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鬼趣等,無所不工,他筆調(diào)不群,別具一格。
8:高翔。怪在淡薄,擅山水花卉,晚年右手殘疾,以左手作畫;高翔還精于寫真與刻印。
小結:揚州八怪大多生活困頓,狂放孤高,以書畫表情達意、抒發(fā)志向,其書畫風格迥異、不落俗套、大膽創(chuàng)新,為后世畫家所承。
當然,古代名家流派還有很多,文學流派如:
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曾鞏、王安石。
邊塞詩人:高適、王昌齡、岑參、陳子昂等;
張王樂府:張籍、王建;
南唐二主:李璟、李煜;
郊寒島瘦:孟郊、賈島;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等等~~~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底蘊深厚,在不同時期不同流派中,既相互獨立、見解獨到,又相互滲透、卓爾不群。但同樣星光璀璨,都不同程度地照亮了中華文明的夜空!
大家怎么認為呢?歡迎留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