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篇一直都在聊投資,這篇我們把這個話題聊透。
1、我對代理投資的看法。
我們先看看投資人想要什么,投資人想要的無外乎兩件事,第一是低風險高收益。第二是輕松不動腦。
這話是啥意思呢?打個比方。如果你把投資比作是和人家合伙開一家公司。投資人的想法就是我出錢,你出力。也就是說投資人認為自己沒能力或者也懶的操心。只是拿錢去入股。
那我們看看,錢值錢么?
實際上,如果你有辦法長期穩(wěn)定賺錢,又沒有足夠的本金。貸款利率并不高。對一個投資人來說,我們假設(shè)他沒有抵押物。10倍的杠桿,也就是說他貸到自己身家9成的資金,大概需要支付多少利息呢?年息3%左右(當然是以借款總額計算不是以自有本金計算哦,這跟你借房貸一個道理)。那么一直放大到6000倍的杠桿呢?年息仍然可以低于8%。
有人可能會質(zhì)疑,因為他會提出隔夜利息會累積成高利貸,但實際上不同的品種,是有辦法規(guī)避的(理解這意思么?有的品種是可以規(guī)避的,有的不可以)。不要問我怎么得出這個數(shù)據(jù)的,我能這么說,這事一定是存在的。這么低的利息的前提是確保放款人對你這個借款人有足夠即使的止損機制。比如你在股市里加杠桿做空就是這種機制,一旦你的保證金用光了,就會強行平倉確保安全。所以借款方是不會有風險的,所以才能給到這么低的利息。
而平常很多人開公司周轉(zhuǎn)資金需要借高利貸實際上是因為他做的這件事,借款人沒有及時的止損的處理機制,所以經(jīng)過風險計算,才會收取高利息。
如果你認同上面的數(shù)據(jù),那我告訴你,無風險的情況下,資金這玩意,最多,值8%。到頭了。所以你回頭再去看郭主席的告誡:“年化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是不是又有新體會了?
這意思就是說,既然錢本身就只值這么多(無風險的情況下錢最多就值這點,利息再高,一定是風險更高,乘完了之后的數(shù)學期望的加權(quán)利率,長期還是低于8%的),如果人家給你更多,那只能說明一件事。背后有風險。
風險是什么?是一種概率。如果你大學里的概率論沒有忘記,我可以給你打個比方。
比如你中500萬的概率是1/1000萬。那么你用2塊錢去買一張彩票,實際上這張彩票的價值就是2塊錢乘以500萬/1000萬。也就是價值1塊錢。這1塊錢就是這2塊錢買彩票的數(shù)學期望。
也就是說,你這個投資行為實際上長期來看,你等于在拿2塊錢去換1塊錢,穩(wěn)定的虧損50%,理解?
那也就是說,人家的精算師是算過得,他給你10%也好,給你20%也好。長期來看,他最多給了你不超過8%。因為長期多次之后,你的那些超過8%的部分是用來抵償你的本金的損失的。
如果你看不懂這種概率的描述,我給換個簡單的思維模式。你站在向你提供投資品種或者融資一方的角度看。如果他真的能夠長期穩(wěn)定盈利,那么他就一定能夠拿到低于8%要價的資金。既然如此,那他憑啥非要買你的這份高價資金呢?對吧。他買便宜的資金不是更劃算么?除非他的精算師算過了,這里面風險蠻大,也就是坑很深。所以才請你一同來背風險嘛。
簡單點說。如果你只有錢,而沒有能力的話。你的錢其實長期大樣本來看,不可能有高收益。你注意兩個詞。長期,大樣本。因為數(shù)學上從來不排除一種人叫做天生命好,還有一種人叫做這會兒運氣好。
但這就不是我們討論的范圍,數(shù)學討論的話題永遠是沒有命,沒有運,該怎么做,而命運是玄學的話題。雖然我同樣也很喜歡玄學哦,以前我們也常聊宗教,以后有功夫聊,但這一期,只聊數(shù)學。
2、那么那些長期賺高回報率的投資人又是怎么回事呢?
看懂了1再來看這個就很清楚了。他們賺的不是錢的錢,而是人的錢。理解這意思么?
比如你覺得伯克希爾哈薩維到底是什么值錢?是他們公司手里大量的現(xiàn)金還是他們持有的股票?都不是。值錢的就是巴菲特本人。
你把錢給到巴菲特,他賺30%。只付你8%,他自己拿走你的錢賺的22%。你可能覺得這個分配方案不公平。但是實際上很公平。因為他可以不要你的錢,他從別人那里或者從資本市場里直接加杠桿,他就可以低息拿到這么多錢。
所以我們看清楚了,實際上如果你沒有投資能力。你只能賺到很小的回報率。比如余額寶就是這樣。如果你的回報率很高,那你一定是乘以了很大的風險,放大到最極端,那就跟買彩票一樣。乘完的數(shù)學期望才是你真實的終身回報率。而這個終身回報率,你會發(fā)現(xiàn)非常低,恐怕超不過6%。
3、那怎么去學習投資能力呢?
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市面上最多的就是各種“磚家”。而磚家里占大頭的就是以預(yù)測為主的。為啥呢?因為大眾需要預(yù)測。
大多數(shù)人需要的就是怎么樣不操心,不動腦,掙大錢。既然代理理財被坑多了,騙多了,那還是自己拿著錢自己決定吧。于是,預(yù)測大師們就如同雨后春筍般紛紛冒出了。
但是我們想一下,所謂的長期穩(wěn)定的預(yù)測成功,數(shù)學上可不可能存在呢?
我們小時候都學過一個數(shù)學傳說。就是一個大臣和一個皇帝下棋。說如果皇帝輸了,就在第一個棋格上放一粒米,第二個棋格上放兩粒,依次加倍,到第六四個格子?;实蹪M口答應(yīng)了。到后面一算,2的64次冪,把全世界的糧食放上去都不夠。
如果預(yù)測是可行的。有兩件事就說不通。
第一,如果一個人這么做,他連續(xù)對64次,那全球就沒有貨幣了。因為被他一個人贏光了。這事歷史上發(fā)生過么?從來沒有。所以,你可以想想如果存在這種大師,為啥歷史上從無人能夠把全球都贏回自己家。
第二,如果存在這種神奇的預(yù)測,那大家都這么做,集體賺錢。賺誰的錢呢?是吧,同樣是個有趣的猜想,你可以想想。
我是個數(shù)學上很軸的人,很軸就是對于一切公式上無法證明的東西,我持保留意見?;蛘哒f,無論你賺了,賠了,我認為,那只是你的運氣來了,走了,僅此而已。
4、那為什么確實存在少數(shù)人,是穩(wěn)定盈利的呢?
我研究過歷史上很多以投資為生的人留下的傳記。也了解過一些現(xiàn)存的以投資為生的人的方法。
我個人的看法。他們只是在某個局部的領(lǐng)域里,某個局部的資金范圍內(nèi),形成了某種優(yōu)勢,導致了算法上的優(yōu)勢。
這話需要解釋下。我給你舉個曾經(jīng)歷史上發(fā)生過的例子,它非常簡單通俗,恰好用來說明這事。
我大一的時候,當時有個游戲叫做聯(lián)眾。聯(lián)眾那時候剛推出一款可以賭游戲幣的游戲叫做梭哈。梭哈里面分了三個等級的房間。越高,每一把輸贏的游戲幣就越多。
在那個還沒有算牌器的年代里。我寫了一個梭哈的算法。就是根據(jù)拿到的牌,和別人打出的牌以及這一局這一輪壓下去的游戲幣的數(shù)值來計算贏面和自己要跟還是不跟,要壓多少籌碼合適。
這實際上相當于當時的一個算牌器。那么拿著這玩意。我每天可以凈賺20萬游戲幣。什么概念呢?當時游戲幣是可以直接兌換回RMB的。因為那時候網(wǎng)絡(luò)打牌和賭博的區(qū)分紅線,國家都還沒定義。也就是我每天掙200塊錢。
這種盈利是到什么時候結(jié)束的呢?到聯(lián)眾開始推行每一局都必須輸?shù)椎男乱?guī)之后就結(jié)束了。所謂的輸?shù)拙褪钦f在沒有這個規(guī)矩之前。聯(lián)眾是不回收游戲幣的,玩家彼此之間玩,A玩家輸了多少,B玩家就會贏走多少,一個幣也不會損失。而有了輸?shù)走@個制度之后,就是說只要你上桌。你先被聯(lián)眾扣掉一定比例的游戲幣,相當于被聯(lián)眾抽傭。當然,他們這樣是為了回收游戲幣,從而增加游戲幣的銷售額。
但正因為他們開始這個新規(guī),就把我長期51%的勝率變成了49%。那2%作為臺面費被聯(lián)眾抽走了。從此以后,只有聯(lián)眾是永遠贏的。他收傭嘛。玩家里面,長期來看,數(shù)學層面就保證你只能是久賭必輸?shù)牧恕?/p>
這個例子非常形象的說明了所謂的“某個局部的領(lǐng)域里,某個局部的資金范圍內(nèi)”,而且它又通俗易懂。
某個局部的領(lǐng)域就是指梭哈這個游戲,這個游戲直到聯(lián)眾開始抽傭,都只有我一個人有算牌器,那這個優(yōu)勢確保我長期打牌51%的勝率。
某個局部的資金范圍內(nèi),就是聯(lián)眾到底有多少人在大戶室里玩梭哈。你理論上最多能贏的錢,就是大戶室里所有人最多輸?shù)舻腻X。你不可能把聯(lián)眾公司給贏走嘛。對吧。
那么實際上當年聯(lián)眾梭哈大戶室里同時在玩的不到3桌牌,所需要的啟動資金不到100塊RMB,也就是10萬游戲幣。每天你把大戶室贏個光,也不過能搜刮200塊RMB。那這個市場就這么丁點大。
看懂這個學生時代的例子再看全球那些私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他們?nèi)绻欠€(wěn)賺的,正常來講,就不會需要對外發(fā)產(chǎn)品謀求投資,因為這種機會人家自己人的資金去分都還不夠分,哪輪到外人。如果不是穩(wěn)賺的,比如風險很大,需要一部分資金去分散風險,所以才會對外兜售。
5、這世上到底有沒有管用的秘笈?
有些讀友可能陷于思維定勢。他一定要認為這世上有一種東西叫做秘笈。反正你拿到它就可以很輕松,很easy的賺錢。
這東西有木有呢?我的理解吧,如果你把時間軸放長了看,這東西是不存在的。如果你把時間軸拉短了看,這東西其實是運氣。
這就好比賭場里總有人運氣非常好,一晚上就發(fā)財了。但是他能復制么?如果不能復制,說明起作用的不是秘笈而是運氣。
同樣,也有人在賭場里久賭久贏。那這個后面起作用的會是秘笈呢?恐怕也不是,而是大量的計算工作。這種龐大的計算工作量并非是別人不懂,或許只是別人懶的做,沒精力做。
很多人聽到這里第一個誤解就是,我不懶,我不懶,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做。其實,你不知道怎么做,就是一種懶。思維上的懶和身體上的懶是兩回事。思考是一種不停的跳出舒適區(qū)的事情,而大部分人堅持思考十分鐘就開始犯困。而所謂的勤奮實際上是指在一切都不用思考的情況下,自己很勤于重復而已。
換句話說,你心心念念放不下的那個秘笈,它不是一個固定的東西。它是一個變化的東西。換句話說,沒有什么方法可以一直不變的長期有效。
而且所謂的學習“秘笈”的過程也是有成本考量的。
這就好像我們拿A股打岔了好幾期,這并不表示A股這個品種有啥問題。這個品種里長期穩(wěn)定贏錢的人有的是。我4年前和深圳的一個牛散深聊過,當然,人家是個老人,比我長一輩。他二十年來確實收益率非常高,而且非常穩(wěn),就是所謂的那種方差極小。我看過他的交易記錄,也聽他聊過各種操作手法。以我的經(jīng)驗,我結(jié)合他的手法和清單,我認為這是真的。雖然我并沒有玩過A股。
但我為啥沒興趣研究他做的那件事呢,理由很簡單。他過去的方法,在未來是否還有用,是未知的。這個道理就像張無忌跟張三豐學太極拳,張三豐讓無忌忘記招數(shù)一個道理。你學會他過去的方法,但不一定能學會他面對新問題的應(yīng)對策略。而面對新問題創(chuàng)造方法創(chuàng)造招數(shù)的能力,并非生搬硬套就可以。
而且我是否擅長他做的那件事,也是未知的。我的判斷是此事成功率很低。我看他兒子就有數(shù)了。如果這事真這么容易學,學了一定有好效果。那老人的兒子為啥不學呢?他兒子為啥不從事這一行呢。由此可見此事成功率一定很低。
時代在變,局面在變,方法在變,人也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6、那到底什么是能夠?qū)W的呢?
既然把錢交給人家企圖獲取高收益不靠譜,自己拿錢隨便押寶實際上就是靠運氣,指望入伙也理論上不可能。
那我個人認為剩下的,唯一能學的就是思維模式。
思維模式是個有價值的東西。但是正因為他有價值,所以他就沒有具體的用處。就好象我們?nèi)ソ∩矸垮憻?,你確定鍛煉了就一定能活超過100歲么?未知。但是我們身體是誠實的,我們感覺出了一身汗,似乎舒服了點。
思維模式也是一樣的東西,你感覺有了它,好像從此遇到事情都變得思路清晰,判斷力提高了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