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紛爭。自然,歷史上有很多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很令人不可思議可是卻又是真實存在的事件。
14世紀(jì)末,曾經(jīng)征服了半個歐亞大陸的元朝鐵騎被朱元璋的軍隊打回了大草原,作為成吉思汗的子孫,我們的元朝將軍們當(dāng)然是不會輕易善罷甘休的。他們氣沖沖的向各個部落與藩國發(fā)布了召集令,大概意思就是:我們黃金家族的漢子們是絕不會放棄自己的榮耀的,你們趕緊的過來跟我一起打朱元璋這小子。
這時候的高麗國王辛禑,頗有幾分眼色,他修了封國書給朱元璋:老朱啊,你看雖然咱倆處在對立面,但是我呢,愛好和平,你割塊地給我,這事糊弄糊弄也就過去了。
朱元璋就樂了:你小子算哪根蔥?滾遠(yuǎn)點。
辛禑說行啊,你不給是吧,不給我喊人來打你。
于是公元1388年,高麗大將李成桂被迫率領(lǐng)十萬大軍駐扎在威化縣。
太宗李成桂
好吧,高麗王可能是個意氣用事的傻子,但李成桂不傻,明朝連大元都覆滅了,你讓我拿十萬個雜兵就跟明朝干架,你瘋了還是我瘋了?李成桂一合計,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要不干脆反了唄?
反了!李成桂懶得用什么"大楚興,陳勝王"的套路,直接就帶兵打了回去。
于是高麗王朝就這么沒了。
高麗是沒了,但李成桂頭頂上還頂了個北元(后金),李成桂一琢磨,不行,我還是得要找個老大哥幫我撐一撐。于是建國之后,李成桂立馬上修書朱元璋:老朱啊,我這建國多虧有你啊,要不你給我國家取個名兒唄?
朱元璋是個大老粗,他也不知道和寧是李成桂的故鄉(xiāng),于是就尋思著這朝鮮挺好聽啊,那就叫朝鮮吧。(明史中就曾經(jīng)記載,上閱,東夷之號,以朝鮮之稱美,且其傳甚遠(yuǎn),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體天牧民,永昌后嗣。")
洪武帝朱元璋
這就相當(dāng)于今天有兩家相鄰的人家,比較有窮的那家難產(chǎn)了,外面還有一大堆要債的登門,然后比較有錢的那家不僅幫忙打跑了要債的,幫你接生了小孩子,還認(rèn)了他當(dāng)干兒子,順便取了個名兒。這孩子能不對那家人感恩戴德?
到了公元1592年,日本完成了統(tǒng)一,開始大舉進(jìn)攻北邊的朝鮮,這就是著名的壬辰倭亂。
此時日本的指揮官是豐城秀吉,他的名字很多國人都耳熟,因為他帶領(lǐng)日本走向了一個全新的時代。而他的軍隊也有著當(dāng)時世界上最先進(jìn)的裝備,是熱情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提供的火槍。這些老實憨厚的海上清道夫們笑瞇瞇的接過豐城秀吉手中的銀子,順便帶走了在戰(zhàn)爭中流離失所的奴隸們。
彼時的朝鮮國則太平了很久了,武備松弛,黨爭不斷。奏報傳到朝堂的時候,大臣們沉默了一會,隨即就議論開了。
"陛下,這日本撮爾小國,叛亂很快就會平息,倒是禮部那邊…….:
被彈劾的大臣立馬就展開回?fù)簟?/p>
"臣聽聞吏部最近….."
不用腦子想都知道,承平已久,軍備廢弛的朝鮮敗的一塌糊涂,朝鮮侍衛(wèi)軍更是快被追到了明朝邊境了。朝鮮大臣從漢城吵到了鴨綠江,最終敲定一個方案:向宗主國明朝求援。
萬歷二十一年,明軍與李舜臣的朝鮮軍會和。
抗倭名將李舜臣
實話實說,朝鮮的陸軍的確十分廢物,但是不能否認(rèn)的是李舜臣的朝鮮海軍擁有著不俗的戰(zhàn)斗力。他們迅速擊沉了日本的軍艦,切斷其補給。明朝的陸軍跟朝鮮的游擊隊則在鄧子龍的帶領(lǐng)下對被困于陸地的日本士兵進(jìn)行圍剿。
終于,明鮮聯(lián)軍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對日作戰(zhàn),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宣祖熱淚盈眶的上了一道奏疏:大哥啊。得虧你們來的及時,不然小弟我就沒了?。?/p>
萬歷皇帝也象征性的回了一道圣旨:你是我小弟,你大哥雖然別的本事沒有,但還能讓人把你給欺負(fù)了?
萬歷皇帝
這下子宣祖大王更加感動了,這是什么?這是再造之恩啊。(宣祖實錄中所記載,朝鮮長期感恩在心,稱之為"再造")朝鮮的民眾更是對明軍依依不舍,與明軍配合了數(shù)場戰(zhàn)役,他們之間早就產(chǎn)生了濃厚的戰(zhàn)友情。
萬歷三大征中,以朝鮮戰(zhàn)役最為輝煌奪目,它不僅打出了明朝的國威,彰顯了上國的地位,更使朝鮮從士紳到百姓,全都對明朝產(chǎn)生了高度的依賴與崇拜,他們自發(fā)的尊稱明朝為宗國,甚至洋洋得意的自稱為"有明朝鮮",這為后世崇禎年號流傳兩百年的壯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然而僅僅過了不到三十年,明朝的統(tǒng)治便岌岌可危。北方后金的崛起,張獻(xiàn)忠與李自成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都極快的加速了明朝的滅亡。隨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帝在煤山自縊。
李自成這個人,是干土匪起家的,一開始他是真沒想過說要打進(jìn)北京城,那天只不過是像往常一樣朝著守備的明軍齜齜牙,告訴一下皇帝咱老李要狠一個了奧!結(jié)果誰曾想那么試探的一打就打到了紫禁城。
沒辦法,明朝的大米蟲實在太多了,崇禎皇帝都下跪了還是扣扣嗖嗖的不肯拿銀子。
李自成愣住了,他仔細(xì)一尋思你明朝太祖朱元璋不也是草莽出身嘛?那為啥咱就不能建個國?說干就干,李自成就在北京自立皇帝,國號大順。
闖王李自成
為什么說李自成是個土匪呢?因為他不按套路出牌。任何一個勢力,但凡覆滅一個政權(quán),首先要做的,是對其舊有勢力的改編與安撫。
如滿清就十分青睞于吳三桂的叔叔洪承疇,這也是許多崇禎舊臣有恃無恐的原因,在他們看來大不了換一個皇帝好了,反正自己又當(dāng)不了皇帝。但銀子是自己的,皇帝也別想掏出來。
不過歷史可以證明,皇帝是掏的出來的,大順皇帝李自成進(jìn)入北京城后,奸淫擄掠,無惡不作,嚴(yán)刑拷打百官,竟然募集到紋銀七千萬兩?!睹魇贰钭猿蓚鳌酚涊d:其余的勛戚、文武諸臣如奎、純臣、演、藻德等共八百余人,被送劉宗敏營中,拷掠責(zé)賂。至灼肉折脛,備諸慘毒。時藻德等遇馬世奇家人,悲泣曰:"吾不能為若主矣,今求死不得爾。"
消息傳到了朝鮮,朝鮮國上下皆驚,一時間全國縞素,夜夜慟哭。朝鮮國王在大殿上失聲痛哭,率領(lǐng)文武百官向北京的方向拱手遙拜,紀(jì)念崇禎。由于朝鮮深受明朝的儒家文化影響,他們對于李自成殘害讀書人,打砸廟堂,不敬圣人等罪過異常的憤怒。他們聯(lián)系南明王朝,想要派兵增援。
然而在此之前,朝鮮已經(jīng)被打過兩次了,朝鮮國王光海君是一個比較圓滑的兩面派,他看見后金幾次挫敗明軍的軍隊后開始向后金示好:我說老哥,咱們當(dāng)年可都是大元朝的后代,這幾百年前咱們可是一家人啊。
光海君的做法無疑是被朝鮮自居正統(tǒng)的大臣們所不容的,你光海君也是經(jīng)歷過壬辰倭亂的,現(xiàn)在才過了二十多年你就想投靠其他人,什么意思嘛。朝鮮的西人黨和南人黨首次聯(lián)合起來,召集軍隊打入了慶云宮,將睡得正香的光海君踹下了皇位。
同年,仁祖即位。
深知自己是怎么上位的仁祖堅定的采取了親明排金的政策,基本上就是,來了使臣?什么,后金的,那先打一頓再說。
這種態(tài)度令皇太極非常的傷心難過。
清太祖皇太極
攘外必先安內(nèi),皇太極想要入主中原,就必須先把屁股后面的小麻煩解決了,滿洲的八旗兵很快就把朝鮮軍隊按在地上摩擦。
《李朝實錄》記載:"時三子皇太極時常規(guī)勸努爾哈赤進(jìn)犯我國;而大子代善則每以國家四面而受敵,不宜仇怨甚多,并為自保之理,提議講和,勢必安全,此非愛我,實則胡皇自愛爾"。
朝鮮沒辦法了:大哥別打了,我知道錯了,朝貢?好好好,臣服?行行行。去掉明朝國號?可以可以。永絕明朝?對不起,出門左拐。
即使仁祖快被打死了,在最后一條上朝鮮也絕不讓步半分。
后金使臣一走,朝鮮:呵,亂臣賊子。
即使被后金按在地上摩擦了幾十遍,朝鮮還是那個心向大明的朝鮮?;侍珮O心里對朝鮮態(tài)度也清楚的很,于是1636年皇太極稱帝,國號大清。他將這事告訴了朝鮮:老弟,老哥我明天建國了,來不來,你自己看著辦吧。
得知消息的朝鮮聞訊大嘩,他們積累近10年的厭惡、羞辱的情緒一并迸發(fā)。朝鮮臣民紛紛痛切陳詞,"若使彼胡皇得知以我國之秉守,則不可以因干紀(jì)亂常之事而有所來犯焉。此雖以國斃,然豈非有辭于天下名留后世耶"。在如此慷慨激昂的氛圍下,仁祖大王直接就把金朝使臣趕了出去。而后百姓也是"觀望者以塞路,頑童擲瓦礫以辱使"
朝鮮墓碑
皇太極是真的生氣了,你們這記吃不記打的臭毛病我得好好幫你們改改。
同年十二月,皇太極兵臨漢城。這就是著名的丙子虜亂。
此時的仁祖是真的沒辦法了,清軍圍困漢城,各路勤王的軍馬也都被打殘了,朝鮮君臣只有困守孤城。我們的仁祖大王曾經(jīng)爬到過南漢山城的南門,瞅著城下清軍黑壓壓一片,不禁連聲長嘆,悲歌不已。
正月三十日,仁祖請降。赤著腳跑到了皇太極的軍營
皇太極輕蔑一笑:又來啦,老弟。沒事,我原諒你了。(皇太極降旨赦之。雙方筑壇盟誓),清朝把朝鮮主戰(zhàn)最堅定的三個義士的腦袋砍了,得意洋洋的班師回朝。
丙子虜亂對朝鮮君民身體與心理傷害都是巨大的。常年學(xué)習(xí)明朝,具備了極發(fā)達(dá)儒家文化,以"小華夏","小明朝"自居的朝鮮淪落為在草原狩獵為生的后金所建立的清朝藩屬國,就好比91年蘇聯(lián)解體時一樣,在人民心中,強大的后盾從此成了歷史。
思想文化的沖擊,清朝人的蠻橫無理,賦稅征索。使得朝鮮在未來的兩百年來,愈加的懷念明朝,而反清復(fù)明也是朝鮮國一直以來的主流思想。
明朝滅亡一甲子后,朝鮮肅宗還親自在宜春門祭祀明朝崇禎皇帝。其后的幾十年里,繼位的朝鮮君主都會前往大報壇祭祀。
他們明面上對清朝的使臣客客氣氣的,背地里卻稱呼清朝皇帝為胡皇,稱清國為胡國。除了對清朝上貢時所用的臣書外,其他一律采用崇禎年號。曾經(jīng)有一個朝鮮的官吏在上書給國王時用了嘉靖年號,整個士林都炸了。他們紛紛上書指責(zé)此官員運用胡人的年號,有失禮儀,有礙教化。奏章一夜之間堆了一米高。
正式場合使用的清朝年號
朝鮮國王也覺著這個人不行,就下旨了:這個人德行不行,我已經(jīng)把他流放了,大家要引以為戒,下次我可就砍人了啊。
在這樣的氛圍下,十九世紀(jì)末,清朝應(yīng)朝鮮請求派兵增援,有人驚詫的發(fā)現(xiàn)大街小巷使用的并不是光緒年號,而是當(dāng)時清朝士兵從未聽說過的崇禎年號,甚至有的記到了崇禎256年!
其實在我看來,朝鮮之所以一直沿用崇禎年號,跟明朝關(guān)系親密,感恩戴德是最主要的方面,其次便是朝鮮深受明朝儒家文化的影響,一直自居禮儀之邦,他們對驕縱的清朝君臣十分的看不起,認(rèn)為他們沒有教化,缺少禮儀,然而卻沒有足夠的實力,只能用使用崇禎年號的方法來彰顯自己與無禮之人的不同,并把這種無聲的抗議持續(xù)了兩百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