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
公元前十二世紀,商王帝辛在位期間,出動主力部隊與東夷作戰(zhàn),西方的周人乘虛而入,在商人背后捅了一刀,將帝辛推翻,帝辛自殺,這是第一次商周戰(zhàn)爭。
后來周人發(fā)動了第二次商周戰(zhàn)爭,消滅了帝辛之子武庚,并且繼續(xù)向東擴張,占領了商嬴勢力非常雄厚的東方地區(qū),徹底推翻了商王國的統(tǒng)治,周王國的勢力大大擴張。這第二次商周戰(zhàn)爭的慘烈程度尤甚于第一次,因為當初帝辛派出與東夷作戰(zhàn)的主力部隊,在帝辛自殺后,分散到了東方的商嬴各國,因此,以奄國、蒲姑國為首的東方商嬴各國,實力強悍,他們對周軍進行了頑強抵抗,周軍傷亡慘重,僥幸險勝,經(jīng)過苦戰(zhàn),才滅了奄國和蒲姑國,在兩國故地分別建立了魯國和齊國。
至此,東亞大陸大片地區(qū)盡屬周人,志得意滿的周人將這廣大地區(qū)做了重新劃分,對王族和功臣大加封賞,在新的劃分中,周王室占有了最好的土地,這就是廣闊的王室領地,同時,在王室領地的外圍,則分封了眾多諸侯國。
周王國的王室領地,西到雍,也就是現(xiàn)在的陜西寶雞,東到制,也就是現(xiàn)在的河南滎陽,王室領地西邊的關口是秦嶺的大散關,東邊關口是河南的虎牢關。
后來的漢帝國,前期也沿襲了周王國的做法,漢的皇室領地與周的王室領地范圍大致相同,皇室領地外圍則是各諸侯國,這些都與周相同,直到漢武帝在位,才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改變了山頭林立的分封局面,全國完全統(tǒng)一為專制帝國,皇帝權力至高無上,而諸侯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漢武帝繼承了秦始皇的事業(yè),使得漢帝國真正繼承了秦帝國,成為統(tǒng)一的專制帝國。
且說在周王國廣闊的王室領地,有兩個都城,鎬京與雒邑,同時,還有很多為王室效力的卿大夫的封地。
其中的周國,位于現(xiàn)在岐山一帶,是周文王之子周公旦的封地;其中的西虢國,位于現(xiàn)在寶雞一帶,是周文王二弟虢仲的封地,扼守大散關,守衛(wèi)著王室領地的西大門;其中的東虢國,是周文王三弟虢叔的采邑,位于現(xiàn)在河南滎陽一帶,扼守虎牢關,守衛(wèi)著王室領地的東大門。
周國、西虢國、東虢國,這三個封地,皆為公國,其公爵皆為周王至親,在王室領地內(nèi)、外的各封地中是爵位最高的。西虢國的歷代公爵,為虢仲氏,東虢國的歷代公爵,為虢叔氏。
周王室領地,囊括了當時天下經(jīng)濟最富庶、土地最肥沃的關中平原和洛陽盆地,并且東西兩面皆有關口把守,固若金湯。
周王國八百年,包括三個時期,西周、春秋、戰(zhàn)國,其中的西周時期秩序井然,周國等三個周王至親王族的封地在西周時期都很活躍,是王室的重要支柱。到了春秋初期,禮樂崩壞,東虢國被當時的霸主鄭國所吞并;西虢國東遷,后來被晉國吞并;而周國,隨周平王東遷,后來在戰(zhàn)國時期又分為西周國、東周國,最后也被戰(zhàn)國時期最強國家秦國所吞并。
這里就詳細說說周公國的情況。
周公國是周王國的王室領地內(nèi)的重要封地,其開國君主,首位公爵,周文公,即周公旦,他是周文王嫡妻所生的十個兒子中的第四個,名叔旦,以其爵位,稱為周公旦。周公旦自己有八個兒子,周公旦自己得封最重要的王室領地的周國,長子得封排位第二的王室領地以外的魯國,次子繼位周國,其他兒子,也在王室領地外圍封了各諸侯國。
具體是:次子仲羽,字君陳,繼承了王室領地封地周國;長子伯禽,封魯國;三子叔沖,封凡國;四子叔齡,封蔣國;五子叔羿,封邢國;六子叔翁,封茅國;七子叔翅,封胙(音zuo,四聲)國;八子季翔,封祭(音ZHAI,四聲)國。
王室領地的封地周國最為重要,因此封給周公旦,其次為王室領地以外的魯國,因此封給年富力強的長子。周公去世后,次子繼承其周國爵位。周國君主為公爵,魯國君主為侯爵,其余六國君主為伯爵。
周武王滅商后,五十歲去世,其子繼位,是為周成王,尚年幼,周王國初立,根基不穩(wěn),周公旦為穩(wěn)定局面,企圖獨掌大權,力挽狂瀾,但是,當時除了商王國遺民不服之外,周武王三弟管叔鮮、五弟蔡叔度也不服周武王四弟周公旦。
為了天下長治久安,周公旦在取得堂叔召(音SHAO,四聲)康公奭(音SHI,四聲)、以及齊太公呂尚等重臣的理解支持后,取得共識,進行攝政。
周公以冢宰之職,執(zhí)政周王國,冢宰為六卿之首,為國之執(zhí)政。在召康公和齊太公等人的支持下,周公旦指揮周軍,打了第二次商周戰(zhàn)爭,平定了叛亂,并繼續(xù)向東擴張,徹底摧毀了商王國的余部,周王國疆土擴張到黃海、東海之濱。
戰(zhàn)爭勝利后,繼續(xù)大興封建,又封了不少諸侯國,進一步確立了以周族宗室、功臣拱衛(wèi)周王的政治格局。
然后,利用殷商戰(zhàn)俘修建東都雒邑,恩威并施、就地安置、自力更生,徹底穩(wěn)定同化了殷商遺民。
在局勢穩(wěn)定之后,周公汲取歷史經(jīng)驗教訓,為避免手足相殘、長治久安,讓貴族和平民都各安其分,建立了以嫡長子繼承制、長幼尊卑體系等為主的一系列宗法禮樂制度,為周王國八百年基業(y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成為現(xiàn)代中國各地民俗的重要來源,影響深遠。
這些宗法禮樂制度,稱為周禮,周公制定周禮,其重大現(xiàn)實意義表現(xiàn)在,周王室以周禮對天下進行統(tǒng)治、管理。按周禮,周王室領地幅員千里,面積廣闊,并且擁有兩大方面軍,宗周六師,成周八師,共十四個師的兵力,而諸侯國和采邑則是,公侯之國,方圓百里,兵力三個師;伯國,方圓七十里,兵力兩個師;子男之國,方圓五十里,兵力一個師。周王室在人口、土地、軍隊各方面,實力最大,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天下盡在掌握。
順帶解釋一下,當時的軍隊編制,“軍”和“師”相同,是同一等級編制的不同稱呼,六軍、三軍、二軍,也就是六師、三師、二師。按周禮,天子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而實際上,周王室不但在鎬京有宗周六師,還在雒邑有成周八師,實力超級強大。
上古中國公文總集《尚書》,其中的《周書》,有一篇《康王之誥》,寫道:“張皇六師,無壞我高祖寡命。”民國時期著名的考古學家、古語言學家曾運乾解讀:“六師,天子六軍。 周制一萬二千五百人為師?!币簿褪钦f,六師,就是周王的六軍。而《孟子》中的《告子下》寫道:“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币簿褪钦f,諸侯國,如不按時朝見周王,不按時朝貢,犯錯一次,降低其爵位,再犯,則削減其封地,三犯,就要出動周王軍隊消滅它了。周王室的強大軍隊,其實力遠在各諸侯國軍隊之上,可以制服任何膽敢反抗的諸侯,周王室的王家軍隊,是按照周禮進行統(tǒng)治的武力保證。
周王室可以保持強大,是因為有很好的經(jīng)濟基礎。按照周禮,周王國實行井田制,王室領地的土地,屬于周王所有,每一塊大的土地,分為九塊,各一百畝,周圍八塊,收成歸于士民,中間的一塊,收成歸于周王。井田制保證了周王的最大利益,也就是說,周王是當時天下最大的地主,收取最多的糧食,而諸侯國,也要將經(jīng)濟收入的一部分向王室進貢,這些措施,從經(jīng)濟上保證了周王室的統(tǒng)治可以長治久安。
為了能長治久安,在思想方面,周公還發(fā)展了“天祚”理論,認為天下并不是理所當然繼承自父兄手中,而是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國王的子孫后代不可能任意妄為而安享天下,他通過《康誥》等文書反復告誡子弟要體察下情,關注民生,不要驕奢淫欲,以免重新失去天下。
周公的偉大,更在于他可以身體力行實踐自己所創(chuàng)立的宗法禮樂制度,為了確保嫡長子繼承制,在國家安定后馬上還政于周成王,并且以身作則做好臣子的表率,恭恭敬敬地做成王冢宰,輔佐成王。
周公的執(zhí)政理念最為孔子所推崇,是儒家思想的主要行政實踐來源。
周公一生功成、名遂、身退;既當仁不讓,又知其進退,是歷史上能做到這樣極致的第一人,也是后代儒家思想的先行者。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wèi),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薄拔耐跤写蟮露ξ淳?,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黃帝之后,于中國有最大貢獻者,非周公莫屬。
周公去世后,被追謚為周文公。周公旦有八個兒子,分別是周姓始祖之一、邢姓始祖之一、以及魯姓始祖、蔣姓始祖、茅姓始祖、凡姓始祖、胙姓始祖、祭姓始祖。
周文公即周公旦去世后,周國的第二代君主為其次子,即周襄公仲羽,字君陳,為周成王、周康王的冢宰。他輔佐周王,恪尊父志,保持了穩(wěn)定局面,活到了七十歲,有二子,長子(赤頁),次子赫。
周公國第三代國君,周惠公(赤頁),周成公赫,先后為周昭王冢宰。周惠公無子,其弟周成公繼位,并繼續(xù)為冢宰。周成公赫有二子,長子彭□(缺字),次子彭賢。
周國第四代國君:周孝公彭□(缺字),為周穆王、周共王冢宰。有三子,長子頜,次子碩,三子任。
周國第五代國君:周喜公頜、周莊公碩。周喜公頜為周懿王、周孝王冢宰,無子,弟周莊公碩嗣爵,為周夷王冢宰,有一子升。
周國第六代國君,周惠公升,為周厲王冢宰。他與召穆公虎共理周政,號曰“共和”,他有二子,長子方叔,次子夷叔。周惠公擔任周厲王時期的冢宰,當時周厲王貪婪無度,與民爭利,壟斷了本應屬于國人(周王國城邑里的普通貴族與平民,叫做“國人”)共有的山林田澤等公共資源,導致“國人暴動”,趕走了周厲王。周厲王被驅(qū)逐后,暫由周公升與召公虎出面,共同治理朝政,他們采取積極措施有效緩解了社會矛盾,穩(wěn)定了國家政權。史書上號稱“周召共和”。周惠公后來輔佐周太子靖,使國家一度恢復“成康之治”的風采。
周國第七代國君,周昭公方叔,為周宣王冢宰。當時楚國與周王對抗,周公方叔受周宣王命令,率軍南征。部隊行軍的時候,肚子餓了曾經(jīng)采芭而食,故詩經(jīng)里有《采芭》一詩,他有子二人,長子奐,次子咀。
周宣王在位期間,已經(jīng)是西周晚期,井田制已經(jīng)被破壞得比較嚴重了,西周前期中期,各國都是城邦,所轄范圍就是城邑及其近郊的村莊農(nóng)田,井田制得以很好地實行,因此王室一直有穩(wěn)定的收入,但到了后期,由于人口增加,人們開始向遠處的荒野拓展,新拓展的土地都是私田,人們自己留下收成,私田的收成不向王室上繳,如此一來,越來越多的人跑去開耕新的私田,原先的井田越來越少人去耕種,這樣,王室的收入就漸漸減少了。周宣王似乎默認了這種人們紛紛去開墾私田的現(xiàn)狀,以至于每年一度的應由國王主持的公田開耕儀式,他也不去主持了。井田制的漸漸崩潰,使得周王室的經(jīng)濟基礎被嚴重破壞了,其經(jīng)濟收入受到嚴重影響,周王室的實力當然就漸漸下降了。
最終,秩序井然的西周時期結(jié)束,禮樂崩壞的春秋時期、各國爭霸的戰(zhàn)國時期,相繼而至。(待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