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知遠(公元 895—948 年),唐乾寧二年生。沙陀族,世居太原,其父劉瑛,母安氏。后唐時劉知遠封為北平王,公元 947 年,他稱帝于晉陽,為后漢創(chuàng)建者,公元 947—948年在位,計2年。
劉知遠從小不好動,目多白晴,臉呈紫色,英俊嚴肅,莊重寡言。最初與石敬瑭一起為后唐明宗手下的將領,后來他幫助石敬瑭在契丹扶持下建立后晉。但他對石敬瑭拜契丹主當父親。出賣廣大十地有自己的看法。他對石敬瑭說;'稱臣也就可以,當兒子似乎太過分。多送些金帛,契丹兵自然會來,不必許給土地,怕將來大為禍害,追悔莫及。'后來他被后晉石敬瑭任為河東節(jié)度使、北京(今山西太原市南)留守等職。石重貴繼位后封他為太原王、拜中書令、幽州道行營招討使、北面行營都統(tǒng)。公元 945 年 4 月,又被封為北平王。
由于劉知遠官位高,功勞大,為晉出帝石重貴所猜忌。晉遼交戰(zhàn)時期,劉知遠歷時 3年不介入,據守本境,靜觀形勢,招募軍士,壯大力量,等待時機。當時杜重威降遼,普兵一部分不愿投降。便逃歸河東,河東有步騎兵 5 萬人。遼軍進入汴京時。他派部將王峻前往奉表祝賀,獻奇繒名馬,同時察看形勢,知遼軍不得人心,故不愿前往稱臣,知遼著重于搜括財物,等他走后,出兵取天下是個良機。不久,他提出復興后晉,迎石重貴來晉陽受到將士們的擁戴。與遼主稱帝同時,劉知遠于公元 947 年 2 月辛未日在晉陽稱帝。
劉知遠稱帝后采取了如下舉措:
①自稱不忍心改變晉國號,仍用天福(晉高祖年號)紀年,稱天福十二年(公元 947 年),以此爭取后晉舊臣的歸附。
②下詔給諸道,禁止為契丹(遼)括錢帛,在諸道的契丹(遼)人一律處死。
③又下詔慰勞百姓及保衛(wèi)地方、武裝抗遼的民眾。④)不奪民財而從宮中取出財物賞賜將士獲得軍民的支持。
他的這些措施起著振奮人心的作用,民眾自愿組織起義軍,到處攻殺遼人; 一些被迫降遼的晉官,也紛紛歸附。在此情勢下,他趁遼軍北退,遼主兀欲在恒州稱帝(4 月遼主死),后內亂之機。令皇弟劉崇為太原留守,他統(tǒng)師大軍從普陽出發(fā),經 21 天進入洛陽,自稱為東漢明帝第 8子劉步之后,故下詔改國號為'漢',又 8 天進入大梁(汴京即今開封)。當時大梁有遼留下的幽州兵 1500 人,劉知遠盡殺于繁臺之下。并又以汴州為東京。
7月,原投降遼的晉將杜重威奉表來歸。由于他曾背叛,起初,劉知遠常疑懼,閏 7 月,下詔討之,9 月親征, 11 月杜重威開門出降。劉知遠這時卻任杜重威為太傅兼中書今,楚國公; 而殺了 '許以不死'的指揮使張璉等將校數十人。
劉知遠的主要過錯,正如司馬光評論的那樣:'殺幽州無辜千五百人,非仁也;誘張璉而誅之,非信也;杜重威罪大而赦之,非刑也。仁以合眾。信以行令,刑以懲奸。失此三者;何以守國!
公元 947年 12 月,劉知遠的太子開封尹劉承訓病死,劉承訓其人孝友忠厚,達等從政耗人皆惜之。知遠究為寵 .愛。因而刺知遠由于悲傷過度而致病。公元.948.年(乾祐元年) 正凋山改名皓。病危時召宰相蘇逢吉、郭威等進宮。委托他們扶立次子劉承祐即位。又囑他們盡快除去杜重威。27 日,劉知遠死于大梁的萬歲殿,時年 54 歲。11 月。葬干睿陵 。
劉知遠死后謚號睿文圣武昭肅孝皇帝,廟號高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