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4年,羅馬城舉行了盛大、華麗的凱旋儀式。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是由二十頭大象和四只老虎領銜的數(shù)百只奇珍異獸,之后是將要在角斗場殊死搏斗的一千六百名角斗士,期間有從羅馬敵人那里獲得的海量金銀器具和服飾。
而各城市奉上的金質(zhì)王冠和隊伍中一長串不同民族的俘虜,述說著皇帝的赫赫武功。當然,如此重要的場合皇帝也在帝國大人物的簇擁下,在隊伍中接受羅馬民眾的歡呼聲。為了突出皇帝,他本人乘坐哥特人的國王座駕行走在隊伍中間。
這位皇帝叫奧勒良,是羅馬帝國公元三世紀中的數(shù)十位帝王之一。當時,羅馬帝國內(nèi)憂外患,僭主猖獗,僅僅在皇帝伽利埃努斯執(zhí)政的十五年間,有名有姓有實力的僭主就多達十九位!其他各地時不時出現(xiàn)的自立為帝者就更多了。
雖然,在伽利埃努斯的大力打擊之下,逐漸消滅了眾多僭主。但帝國東部、西端仍然矗立著高盧帝國和帕爾米拉帝國,羅馬帝國處于四分五裂之中。而統(tǒng)治羅馬的伽利埃努斯以及之后的克勞狄二世無力剿滅二者,甚至為了安撫對方還承認帕爾米拉帝國為羅馬東方的管理者!
如此局面,對于從七座小山丘開始逐步成為囊括地中海的龐大帝國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任何一位帝國皇帝都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延續(xù)下來。在伽利埃努斯和克勞狄二世在位期間,也曾試圖恢復昔日的統(tǒng)一。
不過,這兩大帝國,依羅馬制度建立,軍隊戰(zhàn)斗力完全可以和羅馬軍團打得有來有回。若想消滅二者,必然要召集龐大的軍力,但此時羅馬帝國又面臨嚴峻的蠻族入侵,無法全力出擊。伽利埃努斯和克勞狄二世只能試圖先解決蠻族入侵再另做打算。
隨著,羅馬人對蠻族的勝利,重新統(tǒng)一帝國的方略便提上了日程。雖然,克勞狄二世擊敗了蠻族,但自身卻感染瘟疫,無法率領軍隊平定內(nèi)部割據(jù)勢力。這個重任自然落在了繼任者奧勒良身上。
當奧勒良逐步穩(wěn)定邊疆后,便開始了針對高盧帝國和帕爾米拉帝國的征伐。
相對來說,盡管高盧帝國與羅馬對抗時間最長,但消滅它并沒有費太大精力,主要是當高盧的建立者波斯杜穆斯死后,內(nèi)部各派系間開始了勾心斗角。并且,在高盧地區(qū),本身就存在羅馬人和土著的矛盾,雙方的公開斗爭使得高盧帝國愈發(fā)混亂。甚至出現(xiàn)皇帝與軍團同床異夢的現(xiàn)象。
在奧勒良進攻高盧時,此時的皇帝泰特里庫斯一世主動將軍團駐扎在險地,并在戰(zhàn)爭打起來前前往羅馬軍營,向皇帝奧勒良投降!他的投降致使高盧軍團戰(zhàn)敗,盡管奮勇殺敵,卻也無力回天。高盧帝國覆滅,自凱撒征服高盧后,經(jīng)歷短暫的獨立,羅馬帝國再次恢復了對高盧的統(tǒng)治。
而對東方帕爾米拉帝國的戰(zhàn)爭,則要曲折得多。雖然,一開始便順利地驅(qū)逐了對方在小亞細亞地區(qū)的軍隊。但在進攻帕爾米拉城時,卻面臨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此外,帕爾米拉帝國在這時早已與波斯人相勾結,準備與羅馬人打一次持續(xù)戰(zhàn)。
不過,結果卻事與愿違。波斯人當時因老王去世,內(nèi)部斗爭激烈無力西顧。當羅馬人歷經(jīng)千辛萬苦抵達帕爾米拉城下時,便意味著帕爾米拉人的失敗。當然,剛開始皇帝奧勒良還是希望能夠勸說當時的統(tǒng)治者扎努比亞開城投降。
然而,她卻覺得羅馬人勞師遠征必然無法長久作戰(zhàn),而波斯人又支持自己,便拒絕了皇帝的建議。只是,她沒想到,波斯人很快陷入了王位的爭端,無力提供支援。很快,便城破被俘。雖然,皇帝對帕爾米拉采取了寬大的處理政策,但當羅馬人走后不久,對方再度反叛。
奧勒良當時剛過亞歐交界的海峽,不得不再次揮師東進。這一次,對于城中居民來說,迎來了一場噩夢,羅馬人對城市進行了屠戮。這座崛起在公元前的城市,被徹底毀滅,城中剩下的居民被趕到其他地方,為防止居民回來,一座羅馬軍營建造在了廢墟之上。
當奧勒良不久后,平定埃及的反抗者菲爾穆斯后,正式向羅馬帝國的所有人宣告:不過三年的時間,他恢復了羅馬世界的和平與安寧。
為了慶祝帝國的再次一統(tǒng),羅馬城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儀式。而對于這次勝利的凱旋,絕對配得上當之無愧這個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