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讀:
重要的是,儀式感之后,還會有更多事情發(fā)生,看到更多真相。
一只手,通常會是一只女性的手,輕柔地把書翻過來,直接翻開封底,再拿一只小巧的印章摁一下,標有“新華書店”字樣的印章就留在了書中。那枚圖書章是紫紅色的菱形,有一種喜慶的感覺,總讓我認為里面有徐徐暖意,表示著一本歷經(jīng)曲折大有來頭的新書,從此與我結緣,歸屬于我。
中學時代我去新華書店買書時,格外留意收款員為新書蓋章的一幕。我覺得這簡直就是行為藝術,既代表我買書行為的終結,也預示我成為書的主人。很類似中世紀法蘭西王國的權力交接儀式,大臣們會在加冕禮上高喊“國王永垂不朽、國王萬壽無疆”,既是在告別老國王,也是向新國王效忠,意味深長。
那時節(jié)我買回來的書,如今大多還待在家中的書柜里,有的當年還被我用掛歷紙包上了書皮至今完好如初。前幾天,我閑來無事“巡視”那些書,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共性,那就是這些書幾乎都跟當時我的學業(yè)毫無關系,全是閑書!所以,盡管我一直說自己喜歡看書,如今又大談買書的儀式感,滿嘴讀書人文化人的腔調,但我卻不得不承認一個殘酷現(xiàn)實:喜歡讀書的我并沒有因為讀書而成為學霸天才,至今也沒有用知識變現(xiàn)的能力。說到底,我從頭到尾只是個只想從書籍中得到快樂的讀書愛好者。
如今我依舊喜歡徜徉書店并在書籍中漫步四顧的感覺,依舊喜歡摩挲翻閱一本新書的觸感,自然也還會留意收款員蓋圖書章的場景,但那些感覺觸覺場景都是買書附帶的儀式感。儀式感不會同知識內化為能力的過程劃等號,買書的感受和買書之后的應用其實是兩碼事。從讀書人的成長和書本身的價值來看,買書之后做什么才最重要。
關于讀書,北宋史學家劉恕有一則逸聞。劉恕自幼家貧好學,少年時曾到某位以藏書聞名的財主府上拜訪,請求允許自帶干糧上藏書樓看書。財主感于劉恕的好學欣然應允,于是他一連大半個月都在樓上用功。等財主再見劉恕,但見他面黃肌瘦卻一臉興奮,原來他早已將藏書樓中所有的歷史典籍邊抄邊讀梳理一遍。而史料記載的劉恕博聞強記、過目不忘的優(yōu)勢,恐怕就建立在這種近乎狂熱的讀書熱情基礎上。
在這則故事中,我認為榮耀歸于苦讀的劉恕,而一絲淺淺的尷尬的則屬于那位大度的財主。
擁有一座藏書樓的財主盡管顯得和藹可親,但實質上卻相當于一個圖書管理員,與書本上的知識隔著十萬八千里。倒是沒錢買書的劉恕得到了最大收益,把書本上的知識都內化成了自己的能力見識。中國古代流傳著多少像劉恕這樣抄書看書背書借書的故事,也就默認了對面站著多少坐擁書籍卻有眼無珠的財主富戶,這一點很諷刺。
說到這里我感到有些慚愧,因為我當年雖然熱衷買書也看了書,但照樣沒有汲取到書中的營養(yǎng),起碼沒讓看過的書為自己的高考試卷多掙幾分以便更好改變人生,那我的這種行為也和古代的財主富戶有些類似,和劉恕這些高人相比還是涇渭分明,差距明顯。
不管是我在現(xiàn)實中遇到的,還是在影視劇中看到的,事業(yè)有成的企業(yè)家總會在辦公室里布置富麗堂皇蔚為壯觀的書柜,擺滿裝幀精美的各類大部頭書籍。依我看,在這個場景中書本和知識無關,倒和主人的財富相關。講求這種排場和古代財主富戶沒啥兩樣,沒時間讀書或者沒心思讀,有書不讀實在是一種張揚的浪費,倒不如把書捐給公立圖書館更有價值。
不過剛才說的只是如今我的看法,畢竟現(xiàn)在我也老大不小了,但我小時候卻不這么想。那時看到誰家擁有書柜和藏書都會肅然起敬,生出對主人的敬佩,把知識和擁有藏書的人劃上等號。只是后來見多了若干藏書人生猛粗鄙的言行舉止,才漸漸有所醒悟,看出有書不讀“掛羊頭賣狗肉”的弊端來。這弊端中最嚴重的就是欺騙性,讓常人一時很難發(fā)現(xiàn)藏書背后那個不堪的靈魂,后悔沒有早些懂得“開好車的未必就是好人”的淺顯道理。
當然,在買書這個場景中自忖,我認為自己和財主富戶亦或講究排場的“大人物”們相比,或許還能聊以自慰。畢竟我中學時代買書的錢是節(jié)省積攢出來的零錢,買的書是自己想看而且也認真看過的書,起碼獲得了快樂。相較之下,徒有其表只追求形式主義儀式感的藏書擺書就顯得更加空洞無聊。
買書是為了看書,所以買書之后的獲得知識和快樂,才是買書的正常邏輯。儀式感不等于實質成果,宣揚的口號與實際做法不能劃等號。所以我們才會有這么一個心得,了解一個人不能光看他說什么,還要看他做什么、如何做。
不過問題是如今生活中的儀式感很是泛濫,泛濫到細枝末節(jié)里,讓人一不小心就會像我當年艷羨別人家的藏書一樣,誤以為那就是事情的本來模樣,這就很可怕。
舉個例子,曾經(jīng)有一部口碑很好、無論拍攝技法還是演員演技都很出色的諜戰(zhàn)電視劇,叫《黎明之前》,講述紅色特工戰(zhàn)斗在敵人心臟的曲折故事。我當年就專門下載收藏了整部劇集,時不時還調出來欣賞一下。不過后來曝出某位主演的私德問題,導致這部劇在網(wǎng)絡點播平臺下架,而我呢,再看時總覺心里別扭,因為那位主演實在戲份太多表現(xiàn)太好,以至于我這個觀眾很難把他的私德問題同熒屏形象協(xié)調起來,所以不得不也刪掉了事。
這就說明了一個典型的儀式感問題??磻T了演藝人員在舞臺銀幕上的高光表現(xiàn),難免就會讓人誤以為那就是這個人的真實形象,進而產(chǎn)生喜愛再因喜愛而崇拜而親近。但怕就怕活在聚光燈下的人物不自重,一不小心暴露出真實面目,讓觀眾徒生煩惱,無法接受。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前段時間吳姓明星入獄時居然還有粉絲公然商討“劫獄”,這就是形象破滅、儀式感破產(chǎn)帶給大家的后遺癥。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雷同的例子,諸如光聽領導說什么不行,不如耐心看單位的業(yè)績變化,光覺得某位老師和藹可親,不如聽聽之前的學生如何評價云云。這都說明一個道理,儀式感靠不住,儀式感帶來的第一印象也靠不住,不妨就像買書一樣,把注意力和重點放在買書之后,實踐下“路遙知馬力”的粗淺道理,才能更好善待自己、保護自己。
這個事兒重要不重要呢?我認為還是比較重要的。因為你可能不經(jīng)常買書,但一定經(jīng)常待人接物經(jīng)歷大大小小的事情,這就需要搞清楚儀式感不重要。重要的是,儀式感之后,還會有更多事情發(fā)生,看到更多真相。
END
小編其人
小皮流流(另一網(wǎng)名:皮皮中尉):現(xiàn)為某主流媒體主任編輯,“天涯文學”簽約作家,“360個人圖書館”原創(chuàng)達人;在本職中品味業(yè)務骨干的充實,在讀書寫作中聆聽先哲的教誨,在陪伴妻子女兒的過程中體會最純真的快樂。
歷史推薦
每周一至周五晚20:00,咱們在“銘語銘言”不見不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