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白話傷寒論23)太陽傷寒證

35、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麻黃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jié),味甘溫) 桂技二兩(去皮,味辛熱) 甘草一兩(炙,味甘平) 杏仁七十個(湯去皮尖,味辛溫)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復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36、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主之。

大家好,今天說的條論是即太陽中風的桂枝湯證之后,又一個正治的方子:太陽傷寒的“麻黃湯證”。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太陽病,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边@個兩條是前面學過的。太陽病本來就可以頭項強痛,這里說的頭痛發(fā)熱了,太陽傷寒一定會惡寒怕冷的打哆嗦,體痛,身體疼痛,身體疼痛主要是后背以及四肢的疼痛。這里的“太陽傷寒”的癥狀更加仔細了。身體疼痛,還有腰痛,因為太陽經(jīng)沿著后背從頭下來,所以通過的位置會有不舒服而疼痛。骨節(jié)疼痛主要是四肢的關節(jié),有時候會手骨節(jié)的疼痛。

惡風,應該和惡寒并存,我們前面提到過,桂枝湯會汗出惡風,但是也會伴有惡寒,這里沒有汗,但是也會惡風惡寒,但是惡寒會更嚴重。因為寒邪傷人的營衛(wèi)氣血,所以會比桂枝湯要癥狀更嚴重。

“無汗而喘”太陽傷寒是外在寒邪束縛體表的營衛(wèi)氣血,體內的氣血循環(huán)還在運行,因為在表的循環(huán)被阻斷了,身體津液、血液流通到體表時候,汗毛孔閉塞,很多的身體廢物無法排除,水液循環(huán)受到阻滯,日本學者稱其為“水毒”,體表的水毒合并寒邪就會疼痛而惡寒怕冷,等身體內在的血液的熱量達到一定程度,而無法散出體表就會發(fā)熱,氣血被體表寒邪束縛需要流通出去而不通就會上沖到肺而產(chǎn)生喘的情況。無汗是體表被寒邪束縛的結果。這個在前面講桂枝湯的時候說過。

但是桂枝湯是有汗的,有一部分水分被釋放出來,所以桂枝湯的脈是緩而弱的。而這里的條例沒有談“脈”,是因為在“太陽傷寒”的定義中已經(jīng)談到“脈陰陽俱緊”。太陽病本來應該“脈浮”,但是寒邪主收引凝泣,寒邪過重,氣血收引凝泣則不能外達,脈也必然會沉緊,如果寒邪束縛肌表皮膚則無汗、惡寒、頭痛身疼,必須辛溫發(fā)汗解表散寒,也就是麻黃湯主之。如果寒邪客經(jīng)絡、血脈不通則痛,會伴有僵硬、麻木、酸痛、沉重、痹痛、攣急等癥狀,這個時候也可以使用辛溫解表,散寒通經(jīng),左以扶陽、活血、通絡的藥物。

所以在前面的條論中說的“太陽傷寒,脈陰陽俱緊”中沒有過于強調“脈浮”。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在前面“太陽病”的定義中說了,“脈浮”后面省略不提了。

這里的“麻黃湯”有的人稱作“還魂湯”。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麻黃湯”雖然是個很強的發(fā)汗解表劑,但是“汗法”只是治療的手段,從另一個層面說即便是“麻黃湯”的服用,也不一定會真的“出汗”。有的病人會通過“小便”的量增多,來達到治愈的目的。

我們看到的這個條論中提出的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喘被稱為“傷寒八證”或“麻黃八證”,但是臨床不一定都出現(xiàn)。但是病人一定是惡寒無汗,有時候發(fā)熱,有時候欲發(fā)熱而沒發(fā)熱。

“麻黃湯”的組成炙甘草補中氣,同時防止發(fā)汗過了傷害中氣。桂枝解肌,給足血液的上升的熱度,麻黃走皮膚,打開“玄府”也就是汗毛孔,以推動寒邪汗出而解除。張仲景用藥一向都是陰陽結合,這里桂枝、麻黃都是向上走表的,汗出過多肺液損傷,會導致肺熱,或者肺陰虛,所以加上了下行的“杏仁”潤肺降逆。與麻黃形成一宣一降的陰陽的對立關系。好比桂枝湯的桂枝與白芍的情況。

另外麻黃治療“喘”證是比較好使的,現(xiàn)代西醫(yī)也是用“麻黃堿”來治療哮喘。只不過我們中醫(yī)了解麻黃治喘的功效要早快兩千年了。麻黃還可以調動身體的陽氣,推動氣血的循環(huán)。比如陽和湯中使用麻黃就是在陰中求陽的用法。

張仲景使用麻黃的量比較大,三兩大概45g了,所以煮藥要先煮麻黃,出的沫要去掉,可以去掉麻黃導致心煩的副作用?,F(xiàn)在的醫(yī)生使用麻黃的量都沒有這么大,沫也就不會太多。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主之。”

前面說過兩條太陽與陽明合病的情況,當時說“太陽與陽明合病,必下利”的情況,我們看到了這里和葛根湯加半夏的條論,都沒有說到“必下利”。所以不會都下利的。

這里是有太陽病的情況,應該是“太陽傷寒”的癥狀多,但是還有“陽明病”的情況,一般陽明病應該是“胃家實”,也就是大便不通,或者大便硬,或者腹脹滿我們就會說有“陽明病”的情況存在。這個在陽明篇也會出現(xiàn)的一個情況那就是“喘”。但是要有區(qū)別,這里說的是“喘而胸滿”是由于表有寒邪束縛肌表,呼吸困難的情況,看上去胸滿。而陽明病是”腹?jié)M而喘”。

這個病人會有一定的大便不通,但是不一定大便硬,即便是大便硬了,也不能輕易的使用“承氣湯”去攻里,也就是說的“不可下”。因為下法會使“表”的病邪入里,形成“壞病”,比如“結胸”證。這個就很麻煩了。所以張仲景強調給后學們:有表邪則先解表,再去治療里面的病。但是有個方子叫“防風通圣湯”,解表的同時也在治療里面的熱。大家有時間可以研究一下這個方子。

還有就是很多的“便秘”的治療中有一種就是治療上焦的“肺”,使肺氣通暢,大便也就通常了。因為大腸與肺的經(jīng)絡是互為表里的。這個我們學過針灸學的朋友會比較容易理解。后面還有“小柴胡湯”治療便秘的機會。大家學了可以總結一下。

下面是一些古人的認識,供大家參閱:

35、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麻黃湯方:麻黃三兩(去節(jié))、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太陽在肌之病,言之詳矣。茲請專言其在表;

太陽病,頭痛發(fā)熱,固不待言,而身疼,病在太陽之氣也。經(jīng)云:太陽主周身之氣是也。

其腰痛者,病在太陽之經(jīng)也,經(jīng)云:太陽之經(jīng),挾脊抵腰是也。

經(jīng)氣俱病,即骨節(jié)亦牽連而疼痛。

病從風得故惡風,邪傷膚表則膚表實而無汗,邪不得汗而出,則內壅于肺而喘者,不可用解肌之桂枝湯,必以發(fā)表之麻黃湯主之。

此一節(jié),言太陽病在膚表之治法也。

張令韶云:自此以下三節(jié),俱論太陽之氣在表為麻黃湯證也。

柯韻伯曰:麻黃八證,頭痛、發(fā)熱、惡風,同桂枝證;無汗,身疼,同大青龍證。本證重在發(fā)熱身疼,無汗而喘。

又曰:本條不冠傷寒,又不言惡寒,而言惡風,先輩言麻黃湯主治傷寒,不治中風,似非確論。

蓋麻黃湯、大青龍湯,治中風之重劑;桂枝湯、葛根湯,治中風之輕劑,傷寒可通用之,非主治傷寒之劑也。

36、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

前以葛根治太陽與陽明合病,重在太陽之開一邊也。然二陽合病,其陽明主合之勢過于太陽,則為內而不外之證,不可不知。何則?

太陽之氣從胸而出,而陽明亦主膺胸,若與陽明合病,二陽之氣不能外達于皮毛。不能外達,勢必內壅作喘而又見有胸滿之的證者,切不可下,以致內陷者終不能外出,宜麻黃湯之發(fā)汗以主之。

此一節(jié),言太陽與陽明合病之用麻黃法也,重在陽明主合一邊,與上章用葛根法分別。(陳修園)

太陽傷寒麻黃湯證

肝藏營血,寒傷于營,行其閉藏之令,營血不宣,是以無汗。營愈閉而愈泄,泄而不通,則衛(wèi)郁而寒生。麻黃湯所以開皮毛而瀉衛(wèi)郁也。

太陽傷寒麻黃證一 太陽二十

【35】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寒,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寒為陰邪,營為陰氣,寒邪中人,則陰分受之,故傷營血。血秉肝氣,其性疏泄,寒閉營陰,失其疏泄之權,是以無汗。寒愈閉而營愈泄,則外束衛(wèi)氣,閉藏而為寒。是營血被傷而衛(wèi)氣受病者也,故傷在營血而治在衛(wèi)氣。麻黃湯,甘草保其中氣,桂枝發(fā)其營郁,麻黃瀉其衛(wèi)氣,杏仁利其肺氣,降逆而止喘也??赘[一開,而衛(wèi)郁外達,則傷寒愈矣。

衛(wèi)氣為陽,外行皮毛,營血為陰,內行經(jīng)絡。肺藏氣而主衛(wèi),肝藏血而司營,肺金收斂,肝木疏泄,陰陽自然之性也。肝性疏泄,而營血之內守者,肺氣斂之也,肺氣收斂,而衛(wèi)陽之外發(fā)者,肝氣泄之也,收斂則無汗,疏泄則有汗。風傷衛(wèi)氣,衛(wèi)病而非營病也,然衛(wèi)被風斂,則內閉營陰,營氣不通,是以發(fā)熱,故以桂枝泄經(jīng)熱而達營郁。氣病而用血藥者,以氣傷而累血也。寒傷營血,營病而非衛(wèi)病也,然營為寒束,則外閉衛(wèi)陽,衛(wèi)陽不宣,是以惡寒,故以麻黃瀉表寒而達衛(wèi)郁。血病而用氣藥者,以血傷而累氣也。桂枝瀉其肝血,麻黃瀉其肺氣,營衛(wèi)分屬于肺肝,而統(tǒng)司于太陽,故太陽風寒之初治,首以桂枝、麻黃二方,為定法也。

麻黃證三 陽明十五

【36】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

太陽與陽明合病,經(jīng)迫腑郁,胃逆肺脹,故喘而胸滿。宜麻黃湯,麻黃發(fā)表而散寒,杏仁降逆而止喘,不可下也。(黃元御)

麻黃湯

麻黃(三兩去節(jié))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一兩炙) 杏仁(七十個湯泡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此太陽傷寒主治之方也.經(jīng)云.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同屬脈浮頭項強痛惡寒之太陽病.發(fā)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惡寒體重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中風頭痛.傷寒亦頭痛.中風發(fā)熱.傷寒亦發(fā)熱.中風惡風.

傷寒亦惡風.至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乃屬體重之征.似與中風不同.然身疼痛.亦有宜桂枝解表者.然則從何辨其證之的宜麻黃.不宜桂枝耶.其著眼全在無汗而喘四字.麻黃走衛(wèi)發(fā)汗.杏仁下氣定喘.以是為主.而佐以桂枝入營散寒.甘草和中保液.視桂枝之調和營衛(wèi).以取微汗者不同也.

桂枝麻黃.分主太陽病風傷衛(wèi)寒傷營二證.桂枝湯中不用麻黃.而麻黃湯中何以反用桂枝.或謂麻黃發(fā)汗太峻.取桂枝以監(jiān)制之.予則不信也.按桂枝辛熱.能入營而助汗.桂枝湯中.尚取芍藥監(jiān)制桂枝.豈桂枝反能監(jiān)制麻黃.蓋凡病之在太陽者.全要從營衛(wèi)上討消息.風則傷衛(wèi).衛(wèi)氣疏則風易入.衛(wèi)屬陽.風為陽邪.兩陽相合.則衛(wèi)強而營反弱.故脈緩而有汗.衛(wèi)邪易出.但取主桂枝入營助汗.而無取麻黃過泄衛(wèi)分之氣也.寒則傷營.營氣實則寒易著.營主陰.寒為陰邪.兩陰相搏.則寒凝而衛(wèi)亦閉.故脈緊而無汗.營邪不易出.宜主麻黃走衛(wèi)發(fā)汗.必兼藉桂枝以散營分之寒也.此本發(fā)汗之峻劑.故更不須啜稀粥以助藥力也.不用姜棗者.以姜性升而棗味滯.慮礙杏仁下氣定喘之功也.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則緊固為寒邪之定脈矣.然沉緊者不宜發(fā)汗.當以浮字為辨.故又曰脈浮者病在表當發(fā)汗.宜麻黃湯也.脈之緊者與數(shù)不同.緊以象言.有堅凝之義.數(shù)以數(shù)言.有迅走之狀.傷寒脈數(shù)者為欲傳也.但浮而數(shù)則病尚在表.可乘其半渡而擊之.亦宜以麻黃湯發(fā)汗也.

麻黃湯為發(fā)汗之重劑.投之不當.變逆非?。匆税l(fā)汗之劑.亦須相人之津液.若尺中遲者不可發(fā)汗.身重心悸者不可發(fā)汗.咽喉干燥者不可發(fā)汗.淋家不可發(fā)汗.瘡家不可發(fā)汗.衄家不可發(fā)汗.亡血家不可發(fā)汗.汗家不可重發(fā)汗.俱在麻黃之禁例矣.然當發(fā)汗者.或疑畏而不發(fā).邪氣不從表解.轉陷入里.其變逆亦不?。傢殞徬禒I衛(wèi)俱實.無汗而喘者.可放心用之而無疑.此全在平脈辨證工夫.

傷寒有從衄解者.經(jīng)云.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fā)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

此當發(fā)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fā)煩熱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又云.傷寒脈浮緊.不發(fā)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注家隨文衍義.謂衄后當再用麻黃.以散余邪.按傷寒有衄家不可發(fā)汗之禁.而經(jīng)又言太陽病脈浮緊發(fā)熱身無汗.自衄者愈.衄后病解.何以又用麻黃之峻攻.柯韻伯謂麻黃湯主之五字.當屬未致衄以前是前人倒找文法.此言近是.

再按太陽病之主麻黃湯.總以脈浮無汗而喘.為對證之藥.其有太陽與陽明合?。貪M者.邪結上焦.不可妄下.治不從陽明而從太陽.仍宜麻黃湯也.太陽病過十日以上.脈浮細.嗜臥.設胸脅滿痛者.屬柴胡證.若脈但浮者.是邪尚戀太陽.治亦從太陽而不從少陽.仍宜麻黃湯也.

再按柯韻伯謂桂枝麻黃.是通治太陽風寒之藥.中風之重者.便是傷寒.傷寒之輕者.便是中風.桂枝發(fā)汗之輕劑.麻黃發(fā)汗之重劑.不必在風寒上細分.只在有汗無汗上著眼.此啟后人淆亂之階.不可為訓.要之麻黃發(fā)汗.杏仁定喘.無汗而喘.是傷寒之的證.麻黃湯是傷寒之的方.用者審之.(呂振名)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篇

太陽統(tǒng)攝之榮衛(wèi),乃風寒始入之兩途,風則傷衛(wèi),寒則傷榮。衛(wèi)氣剽疾,統(tǒng)氣而行脈外,其用疏泄而屬陽,邪之犯也易,故其犯之也,則有汗,為虛邪。榮氣專精,統(tǒng)血而行脈中,其體固密而屬陰,邪之犯也難,故其犯之也,則無汗,為實邪。夫冬固寒令也,然春月余寒,秋末早寒,皆能致病,但有無汗,實邪證候顯然,即可謂之傷寒,不必盡屬隆冬也。然太陽經(jīng)也,膀胱府也,由經(jīng)視府,則經(jīng)為表,而府為里矣。上篇用桂枝湯解肌,所以治風傷衛(wèi)之表也,而未及衛(wèi)分之里,故又立五苓散一方,佐桂枝以和衛(wèi)分之里焉。此篇用麻黃湯發(fā)汗,所以治寒傷榮之表也,而未及榮分之里,故又立桃核抵當方,佐麻黃以攻榮分之里焉。至于汗下失宜,過之則傷正而虛其陽,不及則熱熾而傷其陰。虛其陽、則從少陰陰化之證多,以太陽少陰為表里也。傷其陰,則從陽明陽化之證多,以太陽、陽明遞相傳也,此篇中所以又有四逆、承氣之治也。

凡風傷衛(wèi)之虛邪已列上篇,茲以寒傷榮之實邪疏為中篇,使讀者先會大意于胸中,斯臨證處分,自不致誤矣。

太陽病,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注】

太陽病,即上篇首條脈浮,頭項強痛,惡寒之謂也。榮,表陰也。寒,陰邪也。寒邪傷人則榮受之,從其類也。已發(fā)熱者,寒邪束于皮毛,元府閉密,陽氣郁而為熱也。

未發(fā)熱者,寒邪初入,尚未郁而為熱,頃之即發(fā)熱也。惡寒者,為寒所傷,故惡之也。必惡寒者,謂不論已熱未熱,而必惡寒也。寒入其經(jīng),故體痛也。胃中之氣被寒外束不能發(fā)越,故嘔逆也。寒性勁急,故脈陰陽俱緊也。此承上篇首條言太陽病,又兼此脈此證者,名曰傷寒。以為傷寒病之提綱。后凡稱傷寒者,皆指此脈證而言也。

【集注】

方有執(zhí)曰:或者,未定之辭;必者,定然之謂。曰或曰必者,言發(fā)熱早晚不一,而惡寒則定然即見也。

喻昌曰:仲景慮惡寒、體痛、嘔逆、又未發(fā)熱,恐誤認為陰經(jīng)之證,故早于篇首揭明此語以辨之。

程應旄曰:傷寒陰陽俱緊之脈,大不同于中風陽浮而陰弱之緩脈矣。證與脈兼得其實,然后乃得正其名曰,此太陽傷寒之病,而非中風所能混也。

魏荔彤曰:傷寒中風同一浮脈,而彼為浮緩,此為浮緊;陽邪舒散故緩,陰邪勁急故緊。同為在表之浮,而一緩一緊,風寒回異矣。

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注】

此承上條而詳言其證、以出其治也。太陽經(jīng)脈起于目內眥,上額交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至足小指出其端。寒邪客于其經(jīng),則榮血凝澀,所傷之處,無不痛也。榮病者惡寒,衛(wèi)病者惡風,今榮病而言惡風者,蓋以風動則寒生,惡則皆惡,未有惡寒而不惡風,惡風而不惡寒者。所以仲景于中風、傷寒證中,每互言之,以是知中風、傷寒,不在惡寒、惡風上辨,而在微甚中別之也。無汗者,傷寒實邪,腠理閉密,雖發(fā)熱而汗不出,不似中風虛邪,發(fā)熱而汗自出也。陽氣被寒邪所遏,故逆而為喘。主之以麻黃湯者,解表發(fā)汗,逐邪安正也。

【集注】

成無己曰:寒則傷榮,頭痛身疼腰痛,以致牽連骨節(jié)疼痛者,太陽經(jīng)榮血不利也。

程應旄曰:頭痛發(fā)熱,太陽病皆然,而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是寒傷榮室,若風傷衛(wèi),則無是也。惡風,太陽病皆然,而無汗而喘,是陽被壅遏,若風傷衛(wèi),則無是也。

得其所同,因以別其所異也。

沈明宗曰:太陽之邪從皮毛而入,郁逆肺氣,以故作喘。且寒主收斂,傷榮則腠理閉密,故用麻黃湯發(fā)之。

麻黃湯方

麻黃(去節(jié))三兩桂枝二兩甘草(炙)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七十個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沬,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渣,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方解】

名曰麻黃湯者,君以麻黃也。麻黃性溫,味辛而苦,其用在迅升;桂枝性溫,味辛而甘,其能在固表。證屬有余,故主以麻黃必勝之算也;監(jiān)以桂枝,制節(jié)之師也。杏仁之苦溫,佐麻黃逐邪而降逆;甘草之甘平,佐桂枝和內而拒外。飲入于胃,行氣于元府,輸精于皮毛,斯毛脈合精,溱溱汗出,在表之邪,必盡去而不留;痛止喘平,寒熱頓解,不須啜粥而借汗于谷也。必須煮掠去上沫者,恐令人煩,以其輕浮之氣,過于引氣上逆也。其不用姜、棗者,以生姜之性橫散于肌,礙麻黃之迅升;大棗之性泥滯于膈,礙杏仁之速降,此欲急于直達,少緩則不迅,橫散則不升矣。然此為純陽之劑,過于發(fā)汗,如單刀直入之將,用之若當,一戰(zhàn)成功;不當,則不戢而召禍。故可一而不可再。如汗后不解,盒飯以桂枝代之。此方為仲景開表逐邪發(fā)汗第一峻藥也。

庸工不知其制在溫覆取汗,若不溫覆取汗,則不峻也,遂謂麻黃專能發(fā)表不治他病。

熟知此湯合桂枝湯,名麻桂各半湯,用以和太陽留連未盡之寒熱;去杏仁、加石膏,合桂枝湯,名桂枝二越婢一湯,用以解太陽熱多寒少之寒熱;若陽盛于內,無汗而喘者,又有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以解散太陰肺家之邪;若陰盛于內而無汗者,又有麻黃附子細辛甘草湯,以溫散少陰腎家之寒?!航饏T要略』以此方去桂枝,『千金方』以此方桂枝易桂,皆名還魂湯,用以治邪在太陰,卒中暴厥,口噤氣絕,下咽奏效,而皆不溫覆取汗。因是而知麻黃湯之峻與不峻,在溫覆與不溫覆也。此仲景用方之心法,豈常人之所得而窺耶!

【集解】

王肯堂曰:此方為元氣不虛者設也。如挾時氣者宜十神湯,挾暑濕者宜正氣湯,挾寒者宜五積散,挾熱者宜通圣散,挾食者宜養(yǎng)胃湯,挾痰者宜芎蘇散。按肯堂之議誠當矣。然必證兼表里,邪因錯雜,似傷寒而非傷寒者,乃可于諸方中斟酌選用。若脈證與麻黃桂枝吻合,自當遵仲景之法治之。即元氣素虛,或平素有熱,不宜麻桂者,亦必如劉完素、張潔古法,緩緩消息治之,庶不誤人。臨病之工,宜詳審焉。

吳綬曰:凡傷寒,寒邪在表,閉其腠理,身痛拘急,惡寒無汗,須用麻黃辛苦之藥,開發(fā)腠理,逐寒邪,使汗出而解。惟夏月炎暑之時,雖有是證,宜加涼藥方可用,如防風通圣散、三黃石膏湯是也?!夺t(yī)宗金鑒》

遠古中醫(yī)

2018年3月23日下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傷寒論解讀(連載十)
《傷寒論》第二季(更新第31講到第60講)
自學傷寒四
[每日學傷寒】桂枝二越婢一湯
大青龍湯方歌方解,大青龍湯醫(yī)案 | 道醫(yī)網(wǎng)
三步開方法學習筆記 1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