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中藥名。多生長在北方區(qū)域,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成熟果實經發(fā)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將麥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適宜溫、濕度,待幼芽長至約5mm時,曬干或低溫干燥。
炮制方法
1、麥芽:除去雜質。
2、炒麥芽:取凈麥芽,照清炒法(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炒至棕黃色,放涼,篩去灰屑。
3、焦麥芽:取凈麥芽,照清炒法(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炒至焦褐色.放涼,篩去灰屑。
古道瘦馬按:我臨床上特別愛用麥芽,消食炒麥芽,理氣生麥芽,十個方子里,五六方少不了大麥芽。實踐證明該藥物廉效宏,故此推薦。請看河南名老中醫(yī)毛德西先生如是說。
麥芽舒肝,最早聞聽于張文甫先生。有一次,一位年輕醫(yī)生給病人開了一張回乳的處方,是一味生麥芽二兩,水煎服。張老師馬上糾正說:應當是炒麥芽,不應當是生麥芽。問其原因,他說:“生麥芽舒肝通乳,妙麥芽健牌回乳。還引證醫(y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云:'無兒食乳乳欲斷,炒麥芽湯頻服宜。張師對生麥芽功效的甄別,至今記憶尤深。
《素問?金匱真言論篇)云:東方色青,入通于肝…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谷麥??梢婝準侨胗诟谓浀?。張師還指出,麥芽,包括谷芽、稻芽,從出芽到成芽,其生長過程猶如甲、乙二字,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陽在內而欲出乙像草木初生,枝葉柔軟舒展之狀。肝為乙木,膽為甲木,木喜條達,麥芽入于肝(膽)經,其生發(fā)之氣自可舒解肝郁,調達肝氣。
后來看到張錫純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云:大麥芽性平,味微酸,雖為牌之藥,而實善舒肝氣(舒肝宜生用,炒用之則無效)。蓋肝于時為春,于五行為木,原為人身氣化之萌芽(氣化之本在腎,氣化之上達由肝,故肝為氣化之萌芽),麥芽與肝為同氣相求,故善舒之。由此,使我對生麥芽舒肝有了更為明確的認識,凡由肝郁引起的各種病癥,如肝炎、膽炎、膽結石、脂肪肝、肝硬化、肝腫瘤、慢性胃腸炎、神經官能癥、乳腺病、月經不調,以及前陰疾病等,均可用生麥芽舒解之。而炒麥芽為健脾消食藥物,不具備硫肝作用。上述疾病,凡見病變部出現(xiàn)痞、滿、悶、脹、下墜、疼痛,以及口苦、納差、情緒郁悶等自覺癥狀,舌苔白而不缺津者,均是生麥芽的適應證,不必猶豫。一般用量為10g~30g,乳絡不通,可用60g~100g。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回乳炒用60g。生麥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氣。用于脾虛食少,乳汁郁積。炒麥芽行氣消食回乳。用于食積不消,婦女斷乳。焦麥芽消食化滯。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痛。
相關論述
1、《藥性論》:消化宿食,破冷氣,去心腹脹滿。
2、《日華子本草》:溫中,下氣,開胃,止霍亂,除煩,消痰,破癥結,能催生落胎。
3、《醫(yī)學啟源》:補脾胃虛,寬腸胃,搗細炒黃色,取面用之。
4、《滇南本草》:寬中,下氣,止嘔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瀉,消胃寬膈,并治婦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5、《本草綱目》:麥糵、谷芽、粟糵,皆能消導米面諸果食積。觀造餳者用之,可以類推。但有積者能消化,無積而久服,則消人元氣也,不可不知。若久服者,須同白術諸藥兼用,則無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