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那些讓人上癮的,往往開頭接受起來都不那么容易,要點兒膽子,要點兒忍受,定會有些痛苦的。
糖,入口容易,口感舒服,但吃多了,卻不那么舒服,于是沒什么人對糖上癮。
鹽,也差不多。
米飯面條天天吃,偏很少有人上癮。
咖啡,很苦很酸澀,入口不舒服,但有咖啡癮的人很多。
檳榔、臭豆腐、榴蓮,等等,入口很不舒服,但上癮的人極多。
辣椒,很厲害的辣椒,入口很難,很艱難,越吃偏就越上癮。
白酒,很辣很苦很澀很傷胃傷肝腎,有酒癮的人卻很多。
人,既有對物的癮,當然也有對事的癮。釣魚,開頭那何止是難,簡直超級難??捎嗅烎~癮的人很多,超迷戀。
近來,很多媒體熱議年輕人刷卡成癮,一些調(diào)研統(tǒng)計報告的數(shù)據(jù)是六成,信用卡里麻煩陷阱當然多多。
看韓劇,很多人嘲笑低智商,很多人上癮迷癡狂。泡夜店,好像說不出什么對人的好處,有癮的人可不少。
長時間上網(wǎng),長時間看手機,長時間玩游戲,手指、胳膊、眼睛、腰椎和肩膀都受不了,卻偏有那么多的人不要命,要過癮。
打牌,很多打得不好的人,比那些高手還要上癮,被譽為“老輸記”。
除了上面這些,還有,對人的癮。
似乎越特立獨行的人,就越會被人深刻記住,越可能贏得粉絲。
往往容易的、簡單的、平和的人、事、物,難以讓人上癮,平凡如米面,平凡如空氣,甚至平凡如父母一樣容易被“人”淡忘、忽視,似乎大凡人所必需的,一般都不那么精彩。
那些能夠把艱難的事情做到極致的人,會有利益、價值的驅(qū)動,但內(nèi)心深處的激勵力,也許就是癮的沖動。相信、信仰,與迷信的區(qū)別,也是考量一個人精神成癮的程度。
程度,是衡量人心智的基本標準,過一點則瘋癲。
大多數(shù)成癮者的第一次,也和常人一樣難受,也許是一種越是受罪越挑戰(zhàn)的征服意識、意志,在其后一次次的難受程度降低的過程中,覺得是自己征服了這個事物,其實是自己被那個癮征服了。
癮是性情,不必以好壞簡單論評。
癮是人對外加事物的強烈的依賴,越是難事,越是怪物,越讓人上癮。這似乎是人情中的感性主導(dǎo)。
另一個普遍的規(guī)律就是:
有癮的人,往往很難被旁人理解,甚至被認為是自虐;而不理解別人某癮的人,也許自己正沉浸在另一些癮當中。
要知道,不論什么癮,要戒,都是很要命的。
作者 萬鈞 摘自《中國人情》新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