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糾結的心相信孩子!
連海平
寒假還沒結束,“開學焦慮癥”便在微信家長群或朋友圈里蔓延開來,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們那一份焦急。
“哪位能搞清楚返校要交幾樣作業(yè)?”“除了語數外,還有沒有其他作業(yè)?”“哪位大神知道這道題怎么做?在線急等”……這些家長屬于“臨急抱佛腳型”,平時不管不顧,等到過完年,孩子快開學才像無頭蒼蠅,亂飛亂撞。
“孩子在學校午休,就睡在桌子、椅子上,著涼怎么辦,摔下來怎么辦?”“老師,能不能帶一張折疊床?”“據說學校食堂換人承包了,飯菜變差了,孩子吃不習慣,怎么辦?”……這些父母屬于“操心過度型”,唯恐自己的孩子受委屈,恨不得請個保姆陪孩子上學去。
“這學期分班了,我的孩子不能進重點班,真不爭氣!”“想讓孩子周末報個補習班,他還不情愿,真想打他一頓”……這些家長屬于“恨鐵不成鋼型”,總是埋怨孩子不懂事,不珍惜父母為其所創(chuàng)造的條件。
這邊廂,家長對孩子是各種不滿與抱怨;那邊廂,孩子對父母也有看法,在同學群里吐槽。在不少孩子眼中,父母總是想得太多、管得太細、逼得太緊,根本不了解、不相信自己。于是,兩代人之間便陷入“相愛相殺”、相互折磨的怪圈中。解鈴還須系鈴人,化解“開學焦慮癥”,父母首先要收起糾結的心,相信孩子,靜待花開。
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長期的育兒焦慮不但消耗精氣神,令自己郁郁寡歡,過得不開心,父母的負面情緒也容易傳導給孩子,給孩子成長帶來外源型壓力。其實,就算一些預測的危險會發(fā)生,譬如在課桌上睡覺的孩子可能滾下地,裹著厚厚的被子,也不會有多大危險,何必成天提心吊膽?
再就是別太在意孩子的情緒。父母希望孩子每天高高興興上學去、開開心心回家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理解這個問題,父母只需要一點點同理心,想想自己小時候的上學經歷。負面情緒是一個人完整情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遭到挫折,吃點苦頭,甚至有時不知所措,孩子才會從中習得克服困難、自我解困的技巧,所謂塞翁失馬是也。況且,孩子年齡越小,負面情緒結晶沉淀的可能性越小,多數負面情緒都是一閃而過的,比如孩子今天和同學鬧別扭,第二天上學就忘了,所以不必太在意。
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抓住孩子成長關鍵點,如德行、品性等,其他方面,不妨多點“無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