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壺口瀑布位于陜西省宜川縣境內(nèi),中國黃河上的著名瀑布,東臨山西省吉縣西部南村坡,西瀕陜西省宜川縣。因黃河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而名。為國務(wù)院1988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由縣城沿著309國道往東直達(dá)黃河即到,距縣城48公里。
黃河象一條騰飛的巨龍,穿行在西北黃土高原的秦晉大峽谷中,當(dāng)流經(jīng)壺口時,寬約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馬蹄狀瀑布群。主瀑布寬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濤聲轟鳴,水霧升空,驚天動地,氣吞山河,為黃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國僅次于貴州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黃河壺口瀑布風(fēng)景區(qū)規(guī)劃面積175平方公里,主景區(qū)面積27平方公里,是以壺口瀑布為主體的峽谷景區(qū),北至小河口,南至仕望河口。 夏秋季節(jié),黃土高原暴雨頻繁,黃河水勢猛漲,瀑布寬達(dá)100多米,方圓數(shù)里,水汽遮天,氣勢磅礴,是游覽觀賞瀑布的最好季節(jié)。冬季冰封雪凍,瀑布掛滿冰棱,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春季冰雪解凍,冰棱崩落,猶如山崩地裂,聲似炮轟雷鳴。
黃河壺口瀑布古已聞名,《水經(jīng)注》載:“禹治水,壺口始。”明代有位詩人寫《壺口》一詩贊道:“源出昆侖衍大流,玉關(guān)九轉(zhuǎn)一壺收。雙騰虬淺直沖斗,三鼓鯨鱗敢負(fù)舟。”明陳維藩在《壺口秋風(fēng)》詩中描寫到:“秋風(fēng)卷起千層浪,晚日迎來萬丈紅”。黃河西出昆侖,源遠(yuǎn)流長。雄偉多姿的龍門,世稱“九河之蹬”的孟門山(位于龍門與壺口之間)與四時迷霧的壺口瀑布最為壯觀,號稱黃河三絕。壺口瀑布更以它氣吞山河之勢,聲絕九霄之壯著稱于世。
黃河壺口瀑布是黃河中游流經(jīng)晉陜大峽谷時形成的一個天然瀑布。西瀕陜西省宜川縣,東臨山西省吉縣,距山西吉縣城西南約25公里,距陜西省宜川縣城四十公里。瀑布寬達(dá)30米,深約50米,最大瀑面3萬平方米。是中國僅次于貴州省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滾滾黃河水至此,500余米寬的洪流驟然被兩岸所束縛,上寬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騰傾涌,聲勢如同在巨大無比的壺中傾出,故名“壺口瀑布”。
中國古籍《書•禹貢》曰“蓋河漩渦,如一壺然”。兩大著名奇景“旱地行船”和“水里冒煙”,更是罕見。亞洲飛人柯受良和吉縣飛人朱朝暉先后駕駛汽車和摩托車成功飛越黃河壺口瀑布景區(qū).黃河壺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吉縣和陜西省宜川縣之間,在山西吉縣城西南25公里黃河之中。壺口瀑布景區(qū)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為山西省和陜西省共有著名風(fēng)景名勝區(qū),1988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現(xiàn)為國家4A級景區(qū)。
此地兩岸夾山,河底石巖上沖刷成一巨溝,寬達(dá)30米,深約50米,滾滾黃水奔流至此,倒懸傾注,若奔馬直入河溝,波浪翻滾,驚濤怒吼,震聲數(shù)里可聞。其形如巨壺沸騰,故名壺口。春秋季節(jié)水清之時,陽光直射,彩虹隨波濤飛舞,景色奇麗。明陳維藩《壺口秋風(fēng)》詩有“秋風(fēng)卷起千層浪,晚日迎來萬丈紅”句,可謂真實寫照。黃河流經(jīng)晉陜峽谷到達(dá)宜川縣和吉縣境內(nèi),水面一下子從400多米寬收縮為50余米,《書·禹貢》中只用八個字:“蓋河漩渦,如一壺然。”壺口瀑布的形象躍然紙上。
黃河入“壺口”處,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霧,騰空而起,恰似從水底冒出的滾滾濃煙,十?dāng)?shù)里外可望。壺口霧氣的大小與季節(jié)、流量有關(guān)。冬季河面封凍,瀑布多成冰凌,地表來水減少,壺口流量降至150—500立方米/秒,激浪不大,飛出槽面水霧甚少;夏季流量大增,水流溢出深槽,落差甚小,瀑布消失,不易形成升入高空的濃密水霧;春秋兩季,流量適中,氣溫不高,瀑布落差在20米以上,急流飛濺,形成彌漫在空中的大霧,即“水底冒煙”一景。
黃河壺口瀑布反復(fù)沖擊所形成的水霧,升騰空中,使陽光發(fā)生折射而形成彩虹。彩虹有時呈弧形從天際插入水中,似長龍吸水,有時呈通直的彩帶橫在水面,象彩橋飛架,有時在濃煙騰霧中出現(xiàn)花團(tuán)錦簇,五光十色,飄忽位於黃河晉陜峽谷的壺口瀑布不定,撲朔迷離。霓虹戲水是“水底冒煙”與陽光共同作用的產(chǎn)物。春秋兩季,水底冒煙、濃霧高懸,每遇晴天,陽光斜射,往往形成彩虹;夏日雨后天晴,有時也會出現(xiàn)彩虹。
山飛海立是對壺口瀑布磅礴氣勢的形容,黃河穿千里長峽,滔滔激流直逼壺口,突然束流歸槽,形成極為壯觀的飛瀑,仰觀水幕,滾滾黃水從天際傾瀉而下,勢如千山飛崩,四海傾倒,構(gòu)成壺口瀑布的核心景觀。晴空灑雨。懸瀑飛流形成的水霧飄浮升空,雖然烈日當(dāng)空,但在瀑布附近,猶如細(xì)雨,濕人衣衫,這也是水底冒煙所產(chǎn)生的又一有趣的景觀,一般越接近河面水霧越濃密,因而,在水底冒煙時,岸邊觀瀑難免衣服濕漉漉,如在輕洗。
壺口至孟門約5公里,在這段400多米寬的箱形峽谷的底部,黃河水流下切,形成一條30—50米寬,10—20米的深槽。黃河水從壺口奔涌下瀉后,以每秒數(shù)千立方米的巨大流量歸于此槽。由于傳說它為龍身穿鑿,故取名“十里龍槽”,也稱“十里龍壕”。是壺口瀑布溯源上移,瀑下深潭隨之連續(xù)延伸所形成的,此深槽嵌在原谷底基巖河床中,槽旁原河床底的大部分,成為非洪水期的河岸,這種河岸比較寬、平,全由堅硬的砂巖構(gòu)成,近水處,幾乎沒有一點砂石,平坦的可以在上面行車,“旱地行船”正是利用了這種地質(zhì)地貌條件。
孟門山距離壺口約2.5公里,河水被巨石一分為二。此石橫亙數(shù)百步,河水分流,俯視如門,故有孟門之稱。孟門山雖“臨危若墜”,但“臥鎮(zhèn)狂流”,“任水漲滔天,終不能沒”,實為壺口之下一大景觀。河水出孟門之后,以“奔騰到海不復(fù)回”的態(tài)勢,直至相距65公里處的龍門。
由壺口上行約1公里,有一小村名龍王達(dá),相傳是龍王休息的地方。這里有過“旱地行舟”的往事。古時,因壺口瀑布飛流直瀉,空中跌水十分驚險。所以,凡是航行于黃河之上,路過壺口的大小船只,都要在瀑布上游停船卸貨,在船上栓上繩索,用人力將空船從河中拉上旱路,隨后便“旱地行舟”直到繞過瀑布,空船再行下水,重新將貨物裝至船上,繼續(xù)水上行船。據(jù)說從前黃河的航運十分繁忙,壺口停放的船只最多可達(dá)千條,從事“旱地行舟”的拉船工有數(shù)百人。直到晉、豫、陜鐵路連接通車,水路交通為鐵路取代之后,“旱地行舟”便成為歷史的遺跡。
黃河壺口瀑布,號稱“天下奇觀”,是理想的旅游勝地。但因地處深山僻壤交通阻塞,車輛莫達(dá),所以能來觀賞者屈指可數(shù)。今日之壺口,展現(xiàn)出新顏,黃河大橋飛架,新辟亭閣棧道,登上安樂山,大川風(fēng)光,田園景色,可盡收眼底,使人流連忘返。
1997年6月在香港即將回歸祖國之際,香港特技演員柯受良先生駕車飛躍黃河壺口瀑布成功,成為世界第一飛人,為中華民族爭了氣,也極大地提高了黃河瀑布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迎來黃河瀑布的旅游高潮。壺口瀑布已成為國內(nèi)外游客向往的風(fēng)景名勝之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