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孫悟空的師父
本篇我們說說孫悟空的師父——非常了不起的菩提老祖。
關(guān)于菩提老祖,比較有意思的就是他的形象。首先這菩提老祖到底是道士還是和尚?一般都會認(rèn)為是道士,因為受了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的影響;作為電視劇人物,菩提老祖總得穿一身合適的衣裳。電視劇里面菩提祖師是身穿著八卦衣,手持著拂塵,那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道士形象,那么我們據(jù)此就認(rèn)為菩提老祖本來就應(yīng)該是這樣,其實不一定。
仔細(xì)看就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任何一本小說里面,首先出場的人物作者都會給一個比較詳細(xì)生動的交代,這人長得什么模樣,穿的什么服裝。但是菩提祖師在小說《西游記》中的出場卻并不是這樣。小說中菩提祖師出場是在第一回的末尾,孫悟空第一眼看到他的時候,書里是這么說的: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占抛匀浑S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與天同壽莊嚴(yán)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與上面這段極為類似的話,還出現(xiàn)在《封神演義》對準(zhǔn)提道人的描寫中:
大覺金仙不二時,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占抛匀浑S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與天同壽莊嚴(yán)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這一句話里一個有效信息都沒有,就只是告訴讀者這個人是叫菩提,是一個老祖宗,高矮胖瘦,長什么模樣,是瓜子臉還是圓方臉,白的還是黑的,長沒長胡子,一概沒提,一直到第二回菩提老祖消失了,以后怎么樣都沒有再提。他的相貌問題,穿衣服問題特別像《水滸傳》中的一個人物,誰呢?就是沒面目焦挺,他是“沒面目老祖”。
那問題就出來了,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處理呢?要想把這個問題說清楚,還得從菩提祖師的名字上入手,也就是“菩提”兩個字。
說到菩提,我們肯定會想起一句非常有名的佛教的偈語: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話是佛教禪宗六祖慧能的話,這個典故就來自于釋迦牟尼當(dāng)年是在一棵菩提樹下坐了七天七夜,最終了悟成佛,所以說菩提樹就是佛教的寶樹?!捌刑帷边@個詞是從梵文來的,它的原本意思是覺悟和智者,是一個典型的佛教用語。
佛經(jīng)里就有一個說法,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說法,意思就是最高的智慧覺悟,而菩提祖師敢稱自己是菩提的祖師,說明這個人的佛法很厲害。從這個角度說菩提祖師應(yīng)該是個和尚。
再從孫悟空學(xué)道的過程來分析,最經(jīng)典的橋段是:話說這一天菩提祖師正在講道,孫悟空這也不學(xué)那也不學(xué),師父生氣了,就打了他的頭三下,把手一背走了。孫悟空自己就領(lǐng)悟到,這是師父讓他半夜三更從后門去找他,結(jié)果當(dāng)天夜里他就去了,果然有好事,這故事歷史上也是有原型的。原型就是前面所說的禪宗祖師——六祖慧能的故事。
南北朝的時候,佛教禪宗傳到了第五代,第五代的祖師叫弘忍,他老人家要找個人接班,就出了一道題讓弟子們寫一首有禪意的詩,當(dāng)時這弘忍的大弟子叫神秀,就寫了一首詩: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大家聽了掌聲雷動,認(rèn)為神秀肯定能繼承師父的衣缽,結(jié)果當(dāng)時在寺里當(dāng)廚子的一個火頭僧看到了,也做了一首,這首就是前面說過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位廚子就是后來佛教的禪宗祖師——六祖慧能。這慧能特別怪,他當(dāng)時不會寫字,是請人家?guī)兔懙綁ι先サ模肴檀髱熞豢吹竭@首詩之后把慧能喊了來,當(dāng)著大家的面說你這寫的什么,亂七八糟的胡言亂語,并且馬上命人擦掉了這首詩,然后拿戒尺在慧能的腦袋上打了三下,背起手來走了。
當(dāng)大家都在嘲笑著慧能的時候,慧能卻明白,師父的意思是半夜三更從后門來找我。于是他在當(dāng)天晚上半夜三更的時候就去了弘忍的禪房,接受了師父的衣缽。更巧的事,當(dāng)時弘忍傳授給慧能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一部《金剛經(jīng)》,所以無論是從人物原型還是從故事原型來說,菩提祖師都與佛教有著極其密切的關(guān)系。由此可見,這菩提應(yīng)該是個得道的高僧。
那么問題就出來了,這菩提到底有多厲害?
菩提的厲害之處應(yīng)該至少有三點:第一點,來頭特別大。我們知道小說《西游記》里他就出場了一回半的篇幅就結(jié)束了,從此以后再也沒有出現(xiàn)。但是如果我們將《西游記》與中國另外一本稍晚一些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對比著看的話,那我們對菩提祖師的身份的認(rèn)識就會更清晰。
我們知道這兩本書對于中國神話人物體系的建構(gòu)來說有很多相同之處,根據(jù)《封神演義》的說法,菩提祖師是準(zhǔn)提道人,是如來佛祖的師弟。菩提原來叫準(zhǔn)提道人,如來原來叫接引道人,二人共同掌管西方教,在《封神演義》里他們可以說是法力最強的兩位。這準(zhǔn)提道人收了孔宣,接引道人用三顆舍利子幫助元始天尊打破了通天教主的陣法,兩個人的貢獻都特別大,這接引道人后來將西方教改造,創(chuàng)立了佛教,又傳到東方,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如來佛祖。而準(zhǔn)提道人不知什么原因,卻被排擠出來,后來化身為菩提道人隱居起來。
說到這里,就要交代一下這菩提祖師所住的地方——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靈臺方寸山暗含靈山二字,而斜月三星暗指的是天上,因為天上才有月亮和星星,所以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其實它的準(zhǔn)確寓意是天上靈山。而如來佛祖住在天竺靈山,敢跟如來佛祖并駕齊驅(qū)的,叫天上靈山。我住在天上靈山,口氣不小,所以我們說菩提來頭大。
菩提的第二點厲害之處是神通大,菩提所在的地方也是在西牛賀洲,關(guān)于西牛賀洲,在《西游記》第八回,如來佛祖曾經(jīng)這樣評價說:
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yǎng)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瞻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
如來佛祖這句話中的“我西牛賀洲”,指的是西牛賀洲是他的地盤。如來佛祖還說“西牛賀洲”“無上真”??磥砣鐏矸鹱婢尤粵]察覺到菩提祖師就隱居在家門口——西牛賀洲地界靈臺方寸山中。由此可知,菩提的道行非常之高,高到可以避開如來的法眼,這是其一。
其二,要說菩提祖師的神通,那就要仔細(xì)看《西游記》第二回,孫悟空學(xué)藝時候的描寫。孫悟空在山上待了七年,終于要學(xué)真本事了,結(jié)果一上來,這菩提祖師就問他說:“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傍門,傍門皆有正果。不知你學(xué)那一門哩?”
菩提祖師既然說有三百六十門,就說明他對這三百六十門都精通,而且更重要的是,每一門都可以說是包羅萬象,這一點就可以說明菩提祖師的學(xué)問非常多,在數(shù)量上要跟如來佛祖相比,應(yīng)該有絕對的優(yōu)勢。另外,在質(zhì)量上獨傳給孫悟空的只有一種長生之妙道,叫“顯密圓通真妙訣”,當(dāng)然這也是打基礎(chǔ)的,后面才是七十二變化,筋斗云什么的。因為菩提祖師在《西游記》中,只出場了不到兩回,后面就再沒出現(xiàn)過,所以可供我們分析的資料就比較少。除此之外,咱們還得對照著《封神演義》中的準(zhǔn)提道人,來看看這菩提祖師到底有多厲害。
《封神演義》第七十回,有一個回目叫“準(zhǔn)提道人收孔宣”,孔宣是天地間出生的第一只孔雀,實力那是非常強,什么哪吒、楊戩、燃燈道人,都不是它的對手。它一出場就把姜子牙這一眾將領(lǐng),通通打得落花流水,但是最后準(zhǔn)提道人拿一根樹枝子,啪啪兩下,就把這孔宣給打敗了,現(xiàn)了原形。
第三點,我認(rèn)為菩提祖師的厲害之處在于他的貢獻大。雖然我們說在小說中菩提祖師只是出來晃悠了一下,打了一下醬油,咱們就再也找不著他了,但是他的貢獻對于全書來說至關(guān)重要,因為他做了一件大事兒,就是將孫悟空徹底地改造,而這種改造我們之所以說比較徹底,是因為從心改起。
說到這里就有一個菩提祖師的形象問題,我們看到菩提祖師是一個儒釋道合一的名字,道家氣質(zhì)的裝扮,儒家的行為思想,為一個精通道教、佛教及諸子百家的高人形象,特別符合唐宋元明清那個時代中國的主流思想——三教合一,靈臺方寸與斜月三星都寄托了作者吳承恩“三教合一”的思想。
在那個時代,我們說一個高人,你不能跟那個時代相抗衡,但是最起碼作為一個作者,我們希望把他塑造成一個“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而這一點我們可以說《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對于菩提祖師的塑造非常正確。
菩提祖師隱居在西牛賀洲,對于身為弱者的普通民眾傳道授徒布施百姓,正是兼濟天下的表現(xiàn),對身為強者的諸天、諸佛,他不同流合污,而是默默無聞,這正是獨善其身的具體體現(xiàn)。并且他告訴孫悟空說,你堅決不能說出我自己來,這一點,不是因為他軟弱,而是因為他睿智。如果孫悟空拿菩提祖師撐腰,以孫悟空的性格,那不就更加天不怕地不怕了,可能什么事情都會做出來,那就可能讓自己背上一個不仁不義的名聲。所以他不讓孫悟空說出自己正是成全了孫悟空,也是成全了自己,讓你知道天高地厚,讓自己繼續(xù)遠離俗世,常飲于這靈臺方寸山之中。
這就又有個問題了,原著第二回菩提祖師已經(jīng)說了:
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么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但是,我們要注意:孫悟空他在日后真的做到了嗎?仔細(xì)讀《西游記》,就會發(fā)現(xiàn)孫悟空還真沒記住,他真說出來過至少三次。
在小說里,孫悟空提到過自己的師承,第一次提就是在原著中的第二回,剛學(xué)完回家,回到花果山,看見水簾洞被那混世魔王占了,把混世魔王打敗了以后,小猴們就問他說:
“大王去到那方,不意學(xué)得這般手段?!蔽蚩盏溃骸拔耶?dāng)年別汝等,隨波逐流,飄過東洋大海,徑至南贍部洲,學(xué)成人像……又渡西洋大海,到西牛賀洲地界,訪問多時,幸遇一老祖,傳了我與天同壽的真功果,不死長生的大法門?!?/font>
我們看,孫悟空已經(jīng)說出來了,有一個西牛賀洲的老祖,如果有人要據(jù)此探聽一下,是可以摸到菩提老祖的祖庭所在地的。但是雖然后邊沒有人這么做,我們也可以想到,這畢竟孫悟空提到了西牛賀洲,提到了一個老祖,只是沒提菩提而已。那如果有人真的去,那肯定能摸到。孫悟空當(dāng)時怎么摸到的?不就是找了一個樵夫,一問,人家就給他指點了嗎?所以別人如果走到這兒也問那個樵夫,很有可能也找到。所以這一次隱隱地提到了自己的師承,并且是對自己的猴子猴孫說的,只不過沒有觸碰到師父的底線,沒有受到懲罰。
第二次他說到自己的師承,是在小說第十七回,保唐僧的路上,對妖怪黑熊怪說:
一點誠心曾訪道,靈臺山上采藥苗。那山有個老仙長,壽年十萬八千高。老孫拜他為師父,指我長生路一條。他說身內(nèi)有丹藥,外邊采取枉徒勞。
這一次,孫悟空不但提到了西牛賀洲,而且提到了靈臺山。
第三回說出師承,那是到了第六十七回,他告訴了一個凡人老頭。
行者告訴他:“祖居?xùn)|勝大神洲,花果山前自幼修。身拜靈臺方寸祖,學(xué)成武藝甚全周”。
這一次,孫悟空已經(jīng)和盤托出了。但是,他沒忘師父告訴他的話,但是為什么師父沒有收拾他?因為這個時候的孫悟空早已經(jīng)不是當(dāng)年心高氣傲惹禍的那個猴精,而是越來越有佛性的苦行僧的形象。他已經(jīng)把保護唐僧、斬妖除魔當(dāng)成一種修行和磨礪,而菩提祖師當(dāng)時不許他說的前提是什么?憑你怎么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我現(xiàn)在沒惹禍,我沒行兇,我認(rèn)認(rèn)真真地努力,我說給普通人聽,那是因為我覺得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師父教我的,師父您就是我心中的一個驕傲,我自己對自己所有的事情問心無愧。所以菩提祖師就沒有來由收拾他了,沒有理由降罪于孫悟空,這并不是護短兒,是孫悟空在一切的行為中,并沒有違背自己心中的承諾。
關(guān)于孫悟空的師父菩提老祖就先講到這里,下一篇咱們講講孫悟空的兵器——如意金箍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