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人說,三十而立。過了三十歲,人生難免有了一些感觸。
在北京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紅星二鍋頭的文案鋪天蓋地,文案是這樣的:“將所有一言難盡,一飲而盡。”
我覺得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文案。因為有了人生閱歷和智慧的加持,比起那些強調優(yōu)勢的文案,自然更能夠打動人心。
在這里,我將結合我的經(jīng)歷來聊一聊我對智慧的認知,知識和智慧有什么關系和區(qū)別,我們又將如何積累智慧,從而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劉瑜的書《送你一顆子彈》中,她有一句話說得很到位:“知識只是信息而已,智慧卻是洞察力。”聰明的人,并不是知識最多的人, 而是能找到解決方法和答案的人。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段子。
早些年,一家大型日用品公司引進了一條香皂包裝生產(chǎn)線,結果發(fā)現(xiàn)這條生產(chǎn)線有個缺陷:經(jīng)常會有空包裝盒,需要人工挑選出來,非常影響效率。
他們請了一個自動化專家來解決這個問題。專家組建了一個十幾人的項目組,綜合采用了機械、自動化、X 射線探測等技術,花了幾十萬元,終于成功解決了問題。
中國南方有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也買了同樣的生產(chǎn)線,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老板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后很惱火,找了個工人說:“趕緊給我搞定, 不然走人。” 工人很快想出了辦法。他在生產(chǎn)線旁邊放了一臺大功率電風扇,將風量開到最大,這樣空的香皂盒就都被吹走了。所有花費為 90 元。
由此可見,知識并不一定就是力量,智慧才是。
02
我并不是否認知識的價值,但是若能夠得到智慧的加持,知識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揮。
對智慧的認知,我經(jīng)歷了相當長的一個過程。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畢業(yè)十年有余了,但大學時上過的兩堂課卻一直記得,影響我至今。
第一堂課,是廣告學老師的課,對我影響很大。
廣告學老師第一天進門的時候,在黑板上寫了三行字:“山是山, 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還是山,水還是水?!?/span>
這句話,是宋代青原惟信禪師提到自己參禪的歷程時說的。完整的版本是:“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span>
老師解釋說,無論是學武、悟道還是做人,其本質和境界都有著潛在的相似點,都要經(jīng)歷一個從清醒到迷惑,再從迷惑到清醒的過程。
這個問題很好理解。從小時候開始,你受到的教育是要說真話,為人要真誠。父母、長輩告訴我們的大道理,我們都銘記于心。于是,你照章行事,以一顆赤子之心面對世界。
這個時候,你對世界的理解很膚淺。這是“山是山”階段。
后來,在現(xiàn)實面前,你處處碰壁,經(jīng)常被人坑。你開始覺得這個世界很復雜,開始厭煩長輩念叨的人生智慧,覺得他們都是錯的。
這時候,你開始學會變通,學習一些為人處世的技巧,變得圓滑。經(jīng)過實踐,這種方法確實有效。你的人生也得到了相當大的提升。
這個時候,你對這個世界感覺很迷惑。這是“山不是山”階段。
然而,當你想再往上走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面對各種大咖和精英, 所謂的技巧失去了用武之地。都是千年的狐貍,玩什么聊齋?高手過招,至真至誠,注重格局。高手不缺錢,最看重的是時間。
簡單一點,直來直去,這樣反而能節(jié)約時間成本。這時候,你才明白, 父母的話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對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個時候,你的人生又開始變得簡單從容。
03
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我們缺乏的不是知識,而是要學會正確地運用知識。這就需要智慧。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指對事物能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處理的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說,智慧的作用遠遠大于知識。
我覺得,知識雖然重要,但只有擁有智慧, 才能夠正確運用好知識,讓知識發(fā)揮最大效能。否則,你懂得的知識再多,也比不過《維基百科》。
為什么要說,知識不是力量,智慧才是力量?
如果把人比作一臺電腦的話,知識就是電腦的硬件配置,而智慧就是操作系統(tǒng)。
單獨的硬件,比如 CPU、內存、硬盤、鼠標、鍵盤,就是一堆冰冷的配件,你用它們什么也做不了。
只有將它們組合在一起,組裝成一臺電腦,然后裝上操作系統(tǒng),我們才能用它工作和娛樂,做很多我們想做的事情。我們很難改變自己的配置,能做的就是給自己裝上更強大的系統(tǒng)。
所以,我們的人生使命,也就是不斷積累和提升智慧。
在人類生存方面,最有用的東西就是智慧,即通過知識加體驗之后浸透到人體內的東西最為重要。
知識和智慧,沒有必然的關聯(lián)。也就是說,智慧和知識關系不是很大。
六祖不識字,但是比識字的神秀要更能領悟大乘佛教的奧義。金庸《俠客行》中的主人公石破天由于不識字,學武術反而更容易看明白。很多富豪雖然文化程度很低,但依然能夠縱橫商界。
雖然他們缺乏知識,但他們并不缺乏智慧。
知識和智慧本身并不矛盾,但我覺得智慧比知識更重要。如果二者只能選其一的話,我一定選智慧。
知識是死的,很容易獲得。它沒有方向,只會告訴你“就是這樣”。至于“怎么才能做到”是智慧的事情。
智慧是活的,很難獲得。它是對知識的一種運用,體現(xiàn)在你的言行、道德,處理事情的態(tài)度與方法等上面。
知識像是一種礦產(chǎn)資源,只是提供了一種能源而已。智慧則是能夠發(fā)現(xiàn)好的資源,并合理運用。
04
那么,智慧從何而來,我們又將如何獲得智慧?了解人性,學習必要的心理學知識。
所謂智慧,有相當一部分是基于對人性的了解。
而人性,自古以來都沒有變過。要了解人性,需要閱歷。這部分要靠自己積累,也可以閱讀一些相關的心理學著作,比如《烏合之眾》《自私的基因》等。這些經(jīng)典著作對人性的分析十分精準到位。
從大道理中學習智慧
古今中外的人生智慧,在長達數(shù)千年的歷史中流傳至今的,幾乎都是至理名言。比如,“做事先做人”“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小時候,長輩的很多叮囑,我總覺得是大道理,但直到自己經(jīng)歷了才知道,他們說的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智慧。
小時候有一件事,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當時,爸爸向一個人借了一點錢,卻忘了還。那人來家里要錢的時候,爸爸才想起這事,就準備進房間拿錢還給人家。
爺爺看見爸爸在數(shù)錢,問清情況后,說: “你如果現(xiàn)在說忘了還錢給人家。在別人眼里,你還是一個沒有及時還錢的人。你說現(xiàn)在手里沒錢,但在想辦法湊錢,過兩天準時給人送過去,人家反而會說你有信用?!?/span>
當時我正在房間里玩,爺爺?shù)倪@番話,是我上過的第一堂智慧課。所以,大道理在我看來,就是大智慧。
保持好奇心,多體驗人生,增加閱歷
智慧不是平白無故來的,主要來自個人的經(jīng)歷,或者向身邊的高人學習。
這個道理和玩游戲打怪升級一樣,自己親自打怪,雖然辛苦,但是經(jīng)驗豐富,成長也快。也可以組隊或者掛機,跟著高手混, 一樣可以升級,只不過經(jīng)驗值會少一點,成長會慢一些。
要獲得智慧,需要有大智慧的人來啟發(fā)和點醒你,然而很多時候貴人是可遇不可求的。當然你也可以自己來悟,就是得靠天賦了, 或者說靈感與運氣。
當然還有一種就是去多經(jīng)歷一些事情,平時多琢磨,也可以獲得智慧。
當然,你也可以和大咖或者長輩多聊天請教,或者看一些名人傳記。借助他人的人生經(jīng)歷,也能增加你的人生體驗,增長智慧。
他們的經(jīng)歷非常豐富,飽經(jīng)滄桑,隨便單獨拎出來十年,精彩程度都超過很多人的一生。有時候,讓你糾結了幾個月的職場或者人生問題,他們簡單幾句話,就能幫你化解。
最后,我補充一句,別人的成功經(jīng)驗,其實很難復制。但你的失敗和教訓,卻是最寶貴的財富。如果有機會,請勇敢嘗試。
不失敗, 不迷茫,不痛苦,不煎熬,就沒有真正屬于你的智慧。
· end ·
推 薦 閱 讀
▼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作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