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公元398年,桓玄進軍石頭,殷仲堪占據(jù)蕪湖,形勢一片大好之際,突然神仙中人王恭出事了!
或許有人會有些疑問,是年離淝水之戰(zhàn)不過十余載,昔日勇猛善戰(zhàn)的北府兵為何不出來拱衛(wèi)朝廷,呵,原來這北府兵正是王恭起兵的骨干力量!
說起來也怪東晉,昔日謝安示意謝玄組建北府兵,其意本為抗衡北方胡虜入侵,同時改變揚州“權重而力弱”的局面,以平衡朝廷局勢,達到“荊揚相衡”,然而,淝水戰(zhàn)后不久,謝家人避禍的避禍,離任的離任,最后,這北府兵就來到了王恭的手中,成了私兵。
北府兵最盛時期有五六萬人,可以說是東晉最拿得出手的軍隊,當然這么猛的軍隊,后人不免吹噓一番,有人說它是中國古代五大精銳部隊之一?這種說法未免捧得太高,即便是同時代,北府兵也并不能所向無敵,比如就輸過后燕。
王恭兩次起兵,聲勢浩大,其實,底氣全來自屬下南彭城內史劉牢之及劉牢之所部的“北府兵”。
昔日,劉牢之以五千北府兵,一舉擊潰苻堅手下名將梁成兩萬之眾,后在謝玄的領導下,北伐軍一度占據(jù)河北,收復山東等地。
劉牢之,字道堅,彭城人,生得面紫赤色,須目驚人,是個將才。但是,太傅謝安對他的評價不高,“常疑劉牢之既不可獨任”。
謝安畢竟不是凡人,看人的眼光賊準。
在淝水大戰(zhàn)之后的北伐中,劉牢之接應前秦苻丕,結果被慕容垂打的全軍盡沒,后又因懼敵不敢援救被圍友軍,坐畏懦之罪慘遭免官。
不過王恭素知此人勇猛,便將他從廢置中重新起用,然而,他不知道這救得是一匹中山狼,劉牢之一直覺得王恭虧待自己,所以怨氣十足。
晉朝當權者司馬道子的世子,司馬元顯年紀雖小,卻頗有謀略,他趁機派人利誘劉牢之,要他反戈一擊,同時許諾“事后以北府適之”,就是說把王恭的位子給他。
天賜良機,劉牢之自然不肯放過,立刻被收買了,然后帶著王恭剛剛賦予的精兵一股腦歸了朝廷。
王恭沒了北府主持,很快就被俘處死了。
臨刑之時,只見王恭十分從容,口誦佛經(jīng),自理須鬢,神無懼容,長嘆道:“我暗于信人,所以致此。原我本心,豈忠于社稷。百代之下總會有人知我王恭真心!”
王恭的子弟、黨眾悉數(shù)被處死。其家無余財布帛,惟有藏書千卷,僅此而已,為有見識者所感傷。
劉牢之果然因此為都督兗、青、冀、幽、并、徐、揚州晉陵諸軍事,取代了王恭的職位。
王恭既死,殷仲堪,桓玄等人不免奪氣,只好匆匆回師。
道子元顯父子二人遂采取分化政策,以朝廷的名義,任桓玄為江州刺史,接替王愉,而以楊佺期為雍州刺史,改任殷仲堪為廣州刺史。
表面上三人都是刺史,可是桓玄,楊佺期是升官,而殷仲堪本來就是荊州刺史,那時候的荊州可不是廣州能夠比肩的,這平遷暗降使得老殷怒火沖天,連連催促桓玄、楊佺期進兵。
桓、楊二人既得高升,有了美官,已經(jīng)十分滿意,自然不肯再起兵。老殷雖然氣急,不過還有些腦子,他知道自己勢單力薄,若是強行起兵,難逃一死,只好拔軍自蕪湖南歸。
拔軍前,殷仲堪專門派人威脅桓、楊手下兵士,說:“你等若不各自散歸州郡,我回到江陵,必將你等家屬屠盡!”
這桓楊二人,本就在江陵任職,所以手下將士多是此地人士。這些士兵聽了這話,想死的心都有了,這都跟了些什么主!害怕之余,招呼也不跟桓玄他們打,嘩啦啦的,全跟著殷仲堪走了。
桓、楊二人本來心中算盤打的啪啪響,突然發(fā)現(xiàn)手下人嘩變,全跑了,只好主動引兵,狼狽西還,在尋陽追上殷仲堪,力陳自己并無異心。
殷仲堪既失荊州刺史之職,就不得不倚仗桓玄為援助,而桓玄等人也想憑借殷仲堪的實力來抬高自己的身份,猜疑雖生,卻也不能就此反目為敵。
殷仲堪與楊佺期互相交換子侄做人質,于尋陽結盟,推舉桓玄為盟主,登壇歃血盟誓,共同拒絕接受詔命,上表為王恭辯護申冤,請求誅殺劉牢之、譙王司馬尚之等輩。
司馬道子則大和稀泥,說既往之事,不宜掛懷,恢復眾人原職,彼此解甲休兵,內外安寧。
殷仲堪既已復原職,也就不好意思再起兵了,遂各率所部返回州郡。
司馬道子眼見三人重新聯(lián)合,知道自己的反間計失敗了,十分苦惱,然而實際上,這條計謀還在發(fā)揮功效,這三人雖已結盟,卻是各懷鬼胎:
公元399年年底,東晉歷史上最嚴重的動亂發(fā)生了:孫恩以“五斗米道”為誘,聚眾作亂,他們自海島出兵,殺掉上虞縣令,直攻會稽,斬殺了吳中八郡王凝之等數(shù)位地方官,其中包括謝安的兩個兒子謝邈和謝沖,勢頭迅猛。
晉廷疲于奔命,竭盡全力對付孫恩,而此時桓玄、殷仲堪、楊佺期這三個盟友矛盾達到頂點,互相看對方不順眼,都揮起了屠刀,大打出手。
桓玄畢竟是將門之后,成功將二人擊敗,收其部眾。
楊佺期于江陵一戰(zhàn),手下眾軍全部覆沒,單騎逃奔襄陽,途中被殺,而坐鎮(zhèn)襄陽的殷仲堪聽說楊佺期軍敗,準備出奔長安投后秦,在逃向酂城的路上被縛,無奈自殺。
說點題外話,這楊佺期可不是一般人物,其祖上有“關西孔子”之稱的東漢名臣楊震楊伯起,而楊震的十四世孫則是終結兩晉南北朝,被突厥人奉為“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的隋文帝楊堅!
桓玄平定荊、雍,遂上表朝廷,請求擔任江、荊二州刺史。此時司馬氏已被道士孫恩搞的焦頭爛額,只好下詔以桓玄都督荊、司、雍、泰、梁、益、寧七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假節(jié)。
桓玄很不不滿足,固求江州刺史,于是朝廷又增加為八州,外加揚州、豫州八郡,兼領江州刺史。
桓玄又奏請命哥哥桓偉為冠軍將軍、雍州刺史,以培養(yǎng)心腹。
這么一來,桓玄可就不是一般的外鎮(zhèn)諸侯了,他坐擁數(shù)鎮(zhèn),手握強兵,同時不斷擴張,到公元401年,晉朝疆域幾有三分之二歸桓玄之手,此時,桓玄不免走上了其父桓溫的舊路,開始四處制造桓氏能為帝王的祥瑞,借以惑眾。
朝廷也不傻,司馬元顯于公元402年,以朝廷的名義宣布桓玄罪狀,自領征討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諸軍事,加黃鉞,主持征伐桓玄,其中,劉牢之為前鋒都督,譙王司馬尚之為后援。
不過,司馬元顯雖有拒敵意,卻無殲敵力,桓玄大軍順流而下,不日,到達姑孰,一擊得手,俘獲了豫州刺史司馬尚之,并趁勢奪取了歷陽(今安徽和縣)。
元顯無奈,只好命劉牢之攜北府兵抗擊桓玄,可是既然司馬元顯能收買劉牢之,那么桓玄也能!
果然,劉牢之雖然遭到外甥何無忌和部將劉裕的阻止,但還是義無反顧地再叛司馬氏,公元402年四月十五日,桓玄大軍自新亭殺入建康,稱詔總掌國事,受命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錄尚書事、揚州牧,領徐州刺史,加假黃鉞、羽葆鼓吹、班劍二十人。
不久,桓玄將司馬元顯、司馬尚之、庾楷等人斬殺,流放會稽王司馬道子于安成郡,隨后將之毒殺。
司馬元顯剛死之時,桓玄就借朝廷詔命,命劉牢之為會稽內史,勒令他離開京口。劉牢之長嘆道:“才剛剛開始而已,便削奪我的兵權,不久以后,大禍將會降臨了!”
劉牢之手中還有精兵數(shù)萬,打算準備踞江北與桓玄對著干,然而,任誰也想不到,他的部下竟然全都出來嘲諷他:“往日將軍有勁卒數(shù)萬,卻望風降服于桓玄,如今桓玄已威震天下,朝野人情均已遠去,您歇歇吧?!?/p>
參軍劉襲更是毫不留情面地說:“事不可者莫大于反,而將軍往年反王兗州,近日反司馬郎君,今復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豈得立也?!?/p>
也就是說天下大事最不可為者莫過于造反背叛。將軍您往日背叛了王恭,近日又背叛了司馬元顯,今日又要背叛桓玄,一人三反,何以自立!”
劉襲說完,轉頭走了,其他將佐也紛紛鼓噪而去,不久,劉牢之自殺。
至此在江南,已經(jīng)無人可以抗衡桓玄,而他也明白,所以開始繼續(xù)其父桓溫未竟的事業(yè),篡位大舉,這也預示了東晉再無回天之機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