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生卒年不詳),姬姓,名旦,被后人稱之為“元圣”。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發(fā)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稱周公。周武王姬發(fā)病逝后,周成王年幼,周公執(zhí)掌大權。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聯(lián)合商紂王之子武庚反叛。對此,周公率師東征,平定叛亂,滅奄(今山東曲阜東)后大舉分封諸侯,營建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陽)。對于周公來說,又制禮作樂,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創(chuàng)制者,主張 “明德慎罰”,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礎。
正是因為周公姬旦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所以,西周王室將周公的幾個兒子都分封為諸侯國,以此肯定周公姬旦的功勞和作用。那么,問題來了,周朝的7個諸侯國,國君都是周公的后人,除了魯國還有誰?
一、魯國
魯國(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255年),周朝的周王族諸侯國,姬姓魯氏,侯爵。對于魯國來說,第一任國君為周武王弟弟周公姬旦之子魯公伯禽。由于周公要留在鎬京輔佐周成王,于是讓自己的長子伯禽代為赴任,沿用周公初封的“魯”稱號建立魯國,定都曲阜。
伯禽在位時期,平定徐戎叛亂,堅持以周禮來治理魯國,使魯國的實力不斷增強。魯國起初疆域較小,“封土不過百里”,后來因為陸續(xù)兼并了周邊的小國,得以成為“方圓五百里”的大國。對于魯國來說,國力最強的時候,疆域北至泰山,南達徐淮,東至黃海,西抵山東定陶一帶。對于魯國來說,疆域亦包括泰安南部寧陽,菏澤東部單縣、鄆城,臨沂平邑等市縣。為周王朝控制東方的一個重要諸侯國。
根據(jù)《史記》、《左傳》等史料的記載,魯桓公、魯莊公、魯僖公時期,是魯國最為強盛的時期,一度和齊國、楚國等大國相抗衡。當然,在整個春秋時期,魯國的整體實力,還是要弱于齊國、秦國、楚國、晉國等大國。到了戰(zhàn)國時期,魯國的疆域更是不斷縮小。最終,在戰(zhàn)國后期,魯國被楚國徹底消滅,從而告別了歷史的大舞臺。
二、凡國
凡國(西周初期—春秋中晚期),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商代甲骨卜辭中有凡地,周成王封周公三子伯瞵于凡,建立凡國,爵位為伯爵,建都在今河南省輝縣市北云門鎮(zhèn)凡城村。
對此,《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記載:“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彼裕瑢τ诜矅木鱽碚f,自然也是周公姬旦的后人。
對于凡國都城來說,位于輝縣市北云門鎮(zhèn)后凡城村東南地,城墻為土筑,今遺址猶存。唐朝曾在此設凡城縣?,F(xiàn)河南省輝縣市北云門鎮(zhèn)后凡城村東南的田野之中,凡國國都凡城的城墻地基仍存。
三、蔣國
蔣國(前1116年-前617年),是西周時期,位于今河南省淮濱縣的姬姓諸侯國。對于蔣國這個諸侯國,始祖是周公姬旦的兒子姬伯齡。蔣伯齡的后代以國號為姓。公元前617年,蔣國被楚國所滅。據(jù)考證,蔣國故都位于今河南省淮濱縣的期思鎮(zhèn)境內。
四、邢國
在先秦時期,存在兩個邢國,一個商朝時期的邢國,古稱邢(井方國)。《史記》《竹書紀年》記載,商代祖乙九年遷都于邢臺,歷祖辛、沃甲、祖丁至南庚129年。另一個邢國則是周朝時期的諸侯國。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邢靖淵)于邢國,是周朝的53個姬姓封國之一,先后傳二十世,歷五百余年。
根據(jù)《史記》、《左傳》等史料的記載,西周時期的邢國,是太行山以東具有征伐大權的諸侯國,歷史上多次率領諸侯與北方的戎狄作戰(zhàn),邢侯搏戎在當時占有重要地位。換而言之,西周冊封邢國這個諸侯國,就是為了抗衡北方的游牧民族,以此拱衛(wèi)西周的疆域。春秋末期,邢國衰弱,北方戎狄侵犯,邢君南遷,亡于衛(wèi)國,后來成為晉國趙襄子的采邑。
五、茅國
茅國,國君為姬姓,子爵。周公之子茅叔封于茅國,在今濟寧市金鄉(xiāng)縣、菏澤市巨野縣之間。西周初期,茅國是周公的直系后裔,地位相對較高。茅國與魯國相鄰,魯國為周公長子伯禽所封,茅國為周公第三子所封,這可以說是兄弟之國,關系較為緊密。
根據(jù)《史記》、《左傳》等史料的記載,春秋時期,魯國攻伐鄒國(邾國),邾隱公打不過魯國,被迫進貢賠禮。在惱羞成怒之下,隨后即攻滅旁邊的茅國,茅國滅亡。茅國約存在四百五十年,茅國滅亡后,茅國公室子孫以以國名為姓氏,稱茅地氏、茅成氏,后簡化為單姓茅氏、茆氏、菅氏,茅國始封之君茅叔為茅姓始祖。對此,在筆者看來,我們現(xiàn)在常見的姓氏,其實都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侯國存在著直接的關系。比如魯國、齊國、晉國、楚國、秦國等國號,后來都變成了姓氏。
六、胙國
胙國(西周初年—春秋時期),西周時期的姬姓諸侯國,周文王之孫即周公旦第七子伯翅的封國,胙國爵位為伯爵。
對于胙國來說,位于今河南省延津縣北胙城,其疆域春秋時為南燕所居?!独m(xù)漢書·郡國志》東郡燕縣:“有胙城,古胙國。”《通志二十明》記載“其國為南燕所并”。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歷來有許多古籍都記載了胙城(古胙國)屬南燕之地,故胙國最后為南燕國吞并毋庸致疑。胙國亡國后,有胙氏,后為胙姓。
七、祭國
祭國(西周初年-公元前722年),西周姬姓諸侯國,祭國第一任國君是周文王之孫,周公旦第八子姬伯翔,祭國爵位為伯爵。對此,在筆者看來,周公兒子受封的諸侯國,大多都是伯爵諸侯國,也即侯爵諸侯國主要是魯國。而這,自然從側面體現(xiàn)出魯國的強大和地位了。畢竟,魯國的君主伯禽是周公姬旦的長子。
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平三監(jiān)之亂后,周成王改封此地給周公第八子姬伯翔。周昭王南征楚國的時候,祭國君主祭伯隨行,回師途中,船沉漢水,祭伯與周昭王溺水而亡。祭伯之子祭公謀父是周穆王時的名臣,他曾諫阻周穆王不要征伐犬戎,而以德安邦。作為周王室的阿成,他雖然反對征伐,但仍陪伴周穆王西征。
到了魯隱公元年(前722年),鄭國東遷時將祭國消滅,原先祭國的疆域,因此成為鄭國大夫祭仲的食邑。對此,在筆者看來,祭國的滅亡,直接反映出周王室地位和實力的下滑。彼時,周平王東遷洛邑后,依然需要仰仗鄭國等諸侯國。所以,鄭國滅亡祭國后,周王室也不敢聲討鄭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