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左傳》言及曹國始封君,皆云為周武王弟叔振鐸。然《國語晉語四》負羈言于曹伯曰:“先君叔振,出自文王,晉祖唐叔,出自武王,文、武之功,實建諸姬?!?span style="color: rgb(255, 104, 39);">語不及鐸。
又《逸周書克殷解》:“及期,百夫荷素質(zhì)之旗于王前,叔振奏拜假,又陳常車,周公把大鉞,召公把小鉞,以夾王?!?span style="color: rgb(255, 104, 39);">也記為叔振而已。
哲以為,曹叔名振,非為振鐸。文獻載文王太姒十子,唯曹叔為雙名,一可疑也?!妒酚洝贰蹲髠鳌匪浥c《國語》《逸周書》相捍格,二可疑也。
鐸,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或有戰(zhàn)事時用的大鈴。曹叔在克殷大典時奉著的是個代表布政的大鈴,又陳常車而已。
《史記周本紀》記作:“武王弟叔振鐸奉陳常車”。然常車唯以陳,何能以奉?蓋司馬遷誤讀典籍,將“叔振奉鐸,又陳常車”,錯編聯(lián)為“叔振鐸奉陳常車”。后人不察,遂以訛傳訛,謬傳千古。
《春秋左氏傳·定公四年》:“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誥》,而封于殷虛。”西晉杜預(yù)注:“聃季,周公弟,司空。陶叔,司徒?!辈辉?/span>陶叔為何人。
清人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卷二十四認為:“叔(振鐸)之封近陶邱,故(左傳)又謂之陶叔。”當代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云:“陶叔疑即曹叔振鐸,其封近定陶,故謂之曰陶叔。”哲以為雷楊所說甚是。
史記 毛叔鄭奉明水
據(jù)周禮,地官長即“大司徒”,司徒即司土,也即管理土地民眾,授土授民皆司徒職事。從子魚的話看,聃季應(yīng)該是大司徒卿,而陶叔是小司徒中大夫。
周初,文王幼子冉季(聃季,毛叔鄭)曾先后任職司徒司空之職。后其職先后為長子芮伯,次子中旄父承繼。周成王時,司空一職為冉季次子毛公(中旄父)所任。
《左傳》所言聃季即毛叔鄭也。武王四年,文王幼子冉季佐隨兄武王發(fā)嵩山祭天,得封鄭伯,事見天亡簋銘。宗人遂稱謂其為武王母弟叔鄭。成王時,冉季次子中旄父受土得氏為毛。
按周制,次子承繼祖氏,故其父是謂毛叔鄭。《逸周書克殷解》記“毛叔鄭奉明水”,蓋為追記語。唯司馬遷不察,哀嘆冉季之后無從見。
至南宋鄭樵作姓氏志,言毛氏先祖或為毛叔聃或為毛伯明云云,亦僅是猜度而已。云其伯明者,蓋源自毛叔鄭于武王克殷大典上奉明水。類之曹叔振克殷大典上曾奉鐸,衍誤名為振鐸。
誠如曹叔振亦稱陶叔,毛叔、鄭伯亦為冉季(聃季)別名耳,奈何司馬遷及后世學者皆不敢信哉,致使文王嫡幼子一脈毛氏歷史模糊千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