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聰明絕頂且久負(fù)盛名。
但就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儒家大佬”,最終卻被曹操處以極刑,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悲慘下場。對此,我們在一面譴責(zé)曹操亂殺無辜、殘暴不仁的同時,也不得不對孔融之死的深層原因做一些分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個曾經(jīng)“神童”一級的人物中道突變,死于非命呢。
對此,我們只能從其人生經(jīng)歷談起??v觀孔融一生,鋒芒畢露、放蕩不羈是其一貫的性情特征。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真正讓孔融死于非命的并非一時之失,而是長期以來恣意放縱、日積月累的結(jié)果。
孔融有才,世所周知,但這個才是否用到正地方就不太好說了。
據(jù)《三國志通俗演義》記載,孔融十歲時曾經(jīng)去拜謁河南尹李膺。因李膺乃漢代名人,非“當(dāng)世大賢,通家子孫”,概不接見。到了家門口卻見不到想見的人,于是孔融靈機一動對門吏說:“我李相通家子孫。”門人見說,趕緊通報。等到了堂上,李膺好奇的問:“汝祖與吾祖何親也?”孔融答道:“先君孔子與君先尊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也?!贝搜砸怀?,李膺十分驚奇。
過了一會,太中大夫陳煒也來拜見李膺。李膺就指著孔融說:“此異童子也。”也是陳煒看孔融年少,就漫不經(jīng)心說了一句“小時聰明,大未必聰明”。本來是一句玩笑話,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不知道孔融哪來那么大的氣性,立即應(yīng)聲答道:“如君所言,幼時必愚濁也?!?br>
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孔融的確是聰明絕頂,反應(yīng)靈活,而由此也暴露出孔融的鋒芒畢露和口下無德。
自古以來,德為才之帥。天下有才的人很多,恃才傲物更是人之大忌。而恰恰孔融就是這樣一個不知道什么叫做謙虛的人??兹谀贻p氣盛,猶可諒解。及至長大,卻仍是天性不改,甚至到了一發(fā)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家如何放肆都可以,到了官場之上,犬牙交錯,爾虞我詐,命運可想而知。
如果僅僅如此還倒罷了,關(guān)鍵是孔融還有個不善任事、玩忽職守的壞毛病?;蛟S就是書讀得太多了,以至于脫離了根本和實際。身為北海太守,不是想辦法安撫百姓,造福一方,反而任用空談大話的所謂奇異人士,導(dǎo)致財政混亂,政務(wù)荒廢。結(jié)果有一次朝廷財政考核,因為賬目出了大問題,竟然被朝廷一次處死了五個督郵。按說,自己的手下出了問題,孔融肯定有脫不了的干系。當(dāng)務(wù)之急就主動接受批評,承擔(dān)責(zé)任。未料孔融不僅沒有幡然悔悟,反而是聽之任之,沒有任何改進的措施。
更不可饒恕的是,孔融不拘小節(jié),嗜酒如命,玩忽職守。
當(dāng)年,黃巾起義軍遍布全國,各地都在采取措施,協(xié)力“剿賊”,而身為北海太守的孔融,不是未雨綢繆,積極備戰(zhàn),反而日日飲酒,夜夜歡歌,不理政事,以至于黃巾軍攻到城下時,孔融仍然大醉不起,最后只能棄城逃走。丟失城池,拋棄百姓,倉皇逃命,哪里還有半點讀書人的氣節(jié)和操守。
盡管如此,孔融仍舊是我行我素,不思悔改。后來曹操下“禁酒令”,別人都能遵守,唯獨孔融卻大言不慚地上書說:“堯不飲千鐘,無以成圣君?!睆娫~奪理,放蕩不羈,可見一斑。對于孔融的這些不良行為,曹操念及當(dāng)世之大儒,始終加以克制。
除此之外,孔融還有個毛病就是私心太重。曹操用人,讓孔融推薦。按說此時孔融真要念及國家社稷,就應(yīng)該大公無私,舉薦賢人。但孔融遍觀左右,沒有一人能入其法眼,最后偏偏推薦了自己的好友禰衡。結(jié)果禰衡狂徒一個,裸身擊鼓罵曹操,最終被曹操借江夏黃祖之手要了性命。禰衡死了,孔融也由此埋下了殺身的種子。
后來的一件事,就像是“導(dǎo)火索”,最終將孔融送上了斷頭臺。有一年,東吳使者來訪,孔融不是積極配合,反而出言不遜談?wù)撛g毀曹操。當(dāng)著外人的面,極力貶低自己的上級,不厚道不說,也逃脫不了嘩眾取寵的嫌疑。到了此時,曹操終于忍無可忍也沒有再忍,斷然將其處死。
縱觀孔融的所作所為,不拘小節(jié)、不識大體是其致命的硬傷。由此聯(lián)想到《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表達(dá)的是孔融寬厚禮讓的可貴品質(zhì)。不知道是記載有誤,還是孔融中途改變了價值取向,讓后期的孔融如此不顧大局,不講原則。
或許就是,“孔融讓梨”本就是幼年投機討好的一種惡習(xí)。因為常得家長賞識和贊譽,才導(dǎo)致長大之后驕傲狂妄、鋒芒畢露。這并非危言縱聽,太多太多的例子證明,大凡悲劇降臨之際,往往都是目中無人的結(jié)果。而恰恰就是如此的目中無人,到最后只能先“無”了自己。
寫到這里,再次想起了陳煒的那句話——“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本來是無心之談,不想?yún)s一語成讖。
(責(zé)任編輯:henyou14)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