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中國四大名著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才確定下來的,在解放前中國是沒有四大名著這個概念的,在清朝末年時,中國眾多古典小說中,有六部小說脫穎而出,形成了中國六大名著,這六部小說自然包括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四大名著,除了這四本外,還有另外兩部又是什么呢?清末就已經(jīng)形成的六大名著,其中五部都經(jīng)常被拿去拍成各種影視劇,但是其中卻還剩下一部,卻沒有導演愿意碰呢,這部小說為什么就沒有導演愿意將它拍成影視劇呢?
清末就已經(jīng)形成的六大名著中《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這四部都被拍成了各種影視劇,同樣的劇情還在不斷地被拍形成各種版本,簡直就是被拍爛了,除了這四部外,描述各種鬼怪的志怪小說《聊齋志異》也被導演搬上了熒幕,雖然經(jīng)常有網(wǎng)友戲稱建國之后不許成精,但是這并沒有阻止中國的導演將一部描述鬼怪的小說搬上銀幕,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雖然是寫鬼怪的,但是在各種鬼怪故事的背后還是為了弘揚真善美的,畢竟小說里人心比鬼怪還要壞,比起人鬼怪反而重情重義
比起這五部被拍爛的小說,清末就已經(jīng)形成的六大名著中,剩下的那部是真的慘,它不僅和《聊齋志異》一起被踢出了四大名著的范圍,而且不像《聊齋志異》那樣,有大量的導演愿意拍攝它所描寫的故事,這么慘的小說就是《儒林外史》了,按理說《儒林外史》的故事被拍成影視劇的難度應該遠小于《三國演義》這樣的涉及人物眾多,戰(zhàn)爭規(guī)模宏大的歷史小說,也不如《西游記》這種天馬行空的玄幻小說
中國導演不愿意碰的《儒林外史》究竟都講了些什么呢?《儒林外史》里進沒有《西游記》、《聊齋志異》里那些鬼怪,也不像《三國演義》、《水滸傳》具有歷史背景,也不像《紅樓夢》那樣描述幾個家族的興衰,它整本小說都在嘲諷中國的官場,《儒林外史》大力批判了官場的黑暗,小說里刻畫了大量的貪官形象,通過眾多人物故事批判了那個時代的不公,官場黑暗,底層小人物卻在努力堅持展現(xiàn)人性的美好,其實《儒林外史》是非常富含哲理的,可惜這種批判官場黑暗的小說題材卻沒有導演愿意去碰,這其實真的很可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